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纸币流通:理论、问题和政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纸币论文,理论论文,和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结束了中国的长期闭关锁国,形式多样的双边贸易、多边贸易让中国走进世界,也让世界融汇中国。从国际收支来看,进出口贸易、劳务输出等经常项目的规模日益扩大,国际资本流入取得引人注目的变化。以此为契机,我国境内部分地区多种货币非正式并行流通成了国际贸易不可或缺的媒介通道。国家对外汇的管制不能不说是严格的,但在这样一种“新生事物”面前往往显得无能为力;地方政府往往屈从于局部利益,任其自然和放任自流;理论界对此表现出了相当的热情,观点上又褒贬不一。1997临近,就这个问题有个明确的说法,既在理论准备上很有必要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双纸币流通的性质和型式
双纸币流通分为正规双纸币流通和非正规双纸币流通,二者的性质和型式存在一定的差别。所谓正规双纸币流通,是货币当局自己发行或授权发行两种以上纸币所形成的双纸币流通,它自上而下,而且有相应的法律准备和制度依据。非正规双纸币流通是由于边境贸易或多边往来过程中自发形成的双纸币流通,存在于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相似的边境地区,范围由小而大,是一种没有法律依据的“非法”现象和行为。非正规双纸币流通的特征属性可概括为:(1)非法性。由于没有法律依据和得到国家货币当局的允许,我国现在存在的许多外币流通,都不具有合法性。因为,只有人民币是我国的合法流通本位币,外币在我国的流通有严格的商品领域、流通场所、流通数量限制,超出了限制条件,外币的流通就是非法的。(2)非自由兑换。外币和人民币不是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下均可自由兑换。迄今为止,我国的人民币甚至在经常项目下还没有实现自由兑换,资本项目下更无从谈起。(3)不同的流通域。外币不具有与人民币相同的经济人集合、相同的商品集合和相同的商品分布空间。即使境内流通数量最多的外币——港币也不是在任何领域都已经开始流通和可以流通的。(4)非规范的流通型式。金属本位制下,双币流通先后出现过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和跛行本位制三种形式。平行本位制中,两种货币均按其实际价值流通,货币当局不规定两种货币的兑换比率,由市场上的供求关系确定二者的比价关系,这是双币流通的最初形式。双本位制中,国家依据市场供求确定公布两种货币的法定比价,两种货币各依实际价值和法定兑换比率流通,是在平行本位制基础上发展而来。跛行本位制的两种货币名义上均为本位币,也有固定比价,但只有一种货币(金铸币)可以自由铸造,银铸币演化成金铸币的价值符号,起着辅币的作用。双纸币流通时,也不外乎这几种货币流通型式。事实是,只有人民币是本位币,虽然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人民币与其他外币的兑换牌价,但其他货币的流通条件与人民币不可同日而语,现在的双纸币流通型式,既不属于双本位制、平行本位制,又不属于跛行本位制。
严格地讲,中国人民银行还没有发行过具有同等流通条件的两种纸币,因此,我们有理由说我国目前还不存在正规双纸币流通。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随之而起的改革开放,非正规双纸币流通却一直是存在的,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中国曾长期流通人民币外汇券、布票、粮票、油票等各式票证,这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封闭性和行政管理制产生的配额限制在流通领域的反映。粮票、布票等票证与人民币之间没有货币意义上的比价关系,也就是说,各式票证的货币意义是十分有限的,谈不上作为一种本位币与人民币形成正规双币流通。
