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有“姓”的区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公共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我国舆论界关于“姓资”或“姓社”的议论少了,这对于以前老被这个问题束缚着人们思想的状况来说,无疑是个进步。事物并非样样不是“姓资”就是“姓社”,但也不是一切都无“姓”的区分。公共关系有没有“姓”的区分?在现有的论著中,对这个问题涉及很少。但这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它关系到我们公共关系建立和发展的方向,笔者认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应当是肯定的。
一、公共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社会关系是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社会活动的产物。人们的社会活动是很广泛的,从内容来说,既有经济活动、政治活动、也有科学文化的活动。由于社会活动的广泛性,以及人们在社会中的角色不同,所以,人们的社会关系不但是很广泛的,而且是错综复杂的。因此,从广泛的意义来说,社会关系包括了人类社会的所有关系。但在全部的社会关系中,有基本的社会关系和其它的社会关系之分。基本的社会关系包括了物质的社会关系和精神的社会关系两种。物质关系,主要集中于生产关系,这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在整个社会关系中起决定作用。其他的社会关系是从生产关系派生出来的,或是生产关系的具体表现。如地缘关系、业缘关系、亲缘关系、商品关系,信贷关系,贸易关系,权力关系,阶级关系,党政关系,人际关系,群际关系,国际关系,社会组织与它的公众关系,等等,都属于非基本的社会关系。
公共关系就是社会组织与它的公众之间相互交往和相互作用的关系,是诸多的社会关系当中的一种。公共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社会组织的建立及分化是其产生的基础。随着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出现了氏族组织解体和社会组织分化的趋势,社会关系由简单逐渐趋向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各社会组织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就需要在组织与组织之间,组织与公众之间开展相互沟通、相互协调的活动,以赢得其他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合作、支持。这样,公共关系便应运而生。后来,又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分工和社会组织的细分化以及社会环境的变迁,公共关系也逐步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能,主要是塑造组织形象、沟通信息、协调关系、咨询建议和突发事件的处理等。总之,是要正确有效地处理组织与组织、组织与公众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关系,以达到“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目的。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社会制度下,这些基本职能的具体内容有不同,反映出不同社会制度的特点。
从公共关系的定义来看,目前虽然没有统一的认识和表述,但无论哪一种定义都与社会关系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几乎所有的教科书和论著,都比较一致地把众多的定义按观点归纳为四种。一是“社会关系论”,认为公共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种。这种观点明确地揭示了公共关系的实质。二是“管理职能论”,认为公共关系是一种管理功能,社会组织通过有计划的、广泛的信息传播等方式,以赢得其公众的有效合作,更好地实现它的共同利益。但这里所讲的管理,主要是对社会组织和它的公众之间关系的管理,实质仍然是社会关系的问题。三是“传播沟通论”,认为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与公众的一种传播沟通方式。这里强调的是公共关系的运作特点,但传播沟通本身也还是一种社会关系。四是“现象描述论”,这种观点往往倾向于公共关系实务,通常是抓住公共关系的某一功能或某种现象进行具体描述。可是,这些功能或现象都是对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关系的一种协调,或是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关系的一种状态,归根到底仍然是一种社会关系问题。综上所述,研究者们虽然从不同的角度对公共关系下定义,但这些定义只不过是对公共关系某方面内容和特征的概括,而这些内容和特征的实质却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
公共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但它不是基本的社会关系,它的社会性质要由基本的社会关系来决定,这就是由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社会上层建筑的性质来决定,或者说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本制度和社会政治基本制度来决定。因此,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就会有不同的公共关系,这就是说,公共关系有“姓氏”的区分。在奴隶社会有奴隶主义公共关系,在封建社会有封建主义公共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就有资本主义公共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也有社会主义公共关系。
二、资本主义公共关系
资本主义公共关系就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公共关系,它受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制约,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特征。
首先,资本主义公共关系以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为基础。
