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陆海空

上海长浩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 200940

摘要:建筑工程建设周期长、建设投入大、管理跨度大,但一直以来,我国建筑工程管理都呈现出极强的“粗放性”特征,对建筑行业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本文从精细化管理出发,提出了建筑工程全过程BIM解决方案,并结合建筑工程管理实例,对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精细化管理;BIM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工程就在不断发展,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但在长达几十年的发展时间内,建筑工程生产效率非但没有提升,反而还有所下降。所以,在我国建筑工程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就亟需用现代精细化管理理念来推动建筑行业的转型发展,从而让其生产效率、生产质量得到提高。本文主要探讨精细化管理和BIM技术相结合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以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精细化管理模式下的建筑工程管理

精细化管理思想最初源自于日本“丰田”,“丰田”秉承准时化、自动化生产方式,创造了卓越的生产效益,所谓准时化就是刚好来得及;自动化就是故障自己停。后“丰田”精细化管理思想逐步被应用到其余行业,具体而言就是责任具体化、责任明确化,该理念要求所有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在生产中都要尽职、到位,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等。目前,精细化管理已经成为诸多现代企业生产的核心,现代企业要有效应用文化、技术来促进企业发展,只有深谙现代管理理念的企业以及管理人员,才能够把握产品特性、质量、缺陷之间的关系[1]。建筑工程是建筑企业在生产中所打造的产品,对于建筑企业来说,精细化管理就是一种可靠的生产管理理念,在建筑工程生产全生命周期内,将价值流作为核心,减少浪费,实现顾客价值最大化的安全生产模式,该管理理念同时体现在建筑工程流程管理、任务管理、价值管理中。

(一)客户需求管理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建设越发复杂,而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施工方案是决定建筑工程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素,建筑工程管理团队需要将客户需求作为核心,充分了解建筑工程利益相关者实际需求,了解建筑工程使用者具体需求,对施工项目进行合理规划,把握建筑工程项目总体目标,重视客户反馈以及信息沟通。

(二)工程协同管理

精细化管理并不是某一个部门的管理理念,而是针对整个项目的管理理念。在建筑工程中,各个部门要相互协作,尽早发现施工、财务、设计等方面的问题,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流失。工程协同管理要求缩短信息传递跨度,缩短工期,提高工程质量,合理控制工程成本,避免出现窝工、返工等问题[2]。并且,建筑工程从设计到竣工,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连续的过程,工程中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故需要各部门有效协同,合理调控工程中的各项物资,才可保证建筑工程正常开展,保证建筑工程中各项成本在控制范围内。

(三)持续改进管理

所谓持续管理,就是通过总结现有经验,预测未来变化趋势,确定未来的管理方向。在建筑工程中主要体现为:对施工现状进行全面考察→找出其中的问题→确定未来的改进方向→建立相关管理方案→落实管理方案→评估结果→进行下一阶段的改进。

在精细化建筑工程管理中,就可利用该流程来对建筑工程管理现状进行评估,利用价值管理来保证建筑工程生产符合顾客需求,尤其是建筑工程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以及复杂性时,就必须要着重考虑现存问题以及顾客需求。

二、BIM模式下的建筑工程精细化管理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当前建筑行业公认的革命性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利用三维模型、工程进度管理、投标工序、企业定额工序,实现施工方、监理方、业主方的协同设计、协同施工、工程量模拟、造价管理、进度管理的一种技术方法、管理手段[3]。BIM模型是一种将2D图像转变为多维模型的信息集成技术,建筑工程中各方可利用该技术在模型中交换信息,实现实时化的信息共享,减少工程中因交流不畅导致的问题,结合BIM特性,可将精细化管理和BIM有机结合起来,让建筑工程能够更好的达到高效建设、高质建设的目标。

三、BIM模式下建筑工程精细化管理实例

某建筑工程为大型商业综合体建设,总建筑面积为16万m2,建成后可提供商务办公8万m2,提供商业设施3万m2,配套设施5万m2,业主要求工期较短,工程中涉及到交叉施工,因体量大、人员多、设计复杂,管理难度较大,具有较高探讨价值,下文主要从碰撞检查、进度管理、施工方案优化三个方面,对BIM模式下建筑工程精细化管理进行探讨。

(一)碰撞检查

BIM技术能够有效把控建筑物各个方面、各个周期的建筑结构,在施工前,就可利用该技术对设计方案进行碰撞检查,发现构件冲突、构件重叠等等问题,然后对其进行修改,避免不必要的返工。碰撞检查流程为“导出BIM模型→不同专业碰撞检查(利用Clash Detective实现碰撞检查)→专业内碰撞检查(根据构件种类分类,然后按楼层细分,本工程—1-9层检查分类可见图2)→动态碰撞检查(设置预制构件吊装机械运动轨迹,将轨迹和建筑模型进行碰撞检查,对其可能会出现的碰撞点进行分析)→碰撞点优化分组以及反馈”。通过碰撞检查,选取其中关键部位,施工方、业主方、监理方、设计方开展会议,磋商优化图纸,并建立相关BIM模型,避免工程建设出现返工、浪费问题。

图2 装配式框架结构专业内碰撞检查分类

(二)施工方案优化

BIM模式下的精细化管理在本工程施工方案编制、施工方案优化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本工程冷冻机房建设是整个项目难点,该区域各种管线综合交错,构件打架问题较多,并且牵涉到交叉施工问题。以往,针对该区域的施工方案讨论、修改会消耗大量时间,并施工方案还存在不合理、不规范等问题。在本工程中,利用BIM技术,将该区域的设计图纸转化为BIM模型,通过各方磋商,有效完成了该区域的施工方案。

上文提到,建筑工程管理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强调各方在工程中的有效协同,而BIM管理就可为各方创建一个有效协同工作处理平台,本工程构建了一个详细的问题处理流程。以该流程为基础,细化各方在工程中的权责,然后各部门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将工程中各个时间点、各个作业面的施工权责落实到人,并构建相应的问责制度、评价机制,有效解决了传统“粗放式”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三)施工进度管理

将时间因素和3D BIM模型结合起来,就可构建一个针对施工进度的4D管理模型。在本工程中,建模设计者着重考虑4维建筑信息模型的构建,然后将施工过程模拟在可视化协同平台上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以此来让各方详细了解工程建设步骤。在工程建设前,管理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编制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然后将其细化到各个专业,在建设过程中,施工方可根据实际情况,更新4维建筑模型中的信息,将实际情况和计划进度进行对比,如若出现问题就可对其成因进行分析,然后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精细化管理应用在建筑工程中,可解决当前建筑工程管理“粗放”的现实问题,让工程进度得到有效控制,让建筑工程生产水平得到有效提升,避免工程出现返工、窝工等问题。笔者在文中仅对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阐述,更为深入的问题还需要广大从业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周文进. 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 建材与装饰,2017(12).

[2]卢旻旭. 建筑工程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应用与控制要点研究[J]. 四川建材,2018.

[3]毕博. 精细化管理模式在房建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 绿色科技,2018(18):184-185.

论文作者:陆海空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5

标签:;  ;  ;  ;  ;  ;  ;  ;  

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陆海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