人民币外汇券的货币性强于粮票、布票等各式票证,而且与外汇有直接关系和比较固定的兑换比率,算得上是一种所代表价值相对稳定的信用中介,法律上具有的法定流通权利也不容置疑。问题是,人民币外汇券有特的经济人集合、商品集合和空间分布域,绝大多数国民根本不知道人民币外汇券为何物,同时,外汇券不具备与人民币的自由兑换性,国家对外汇券的管制十分严格,这从根本上否定了人民币外汇券以本位币形式进入商品流通的可能。
港币有人民币外汇券、粮油票证无可比拟的历史渊源和背景。港币与人民币的比价通常由中国人民银行根据美元汇率比价确定并公布,二者之间有一定程度的自由兑换性。广东地区,尤其深圳地区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港币与人民币几乎具有相同的经济人集合、商品集合和商品空间分布,这是粤港地区广泛久远的社会背景和经济一体化发展决定的。由于是局部地区的双纸币流通,不能列入货币当局允许发行多种货币所对应的正规双纸币流通,这样的双纸币流通完全是禁而不止的结果,是我们所说的非正规双纸币流通中最典型的一种。
必须注意到,我国政府将在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从这一天起,港币与人民币将双双作为本位币进入市场流通,非正规双纸币流通型式转换成正规双纸币流通型式,正规双纸币流通格局真正形成。因为,按照《基本法》的规定,港币至少在未来50年内都会继续存在。换言之,1997年以后,中国内地与香港将是一个国家、两种货币、两种货币体系、两个货币当局和两种独立支付系统的特殊双币流通格局。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在此关注的焦点并不是香港回归祖国和双纸币流通型式转换本身,而是双纸币流通型式转换的同时给我们留下的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劣币良币驱逐问题。
二、双纸币流通良劣互逐假说
根据格雷欣定律,金属本位制下,如果两种货币并行流通,人们总是尽可能选择持有实际价值高的那种货币,将实际价值低的那种货币以最快的频率用于流通,改变了两种货币原来在经济人集合、商品集合和空间分布上的对称性;最后,实际价值高的那种货币即良币,占据的市场流通份额越来越小,被人们强行“拉出”市场流通,专司储藏手段职能;实际价值低的那种货币即劣币,占据的市场流通份额越来越大,被人们无情地塞入流通,以致劣币充斥市场。
在双纸币流通的情形下,我们能否观察到同样的现象,或者说格雷欣定律是否依然成立?
有人认为,双纸币流通时,格雷欣定律是不成立的,不仅不是劣币驱逐良币,恰恰相反,是良币驱逐劣币[①];又有人认为,格雷欣定律在金属本位制和双纸币流通时都成立,双纸币流通同样伴随着劣币驱逐良币[②]。
然而,这不过是两个极端而已。我们的理论逻辑结论和观察到的经验事实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支持另一种理论假说——良劣互逐假说。即是说,双纸币流通情况下,在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同时,一定条件下的良币驱逐劣币现象也可能存在,还可能是劣币驱逐良币和良币驱逐劣币交替出现。这正是双纸币流通能够持续稳定互补流通的内在稳定机制。
第一,人民币贬值,港币升值,直到相同面额的港币具有高于人民币的实际价值时,人们并没有将港币用于价值储藏,其大部分又被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有的行业和商品交易场所一直只收港币不收人民币,港币是劣币时是这样,港币升值为良币后亦是如此。这是我们有目共睹的客观事实。
第二,澳门地区澳门币与港币长期稳定共存流通已近一个世纪。从购买力上分析,澳门币是劣币,港币是良币,但据澳门银行界估计,澳门市面流通现钞中港币约占七成,以当局1995年1月的货币统计报告显示,同期港币在澳门市面流通超过30亿元。若以主要反映市场交易需求的货币M1(包括现钞和活期存款)来看,港币约占了51%,共93亿元;而以交易需求再加上定期存款的货币M2计算,港币便占55%。虽然自发行之日起,澳门币就具有法定货币地位,但从未能取代所有外币成为澳门地区的主要流通货币。这样的货币流通格局维持下来,作为劣币的澳门币比之作为良币的港币在流通中所占份额终处于劣势,这不能不说是双纸币流通(澳门曾于1929、1952年两度颁布法令禁止外币流通,但收效甚微)的特有现象。
