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化:含义#183;表现#183;隐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隐忧论文,世俗论文,含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俗化是作为同宗教化以及禁欲主义相对应的一个概念而出现的。它主要是指,在现代社会中,宗教制度、超自然信仰以及与此有所关联的事物已变得不重要了,社会成员越来越趋向于现实性、理性化,越来越重视对于社会事务的参与。世俗化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所反映的是社会成员总体上的一种新的内在取向。随着现代化进程的逐步深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世俗化这一概念的寓意也愈加丰富。大致说来,世俗化主要是指:(1)现实性。 市场经济体制导致了社会成员个性意识的觉醒,同时又使人们看重经济利益问题,于是造就了一种普遍的现实感,使社会成员注重现实的日常生活,注重现实生活的质量问题,摈弃禁欲主义以及过于理想化亦即乌托邦式的行为取向。况且在高度发达的经济基础之上,在先进知识广泛传播的条件下,人们愈来愈普遍地意识到,在现实的此岸世界中,可以创造一个适合于自己生存与发展的环境,理想在现实世界中便可兑现,而不必到彼岸世界中去寻找。人们的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在现实中便可以得到统一。这种情形迥异于前现代化社会。(2)理性化。 市场经济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竞争性,而且,这种竞争涉及到绝大多数社会成员。要想使这种竞争得以有序化地进行,就必须建立一整套市场规则。再者,在现代经济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社会分化与整合不可避免:社会机体内部的差异成分顺乎自然地发育成复杂的多个社会单元,而去承担原来由少数、简单的单元所承担的社会功能。这些社会子单元的种类、数目越来越多,相对自主性也在增强。社会的分化也引发了社会的整合,社会机体的各种子单元之间具有了一种高度的相互依赖性,任何一个子单元若脱离其他子单元就无法独立存在。尽管从理论上讲社会分化与社会整合是必然相联的,但在现实社会中,不规则的社会分化则会引发社会的分崩离析。于是,建构必要的社会规则便成为协调社会分化与社会整合之间关系的重要事情了。总之,为了使市场经济社会竞争的有序化,为了使社会分化与社会整合之间的协调,现代社会越来越注重用客观的、理性化的标准与规范来建构社会。(3)民众化。 市场经济体制所蕴涵的平等与自主的精神、现代知识的传播以及教育的普及,容易使社会成员培育出一种自主参与社会事务的意愿与能力;而市场经济、现代经济对于社会一体化程度的促进,又使得社会成员对于社会的依赖性加重,因而也就使社会成员越来越感到有过问社会事务的必要。这样,民众就会越来越重视对于社会性事务的参与。社会只有真正依赖民众并反映民众的意见(这具体表现为民众参与社会事务程度的提高),方可成为民众化的社会。民众化的程度与这个社会的稳定程度以及合理程度是成正比关系的。(4)普遍受益性。在现代社会中, 既然人们重视自身在现实社会中生存与发展的问题,既然人们的理性化程度越来越高,既然民众化程度越来越高;那么,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人们必定愈来愈关注社会成员普遍受益一类的公平问题,注意消除或是缓和不同的社会群体、社会阶层之间所存在的财富过于悬殊的两极分化的不合理现象。
十几年来,现代化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成为中国现时期的时代中心。在这种背景之下,世俗化开始在中国社会中出现,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社会成员现实化行为取向的迅速确立。从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来看,已改变了以前的那种只是注重高、远的目标,代之以务实性的态度,即注重目标的现实性和可行性。从社会成员具体的行为取向来看,已改变了以往的禁欲主义的生活方式,开始注重日常生活,注重生活方式的多样性,注重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在这十几年间,社会成员日常生活的内容与方式、消费生活与闲暇生活的质量均发生了空前的变化,迈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这种情形在十几年前是难以想象的。其二,人均经济收入迅速增长。中国真正的现代化过程是从经济方面开始的,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突破口的。这种做法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直接让民众得到实际的利益。在这十几年里,中国社会成员的实际收入呈持续增长的势头,而且幅度很大。1978年,中国人均储蓄存款余额为21.88元,到1993年则增至1282.81元(文中数据均引自《中国统计年鉴1994年》);按当年价格计算,1978 年, 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133.6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生活费收入316元,到 1993 年则分别增至921.6元和2337元。其三,社会成员的社会流动度增大。近十几年来,社会成员从总体上说开始摆脱了过去的那种身分隶属化、工作固定化、居住不变化的刚性局面,垂直流动、水平流动、结构性流动以及自由流动的社会成员人数大幅度增加,整体社会流动呈立体状。这意味着中国社会成员自由选择余地的增大,意味着民众现实的生活与工作更易于趋于合理化。
