罗琳[1]2001年在《中国财产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财产保险业的产生和发展在我国只有短短几十年时间,选择这样一个课题作为我的硕士论文的题目,其主要原因是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当然,这也与笔者在财产保险公司的亲身工作经历有关。研究这一课题的理论意义在于:无论在当前还是在过去,也无论在中国还是国外,财产保险业发展的研究始终是保险发展理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我国财产保险业发展研究热点和焦点集中在保险市场现象的描述性研究,对现代财产保险业发展的研究大多注重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模式,而忽视了对财产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使我国财产保险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失去了理论上的指导,正是基于这一原因,笔者选择了此课题。研究这一课题的现实意义在于:中国即将加入WTO,财产保险业作为开放的前沿阵地面临严峻的挑战,财产保险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逐渐显露出了保险体制、市场体系、经营机制等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这些都将受到来自各方面竞争的冲击。目前全球大约有300多家保险公司制定了开发中国保险市场的计划,如此多的世界级保险公司在如此短的时间进入一个国家保险市场,这在世界保险史上是史无前例的,竞争将呈现自由化趋势,并推动我国保险业全球化进程。在国际化竞争的战略安排中,我国还处于比较低的层面上,适应和应对这些挑战的方略还不明确,应变能力也略显不足,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外资保险公司全新的市场机制、经营机制、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将会对我国保险业现行的体制提出严峻的挑战,中国的财险保险业应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战略?在中国保险体制改革中应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这些紧迫的问题成为了各家财产保险公司发展研究的重点,从此意义上讲,选择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WP=3>论文对中国财产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和分析,是从制约财产保险业发展的诸多因素入手的。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尽快确定财产保险业的发展战略,必须弄清制约财产保险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基本机制。只有准确把握了财产保险业发展的动态、趋势和进程,才能进一步选择更具理性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才能促使我国的财产保险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从制约保险业发展的因素来研究中国财产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我们从一般意义上对财产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全面分析,还需要我们对中国财产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本身进行具体的考察和研究,探索财产保险业在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措施及环境政策要求,用分析研究得出的理论再来指导我们现实的财产保险改革实际,这既是本文的研究思路,又是本文的逻辑线索。基于本课题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角度和这一课题的现实意义,我们采用了比较研究、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确定以上基本思路、逻辑线索和研究方法后,本文在安排内容的基本框架上主要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从财产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和理论背景,阐述财产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以及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辨证关系,为进一步分析作准备;第二部分主要是从宏观的角度研究制约财产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第叁部分主要是财产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微观因素分析,这两部分都是为实证分析提供理论基础;第四部分主要是结合中国实际对财产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实证分析,提出我国财产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改革、创新和政策建议。第一部分:财产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概述。这一部分的目的是限定本文的研究对象,阐述研究对象的现实和理论背景,并对财产保险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揭示了财产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让读者对财产保险业<WP=4>可持续发展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为下一部分的分析作基础准备。这一部分的主要观点和内容有:经济全球化和保险国际化是财产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背景;可持续发展理论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财产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背景;财产保险业可持续发展是围绕经济可持续发展来展开的,两者的核心都是资源的永续利用。第二部分:财产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宏观基础。这部分的作用是将财产保险业放入整个世界财产保险业的发展中加以考察,从宏观的角度分析影响财产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这一部分的主要观点和内容有:国民经济的发展是财产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速度与财产保险业发展密切相关,财产保险业与国民经济应协调发展;制度是影响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最根本因素,产业政策、管理体制、以及社会人文都会对财产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层次的影响;保险市场的发展是财产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保险市场体系和模式会影响财产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险市场化是保险市场发展的趋势;保险监管是财产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保险监管的目标和原则与财产保险业可持续发展是一致的,市场行为的监管和偿付能力的监管能促进财产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第叁部分:财产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微观基础,这部分的作用是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制约财产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这一部分的主要观点和内容有:财产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微观经营机制的核心是动力机制和约束?
