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家庭医生;社区护理;糖尿病;生活质量
糖尿病有多重病因导致的疾病,其是高发病率的内分泌疾病。由于国内居民饮食习惯的不断改善,食物营养越发丰富,加重了胰岛的负担,再加上环境、遗传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糖尿病的发生率不断上升,并呈现出了年轻化发展的方向。糖尿病往往伴随着各种严重并发症,常见包括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以及预后[1]。而除了糖尿病患者,社区中也存在不少的糖尿病高危人群,为实现对该类人群的有效护理管理,更好的发挥出社区护理资源的价值,,本次研究中引入了家庭医生式服务的社区护理模式干预,以我院收治社区糖尿病高危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对比评估了常规护理与家庭医生式服务的社区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社区糖尿病高危患者80例,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该80例患者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54~83岁,均数(71.55±3.64)岁。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分组后两组资料对比,P>0.05,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按照医生所下达的医嘱做好基础护理工作,并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对症指导。实验组测采用家庭医生式服务的社区护理模式干预,主要内容为:其一,收集资料,社区护理人员详细整理签约对象资料,做好对患者联系方式、备用联系方式、家庭住址、过往病史、学历层次等的记录工作,将资料录入电脑,并根据患者的具体健康状态进行专业评估与分级,社区护理人员应将患者归入患病、高危与正常人群,基于患者病情分级情况,护理人员与家庭医生共同分析商讨,另外对患者的病情、家庭经济情况、家属成员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估,为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方案。其二,健康护理,社区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已定计划对签约对象实施健康管理方案,针对健康人群,社区护理人员需为其准备相关健康教育资料,并定期举行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从而提高健康人群对此疾病的认知水平,辅助其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其次,针对高危人群,社区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饮食护理、生活方式护理,限制其进食总热量与脂肪摄入量,预防其营养过剩与肥胖,告知其多进食富含高纤维食物。禁食高脂肪、高嘌呤以及高糖的食物。同时,社区护理人员还需结合签约对象实际身体情况与病情发展,为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规划与休息时间表,以提高其免疫力与保证康复进程。此外,针对患病人群,社区护理人员应给予其专业的用药指导,并为其提供医院专家联系方式,协助患者家属一些入院治疗事项[2]。其三,搭建联络平台,社区护理人员应将医生、签约对象、护理人员、专家之间搭建联络平台,以便义诊、咨询讲座、上门随访、治疗解惑、门诊服务与电话沟通等方式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的社区护理。
1.3观察指标
(1)对比生活质量,采用QOL量表评价;(2)对比满意度,根据自制满意度量表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SPSS21.0处理,设定为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生活质量
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近几年,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的护理工作逐渐被重视起来,由于此疾病属于终身性,具有胰岛素依赖性,严重干扰了患者身心健康与其生活质量,需要在治疗与护理的同时,做好相关健康教育与健康护理,确保其全面了解糖尿病相关治疗、用药、血糖监测等知识,改善其生活质量,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与饮食习惯。在家庭医生式服务的社区护理模式干预程中,对患者基础资料加以评估,积极做好健康护理工作,并为患者建立联络的平台,能有效改善各人群对糖尿病知识掌握度,提高患者各项生活质量指标,另外也能够让患者更为认可护理服务质量,对拉近护患关系,避免护患纠纷有显著效果[3]。从本次研究结果看,实验组在进行社区护理服务干预之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数据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该结果说明本次研究所采用的社区服务模式应用效果好于常规护理模式。
综上所述,在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的护理过程中,以家庭医生服务为基础,进行社区护理服务干预,则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能够改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刘丰兵,钱敏.家庭医生干预对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影响[J].上海医药,2016,37(24):55-57.
[2]黄斌,郭花,曹海涛.家庭医生对社区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早期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7,31(04):18-19.
[3]刘桂芳,莫结霞,黄素枰,梁少琼.家庭医生式服务的社区护理模式干预对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30):157-158.
论文作者:高怡,刘楠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5
标签:社区论文; 家庭医生论文; 糖尿病论文; 患者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人群论文; 实验组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