理论上,我们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至少包括:
1、在我国,外币存款的利率很低,本位币人民币的存款利率却比较高,从收益上折算,储蓄人民币比储蓄港币划算,即将港币用于流通的机会成本比将人民币用于流通的机会成本小。
2、效用上,金属货币具有实际价值,人们持有它的边际效用递减慢;纸币本身没有实际价值,只是一种价值符号,它的价值储藏职能有效性远不如金属货币,随着纸币持有量的增加所造成的边际效用递减要比金属货币为快。加之,双纸币流通由市场调节兑换比价,货币购买力容易变动,也会使双纸币流通时良币驱逐劣币和劣币驱逐良币交替出现。下面我们对此作一简单的数量分析。
三、良币劣币相互驱逐理论假说的数理推证
设A、B是两种不同的货币,具有良劣之分,即单位名义价值的实际价值高者为良币,反之则为劣币。两种货币满足同域性、可对换性。
令M(T)=∫[T,0][M[,1]'(t)+M[,2]'(t)]dt ……(1)
(1)式表示历经时间长度后的实际流通货币的净增加量,则时点上货币流通总量可表示为:
M(T)=M[,1](T)+M[,2](T)-M[,1](0)-M[,2](0)……(2)
或M(T)+M[,1](0)+M[,2](0)=M[,1](T)-M[,2](T) ……(3)
其中:
M[,1](0)为基期种货币流通量
M[,2](0)为基期种货币流通量
M[,1](T)为T时后A种货币流通量
M[,2](T)为T时后B种货币流通量
M[,1]'(T)为A种货币净增速度,即单位时间内A种货币的净增加量
M[,2]'(T)为B种货币净增速度,即单位时间内B种货币的净增加量
记M[,1](0)/M[,2](0)=P[,1]为初期(基期)两种货币的比例结构,经过时期T后,其结构比值变化为:M[,1](T)/M[,2](T)=P[,2]
当P[,2]>P[,1]时,A驱逐B
当P[,2]<P[,1]时,B驱逐A
从根本意义上讲,两种货币的驱逐行为取决于持币者持币行为的特性(储藏、投放、滞留或流动)所导致的M[,1]'(t)与M[,2]'(t)的大小顺序。从静态角度考察T时后的最终结果,总体上M[,1]'(t)>M[,2]'(t),A驱逐B实现,由对称性可知,B驱逐A的条件为M[,2]'(t)>M[,1]'(t)。
动态上分析,需要考虑货币的良化率,即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的比例变动调整的快慢。如果A的良化速率与M[,1]'(t)均呈正向变动,即良化率加快,M[,1]'(t)增大,出现A驱逐B,同时也是良币驱逐劣币;A的良化率与M[,1]'(t)呈逆向变动,出现B驱逐A,同时也是劣币驱逐良币。对B用同样的方法予以分析,将得到与此相应的结论。因此,在双纸币币值变化快慢交替的动态过程中,良币驱逐劣币和劣币驱逐良币间互发生。
更进一步,对持币作一效用分析,完全能够说明双纸币流通的特殊规定性导致良劣互逐现象的发生。持币者的效用函数U(M[,1] M[,2]),M[,1]为A种货币持有量,M[,2]为B种货币持有量,dU/dM[,1]、dU/dM[,2]分别表示A币、B币的边际效用。
设定:
(1)持币行为由效用决定:dU/dM[,1]>0,储藏A币;dU/dM[,1]<0,流通A币
(2)良币对持币者效用的贡献大,即若A是良币,│dU/dM[,1]│>│dU/dM[,2]│成立
(3)货币储藏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成立,即在货币储藏量超过一个界限后的效用随货币储藏的增加而减小。
一般情况下,双纸币流通时,M'(t)=f(dU/dM[,1])是减函数,即f( )<0;如果A币、B币与持币者特性满足假定(1)、(2)、(3),若A币是良币,由储藏A币引起的效用增加,必然有M[,1]'(t)减小,此时劣币驱逐良币;当劣币驱逐良币达到一定程度后,M[,1]'(t)开始回增,因为人们持有A币的效用递减,到M[,1]'(t)>M[,2]'(t)时,出现良币驱逐劣币现象,并能持续一定时间;dU/dM[,1]=0决定币的最佳驱逐量。如果此时A币的良化率发生变化,就是前面分析动态过程中出现的一类情形。所以在双纸币流通情况下,良劣相互驱逐交替出现。