宇星[2]2008年在《中小型财产保险公司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20余年来,中国保险业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保费年均增长率近30%,近5年保险业总资产的年均增长速度也高达35%。随着入世后中国保险市场逐步开放,保险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经营运行也更加复杂,市场主体不断增加,其中以中小保险公司居多。在产险市场上,中小型财产保险公司也如同雨后春笋一样涌现出来,占据着保险市场上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着我国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中小型财产保险公司怎样控制风险,找到适合自己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成为中小型财产保险公司重点关注的问题。目前我国中小型财产保险公司与大型财产保险公司在竞争模式上趋同,没有体现出自身较强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发展过程中毫无优势可言,中小型财产保险公司只有针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立明确的发展战略,才能赢得竞争优势并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中国财产险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低水平价格竞争是业内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财险公司所面临的困境。中小财产险公司依靠大规模机构新设和激烈的价格竞争所支持的发展是不稳定和不可持续的。虽然近年来我国中小型财产保险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与国际同类型公司比较来看,绩效水平差距较大,无论是承保利润还是投资利润,都有待进一步提高。中小财险公司必须充分识别自己的核心资源和核心能力,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合理选择适当的目标市场,实施利润优先的目标战略,走集约式和内涵式增长之路,才能获得有利润支撑的持续和稳定的发展。本文共分四章,主要以国有中小型财产保险公司为视角,从现实角度分析了我国中小型财产保险公司的市场地位和现状,结合快速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通过中小型财产保险公司的国际比较,对如何发展中小型财产保险公司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认为中小型保险公司必须转变观念,注重理性经营,不断创新,提高服务水平,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付艾莉[3]2013年在《江西财产保险市场拓展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自恢复保险业务以来,保险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保险业这一朝阳行业在我国金融体系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作为商业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财产保险,对保险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江西财产保险市场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各公司业务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但在发展过程中,各类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如保险结构失衡、主体供给不足、竞争方式单一、法规体系缺失等,使江西财产保险未能真正发挥其功效。本文在借鉴国内外财产保险市场发展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江西财产保险市场的发展现状及态势,分析了江西财产保险市场拓展的经济环境、政策环境、行业环境及市场环境等,揭示了江西财险市场拓展的制约因素,进而提出江西财产保险市场拓展的策略。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综述、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特色及对相关概念作出界定等;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国内外财产保险市场发展的概况;第叁部分从经济、政策、行业、市场等层面对江西财产保险市场拓展的环境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探讨了江西财产保险市场拓展的制约因素;第五部分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优化财险市场环境、培养财险优秀人才、加强同业自律合作、加强社会舆论引导等方面提出了江西财险市场拓展的策略和实现路径。
