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是学生生涯的至关重要的阶段之一,教育工作者要格外注重对高中生物的核心培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过程越来越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讲究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终身性、全面性的培养。高中生物不同于其他学科,其核心素养除了是高中学科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外,更是生命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在高中生物学科中渗透和提高学生的生命观念素养是不可或缺的教学任务。
关键词:高中生物;渗透提高;生命观念素养;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9)09-229-01
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物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高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将生命观念素养的提升工作应用于生物教学过程,促进生物教学效率的提高,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三观。本文结合本人多年的高中生物教学教育经验,简要探讨如何将生命观念素养渗透到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并切实提高其水平:
1、生命观定义
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人们经过实证后的观点,是能够理解或解释生物学相关事件和现象的意识、观念和思想方法。通过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学生要形成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生命观念;并能用生命观念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独特性和复杂性,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并以此指导探究生命活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高中生物教育培育生命观念的策略
2.1立足概念学习,培育生命观念
概念是生物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命科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单位。概念解释了生命的基本现象和规律,是形成、发展生命观念的基础。例如,在一轮复习线粒体与叶绿体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根据两者的模式图,进行形状、结构和功能等的概念学习。再通过分析两者都要增大膜面积的原因,促进学生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教师还可从能量变化角度,引导学生分析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能量转换器,使学生认识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密切关系,以构建物质和能量观。又可从进化起源分析,蓝藻无叶绿体能光合作用、无线粒体可有氧呼吸,说明光合作用、有氧呼吸的进化起源分别早于叶绿体和线粒体,也说明这两类具膜细胞器的出现,使细胞内出现了相对分隔的小区室,提高了细胞代谢的效率,促进学生形成进化与适应的生命观念。
2.2创设生活情境,培育生命观念
生物学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联,在实际生活的背景中学习,既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形成生命观念,也有助于学生运用生物观念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复习“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时,教师播放不幸患上白血病的本地学生小杰移植了其姐的骨髓而挽救生命的视频,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创设的情境中,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是白血病?骨髓移植为什么可以有效治疗白血病?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分化的原因和实质是什么?细胞癌变的的原因和实质又是什么?随着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学生既理解细胞分化的概念、特点和意义,又构建了细胞分化和癌变的知识网络,进而形成了结构决定功能的生命观念,明白了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2.3设计探究活动,培育生命观念
组织以探究为主要形式的主动学习是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探究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使学生不仅了解生命科学知识的来源,还能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在设计、制作生态缸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尝试用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平衡的观点,认识具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学习了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后,学生结合本地渔港实际,又延伸探究不同培养液中小球藻数量的变化实验,在构建模型、分析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模型制定控制小球藻种群数量变化的监测措施,为赤潮防治等提出可行性建议,从而培育了学生的稳态与平衡观。
2.4利用科学史实,培育生命观念
生物科学史是科学家研究生命现象、探索生命规律的过程。各版教材中都呈现了大量的科学史,如酶本质的探索、光合作用的探索历程、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等。科学史的价值对于学生不只是需要明白这些知识是如何得到的,更要真正领悟其中的深刻含义。例如,教材安排科学家探索细胞膜化学成分与结构的科学史,目的让学生既能体验到科学探究的魅力,又能领悟到其中的生命观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帮助学生在经历科学家探索历程的基础上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更要引导学生理解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是适应环境的表现,是进化的必然结果,从而提升进化与适应的生命观念。
2.5结合生活实际,提升生命观念
生命观念的最高水平是,具有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和生物进化的观念,并能基于这些观念识别身边的虚假宣传和无科学依据的传言;具有物质和能量观,并能指导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具有稳态和与平衡观,并能指导人的健康生活方式,能指出某一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影响其平衡的因素。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来创设情境展开教学活动,更要选择生活中的一些生命现象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探究,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同时潜移默化培育学生的生命观念。例如,学习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后,教师要求学生收集信息,开展现代生物技术利弊的主题辩论。学生在辩论过程中会运用结构与功能观、稳态与平衡观等生命观念来阐明自己的观点,提升对生命观念本质的领悟。这样,学生形成的生命观念在实践中发展、升华。
结语:
综上所述,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够促进生命观念的形成与发展,而生命观念的形成保障了我国社会责任义务和道德风尚的维持和进步。在高中生物学科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利用生物学的核心素养,充分挖掘生命的意义,结合适宜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不断提升生物学的核心素养水平和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剑锋.论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和提高生命观念素养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11):21-22.
[2]毛韦清.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闲暇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4.
[3]张文祥.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提高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认识[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4]李珍玲. 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4.
[5]徐国松. 高中生物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9.
论文作者:祝汾峡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0
标签:生命论文; 观念论文; 高中生物论文; 学生论文; 素养论文; 生物学论文; 叶绿体论文; 《教学与研究》2019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