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团结小学 731503
摘 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小学科学教学应紧密结合学生身心发展和科学学习的特点,培植学生学习热情,通过创设情境,将学生置于乐观的情感中,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愉快地探索、理解,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兴趣 情境 探究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人,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最好的老师。小学科学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使学生乐于学习呢?如何使学生在科学课上“动”起来呢?
一、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动口讲
宽松的教学环境是学生敢于发言、大胆创新的重要前提。在科学课教学中老师要给学生创建充分自由、大胆想象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自己的潜能,使其在科学领域中无拘无束自由探索。
1.在科学课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独立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想法,不要局限于问题的单一性。
2.老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减少对学生的统一要求和统一规划,开发学生的思维。
3.鼓励学生同中求异,发表不同的见解。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应积极从正面鼓励,不应简单轻易地加以否定。在宽松的课堂气氛中学生不知不觉进入角色,也就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新知识。
二、穿插科学家的小故事,鼓励学生动手做
科学中有很多知识是通过实践来实现的,当学生在实践中遇到困难时,我就在科学课上插入一些科学家的小故事,激励同学们敢于面对问题、敢于实践、敢于动手解决问题。
如在讲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课时,我要求学生们利用振动制作我们的小乐器。我把这项作业放在课外来完成,学生在选材时出现了很多问题,我就鼓励他们要多实践、多动脑筋,并给他们讲了一个居里夫人的故事。
有一次,居里夫人听了亨利?柏克勒尔发现铀具有放射性的报告,她对铀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她悉心探索、反复实验,终于研究出两种新的化学元素,它们比铀具有更强的放射性,一个是“钋”,另一个是“镭”。为了证实镭的存在,他们在一间夏不避燥热、冬不避寒冷的破旧棚屋内从事起脑力加苦力的劳动。从1898年到1902年四年时间里,坚持不懈,终于从几十吨铀沥青矿废渣中提炼出十分之一克纯镭盐,并测定了镭的原子量。
一个小故事,学生就多了一份探究科学的冲劲。科学家们那持之以恒、勇于创新、努力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深深地烙在他们的心里。
三、创设情境,让课堂活起来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科学知识、形成科学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科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教师可以采用实验创设现实情境,用科技史创设故事情境,用游戏法创设假设情境……在课堂四十分钟不同的教学时段,创设不同的情境,可以取得不同的教学效果。
1.导入时创设情境。
例如学习《动物怎样生活》一课,可以创设情境导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小动物,有小兔子、鸽子、青蛙、小乌龟、小金鱼。现在老师想把这些小动物交给你们“领养”,你们愿意吗?学生一听老师这么说,兴趣就马上来了。然后老师因势利导:“要领养好小动物,必须了解动物的什么?”这样,学生就很主动地学习研究小动物生活的方方面面。
2.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学习四年级《指南针》一课,老师讲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利用磁铁制作成 “指南针”等故事,并且与外国发明作时间上的比较,使学生了解指南针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从而对指南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活动时创设情境。
如在学习《听听声音》一课,引入游戏法:首先从听学生的声音开始,再听录音机中各种声音的录音,然后静下心来倾听教室周围的声音,运用自己的耳朵去辨别事物的方向和距离。学生通过亲自体验,很快明白了声音的各种不同变化,从而认识了声音的特点。
总之,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动口说、动手做、动脑想,多方面激发探究兴趣,培植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动起来,科学课堂就会活起来。
论文作者:马永华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10月总第3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0
标签:情境论文; 学生论文; 科学论文; 自己的论文; 老师论文; 声音论文; 兴趣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10月总第3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