胡颖[4]2008年在《中国保险业有效供给、效率及风险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保险业的有效供给、效率及风险是制约和影响保险业发展的叁个主要因素,并内在地反映了保险业的发展程度和发展质量;同时也是目前中国保险业凸显的现实问题,更是关系保险业未来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本文从分析保险产业的特征出发,以有关经济学理论、金融发展理论和保险发展理论为依据,以保险发展的叁大内部矛盾为逻辑起点,建立了一个基于有效供给、效率及风险的保险业发展分析框架,通过揭示有效供给、效率及风险对保险业发展的影响、作用机制和互动关系,旨在对现阶段中国保险业发展中的有效供给、效率及风险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并以此来判断保险业目前的发展质量和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中国保险业发展的政策建议。本文在保险业发展分析框架中提出:有效供给是保险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效率是保险有效供给的基础、风险控制是有效供给能力的保障,叁者的良性互动是保险业健康发展的关键。通过综合运用社会调查和统计数据、财务比率分析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以及因子分析法,对保险供求状况和保险业供给能力、保险业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以及保险业的承保风险、投资风险和偿付能力风险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保险业存在明显的有效供给不足,整体效率较低,偿付能力潜藏着一定的风险。总体来看,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质量不高,必须通过提高效率、控制风险以增加有效供给,推动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
董大鼎[5]2017年在《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保险具有集散风险、补偿损失、经济给付和资金融通等职能,是最重要、最基本、最有效的社会风险管理技术和手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保持了年均25%以上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同期GDP年均15%的增长速度,是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之一。然而,在保险业务收入和保险业总资产高速发展的同时,保险业发展区域不平衡日益显现:东部地区保险业发展较快,中、西部地区保险业发展起步晚、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也较大。为此,衡量我国保险业的地区差异,以及探究影响不同地区保险业发展的因素,对促进我国保险业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各地区保险业发展的差异及导致这种差异的影响因素,并对比分析各地区保险业发展的特点和特征。基于前人文献实证结果,本文选取了人均收入水平、教育程度、产业结构、人口年龄结构和社会福利水平等五个对保险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指标,以2011-2015年全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省级数据,用代表保险业发展水平的保险密度为被解释变量,分别建立面板模型并对比分析各个因素对东、中、西部地区保险业发展影响的大小及异同。实证结果显示,我国保险业发展在东部、中部、西部呈现出巨大的地区差异,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保险业发展的差异原因是产业结构的差距,而西部地区则是在人口年龄结构和教育程度上落后。社会福利水平对各个地区保险业发展均有明显促进作用;收入水平是促进保险业发展最直接的推动力,在东部地区尤为明显;产业结构对中部地区保险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大;教育程度主要是对人身保险起影响作用,它对西部地区影响最为巨大;代表人口结构的人口抚养比对保险业发展有负向影响,且对财产保险的负向作用大于人身保险。根据研究结论,为促进各地区保险业协调、可持续发展,东部地区应该大力创新保险产品和服务;中部地区应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而西部地区应该加强对风险和保险意识的宣传,并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第一,用保险密度作为被解释变量来衡量保险业发展地区差异,比传统保费收入来衡量保险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更加客观和合理;第二,在以保险密度为被解释变量的实证后,还分别进行了人身保险密度和财产保险密度的实证分析,对比分析同一因素对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影响的大小和异同。
左斐[6]2009年在《中国财产保险业承保能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中国财产保险业承保能力研究”为题,关注的是中国财产保险业供给层面的问题。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已使其步入一个风险高度累积的历史阶段,此种环境中,商业保险在中国社会重大损失事件中发挥的作用却远远低于人们的期望值。而从其他面临巨灾损失威胁的国家的实践看,商业保险适度突破风险可保性要件的范围,主动承保巨灾风险已不仅仅是保险业自身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保险业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为社会重大损失事件提供必要补偿渠道的必然结果。顺此逻辑,中国保险人尤其是财产保险人本身的供给能力能否满足巨灾损失补偿的现实需要就是一个必须要回答的问题。2008年下半年开始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给保险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这场危机及其引发的新一轮退保潮让世界范围内的保险人重新认识到了荒废保险保障功能的风险,一些大型企业公司开始致力于摆脱对投资型保险产品的依赖,将注意力从保费规模的账面增长转移到高收益保障型产品的开发上,行业整体出现了回归保障的潮流。