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对外开放现状、问题、机遇及工作思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外开放论文,机遇论文,现状论文,思辩论文,黔东南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黔东南是以苗族侗族为主体民族的民族自治州。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全州在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自1994年1月,国家民委、国家体改委批准黔东南州为首批民族自治地方改革开放试验区,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以来,全州的对外开放更是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全州对外开放的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1994年至1997年,全州共实施经济技术协作项目1015个;兴建“三资”企业37家,注册资本5527万美元。实施外资项目38个,实际利用外资477.6万美元;实施国内投资项目281个,实际利用资金49072.63万元,年均增长7.46%。实现进出口总额2616.2万美元,年均增长75.3%。引进各类人才4200人次,组织劳务输出20多万人,接待海外游客4.75万人次,旅游创汇93万美元。扩大开放对促进全州经济发展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一)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
近些年,黔东南州在财力极其困难的情况下,重点抓了公路的护养和路面沥青化、电站的建设和电网的扩张、程控电话的联网、移动电话的拓展及县城以上城市功能的加强等项工作。在电力建设方面,新修电站4座,新增装机容量7.62万千瓦,架设电网190余公里。在邮电通讯方面,新增电话3万多门,改造线路2000多公里,铺设光缆800多公里。在城市功能建设上,凯里市区、天柱及三穗县城区的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旅游业及相关的服务产业得到迅猛发展。一些矿产冶炼、木制品和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引资开发的交通、能源建设项目、开发区和小城镇建设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二)联合协作及企业改革改制,逐渐走向规模化
在招商引资和横向经济联合与协作中,先后有湖南、广西、海南、福建、湖北等省区的企业到黔东南州合资、租赁、承包控股或买断部分国有中、小型企业。至1997年底,全州共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改制345家,占应成数的67.7%。剑河县工艺品厂,台江、麻江、黎平等县的一些小水泥厂,镇远县的一些电站,从江、凯里的一些酒厂,岑巩恒源化工厂等,实行对外联合、租赁、风险抵押承包,或股份制改造后,对盘活企业资产存量起到了积极作用,企业有了生机,经济效益显著。
(三)拓宽了扶贫攻坚和投入渠道的新途径
林业扶贫是扩大开放的产物。林业部到黔东南州开展帮扶工作以来,先后投入贴息贷款11055万元,扶贫专项资金和预算内基建资金3172万元,森工贴息贷款7261万元,世行造林贷款13924万元。共兴办扶贫开发项目642个,目前已建成的项目430个,有327个项目发挥了较好的效益,年产值达1.25亿元,创税利4875万元。与对口帮扶的宁波市共签订协议71项,协议资金1348.95万元,已实施合作合资项目68项,到位资金1174.55万元。扶贫攻坚的新途径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宽。
(四)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
个体私营经济为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为社会公益事业,为繁荣市场,方便人民群众生活,减轻国家就业压力,转移社会富余劳动力和妥善安排国有集体下岗职工再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到1997年底,全州私营企业迅速发展到709户,投资者1909人,雇工9261人,注册资金18865万元,分别比1993年增长160.7%、152.1%、116.9%和552.8%;个体工商户56213户,从业人员73441人,注册资金28341万元,分别比1993年上升49%、47.3%和215.8%。1997年个体私营经济上交税金8269.8万元,占全州地方财政收入的20.7%。
(五)领导干部观念不断更新,转变了政府的职能。
通过招商引资、区域协作,干部观念不断更新。几年来,黔东南州先后在北京、上海、深圳、海南、北海、贵阳等地设立了驻外办事处,作为黔东南对外开放的窗口。州委、州人民政府还先后在北京、深圳、贵阳等地多次召开“汇报会”、“座谈会”、“新闻发布会”,并通过电视台、新闻广播及编印画册资料、参加各类招商引资洽谈会和1997年省政府在贵阳召开的“5.28”经贸招商洽谈会等,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对外宣传;还邀请中央有关部办委领导和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驻京办负责人到黔东南州考察,促进了我州各级干部的思想解放,作风转变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政府加快转变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二、我州对外开放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面临的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黔东南州对外开放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极大地促进了全州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黔东南州对外开放工作与全省发展水平和自身经济发展需要都有着较大的差距。