资本主义公共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关系中的一种,它的性质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决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这种占有制的最基本特征,是资本家靠占有生产资料无偿地剥削工人劳动的剩余价值。在这种生产关系的基础上,社会形成了两大对抗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在生产关系中居支配地位,成了社会的统治阶级;无产阶级在生产关系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成为社会中的被统治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是对立的,它们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对抗性,反映到资本主义公共关系上也具有对抗的性质。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组织是资产阶级的组织,如资产阶级国家机关,资产阶级的政党,资本家的企业,等等。这些社会组织要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在内部与其成员之间就存在着根本利害的冲突;在外部,它们的社会公众也是分属不同阶级的。这些社会公众与社会组织之间虽有一些共同的社会问题,但就其多数来说,乃是广大被压迫、被剥削的劳动者,他们与社会组织之间仍然存在有根本的利益对立。资本主义公共关系中的对抗,靠公共关系本身是不可能根本解决的。
其次,资本主义公共关系的目标是维护资本统治。
公共关系的目标是塑造组织的形象,以求得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衡量一个组织形象的基本指标是其知名度和美誉度。知名度和美誉度高的组织,就获得了生存和发展的有利条件;反之,知名度和美誉度低的组织,其生存和发展就会受到影响。
在资本主义社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各资本家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很注意组织形象的塑造。例如工厂组织,资本家为了协调组织内部的关系,一方面经常进行信息的传播和沟通工作,另一方面,有时又针对具体情况采取一些点滴的改良措施,改善工人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吸收个别工人代表参加管理等,以便缓和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在外部,为了争取社会公众信任和支持,资本家不得不加强对自己组织的宣传,并采取切实措施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为顾客提供某些服务,等等。又如资产阶级的政府,有时也往往采取某些“民主”措施和“福利”政策等,以缓和阶级矛盾,争取社会公众的支持。资本家组织的这些公共关系活动,有时确实能使某些组织提高了知名度和美誉度。但是,并不能改变资本家组织的本质。因为这些措施和活动丝毫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制,而正是这种占有制决定了资本主义企业的本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政府所以是资产阶级的政府,也在于它维护了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制。因此,资本主义公共关系塑造的组织形象,无论它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多高,它终究是资本家的形象,顶多是个开明的资本家,理想的资本家。
作为资本家组织,塑造组织形象的根本目的是要维护资本的统治。在经济上,资本家组织采取某些改良措施,目的在于使工人能够生存下去,为资本家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组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愈高,资本家能够剥削到的财富就愈多。在政治上,资本家组织打起“民主”和“共和”的旗子,目的在于利用这些资产阶级统治的最好外壳,加强资产阶级的专政。在意识形态领域,资本家组织可以利用各种传播工具,宣扬剥削有理,向工人和社会公众灌输资产阶级价值观、人生观、维持资产阶级的文化统治。总之,要从各个方面维护资本的统治,这是资本主义公共关系最本质的特征。
再次,资本主义公共关系具有明显的两重性。
一是科学性。资本主义公共关系是一种现代的公共关系,它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适应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需要而产生、发展。作为现代西方社会关系管理的一种理论和实践,资本主义公共关系把管理科学、传播学、新闻学、心理学等有关内容融为一体,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和专门的社会职业。它针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以及由此而形成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运用各种现代的传播手段,沟通社会组织与其公众的关系,为资本家组织在激烈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把人类社会的管理水平提到了更高阶段。资本主义公共关系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反映了现代社会关系管理的一些客观规律,因而具有科学的性质。
但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公共关系又具有很大的阶级局限性。由于资本主义公共关系的根本目的是维护资本的统治,所以,它的一切活动只能服从于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而不能损害这种根本利益,它对社会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关系的调整,不能改变劳资间的雇佣关系,只能更好地维护这种关系;它一切措施不能触动资本主义基本经济、政治制度,只能有利于这种制度的巩固和发展。也正因为如此,资本主义公共关系始终逃脱不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制约,它的社会作用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当这种公共关系的原则不能满足资本家的欲望的时候,他们往往背离了自己宣布的原则,造谣、诈骗、伪造、行贿、等等,便成了资本主义公共关系原则的补充。这些现象,正是从另一方面表明了资本主义公共关系的局限性。
三、社会主义公共关系
社会主义公共关系,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公共关系,它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制约,有着与资本主义公共关系根本不同的特点。
第一,社会主义公共关系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上消灭了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建立了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关系。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了社会主义公共关系的根本性质。这种所有制关系的主要特点是:生产资料属于劳动人民的集体所有,消灭了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社会主义劳动者不但是生产资料的主人,而且是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主体。因此,在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中,社会成员之间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彼此之间是一种平等竞争和互助合作的新型关系。