在这样的现实中,保险业究竟可以提供多少保障,尤其针对巨型损失可以提供多少保障,也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巨灾保险的可获得性和可负担性问题的回答,以及保险保障程度的提升和改善,都必须首先明确保险供给的决定及衡量。而保险供给与保险人的风险承担能力正相关,风险承担能力取决于保险人资本和盈余的承保能力,因而承保能力是保险人或者保险业供给能力的直接体现。所以,在(巨灾)保险需求存在且稳定的基本假定下,本文研究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对中国财产保险业总体承保能力,特别是巨灾风险承保能力的实证分析,得出对行业供给能力充足情况,以及行业内各种因素对供给能力状况影响及其程度的客观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和提升中国财产保险业供给能力的建议。全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是对保险承保能力研究成果的一个综述。这一章系统梳理了保险人、尤其是财产保险人承保能力的相关研究,介绍了多个方法和模型的背景、主要思想、相比之前研究的意义和局限,不同方法和模型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区别,以及本文实证分析选用模型Nielson (1984)和Cummins等(2002)的理由和适用性。第二章以“中国财产保险业承保能力的总体性分析”为题,是从中国财产保险业所处的国际和国内环境入手对行业承保能力的概括分析。在这一章中首先总结了国际金融危机和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对中国财产保险业承保能力的影响,随后主要以肯尼系数和自留承保能力等静态财务指标总体衡量了财产保险行业的承保能力,得出了行业承保能力不足的初步结论。第叁章以“中国财产保险业承保能力模型度量”为题,采用Nielson (1984)模型,在财产保险人保险和投资业务一体化的框架内,对2008年中国财产保险业的理论承保能力进行了测度。结果发现,在破产概率不大于0.01,投资回报率不低于4%的假设前提下,中国财产保险行业在2008年理论上可承保的保费约为146.19亿元。扩大破产概率和投资回报率要求参数的取值范围之后发现,破产概率要求越高(破产概率越小),行业总体在理论上可以承保的保费越少;行业投资回报率要求越高,行业总体所能承保的保费越少。通过对比该理论度量结果与实际巨灾损失得出了财产保险业承保能力尤其是巨灾风险承保能力极度短缺的结论;通过对比该结果与2008年行业实际总保费发现,全行业有超承保能力承保的倾向,从而佐证了本文第二章从财务指标分析得出的结论。第四章以“中国财产保险业巨灾风险承保能力度量”为题,是专门对行业所能承受的极限损失幅度和应对极端损失的能力的评估。实证分析选用Cummins等(2002)模型,首先在损失正态分布假定下对2008年年初时点上中国财产保险业巨灾风险承保能力进行了度量,结果发现在800到2000亿元的给定巨灾损失幅度下,全行业巨灾风险承保能力比率在57.7%到87.7%之间;随后,本文针对此度量中损失分布假设的简化处理,对1987-2007年中国大陆洪水和地震损失数据进行了实际拟合,发现巨灾损失数据更加接近对数正态分布,于是基于引入损失对数正态分布假设后改进的模型再次考察了巨灾风险承保能力,结果发现行业巨灾风险承保能力比率上升至65.45%之上,整个行业应对巨灾损失的能力缺口在200-700亿元之间。第五章以“中国财产保险业承保能力不足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为题,是在之前实证分析得出的承保能力总体不足结论的基础上,对造成这一结果的各种因素的影响方向及程度的实证分析。分析采用线性回归模型,从财产保险行业和企业两个层面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从行业层面看,保险深度、市场集中度、行业投资业务情况、行业费用情况、行业供给主体数量、财产保险的产品结构以及再保险的发展对行业整体承保能力不足这一结果的影响总体是显着的,但各个因素影响的方向和程度不一:市场化程度较低是中国财产保险市场承保能力不足的最主要原因;承保业务与投资业务结构的不合理是导致行业总体承保能力短缺的又一重要诱因,但影响程度较市场化程度较低;行业集中度过高仍然是中国财产保险行业的痼疾;中国财产保险市场险种结构的多元化以及保险业投资渠道的逐渐放宽对扩大行业总体承保能力是有益的。从企业层面看,行业投资、费用、再保险的运用以及资本实力的绝对量指标对行业承保能力影响的显着程度要高于相对量指标。第六章以“对中国财产保险业承保能力调整与改善的建议”为题,是对前文实证研究的过程以及结果的总结和应用。本文认为,在当前中国财产保险行业一般承保能力和巨灾风险承保能力总体不足的情况下,比单纯增加资本金更重要的,且从长远来说对行业总体承保能力贡献更大的是对财产保险行业进行结构调整。相比通过上市、发行次级债和单纯增资,科学的结构调整和有效的管理更能培养行业供给可持续增长的能力。具体应在财产保险的产品结构、财产保险企业的业务结构以及财产保险市场结构叁个层面进行调整。此外,应当加快再保险的发展步伐,提高再保险的运用程度,并积极创造条件,引入以巨灾风险债券为代表的保险风险证券化产品提高财产保险业巨灾风险承保能力。本文研究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实证分析中:第一,在国内同主题研究中首度在一个同时考虑保险人投资业务与承保业务关系的一体化模型框架中得出了保险业承保能力度量的结果;第二,在巨灾风险承保能力的专门度量中,在更长的时间区间和更大的样本范围内,以及改进的损失分布假定下得到了巨灾风险承保能力及其缺口大小更精确的度量结果;第叁,基于实证分析得出的承保能力不足的结论,运用回归分析方法,考察了多个因素对承保能力不足这一结果影响的方向及程度的差异。
