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岭市松门镇幼儿园 317511
摘 要:目前,很多幼儿园为了能够帮助幼儿建立起对科学的启蒙认知,都开设了科学相关课程,如果能够在科学领域课程和游戏之间找到一个融汇的点,通过科学领域课程游戏化来开展相关活动,则能够起到明显的促进效果。本文主要围绕这一观点展开论述,希望可以为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学前教育 科学领域 课程游戏化
一、引言
目前,虽然很多幼儿园都开设了幼儿科学认知相关课程,但是因为教师缺乏科学有效的工具性教学技术支持,仍拘泥于惯有的教材模式,存在科学教学活动形式固化、方法单一等问题,导致难以将先进的理念有效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造成科普教育活动缺乏趣味性和创造性,幼儿被动参与和学习的局面未得到根本性改变。因此,只有游戏化的科学教育才能真正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和学习特点。因为游戏化科学活动能够给予幼儿一定的自主选择、自主发挥、自主创新同时又吸收科学营养的空间,并且以一种较为轻松愉快的形式让幼儿更容易接受。
二、科学领域课程游戏化的意义
1.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思考:激发主动探寻心理。幼儿园幼儿因为身心发展的限制,在对科学的认知和探索方面表现得还是比较有限,而且在科学知识方面的理解和吸收效果也会存在一定不足。所以,在以往的科学教育中,有的教师对于自己和幼儿的认识就是一个是管理者,一个是被管理者;或者一个是施教者,一个是被教育者。因此,在日常开展科学教育的过程中,不管是科学教学活动,还是组织科学实践,教师都充分发挥自己管理者的地位,让幼儿处于一种被动管理的状态。比如在实践活动环节,老师会事先计划和安排好人数、内容、时限以及过程中的相关要求,并要求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思去进行。而幼儿园小朋友本身因为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比较缺乏,所以也往往习惯了这种遵照去做的模式。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教学秩序,但是从幼儿全面发展角度来看,并不利于幼儿对科学的充分感知、对科学兴趣的提升,以及科学认知能力的培养。同时,一直居于这种被动管理的状态下,幼儿习惯了按照老师的指令去做,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逐渐降低。而在游戏化科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幼儿教师会更加尊重幼儿的实际需要,也会从提升幼儿参与程度和融入程度角度出发,以提高幼儿在科学认知能力培养上的积极性、创造性、自主性为目标,认真设计,精心布局,提升了游戏的趣味性和教育性,满足了幼儿的天性,使得幼儿能够愿意自觉融入,从而有效强化了幼儿对科学的主动发现和思考。
2.从“认识科学”到“感受科学”:强化了科学因子对幼儿的内化渗透。在传统教育观念中,一般对“玩”都会产生一种负面评价,而往往觉得心无旁骛地认真学习才是孩子应该做的。这种看法其实是片面的,因为喜欢玩是孩子固有的天性,天性只有经过合理的引导而不是一味的压制,才能够有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事实上,游戏确实更加生动有趣,也更加容易被孩子接受。我们在实施过程中,通过良好的科学领域课程游戏化设计,让孩子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合理的个性舒展,并积极进行鼓励和表扬,进一步通过培养起孩子自信、勇敢的个性,来促进其性格的健康发展。能够让幼儿从科学知识中获得乐趣、获得自信、获得体会,实现从对科学知识的机械记忆到以兴趣为基础的感性认识,并且激发了幼儿自己去问“为什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了科学因子对幼儿的内化渗透。
3.从“化静为动”到“化动为乐”:增强幼儿表现欲望。在幼儿园阶段,科学领域课程培养的目标不同于小学或者初中,单纯强调帮助受教育对象构建知识体系。在幼儿园,科学领域相关课程实施的目标不仅要促进幼儿能够认识简单的科学知识,还要能够在这之中促进幼儿更加全面发展,包括勇敢展示自己的能力、主动发挥的积极性。而我们知道,在幼儿所处的年龄段,他们往往会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但是这也仅限于新鲜事物,如果其面对的事物一成不变,那么其兴趣也比较难以长久维持。相反,一个充满新鲜感的游戏环境则更能够调动起他们的兴趣。我们在科学课程游戏化的实施过程中,往往会充分利用了能够获取的工具,来不断营造新鲜的环境,比如把教室的椅子、桌子、窗帘等物体,通过空间内的一定布置,营造出医院的情境;再比如,把几张凳子接起来,面对面放成两排,营造出火车的环境。这样比较新鲜的自主游戏环境,会让幼儿产生一定新鲜感,并进一步融入其中进行主动发挥。