建立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公共关系,也是一种新型的公共关系。在这种关系的构成当中,社会组织是社会不同阶层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组织,是社会主义劳动者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工具。这些组织内部是一种同志关系,不存在根本的利害冲突。就其外部的社会公众来说,主要是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爱国者,他们在工人阶级的领导下结成广泛的社会主义统一战线,共同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因此,社会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虽然有时会受到社会上尚存在的一定范围内阶级斗争的影响,但大量存在的只是人民内部的矛盾,例如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民主和集中的矛盾,一部分群众与另一部分群众之间的矛盾,这个组织与那个组织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依靠社会主义制度和公共关系活动,是可以逐步解决的。
第二,社会主义公共关系的根本目的,是要发展生产力,要提高经济效益,发展社会主义各项事业。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以便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社会主义公共关系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管理的一种理论和实践,必须为实现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服务,通过有效管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这是社会主义公共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关系中的地位所决定的。如果不是这样,离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去搞公共关系活动,就会阻碍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这样的公共关系就不是社会主义的公共关系了。
社会主义公共关系的直接目标,是要塑造社会主义社会组织的好形象。这种形象只能是社会主义劳动人民组织的形象,它必须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工作。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效益,这是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社会主义社会组织必须以此为自己活动的出发点和根本目标。而且,社会主义社会组织也只有组织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去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加速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才能得到广大公众的信赖和支持,美好的组织形象才会建立起来。所以社会主义社会组织的性质,也决定了社会主义公共关系必须以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和促进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为根本目标。
社会主义社会,特别是它的初级阶段,一个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反映在公共关系上,就是社会组织的供给怎样满足公众的需求。从根本上说来,这个矛盾的解决,也必须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所以,社会主义公共关系内在矛盾的性质也决定了其活动的总方向。
第三,社会主义公共关系活动坚持人民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社会主义公共关系实际上是人民自己的组织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因此,社会主义公共关系活动必须坚持人民的性质。一方面,要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原则。社会组织应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全心全意为本组织成员及社会公众服务,不能为少数人谋取私利。另一方面,要密切联系群众,利用各种有效手段,调动本组织成员及社会公众的积极性,增加生产,保障供给。社会主义公共关系活动,并不是少数人的阴谋活动。
为了保证公共关系活动的人民性,就要使这种活动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因此,公共关系活动应遵循客观规律,例如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社会组织与社会公众的对立统一规律,等等。要遵循客观规律就离不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尤其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应当成为社会主义公共关系的主要理论基础。
社会主义公共关系活动的科学性是其人民性的必要前提和保证,而社会主义公共关系活动的人民性则是其科学性的必然结论和归宿。这种人民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就可以为社会主义公共关系职能的发挥开辟广阔的前景。
以上分析说明,现代公共关系虽然产生于西方的资本主义社会,但并不是资本主义制度特有的现象。同时也说明,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社会关系也不完全是个中性的东西,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它有着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在我国当代的社会条件下,公共关系只能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共关系。首先,它是一种社会主义的公共关系,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其次,它有中国特色,符合我国的国情,适应建设有中国物色的社会主义的需要。因此,要以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从中国当代社会的实际出发,借鉴资本主义公共关系中那些科学的有用的东西,批判地继承我国公共关系历史传统中的合理因素,在此基础上塑造我国现代的公共关系,建立一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共关系学。
标签:公共关系论文; 社会组织论文;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关系论文; 社会管理论文; 政治论文; 利益关系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