代卫[7]2003年在《中国人保重庆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提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保险业对外开放的进程加快,保险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重庆国有财产保险公司既要面对实力强大的外资保险公司的挑战,又要抓住这几年保护期,全面提高自身能力。因此,必须全面审视自己,重新确定新的发展战略,在发展思路、目标定位、核心竞争力等一系列战略步骤上进行重大调整,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实现快速、健康地发展。 在绪论部份,阐明研究中国人保重庆公司发展战略的意义,分析当前财产保险研究文献的不足,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通过介绍国际财产保险业的最新动态,并分析中国财产保险市场以及重庆财产保险业的现状,指出研究中国人保重庆公司发展战略的紧迫性。 按照战略管理理论的基本要求,本文重点对中国人保重庆公司的战略制定、战略实施与控制进行了全面阐述。通过对中国人保重庆公司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找出12个关键影响因素,分别表示影响财产保险业和中国人保重庆公司的各种机会和威胁;并建立外部因素评价矩阵和竞争态势矩阵。通过对中国人保重庆公司内部条件分析,找出13个关键影响因素,分别表示中国人保重庆公司所具有的优势和弱点:并建立内部因素评价矩阵。 根据已知的25个关键外部因素和关键内部因素,采用swot矩阵产生13个备选的中国人保重庆公司发展战略;利用定量战略计划矩阵分析机动车辆保险业务的重点发展问题;指出差异化战略是中国人保重庆公司的必然选择,并进一步阐明中国人保重庆公司发展战略的核心是追求差异化的服务。 通过对财产保险产品实现过程的价值链分析指明中国人保重庆公司发展战略实施的关键环节在于实现管理体制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产品开发创新、营销渠道创新、计算机信息技术创新、服务创新;文章的最后是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和创新,这既是发展战略实施的保障,又是发展战略控制的核心内容。
姬便便[8]2004年在《中国财产保险公司竞争力研究》文中提出随着跨国公司全球化战略的推行,世界经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中国保险业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无疑会被推进世界保险行列,在国际保险市场上遵循国际标准,与国外保险公司展开激烈竞争。而在国内保险市场上,随着我国保险业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入世承诺的逐步兑现,外资保险公司加速进入我国保险市场,中外资保险公司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正在逐步形成。不管是国际竞争还是国内竞争,凭借的都是保险公司的竞争力。研究财产保险公司竞争力,有利于保险监管部门和保险公司有针对性地采取提升竞争力的措施,对于我国财产保险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企业竞争力理论为指导,从财产保险公司竞争力的外部市场要素、内部要素及外部政策环境要素叁个层次,分析反映和影响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竞争力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能够反映和影响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竞争力的指标体系。选取发达国家财产保险公司作为标竿保险公司,按照已构建的评价财产保险公司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将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竞争力的内外部要素指标与标竿财产保险公司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评价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竞争力状况,发现差距,找出原因,提出提升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竞争力的政策建议。本文共分七章:第一章 导论。首先,从中国保险公司市场竞争环境,中国保险业现状及保险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的背景出发,提出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其次,回顾了竞争力研究的历史及发展动态,总结了国内关于保险业竞争力研究的特点。再次,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思路。最后,指出了论文的可能创新点。第二章 财产保险公司竞争力的基础理论。本章在对相关概念范围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回顾了不同角度企业竞争力理论,并结合保险业的特征,定义了财产保险公司竞争力的基本涵义:财产保险公司在内外部要素的共同作用下,比竞争对手更有效地向消费者提供所需产品和服务的能力,这种能力是财产保险公司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源泉。总结了财产保险公司竞争力的基本特征。第叁章 财产保险公司竞争力的评价。本章首先在分析企业竞争力的构成要素的基础上,把财产保险公司竞争力构成要素分为外部市场要素、内部要素及外部政策环境要素叁个层次。其次,介绍了本文采用的标竿测定法。该种方法不但能够评价和判断竞争力的高低,找出竞争力高低的主要原因,而且还能够告诉我们,为了提高竞争力应当如何去做。再次,构建了评价财产保险公司竞争力的指标体系,作为分析财产保险公司竞争力的基础。第四章 中国财产保险公司竞争力的外部市场要素分析。本章在对我国财产保险<WP=6>市场发展阶段的回顾与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财产保险市场规模和市场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竞争力的外部市场要素。