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绩效模式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分析论文_刘振

卓越绩效模式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分析论文_刘振

摘要:建筑工程本身涵盖较多细化项目,各个环节的高效衔接十分重要,这就需要设计及竣工验收的各个项目都能将质量管理放在首位,一旦控制不当,或者是出现质量问题,就会导致经济损失有所增加,因此,有必要结合建筑工程实际情况,将卓越绩效模式精准落实到位,在合理规避质量问题的基础上,经济拓宽建筑工程利益空间,促使建筑价值不断攀升。

关键词:卓越绩效模式;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一、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主要因素

1.人为因素

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影响因素较为多样,其中人为因素占据较大比例,与工程质量之间存在密切联系,首先,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无论是技术交底还是项目衔接,都会受到各部门职能的直接影响,在建筑工程中能够影响施工质量的单位较为多样,无论是勘察设计单位还是施工单位都涵盖其中,因此,工程施工阶段的所包含的实体都属于人为因素;其次,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管理者及施工人员,也是影响工程质量中较为关键的人为因素,他们的质量意识及专业能力与工程最终的质量标准密切相关。

2.材料因素

在任何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料的应用及科学选择都至关重要,一旦材料品质把控不当,就会导致工程质量严重下降,因此可以说材料因素是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关键所在,这就需要加大材料的质量控制力度,为工程质量的提升提供基础保障。实际上材料品质及使用效果之所以千差万别,是因为材料自身结构、物理及化学性质呈现差异化特点,如果缺少对建筑工程材料需求的了解,就会导致不符合施工要求的材料应用到建筑工程中,进而降低工程质量。

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现状

1.施工人员质量意识明显不够

任何行为的发生都会受到意识的直接支配,可以说意识与行为之间存在必要的指令性联系,一旦质量意识薄弱,就会导致后续质量管理工作难以落实,或者是实施效果不佳,虽然现阶段大多数的施工单位都制定了相应管理机制,并在原有基础上逐步明确了施工人员的职责及专业范畴,但是由于质量管理流程存在不足,规范性与预期目标相距甚远,将直接导致施工阶段存在不良施工问题,违规行为也比比皆是,施工进度及质量管理也会受到消极影响。

2.质量管理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

从当前形势来看,大多数的施工单位都能充分认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并以质量管理标准为主导,实行三段式的质量控制,但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细化指标却并不强,难以以建筑工程特点及行业形势为基准进行优化及完善,这就使得既有的质量管理体系与建筑工程实际情况难以相符,理论与实践相互分离的不良现象也显著存在。在体系认证阶段,大多数的建筑单位只是硬性的按照质量标准进行管理,工程质量却难以全面体现。

3.信息反馈系统的流畅水平较低

部分施工单位并没有将信息共享平台的创建放在重要地位,这就使得该平台存在不健全问题,还有一些施工单位甚至没有创建信息共享平台,当施工阶段呈现质量问题时,反馈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处理方案也因此难以及时落实。从本质上来说,现在建筑工程规模较大,施工阶段细化的项目及影响因素众多,如果不能紧跟施工进度调整工作计划,就会导致工程质量严重下降,因此 ,信息不对称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十分显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应用卓越绩效模式的积极对策

卓越绩效模式具有十分显著的先进性,在运行阶段能够对质量管理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及规范化。卓越绩效模式以以顾客满意为主导,通过将各类质量因素高效衔接,就能提高各因素之间的协调性,促使其高效衔进而实现质量管理目标,因此,卓越绩效模式并不是以提供目标为基准,其本身是现代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法,从而实现自我创新及发展。从本质上来看,卓越绩效模式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将其应用到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能够有效提升工程质量管理能效,为其快速抢占市场份额夯实基础。

1.基于卓越绩效模式的工程质量管理要点

从当前形势来看,建筑工程规模普遍较大,这就对工程质量管理提出了高标准要求,质量管理项目也更为精细化,而施工单位作为建筑工程中的重要主体及实施者,在应用卓越绩效模式时则应当将更加明确管理关键点:首先是战略管理。工程中的施工方案及战略部署都涵盖其中;其次是人员管理。领导层管理是重中之重,这就需要加强组织机构的建设工作,在明确个人责任的基础上,定期开展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第三,资源管理。建筑工程施工中所涉及的材料、机械设备及人力资源都属于其涵盖范畴;第四,过程管理。施工过程中各项工作、人员、资金等的管理,包括施工单位与其他相关方的协作等。

2. 施工单位质量管理模型构建

施工单位通过综合考虑各利益相关方的情况,以顾客的需求为主导,以最终的工程项目产品质量为目的,综合考虑各相关方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通过分析各方需求,结合施工单位自身情况构建工程项目的组织目标,通过目标管理来引导整个管理体系的运行。通常情况下,构建模型的思路为:各质量影响因素输入质量管理系统,经过卓越绩效模型的内部运转,在过程中改善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最终输出为工程项目产品,再经过外部运转,追求整体工程的质量提升。为了便于研究,本文将卓越绩效模型的运转称为内核循环改进系统,对整体工程质量的改进称为外核循环改进系统。由于在内核循环改进系统中,“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侧重于前期的决策,而“资源、过程管理、结果”侧重于实施过程中的管理。

3. 组织目标的构建

在合同签署前的招标阶段,施工单位需要构建组织目标。施工单位应该综合考虑顾客、建设单位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对工程产品的需求,了解各方对工程质量的期望,结合相关政策,在对市场定位的基础上,分析单位自身所具备的条件,能够满足各方期望的程度,综合考虑建立切实可行的组织目标。依据组织目标,施工单位编制投标文件并进行投标,最终合同上要达到的目标是基于组织目标,又是组织目标的进一步深化。在项目开工之前,施工单位再根据合同目标编制项目目标,为建筑工程实施提供指导。

4. 内核循环改进系统运行

施工单位在这一部分的主要工作基本为计划类或称为形成指导类的工作,主体为施工单位的领导层和管理层。在认真分析顾客需求、顾客满意程度,及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充分判断和预测市场变化趋势,对顾客与市场准确定位。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资金情况和企业的项目经验,结合单位企业文化和对社会的责任担当,在对组织目标充分理解把握的基础上进行战略部署。战略部署时首先确定战略目标,其战略目标要和顾客与市场的需求高度一致,并符合企业的文化、资金、管理水平等自身条件的限制。然后根据目标设定情况找出影响最终质量结果的关键绩效指标,作为之后工作的重点控制方面。接着制定大概的实施计划,为计划进一步划分指明方向,最后预测可能会达到的质量成果,预测未来绩效。

结语:

综上所述,将卓越绩效模式应用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能够实现全面质量管理目标,依托信息共享平台,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不断优化及完善,从根本上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降低质量问题的发生频率。基于此,信息反馈速度快,问题处理效率就能相对提升,工程质量就能始终处于最佳水平,合理规避工程质量缺陷问题,减少施工过程中人员伤亡数量,科学扩大工程利益空间。

参考文献:

[1] 左咏梅. 基于卓越绩效模式的质量信息化改进研究[J].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8(7):62-63.

论文作者:刘振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2卷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0

标签:;  ;  ;  ;  ;  ;  ;  ;  

卓越绩效模式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分析论文_刘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