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经济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探索当前阶段对整体环境空气质量的检测体制的改革是否完善,发现改革环节尚未对地方政府对数据的干预形成有效解决方案,并且还存在一些地方检测能力较差以及监测效率较低等问题。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该以服务生态文明为主要目标,并且以提升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为发展方向,不断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放在工作的重心位置。推动建立中央和地方两者共同管理,并且以中央管理为主要管理形式的双重监测体系,不断对中央和地方的环境监测权力划分方面进行优化和调整,同时也要把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工作中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进行处理,在不断加强政府实行环境监测这项公共服务职能的时候,还应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发多元化的环境监测市场,并且不断加强环境监测力度。
关键词: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体制改革;对策选择
引言
环境监测行业在未来发展的重点主要包括气、水、智慧环保等方面。最近这些年来全国环境监测产业正在逐渐增长,其原因主要是来源于大气污染监测系统。在2014年销售量处于前两位的产品就是水质监测设备和烟尘烟气监测设备。环境监测企业研发费用总数量、研发费用/营业收入比重全部保持稳定增长状态。根据监测对象,环境监测产业主要分为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其他监测。根据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质量监测包括大气、水等方面;污染源监测主要包括大气、水,同时还包括生活废品等因素;其他监测中主要包括土壤、噪声、辐射等。其中,环境质量监测的运营主体主要是由各级环境监测站所组成,污染源监测运营主体主要是由排污企业监测部门构成,例如电力企业、水泥企业、钢铁工业、玻璃生产企业以及化工厂等。
1 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体系
1.1 按照行政阶层展开监测
自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环境监测体系逐渐形成。在相应的环保部门中,国家设立了国家级环境监测总站,各个省市自治区和计划单列市都已经建立环境监测中心,省辖市、地级市、县级市也都建立了监测机构。各级环境监测站主要负责对本辖区内的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其中地级市监测站是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主要力量。各阶层环境监测站通常都是本阶层内的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的直属事业单位,与隶属的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一起接受本阶层地方政府的管理以及直接领导。环境监测机构的干部通常是由本地政府委派,而监测经费以及监测员工的工资通常都是由本地政府进行财政划分,并且当地政府也对监测站的工作任务和相关数据进行统一安排和管理。每一阶层的监测站之间都是指导关系,并不是传统的上下级隶属关系,下级部门只有同本阶层内的环境行政管理部门和本阶层政府进行联系,才能够将监测数据送至上级部门。
1.2 依旧采用计划经济形式,尚未面向社会
我国当前各个阶层的环境监测机构的监测任务主要是通过本阶层政府或者环境行政管理部门下达,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任务不但包含每天对环境空气进行例行监测,同时也包含着配合各项环保类行动以及较大的社会活动时所开展的监测,这些监测环节主要有维护监测设备、整理采集数据的软件系统、对监测数据进行控制并且发布空气质量报告等。其中的监测任务主要是本地政府采用计划经济的形式开展的,对监测成本和成效没有过多的考虑,同时这种监测功能还没有对社会监测机构开放。
2 当前环境监测体制的弊端
2.1 行政干预严重损害监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在当前由属地进行监测的体制中,环境监测权力基本都在地方政府受众,同时政府对监测数据进行行政干预的现象较为普遍,这种干预的形式对地方环境监测机构逐渐产生消极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经过调查发现,地方政府为了获得全国卫生文明城市的荣誉,会对环境监测机构和环保部门的监测数据进行改动,或者实现准备几套良好数据从而应付上级部门的调查和考核工作,在新的《环境保护法》出台以后,环境监测机构的负责人员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局面,在新的法律中明确指出,监测站长对监测数据负全部责任,私自篡改数据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是机构的经费和人事调动都由地方政府负责,在这种情况下,检测人的工作积极性逐渐被打消。
2.2 地方政府对环境监测投入资金不足
地方政府对环境监测环节投入资金的多少与本地环境监测能力有着重要联系。目前我国各个地区的环境监测机构中存在人员、设备以及经济规模方面的差距,这样会造成以下几点问题,第一,监测机构的检测能力无法完成安排的监测任务,这样会使监测机构的工作负荷极大,在目前监控任务逐渐增多的时候,地方政府没有及时增加投入资金,这样就会导致环境监测机构的监测能力较低,无法完成监测任务的情况发生;第二,地方监测机构人员编制不足,人才结构限制程度较高,经过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某监测机构的人员大多数都是本科或者本科以下学历,而且现有的人员大多数都是从环境监测中的其他岗位调向自动监测岗,其具备的知识结构中对空气质量监测、计算机、自动化等知识了解甚少;第三,监测人员工资较低,中央对地方的空气质量监测补贴费用较少,而剩余的费用都需要由地方政府承担,长时间的经费短缺问题造成监测人员的工资较低,无法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于此项事业之中,也打消了监测人员的工作热情。
3 我国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体系的改革
3.1 对环境空气进行质量监测阶段相关体制革新的措施与效果
(1)应将各政府部门权责划分清晰。为了获取环境空气监测有效准确的数据,各部门应不断加强管理,相关部门应有针对性地记录空气质量实时数据,并形成报告。并且重点监测权将由地级环境控制站确定,由中国国家环境监测中心和中央政府支持监测资金收集,这一改革将会推进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相关体制进一步快速革新。与此同时,为了促进空气污染的联合防治,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建立了多个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并采用中央垂直监测模式进行了相关规划。(2)政府应全面促进监测市场的健康发展。相比之前政府的多加干预,当前政府对环境质量管控市场管理范围明显放宽,监测运营市场发展地异常迅猛,“管理处理”市场模式意味着政府只负责管理第三方监控设备的运行和维护即可,政府部门对监测环境质量市场整体具有统筹管理和宏观调控的权能,而当前政府把对监测数据的管理权外包给第三方组织,自身只购买其提供的服务时,这对第三方监测产业的发展无疑起到很大助力,有利于促进监测市场的健康发展。
3.2 做好环境空气进行质量监测阶段相关体制革新工作
(1)推进以中央管理为主的环境质量监测。为了做好环境空气进行质量监测阶段相关体制革新工作,政府可考虑应用双重管控模式,从而推进以中央管理为主的环境质量监测管理模式。在该模式下,监测空气质量的相关管理体制会由当前的地方管理为主、中央管理为辅向中央管理为主、地方管理为辅体制的转变,达到上移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重心的目的。(2)做好对已上收监测权的监测点的管理。以国家空气质量监测站与地方空气质量监测站为出发点,应当做好对已上收监测权的监测点的管理,包括推行由地方到中央垂直监管的方案,尽快完善相关的运营管控手段,不断优化运行机制,对区域站的管理进行维护,不断加大对地方监测站的信息数据的督管结果的鉴别力度。
4 结语
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正在朝着更加广泛的地区进行发展,其污染源监测项目也逐渐增多。国家应该大力推动第三方运营维护服务环节发展,环境监测设备制造商逐渐由原来的单纯提供设备向运营维护等方向进行转型,在未来智慧环保也是发展的主流,希望在改革的过程中能够使其得到全面应用。
参考文献:
[1]邓俊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运行管理的质量控制[J].化工管理,2016,22(18):159.
[2]周红津.浅析环境空气监测全程质量控制[J].科技经济导刊,2016,8(14):116-117.
[3]傅寅.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数据准确性的影响因素与应对策略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07(03):117.
论文作者:杨光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6
标签:环境监测论文; 环境论文; 质量监测论文; 空气论文; 空气质量论文; 数据论文; 机构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