金属本位制下,双币流通不同于纸币流通。因M[,1]'(t)=f(dU/dM[,1]),金币或银币本身有价值,与假定(3)不符,持币效用对应地由金属货币自身价值表示出来,边际效用不会随着货币储藏量的增加而明显减小,则在双金属币流通的情况下,若A是良币,将长期处于dU/dM[,1]增加的状况,M[,1]'(t)<M[,2]'(t),劣币驱逐良币是一种常态。也就是说,金属本位制下,劣币驱逐良币,即格雷欣定律总是成立的;双纸币流通情况下,劣币驱逐良币和良币驱逐劣币都可能发生,格雷欣定律与“反格雷欣定律”都在一定条件下成立和存在。良劣互逐假说能较好地解释港币升值后总是存在的对人民币的驱逐现象,能较好地解释澳门地区港币始终在市场流通中占主要份额的客观事实。
第三,考察一国范围因为通货膨胀不一样时出现的同一种货币由高通货膨胀率地区流向低通货膨胀率地区的现象,我们仍然可以得出良劣互逐的结论。因为,货币由通货膨胀率高的地区流向通货膨胀率低的地区,既是高通货膨胀率地区的“劣币”变“良币”的过程,同时又是低通货膨胀率地区的“良币”变“劣币”的过程。
图一 同种货币在不同通涨地区的流动
如图所示,(M[,1] Y[,1])、(M[,2] Y[,2])分别代表高通货膨胀地区、低通货膨胀地区的基期货币量和商品价值量。由于单位纸币在这两个地区所能代表的商品价值量不一样,因此,高通货膨胀地区的货币就会自然地向低通货膨胀地区流动,假设流通量为M。如果忽略短期内两个地区的商品价值总量的变化,那么,在货币当局不增加发行货币或不改变货币价值量的条件下,两个地区的货币流通量变为(M[,1]-rM)和(M[,2]+rM),它大于基期的Y[,1]/M[,1],因此,货币流动过程开始后,高通货膨胀地区单位货币对应的商品价值量为:Y[,1]/(M[,1]-rM),它大于基期的Y[,1]/M[,1],货币实际上由劣币向良币转化,即相当于劣币逐步退出流通,良币逐步占据流通,这是良币驱逐劣币的特殊表现形式,低通货膨胀区单位货币对应的商品价值量为:Y[,2]/(M[,2]+rM),它小于基期的对应值Y[,2]/M[,2],货币实际上由良币转化为劣币,相当于良币逐步退出流通,劣币充斥流通,这是劣币驱逐良币的特殊形式。
货币流动的总效应,经加权求和,结果如下:
总效应[V[,1](M[,1]-rM)/(M[,1]+M[,2])]+[V[,2](M[,2]+rM)/(M[,1]+M[,2])]
=[rM/(M[,1]+M[,2])](Y[,2]/M[,2]-Y[,1]/M[,1]) ……(4)
根据前面约定的条件,低通货膨胀地区的单位货币对应的商品价值量(或购买力)Y[,2]/M[,2]大于高通货膨胀地区的对应值Y[,1]/M[,1],同时,货币自然流动,rM>0,因此,在不考虑商品流动、资本性流动(比如说去高通货膨胀地区投资办实业引起的货币流动)的前提下,货币自然地由高通货膨胀低购买力地区向低通货膨胀高购买力地区流动,尽管同时存在劣币驱逐良币和良币驱逐劣币过程,但总效应恒大于零,即最后使两地货币总体上由劣变良,单位货币对应的商品价值量或者购买力提高了,良币驱逐劣币总是处于优势,劣币驱逐良币总是处于劣势。
为考察一般情形,分析货币区际流动带来的货币良劣变动,我们放松一些假设条件,仍用rM表示两地区的货币流动,rM>0表示由高通货膨胀地区流向低通货膨胀地区的货币多于其反向的货币,即M[,1]>M[,2];反之,rM<0时,表示由高通货膨胀地区流入低通货膨胀地区的货币少于其反向流动的货币,即M[,1]<M[,2]。同时,我们考虑两地区的商品流动,mY表示商品在两个地区间的净流动,mY>0表示由高通货膨胀地区流入低通货膨胀地区的商品价值量大于其反向流动的价值量,反过来,mY<0表示由高通货膨胀地区流入低通货膨胀地区的商品价值量小于其反向流动的商品价值量。
1、高通货膨胀率地区货币购买力变动
V[,1]=(Y[,1]/M[,1])-(Y[,1]-mY)/(M[,1]-rM)
或V[,1]=(M[,1]mY-Y[,1]rM)/M[,1](M[,1](M[,1]-rM)……(5)
因为货币流动量rM一般小于该地区的初始货币量M[,1],即(M[,1]-rm)总是大于零。所以(5)式的变化大小及符号判别视分子的情况而定。
〈1〉当mY>0,rM<0,V[,1]>0恒成立,即该地区的货币由良变劣,即相当于劣币驱逐良币;
