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紧迫性_经济增长方式论文

“十一五”期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紧迫性_经济增长方式论文

“十一五”时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紧迫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紧迫性论文,十一五论文,经济增长方式论文,时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把这作为“十一五”时期最突出的任务。温家宝总理在向全国政协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作报告时,把大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制定和实施“十一五”规划要切实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大家知道,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是中央关于制定“九五”计划建议中就提出来的。从那时到现在,已经过了10年,今天又重提和强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究竟这次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同10年前提出这一命题,除了基本要点相同之外,还有哪些区别或发展,为什么现在显得特别紧迫,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在我看来,其区别或发展有以下几点。

一、“十一五”时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显得更加紧迫和重要

加快推进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2005年10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最严峻挑战和最紧迫的任务。1995年在制订“九五”计划时,曾经提出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即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和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从那以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取得了一定成效,比如1980—2002年,单位GDP能耗下降66.8%,但不理想,因为我们原来经济增长的粗放程度很高,现有的成就尚未达到根本转变的目标。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不理想的原因之一,是前一段粗放型经济增长还有一定的空间,尚未到难以为继的地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也影响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十一五”时期则不同,粗放型经济扩张已经走到尽头,不转变已经不行了。

我国经济和社会经过改革开放后27年的快速发展,特别是2003年以来9%以上的GDP高速增长,一部分行业(如建材、钢铁、电解铝等)已经出现生产能力过剩,今后还可能会有其他行业由于前期投资过热而陆续出现生产能力过剩。据商务部材料,2005年前5个月,39个工业行业的产成品库存同比增长19%,特别是钢铁、电解铝等产品供过于求的矛盾比较严重。(与此同时,资源瓶颈制约和环境压力不断加大,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突出,粗放型增长已难以为继。我国人均耕地占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左右,2004年为人均1.41亩,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以及人口的增加,人均耕地还将减少。我国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且时空分布不均。目前600多个城市中已有400多个缺水,110个严重缺水。我国人均占有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储量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4.5%和79%;45种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铁、铜、铝等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6、1/6和1/9。主要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已从1990年的5%上升到目前的50%以上。2003年,我国石油消费量为2.67亿吨,进口石油9700万吨,对外依存度为36%。2004年,石油消费量为2.92亿吨,进口石油1.23亿吨,对外依存度达42.1%。2004年,铁矿石进口2.08亿吨,对外依存度约40%左右。2005年铁矿石进口将进一步提高至2.4亿吨,占世界自由贸易量的50%以上。铜精矿和氧化铝消费量的50%都依赖进口。我国资源进口不断增加,也助长了国际市场资源性产品价格的上涨。自1999年以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已上涨了约4倍。我国进口的铁矿石价格,2003年上涨30%,2004年上涨80%,2005初上涨71.5%。

我国资源利用效率低,从资源投入与产出看,2004年,我国GDP按当时汇率计算占全世界GDP的4%,但却消耗了全球8%的原油、10%的电力、30%的钢材、19%的铝、20%的钢和31%的煤炭。能源利用效率低,目前,钢铁、有色、电力、化工等8个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0%以上,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分别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5—25个和20个百分点。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只有30%,城市水的回用率也仅为30%左右。

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对环境压力日益增大,几近极限。2003年,我国工业和生活废水排放总量为680亿吨,化学需氧量排放1334万吨,居世界第一;二氧化硫排放量2159万吨,居世界第一,90%的二氧化硫排放是由于用煤导致的;二氧化碳年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全国七大水系38%的断面属五类及劣五类水质,90%流经城市的河段受到严重污染,大部分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近岸海域污染面积仍在扩大,赤潮灾害频繁发生;全国近一半的城镇水源地水质不符合原水标准,农村尚有近3亿人喝不上符合标准的饮用水;酸沉降、光化学烟雾、细颗粒物已经在城市密集地区构成严重的区域性污染。世界10大污染城市,我国占了6个。2005年年初,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公布了最新的“环境可持续指数”评价,在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序中,我国位居第133位。

与此同时,生态退化问题也比较突出。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7%。沙化土地面积174万平方公里,并且有扩展之势。草原超载过牧,乱采滥挖严重,鼠虫灾害频繁,全国退化草原面积已占草原面积的90%。

总之,“十一五”时期,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成为经济发展中最突出的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这是这次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同10年前提出同一问题的最大的不同点。

二、“十一五”时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有新的扩展和具体化

10年前,中央关于“九五”计划的建议提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其含义还比较简单、抽象。经过10年的发展,大家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涵、要求等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提出了要从“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扩张的增长方式,转变为“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资源节约型增长方式,并且明确了具体要求。这当中,具有新意的至少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突出资源能源节约。“十一五”规划《建议》在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时,是基于当前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对经济发展已经构成严重制约,因此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形成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把节约资源提到基本国策的高度,足见其重要性及意义。这次《建议》在提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时,除了提出要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以外,特别提出,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这就把资源能源节约的要求具体化了。

