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规划环评中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是一种为地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依据的科学工具,旨在前瞻性地预测规划活动对未来区域生态系统可能产生的影响,通过在规划实施前或实施中釆取必要的风险减缓措施,达到维持生态系统安全并健康的状态,为促进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增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人类福祉的贡献奠定坚实的科学基础。
关键词:规划环评;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技术
1 区域规划的相关概念
1.1区域规划的定义及目的
规划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目标或愿景的行动所做的全面和长期的安排。相对于规划,计划行动涉及的时间较短,工作范围较小,层面较低。实际上,由于规划与计划近义,经常被替换或混用。许多国家把区域规划称为区域计划。规划,通常兼有两层含义一是描述未来,规划是人们根据现在的认识对未来目标、愿景和发展状态的构想二是行为决策,即实现未来目标或达到未来发展状态的行动顺序和步骤的决策。由此而言,区域规划就是人们根据现有的认识,对规划区域的未来的设想和理想状态及其实施方案的选择过程。区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规划区域的发展条件,从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出发,明确规划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总体建设,包括土地利用、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环境保护等方面做出总体部署,对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建设项目进行统筹安排,并提出实施政策区域规划的目的是发挥区域整体优势,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促使区域社会经济快速、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1.2 区域规划的对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国务院559令第号】》、《规划环评技术导则(试行》等相关法律、法规、条例,明确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规定为“一地三域十专项”,其中“一地”指土地利用规划;“三域”指区域、流域、海域开发建设;“十专项”指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建、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等主要经济发展部门行业规划。已出台的各相关文件及行业标准,阐明规划对象与环境关系密切的内容包括如下几点: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环境影响表现在改变土地利用类型而导致的对自然生态环境和环境质量的破坏;区域开发相关规划包括工业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农业经济开发区,其中规划涉及的环境主体有生物多样性、水、固体废物和土壤、空气、声环境、能源和矿产、气候、文化遗产和景观等;工业规划产生的环境影响主要表现在大量能源与水资源的消耗、生产与使用过程中排放污染物;农业规划中与生态环境关系密切的内容有农业发展模式与方向、农业结构、规划重点工程、其他相关规划,涉及环境主题包括:农业经济发展及效益、农业非点源污染与水环境、土壤、农业固体废物、资源;林业规划实施环境影响包括森林经营活动可能对规划区域各环境要素的影响;能源规划影响涉及能源消费与供应系统以及开采、运输、加工、利用等能源过程具体环节,产生大气、水、固废、热及噪声等各类污染;城市规划通过土地与空间资源的开发强度、序列、收益来控制城市经济发展进程,进而造成显著的环境影响。目前开展工作主要集中在区域建设开发利用、城市建设、土地利用、工业和交通行业;其次为流域建设开发利用、能源、旅游、自然资源开发、水利、海域建设开发利用;开展最少的领域是农业、畜牧业和林业。
2 规划环评中区域生态风险评价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是生态风险评价的一个分支,是在区域尺度上对存在于不同类型生态系统中的环境污染、人为活动或者自然灾害等多种胁迫因子和多风险源对评价终点造成不利影响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进行风险评估。评价过程中注重对复杂生态系统特征的了解,具有多风险因子、多风险受体、多评价终点、强调不确定性因素以及空间异质性典型特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风险源:风险源又称为压力或干扰,指可能对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的一种或多种化学的、物理的或生物的风险来源,如气象、水文、地质等方面的自然灾害、污染物、生境破坏、物种入侵以及严重干扰生态系统的人为活动等。区域生态风险评价中风险源通常作用区域大、影响时间长。目前,针对风险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有毒有害化学品方面,而对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的非化学类风险源的评价研究仍需加强。
(2)受体:受体即风险承受者,指风险评价中生态系统可能受到来自风险源不利作用的组成部分,可指生物体的组织、器官,也可指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不同生命组建层次。区域生态风险评价中受体往往包括多个类型的生态系统,而不同的生态系统在区域整体的生态功能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存在差异。
(3)生态终点:生态终点指在具有不确定性的风险源作用下,风险受体可能受到的损害,以及由此而发生的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损伤,从个体、种群、群落到生态系统水平上,不同组织尺度的可能生态终点不同。对于生态风险评价,生态终点应综合考虑反应生态系统的结构终点、功能终点和群落终点,选择那些具有重要生态意义的生态系统关键过程作为生态终点。
(4)暴露评价:暴露评价是分析各种风险源与风险受体之间存在和潜在的接触和共生关系的过程。生态风险评价中的暴露评价,由于源与受体的多样性,导致评价系统复杂,目前还没有一个暴露描述能适用所有的生态风险评价。最近有关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研究中,有些学者继续沿用“暴露”这个术语,来描述各种风险源与生态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些研究则完全避免使用暴露一词,在分析阶段,直接描述各种压力本身的特征。
(5)风险表征:风险表征是对暴露于各种压力之下的不利生态效应的综合判断和表达。不仅回答有无不可接受的风险及风险性质,还要定量说明风险大小。
3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的重要意义
(1)从生态风险评价的定义出发,认为人类在利用公共资源时的各种行为都具有生态风险的特点。而无论哪类规划,其本质就是人类组织、计划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可见,规划中的各种开发项目,不管其建设目的是什么、预期影响是什么,项目本身都具有风险。而一旦实施,项目带来的风险可否为生态系统接收,这就是生态风险评价要解决的问题。
(2)从生态系统特征的角度出发,认为物种消失、重要生境丧失、退化和萎缩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开发、盲目引种和环境化学品污染。而规划中几乎所有的开发项目都可归纳具有以上三种风险倾向,特别是对生态系统进行重大改变的开发项目,其引发的持久、相对缓慢的生态系统水平上的危害是必须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的。因此,在规划环评中进行生态风险评价是为地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提供保障。
(3)从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角度出发,区域生态风险评价在规划未实施之前,就对其规划项目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风险评价,秉承“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在评价终点的选择上,依据当地环保目标,直接服务于环境管理,因此,评价结果可指导政府决策。
参考文献:
[1]迟妍妍,许开鹏,王夏晖,王晶晶,鲁海杰,刘敏. 区域规划环评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评价方法初探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12):21-26.
[2]聂新艳,王文杰,秦建新,李甜甜,刘军会,吴昊,冯宇. 规划环评中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框架研究[J].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2,(02):154-161.
[3]段飞舟,任景明.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及其在战略环评中的应用[J].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1,(01):72-74.
论文作者:张晓卿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3
标签:风险论文; 评价论文; 生态论文; 区域论文; 生态系统论文; 终点论文; 环境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