一是,思想解放还不够,观念更新还不够大胆。特别是在政策的超前性和突破性方面,还存在着没有政策要政策、有了政策不敢用或没有用好用足的问题;没有充分利用好“民族自治”和“试验区”这两块牌子,手脚放不开,步子迈不大。因此,在实践中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东西还不够,单项试验、整体推进成效不够显著,甚至有的还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以至部分领导和干部职工对扩大开放信心不足,缺乏积极性;有的甚至抱观望或怀疑态度。
二是,投资环境的硬件落后,特别是交通严重滞后。至今全州还有一条三等级以上的公路,其带来的是投资成本高,风险大,回报率低。因此,外商来谈的多,投资的少,成功的也少。铁路运载能力也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地处内陆少数民族聚居山区,文化科技落后,信息不灵,农业基础薄弱,工商企业经营不佳,起步晚,加之经济基础远远落后于经济发达的地区,也严重地制约了黔东南州的对外开放。
三是,对外开放的水平低、质量差、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①引资规模小,效益低。目前,全州实际利用外资只占引进资金的7.9%。1997年,实施外资项目8项,平均每个项目的实际投资额仅为82.3万元,而全省平均水平在320万元左右,黔东南州仅为全省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我州出口产品中,初级农副产品占33%,原材料产品占27.1%;而全省初级农副产品出口的比重只有25.3%,原材料产品只占22.1%。1994年至1997年,全州出口总额(无进口)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4%,而全省为7.43%。②发展欠平衡。以1997年为例,全州外商投资项目有87.5%的集中在镇远县,投资额占87.9%;12.5%的在从江县,投资额占12.1%,其他14个县市尚属空白。
面对扩大开放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准确地把握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新取向,紧紧围绕州情,认清当前对外开放的新形势和新变化,正视困难,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一是,国家对外开放政策进一步放开,给黔东南州的扩大开放再次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好机遇。当前,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出现了协调发展的大趋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并陆续采取了若干重大的措施。我们要认真了解研究,并及时地准备相应的措施和项目,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国家的政策倾斜,用足用好,创造条件用好。
二是,中央“对口帮扶”政策的制定给黔东南州的扩大开放拓展了广阔的前景。浙江省宁波市的慈溪市、奉化市、北仑区、江东区、鄞县、象山县分别与黔东南州的雷山、丹寨、台江、三穗、麻江、黄平县开展对口帮扶,为黔东南州主动承接沿海经济辐射,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开展东西部合作开辟了新的渠道,有利于以资本为纽带x行各类企业跨区域、跨行业资产并购和优化重组。
三是,黔东南州自身的投资环境在不断改善,有利于扩大开放。目前,黔东南州的基础设施条件正在逐步改善,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下步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和扩大对外开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我们还可以利用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相对富集这一优势条件,与外来投资者进行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谋发展。而且这一优势近年来已逐步为外界所认识。扩大合作,促进发展的机遇越来越多。
总之,当前黔东南州扩大开放面临困难,也时逢机遇,机遇与困难同在。我们一定要正确分析,把握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增强紧迫感,强化开放意识,加大工作力度,乘势而上,不断提高黔东南州对外开放的整体水平,力争到2000年,州外境外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从现在的13.6%提高到14%左右;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97年的31.58%提高到32.5%左右;旅游人数到150万人次,基保海外旅游人数达9万人次,使扩大开放进一步成为推动全州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和增加投入的主要渠道。
三、下步工作思辩
黔东南州基本州情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基础设施差,工商企业运行质量不高,人口贫困面大,经济社会发展在全省处于滞后位置。因此,我们要扩大开放,必须紧紧围绕这一基本州情来动脑筋、想办法,谋求发展的思路,寻找突破口。
(一)开放领域突出重点,建立产业带动新格局
从黔东南州的实际出发,扩大开放,必须以发展外向型产业为龙头,以外向型企业和项目为主体,带动全州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新格局。
1.明确领域是实施产业带动的突破口。今后一个时期,黔东南州急需开放的重点领域,主要是突出产业带动为重点,围绕农业和绿色产业、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和原材料开发及深加工,旅游服务业,国有企业产权转让、嫁接改造,高技术和先进设备引进等,积极培植外向型产业,充分发挥企业在扩大开放中的主体作用。从近期看,突出的重点是交通建设、旅游业、农业产业化和具有资源组合优势的矿产开发及其加工业的对外开放。当前,尤其是交通不便的问题是制约黔东南州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要作为突破口优先解决。首先要发展出境交通,连接城市交通。