其次,着力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要实现主要由依靠资金和自然资源支撑经济增长,向主要依靠人力资本投入、劳动力素质提高和技术进步支撑经济增长转变,实现由资源——产品——废弃物流程,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型转变,真正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此,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再次,强调保护环境和自然生态。切实保护环境和自然生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键环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这次《建议》专门写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和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三个方面,总的是要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关内容占了相当大的篇幅,可见被重视的程度。而这个问题在10年前尚未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相联系,没有引起特别重视。从20世纪80、90年代起,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绿色风暴席卷全球,保护环境和自然生态呼声越来越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深入人心,经济发展要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在要求。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目的在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在于使经济运行走上科学发展观的轨道,从而使我国经济实现持续平稳较快发展。

三、对“十一五”时期怎样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

“九五”计划建议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指出了正确的方向,作出了原则规定,但还缺乏具体的落实措施。“十一五”规划建议除了突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一战略任务以外,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落实这一根本性转变任务。有许多方针政策和改革举措直接就是为着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

我体会,《建议》对我国“十一五”时期怎样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展开的。一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挥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二是深化改革,形成有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

首先,要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是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只有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实现产业发展由高消耗、低效率转向低消耗、高效率,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也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确保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大家知道,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作为一个大国,我们不能在重大技术装备、核心技术方面长期受制于人。现在看得很清楚,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谁拥有较多的知识产权,谁就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所以,我们必须依靠自主创新提高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当务之急是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开发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支持开发重大产业技术标准,构建自主创新的技术基础。鼓励应用技术研发机构进入企业,大型骨干企业应在行业技术进步中发挥带头作用,支持小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增强创新活力。改善技术创新的市场环境,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加强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等中介服务。增加科技投入,加大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投入,使研究与开发投入从2004年占GDP的1.35%提高到2010年的1.5%以上和2020年的2%以上,进入世界创新型国家行列,而目前全世界20个创新型国家研究与开发投入均占GDP的2%以上。我们的邻国韩国研究与开发投入已占GDP的3%,印度2005年研究与开发投入也将占GDP的2%,均高于我国。还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优化创新环境。实行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等政策,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等等。

其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除了要实施有利于自主创新、优化产业结构、节约能源资源的方针政策以外,还须深化改革,形成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

第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政府从经济活动的主角转为公共服务型政府。真正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政府不得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政府要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但不能因此就自认为是经济活动的主角,主导经济资源的配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主角是企业。“经营城市”是政府职能的大错位。2003年以来,主要是地方政府为追求GDP的高速增长和建设形象工程,大搞开发区和市政建设,个个都要工业立市,铺摊子,上项目,以致引发经济走向过热。所以在很多情况下,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调控地方政府盲目扩张经济的行为,因而不得不采取行政手段。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即政府改革和转换职能已经成为今后深化改革的关键环节。

第二,深化财税改革。目前的财税体制促使各地热衷于粗放式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因为这样GDP增速快,财税收入高。今后要建立与事权相适应的中央和地方财政收支体制;财政资金不再投资于一般竞争性产业,而要投向公共服务领域;规范土地收入管理办法,将土地收入和专项基金等预算外收入统统纳入预算管理;调整和完善资源税,实施燃油税,稳步推行物业税;降低和取消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退税;等等。

第三,深化价格改革,重点是使生产要素和资源产品价格能够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资源的稀缺程度。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之所以转变困难,是因为我国的生产要素价格和资源产品价格长期受国家管制,严重偏低。地价低、水价低,能源,包括电价低。因此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必须积极推进生产要素和资源产品价格改革,在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前提下逐步提高价格,促进节约利用资源,提高效率。2005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低,而城乡居民收入增加较多,正有利于逐步提高水价、油价、天然气价、电价等。适时地推进生产要素和资源产品价格改革,以使这些价格能较好地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资源的稀缺程度,用价格杠杆推动资源、能源节约。

第四,改革干部政绩考核和提拔任用体制。干部政绩不能只看GDP(和绿色GDP)的增速,更要看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包括就业、社会保障、教育、文化、环保、生态保护、医疗卫生以及社会秩序、信用、法治环境的改善等。

此外,深化企业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逐步理顺分配关系,提高外贸的质量、效益和利用外资的质量等,都将促使我国经济运行逐步转上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资源节约型轨道,逐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除以上两大方面外,还要完善法律法规,完善有关方针政策,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过程中提高公众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等。

标签:;  ;  ;  ;  ;  

“十一五”期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紧迫性_经济增长方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