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财产保险市场结构的国际、国内比较,进一步分析影响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竞争力的外部市场要素。第五章 中国财产保险公司竞争力的内部要素分析。选取国际、国内标竿财产保险公司,依据财产保险公司竞争力的内部要素评价指标,将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分别与国际、国内标竿财产保险公司竞争力的内部要素进行比较,分析影响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竞争力的内部要素。第六章 中国财产保险公司竞争力外部政策环境因素分析。本章从影响保险业的经济环境因素,外资保险公司市场准入与监管政策,保险资金运用政策,保险偿付能力监管政策以及保险税收政策五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竞争力的外部政策环境要素,并且通过与发达国家的相关政策比较来分析我国保险产业政策的缺陷。第七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本章在四、五、六章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得出以下结论:1.从财产保险公司竞争力的外部市场要素看,中国财产保险市场的规模和结构竞争力都不强,其主要表现为:市场规模相对于保险业发达国家太小,致使中国财产保险业的国际竞争地位很低。市场结构相对于发达国家不合理,其主要问题是:财产保险市场集中度过高,财产保险垄断企业的规模太小,存在严重的市场垄断行为,产品结构和市场供给主体结构不合理。2.从财产保险公司竞争力的内部要素看,中资财产保险公司的竞争力低,主要表现为:中资财产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低;中资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能力不强;中资财产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不足;中资财产保险公司的投资能力不强;中资财产保险公司缺乏高素质人才。3.从财产保险公司竞争力的外部政策环境要素看,我国财产保险公司政策环境的缺陷为:进入与退出壁垒相对较高,保险资金运用限制过多,保险税负较重,保险监管应进一步加强。基于此,本文提出提升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竞争力的政策建议:建立经济集中型垄断结构,抑制垄断行为;对国有保险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鼓励创新,改善产品结构;拓宽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组建专业化的保险投资管理机构;加强和改善保险监管;建立合理完善的保险税收制度,实施积极的保险税收政策,为保险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完善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整合保险公司资源配置,优化保险公司组织结构。
任珊[9]2004年在《中国保险企业持续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伴随着中国保险业快速高效的发展,中国保险企业也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与国际大保险公司相比,中国保险企业的竞争力就显得弱了许多。以2002年的数字为例,列《财富》排名第一位的保险公司为德国的安联保险公司,其销售收入为101930.2百万美元,而我国整个保险业的销售收入仅为3053.1亿元人民币,约合36833.2百万美元,仅占安联公司销售收入的36.1%,中国保险企业销售收入的差距就显而易见了,竞争实力当然更不必说。尽管中国保险企业与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保险市场展开激烈竞争可以锻炼和提高中国保险企业的实力,但是这绝不是不需要任何代价的“免费午餐”,就中国保险企业在今后的发展来说,还有相当长的、相当艰难的道路要走。我们期待的结果当然是“双赢”,即随着中资保险公司与外资保险公司的竞争加剧,对双方都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样的结果是,对中资保险公司也好,对外资保险公司也罢,都会随着竞争的加剧带来生存能力和竞争实力的提升,进而促进世界保险业的多样化和世界经济的进步。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是中国的保险企业在竞争当中失去有利地位而难于长足发展。那么,认真研究中国保险企业持续发展及其实现途径是当前保险企业迫切需要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以这一研究具有的企业管理学的理论意义、学术价值以及对保险企业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为出发点,研究和探讨“中国保险企业持续发展”的问题。在本文的前半部分(2、3、4章),笔者试图综合运用普通管理学、经济管理学、企业管理学以及系统理论、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企业生命力理论、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相关理论,对企业、保险企业以及中国保险企业的持续发展进行了较多的理论研究和探讨。其中比较突出的尝试性论述包括:有关企业生命力概念的详细阐释、有关保险企业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有关中国保险企业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的论述等等。在本文的后半部分(5、6、7章),笔者的论述尽量增加研究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试图能够给我国的保险企业以有关企业管理、战略选择上的帮助。其中包括,对保险市场环境及现状的分析,对保险监管与社会认可的探讨,以及对保险企业内部的系统管理和与外部环境进行系统调控的阐述。保险市场环境及现状和保险监管与社会认可是保险企业必然面对的外部环境,是保险企业的生存环境。而保险企业的系统管理与调控是保险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其最高境界是实现系统内的步调一致和系统外的协调无间。笔者希望对中国保险企业持续发展的研究能够形成有价值的论述,同时,也坚信在正确的研究方向和目标的指引下,经过不懈的努力,一定会逐步做得更好。