世俗化既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又是现代化过程得以顺利推进的一个基础性的保证条件。世俗化这一现象对于中国现代化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1)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具有定向的作用。 世俗化强调一种以人为本位的取向,主张以满足现实社会中的人的需要为目的,反对以遥远的彼岸世界为目标取向。这就可以从根本上保证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不致陷入偏颇之境地。(2 )使中国现代化更具有了一种不可逆转的势头。民众切身利益同现代化进程的息息相关,导致了民众把现代化同自己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民众日常生活同现代化进程的相关性,决定了民众日常行为取向逐渐与现代化的认同。而社会流动度的增大,则在客观上有助于启动各个区域、各个群体甚至于每个社会成员的动能。这一切,使得现代化成为中国整个民众层的共识,成为民众生活之所需,成为民众行为的价值趋向。这就进而使得中国现代化进程具有了一种强劲的底力,使中国的现代化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3 )使中国的发展指标体系趋于全面和合理。1979年以后的最初几年,中国的发展指标体系几乎可以等同于经济发展指标体系,极少涉及非经济因素的现代化问题,再往后,随着世俗化在中国的出现与发展,这种情形有所改观。世俗化主要是侧重社会方面尤其是社会生活方面的现代化问题。受世俗化等实际问题的影响,中国的发展指标体系如今也把社会性的内容充实了进去,比如,过去流行的有关发展战略的称谓已由“经济发展战略”改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而且,发展指标体系中的社会性要项也越来越全面。
中国从事真正的现代化建设毕竟只有十几年的历史,再加上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一些特有的背景条件的影响,使得中国目前世俗化发展过程仍存在着两个方面的缺陷:(1)理性化程度和社会参与程度的不足。 社会的急剧转型,意味着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置身于急剧变化的社会中,社会成员对于未来容易产生一种无所适从的心理状态和担当风险的心理感受。未来风险可能性的增大,自然会造成人们的社会焦虑亦即一种紧张的心理状态。社会的急剧转型,还会使社会在价值体系方面出现某种紊乱的状态,而缺乏必要的整合性。这些,使得社会成员相互间难以形成一系列必要的共识,进而难以建构并普遍接受新的观念与行为。于是理性化程度便呈现出发育不足的情形,社会参与则由于缺乏必要的共识而难以真正形成和深入。(2)过度的功利性行为, 如低层次的利己主义、拜金主义、高消费等现象比较明显。1978年以前,社会对于个人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相反,个体可以说基本上是泯灭于群体之中。近十几年来,伴随着现代化的推进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社会中的个性意识开始觉醒。但是,由于反弹过度,个性意识在不小的程度上得到了不恰当的膨胀,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在某些方面逐渐衍生成为一种轻视社会整体、无视社会秩序约束、同时又否认自我约束的随心所欲的行为取向。这可以说是一种较低层次的利己主义。这种现象不同于现代社会中的真正的个性意识。因为在现代社会中,真正的个性意识是同群体意识相吻合的,是以社会秩序为外在约束、以自我判定为内在约束的。同低层次的利己主义一样,高消费的行为取向在目前中国社会中也是比较明显的。1978年以前,受禁欲主义等因素的影响,社会对民众的消费也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近十几年来,由于矫枉过正以及国外示范效应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社会出现了一种高消费的行为取向,再加上不少大众传播媒介对于高消费生活方式的过度渲染,一时使高消费成为社会的热点。这是一种早熟型的消费取向。这种行为取向只看到了消费,而没有看到消费水平与生产水平之间应当保持着一种平衡关系,高消费的背后应当是高水准的生产能力。而目前的中国,经济生产能力尚处在较低的水平。低层次的利己主义和高消费的行为取向,势必还会促成某些拜金主义现象的出现。既然行为取向是低层次的利己主义,同时又在追求高消费,那么,就难免在某种程度上使某些社会成员塑成某种唯利是图、金钱第一的畸形意识。
世俗化发展过程中的这些缺陷,若不及时予以矫正和克服,便会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首先,对于中国的发展过程会起着一定的歪曲的作用。过度的功利化行为取向,推到极端就是人欲化,这种行为取向从本质上讲是排斥人文,轻视文化的。因此,如果过度的功利化行为取向一旦成为社会里一种普遍的行为方式的话,那么,社会机体中的人文含量便会锐减,社会发展必定会因之而出现一种偏执、病态的状态;而且,社会的整合性也会因之而遭受某种明显的侵蚀,从而使社会出现某种无序的状态。其次,削弱发展过程中的动力。过度的功利化行为取向以及理性化的匮乏会进一步造成一种短期化的行为取向。而短期化的行为取向无疑又会使发展过程缺乏持续不断的推动力。再者,社会参与程度的低下,也会直接削弱社会动员的力度与效能,从而也就从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削弱了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社会性动力。
显然,为了保证中国现代化进程顺利、有序地推进,必须克服目前世俗化行为中的缺陷。就此而言,关键的一点在于使世俗化行为趋于合理化和全面化,即:注意提高民众的理性化和社会参与的程度,使世俗化行为中的现实性、理性化、民众化和普遍受益性这4 个有机组成部分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以求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同时,对于功利性行为给予必要的约束和导向,广泛增加其中的人文含量,使之逐渐具有一种现代的属性,从而迈上一个较高的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