〈2〉当mY<0、rM>0,V[,1]<0恒成立,即该地区的货币由劣变良,相当于良币驱逐劣币;
〈3〉当mY<0、rM<0,且│M[,1]mY│<│Y[,1]rM│,V[,1]>0恒成立,即该地区的货币由良变劣,相当于劣币驱逐良币;反之│M[,1]mY│<│Y[,1]rM│时,V[,1]<0恒成立,即该地区的货币由劣变良,相当于良币驱逐劣币;
〈4〉当mY>0、rM>0,且M[,1]mY>Y[,1]rM时,V[,1]>0恒成立,货币良劣变动及驱逐同〈1〉,反之M[,1]Y<Y[,1]M,V[,1]<0恒成立,货币良劣变动及驱逐同〈2〉。
2、低通货膨胀地区货币购买力变动
V[,2]=Y[,2]/M[,2]-(Y[,2]+mY)/(M[,2]+rM)
或V[,2]=(Y[,2]rM-M[,2]mY)/M[,2](M[,2]+rM) ……(6)
〈5〉当rM>0、mY<0,V[,2]>0恒成立,该地区货币由良变劣,相当于劣币驱逐良币;
〈6〉当rM<0、mY<0,V[,2]<0恒成立,该地区货币由劣变良,相当于良币驱逐劣币;
〈7〉当rM>0、mY>0,且Y[,2]rM>M[,2]mY,V[,2]恒成立,该地区购买力变动及其驱逐关系同〈5〉;反之,Y[,2]M<M[,2]Y时,V[,2]>0恒成立,该地区货币购买力变动及其驱逐关系同〈6〉;
〈8〉当rM<0、mY<0,且│Y[,2]rM│>│M[,2]mY│,V[,2]<0恒成立,该地区货币购买力变动及其驱逐关系同〈6〉;反之,│Y[,2]rM│<│M[,2]mY│,V[,2]>0恒成立,该地区货币购买力变动及其驱逐关系同〈5〉。
3、货币区际流动的总效应
V=V[,1](M[,1]-rM)/(M[,1]+M[,2])+V[,2](M[,2]+rM)/(M[,1]+M[,2])
或V=[rM/(M[,1]+M[,2])](Y[,2]/M[,2]-Y[,1]/M[,1])
……(7)
因为低通货膨胀地区货币购买力总是高于该通货膨胀地区的货币购买力,(Y[,2]/M[,2])>(Y[,1]/M[,1])总是成立,所以,当rM>0时,货币区际流动总效应V>0恒成立,这与没有考虑商品流动及投资性货币流动的情形所得出的结论是吻合的、一致的,即货币区际流动的结果使货币总体上由劣变良,相当于良币驱逐劣币,并与商品价值量的任何流动无关,只与两地货币的初始购买力有关。当两地货币的非自然流动(如资本性流动)超过了因货币购买力差别而形成的自然流动时,致使rM<0、V<0恒成立,即货币区际流动的结果总体上使货币由良变劣,相当于劣币驱逐良币,并与商品价值量的任何流动无关,只与两地货币的初始购买力有关。
可见,同一种货币在任何两个通货膨胀率不同的地区间流动,总是同时包含着劣币驱逐良币和良币驱逐劣币两种过程,货币总体上既可能是劣币变良币或良币驱逐劣币,又可能是良币变劣币或劣币驱逐良币,这要视货币流动的数量及方向而定,所谓“最后低通货膨胀地区流通的纸币与高通货膨胀地区的纸向一样,都是劣币,而不是良币”的结论显然是片面的。上面的分析说明,同一种货币的区际流动使两地货币都变为劣币的情形只是其中一种结果和可能。
四、小结
1、又纸币流通时,良币驱逐劣币和劣币驱逐良币可能同时存在交替出现,其表现形式的决定因素是两种纸币的初始购买力的相对大小、两种纸币的相对流量及两地短期的商品价值总量变动大小。因此,良劣互逐规律反映了双纸币流通的特殊规定性。良币驱逐劣币和劣币驱逐良币的交替出现,是双纸币长期稳定共存互补流通的内在均衡机制。没有这种内在均衡机制的话,劣币驱逐良币和良币驱逐劣币过程中的任何一种,就足以破坏既存的互补流通秩序。
2、双纸币流通对某些商品交换亚说的确可以节约交易成本,但对整个经济运行不会产生大的危害,尽管这样会增大宏观经济运行的信息成本和调控难度。局部地区的非正规双纸币流通,只要管理得当,确保本位币的法律地位和会计记帐单位地位,也不会危及货币的正常流通及其秩序。
注释:
①陈彩虹:《双币流通论》,《经济研究》1994年第4期。
②丁巧林:《关于双币流通和格雷欣定律的几个问题》,《经济研究》1995年第5期。
标签:劣币驱逐良币论文; 货币职能论文; 人民币对港币论文; 商品价值论文; 商品货币论文; 纸币论文; 货币论文; 经济论文; 购买力论文; 人民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