2.落实项目载体是实现产业带动的前提。产业带动要以企业、项目为载体。关键是,首先要根据项目分级原则,选准一批沿海限制发展、在中西部适当放宽,外商有较强投资意愿的项目;准备一批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和利用国外政府、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项目;充分利用国家有关部委挂职帮扶及宁波市对口帮扶的渠道,准备一批争取国家及其有关部门,或宁波市乐意合资合作的扶贫开发项目。对重大、优先利用外资或内资的项目重新进行筛选分类,突出重点。1998年,除了要集中精力认真办好州委拟定的十件实事,完成本年度各项经济指标外,目前,要着重抓好世界粮食计划署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联合投资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贵州省黔东南州都柳江流域优质水果产业化示范项目等一批重点引资项目。各县市应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州直有关部门要主动搞好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并按照政策随着项目走的方法,针对不同的项目明确具体的政策优惠办法和支持条件。
3.培养人才、引进技术、提高素质,是实现产业带动的基础。在扩大开放中,我们面临着许多陌生或不熟悉的领域。我们要加强各级领导干部对外开放知识的培训,提高素质。到沿海开放地区挂职锻炼、考察,到学校进修学习固然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更主要的是要立足于自学成才。学中干,干中学,在实践中增加才干。特别是在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发展相对滞后而又缺乏急需人才的地方,还要注意人才与智力的投资;要打破封闭观念,大胆引进能人,抓好劳务输出。要给外来人才提供优厚的待遇,把他们放在重要的岗位上大胆使用;把本地人才及劳动力输送到发达地区市场经济大潮中去培养和锻炼,促进素质的提高和观念的更新。
4.找准融资渠道是实现产业带动的驱动力。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利用外资基础知识》一书的序言中强调:“进一步开创我国利用外资工作的局面,是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个迫切需要。”我们要积极探索和大胆采用符合国际惯例适应市场经济的各种灵活融资方式和渠道,包括整体转让或成片开发的融资;优先开发或合资、合作,或包装上市,参股、控股、收购和兼并现有企业;利用外地名优企业及其品牌优势对黔东南州的企业进行嫁接改造,盘活资产存量等,以增强我州开发项目对州外、省外、国外投资者的吸引力。总之,我们要弄清对外引资的类型、适用范围、审批权限、审批办法和基本程序,并建立和完善一套有效的借、贷、用、还机制,找准便捷的融资渠道,为我州建立产业带动新格局服务。
(二)强化思想,着眼长远,营造扩大开放好环境
面对新的形势,全州上下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狠抓落实。要抓住加快发展的好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着眼于长远,携手营造空前宽松的开放好环境,努力开创黔东南州扩大开放的新局面。
1.进一步转变观念,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对外扩大开放,是一个长期基本发展思路。只有观念进一步转变了,思想才能进一步解放,也才会有生产力的解放。要大破因循守旧、担心害怕、谨小慎为或无所作为的旧思想,树立敢想、敢闯、敢冒、敢为人先的风险观念,树立机不可失,时不我待的时效观念;确立舍小利求大利的全局观念;树立惜才爱才重才的用人观念。只有破除了守旧陈腐的思想大门,才有可能打开封闭的山门,进一步地解放思想,形成上上下下,左左右右,讲开放、抓引资、求发展的大气候与好环境。在过去的实践中,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并扎实付诸行动,才使黔东南州这个“少、边、穷”的民族地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今后,全州各级干部要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全国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为契机,进一步转变观念,开拓视野,提高思想和认识水平,按照国家两委的要求,结合州情,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大胆突破,超前试验,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黔东南州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
2.着眼于长远利益,大胆制定、完善和实施更加优惠的政策。根据全省扩大开放工作会议精神,为贯彻落实《贵州省进一步放宽政策改善投资环境的若干规定》,原制定的投资优惠政策,一是要继续执行好;二是要从实际出发,在“三个有利于”和“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原则下,对原有政策规定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完善;三是要大胆制定比沿海地区、中西部其他地区更加优惠的政策。特别是对所得税减免政策、土地政策,以及外商投资金融和产权交易政策等,还要大胆地放宽。即将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放宽政策改善投资环境的若干规定》,是州委、州人民政府为扩大开放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在实际工作中,能否真正兑现这些政策,核心问题是能否处理好当前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局利益的关系。在这一点上,全州上下必须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今年,出台的优惠政策和奖励政策,应提请人大讨论后,作为地方性政策法规固定下来。一经公布,就要狠抓落实兑现,各级各部门都要认真执行,不能顶着不办,拖拉慢办。唯其如此,才能言有信、行必果,不失民心,而广交四海朋友。