户宝琼[10]2013年在《中国保险业效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几十年以来,中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快速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经济飞速发展时,起到稳定经济,指示通货膨胀的作用,而在经济处在低潮时,起到稳定经济,减轻经济震荡的作用。虽然我国的保险业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成就,但是仍然面临着生产效率低、缺乏竞争的的局面。而且中国保监会承诺从2006年12月起,外资保险公司可以享受国民待遇。截止到2008年的时候外资保险公司入境的就占保险公司总数的一半,中国自入世后,保险业面临的挑战迫在眉睫,外资保险业在许多方面对国内保险业来说都是一个威肋。因此,对我国保险业效率进行评估,研究我国保险业效率低的主要原因,以及与外资保险业在生产效率方面存在的差别,提高我国保险业效率的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保险业效率的研究方面,国内外文献一般都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模型),而DEA模型的使用没有办法消除外界环境和随机误差对整体测算的影响,以致于不能得到较为准确的测算结果,因此,本文选择叁阶段DEA模型对我国保险业的效率进行测算,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外界环境和随机误差对测算结果的影响。文章选取财产保险公司24家,包括外资保险企业和中资保险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叁阶段DEA方法对2008年一2011年中国财产保险业的效率进行评估,进而总结出我国保险业效率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的办法。首先,在第叁章的时候给出几种保险业效率测算的方法和公式,包括参数法的SFA模型及其运算公式、非参数法的DEA模型的应用方法和测算公式,并对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做了详细的说明,最终选择叁阶段DEA模型对我国的财产保险业效率做了测算。经过分析比较,得出规模的无效率是我国财产保险业技术效率的主要原因:但是在这一阶段中得出的值不能准确反映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的真实效率情况。其次,使用SFA模型进入DEA模型分析第二阶段,用SFA模型将影响财产保险公司的外界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项分离出来,大概的将影响因素分离出来,得到输入项和输出项的调整值。最后,将输入项和输出项的调整值重新代入DEA模型。测算结果发现:我国财产保险业的技术效率比第一阶段的测算结果要低,纯技术效率值虽然与第一阶段相比有所提高,但是整体水平与外资财产保险业相比还是有差距,规模效率与第一阶段相比下降幅度很大,从而导致技术效率低,甚至是无效率可言,比较值得庆幸的是外资财产保险业的规模效率比中资财产保险业低很多,说明一时半会外资财产保险业在中国保险市场上的竞争还不是很强,但是仍不能小觑外资企业的发展潜力。在财产保险业效率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保险业整体效率水平,认为,我国保险业由于技术水平较低导致的整个保险业的效率水平低,在保险业规模上仍有待扩张。
参考文献:
[1]. 中国财产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 罗琳. 西南财经大学. 2001
[2]. 中小型财产保险公司可持续发展研究[D]. 宇星. 厦门大学. 2008
[3]. 江西财产保险市场拓展策略研究[D]. 付艾莉. 江西师范大学. 2013
[4]. 中国保险业有效供给、效率及风险问题研究[D]. 胡颖. 暨南大学. 2008
[5]. 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D]. 董大鼎. 重庆工商大学. 2017
[6]. 中国财产保险业承保能力研究[D]. 左斐. 武汉大学. 2009
[7]. 中国人保重庆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代卫. 重庆大学. 2003
[8]. 中国财产保险公司竞争力研究[D]. 姬便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
[9]. 中国保险企业持续发展研究[D]. 任珊. 东北农业大学. 2004
[10]. 中国保险业效率研究[D]. 户宝琼. 浙江大学. 2013
标签:保险论文; 投资论文; 财产保险公司论文; 保险论文; 保险行业论文; 可持续发展论文; 财产保险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经济模型论文; 有效市场论文; 经济风险论文; 外部经济论文; 环境经济论文; 风险模型论文; 环境分析论文; 要素市场论文; 竞争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