3.切实转变作风,强化服务功能,提高办事效率。扩大开放,一定要按市场规则和国际惯例办事。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转变作风,努力形成一整套办事公开、管理规范、运转协调的服务体系。要真正做到“一站式”办公,联合会签、“一条龙”服务。凡洽谈成熟并已申报或需审批的项目,要限时办理,简化办事程序,强化服务功能,提高工作效率,为投资者提供高效优质服务。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尽快在改善服务环境上取得明显的进展。
4.加强组织领导,搞好综合协调,搞好保驾护航。对外开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能否进一步深入,招商引资能否有新突破,首先在于要有得力的领导和高效率的办事机构。去年,黔东南州的机构改革方案出台后,作为试验区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试验区办公室,与外协办并入体改局,工作有一个逐渐磨合的过程。当前,在不同程度上还存在着协调权威不够、合力不够的问题,削弱了权威的协调服务职能。关系不清、职责不清、互相推诿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何逐步建立起有权威的协调服务职能,为全州扩大开放提供政策指导、项目储备、投资咨询、综合协调、资料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工作及项目的分解、落实和检查工作,有待我们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扭转目前这种被动局面。其次在于为扩大开放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保好驾护好航。我们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特别是经济管理和执法干部,尤其要不断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办事,把法律服务贯穿到扩大开放的每一个环节及方方面面,营造一个健全、有序的法制环境,切实成为合法投资经营者的保护神。
(三)树立形象,狠抓落实,实现扩大开放新突破
今年是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全国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落实州委六届四次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推动全州改革开放和经济加快发展的重要一年,在扩大开放上要力争实现新突破。
一是,要在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宣传力度上有新的突破,扩大对外开放,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是根本问题。要增强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解放意识,强化参与意识,让所有的人都来关心和支持对外开放工作。职能部门要积极参与,加强服务。对外宣传要整体设计,突出地方民族特色,把单项宣传与系列宣传结合起来,把有形宣传和无形宣传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媒体和宣传方式,把科技、文化、教育、体育等都纳入扩大开放宣传的重要内容,形成有广泛影响和艺术感染力的强大宣传声势。州试验区领导小组要把抓宣传、树形象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制定出近期甚至是中期、远期的宣传规划。今年要以旅游宣传为重点,以民俗节日等文化娱乐活动促进对外交流和联谊协作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树立黔东南州对外开放的新形象,提高知名度,增强影响力和吸引力。
二是,要在落实优惠政策上有新突破。原已出台的政策起了积极作用,要从实际出发,进一步完善;更要做好对政策落实情况的检查督促。政策要更宽松,服务质量要更好,工作要更过硬。重点要抓好即将出台的《黔东南州委、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放宽政策改善投资环境的若干规定》的落实。由州试验区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州体改局具体牵头,协同有关部门尽快制定配套措施。
三是,要在对外开放的办事程序和制度上有新的突破。对外开放服务和管理部门,要规模服务办事公示制度,对一些时间性强、额度大的项目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限时结办,采取灵活的措施提高办事效率。对外招商引资项目要建立档案制度,定期发布、跟踪和反馈信息,通报服务状况。对重点外来投资企业,由州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逐户进行调查,主动上门征询外来投资者对政府及有关部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外商反映的突出问题要限期答复和解决,及时查处典型问题。
四是,要在解决执行政策中的难点问题上有新的突破。州体改局要对在政策执行中落实比较难的问题,逐个进行排队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办法,督促有关部门和县市限期落实,切实解决在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五是,要在扩大开放的成效上取得新的突破。根据十五大和全国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今年要因势利导,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努力提高开放的成效。1998年,全州实际利用外资增长率要达到51.7%以上,自营进出口总额增长20%,旅游总收入增长35%。争取在利用外资总量、提高投资效益、加强东西合作、引资培育支柱产业、加快开发区建设、扩大对外贸易和劳务输出上取得较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