三、科学领域课程游戏化三步走:设计“趣”、实施“趣”、指导“趣”
1.设计“趣”:寻找传统科学课程中的“趣”因子。既然是科学活动游戏化,就必要包含着承上启下的创新,即在对原有的科学领域课程进行深入挖掘,寻找其中的游戏因子,让传统的科学领域课程能够不仅“可动”,还能“可玩”;在此基础上,通过设计有趣的规则,搭建丰富的场景,提供有趣的道具,来让幼儿能够在享受活动快乐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相关的科学认知能力。然后再通过教师的指导和评价,来实现活动的闭环实施。
具体思路如下图:
为此,我们首先是对幼儿平时接触的主要活动形式进行归类,并且对每类活动平时需要开展的目标进行梳理,作为我们实施科学活动游戏化的基础。
我们活动主要分为几类,分别是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和思维科学类,其中以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为主。自然类重点是要培养幼儿对于自然环境、生物等方面的认知能力;社会科学类活动重点是要培养幼儿对我们现实生活中一些现象、事物等的认知;思维科学则重点锻炼幼儿在计算、逻辑思考等方面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针对幼儿发展特点、幼儿的喜好,以及我们活动的开展目标,将原来的传统科学课程中形式、内容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改造,以游戏化的形式进行了呈现。
案例:比如在传统的科学领域活动中,我们为了锻炼幼儿对“沙子是什么?”这一问题的认知,往往是组织幼儿看相关图片并结合老师介绍等,整体缺乏玩味性。为了能够提升游戏玩味性,我们可以设计成游戏“沙子的秘密”:
目标:让幼儿认识到沙子不溶于水,了解沙子的其他特点。
准备:水、水桶、磨具、筛子等。
玩法:
1.让小朋友自己做实验,把沙子放在水里,并用小棒搅拌观察。
2.教师和幼儿一起赤脚分别在干沙和湿沙上自由活动,做一做各种动作。
问:小朋友喜欢干沙还是湿沙?为什么?踩在沙上有什么感觉?
3.让幼儿两人一组用筛子筛沙子,边筛边观察。
问:筛子里的沙子哪儿去了?小石头会漏下去吗?沙子是什么样的?
教师小结:沙子不溶于水。沙子是由许多细小的颗粒组成的,沙能流动。沙粒与沙粒之间有一定的空隙。
2.组织“趣”:有趣的规则、有趣的过程。在指导科学活动游戏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格外注意活动规则的趣味性,因为幼儿在自我控制能力方面还是比较弱,如果让其自由地进行活动,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而如果通过在活动中设置一些刚性的规则来对幼儿进行约束,又有可能导致其兴趣有所下降,因此,就可以根据具体的活动内容来让规则变得更加充满趣味。比如在组织开展“飞机是一种交通工具”游戏时,就可以告诉幼儿“两只飞机如果撞到一起就会掉下来”来对其进行约束。其次是有趣的过程,要满足幼儿好动、好玩的天性,能够让幼儿在其中充分舒展自己的天性,让幼儿真正能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
这里以“日食是什么”游戏为例:
目标:能够根据音乐的节奏绕圈走、在游戏中遵守规则。
有趣的规则:我们的月亮天天就在天上转圈圈,一会儿我们看到,一会儿看不到,是因为太阳、地球、月亮不停地在天上转动,但是如果两颗星球撞到一起,可能有一颗星球就亮不起来了。
有趣的过程:让幼儿分别扮演月亮、地球、太阳,老师作为“领导者”站在圈外指挥幼儿分别模拟地球、太阳、月亮的运行轨迹,并唱《小星星》,让幼儿跟着歌按设计好的方向走,然后当扮演“月亮”的幼儿站到了“太阳”和“地球”的中间,再设问“是不是看不到太阳了?”,然后引出相关科学知识。
3.指导“趣”:趣中有稳,稳中有趣。
在组织幼儿开展科学课程游戏化活动的过程中,作为教师,要加强对游戏过程的指导,并且要对几种情况区别对待,选择是否需要指导或者需要什么样的指导。
一是当幼儿在参与活动过程中能够比较自如地表现,或者即便出现一些和教师设计有偏差的地方,但是依然能够自然进行下去的情况,我们则可以不进行指导,以免影响幼儿的自主表现发挥。
二是当幼儿在一些涉及到角色扮演中发生冲突,比如有的幼儿不喜欢教师分配的角色的时候,那么我们则会让幼儿之间自行调整或者改变角色,也可以用石头剪刀布的方式来让幼儿自己选择,让幼儿明白争执不是解决矛盾的办法。
三是在游戏化活动中,要重点观察幼儿在其中的表现,发现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有胆怯、怕羞心理,或者语言、肢体表现不灵活等情况的,要根据具体的问题,来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指导,帮助提升。
四是要注意对幼儿行为规范性的观察,防止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出现摔倒、碰擦等安全问题。
本研究结合笔者日常执教经验及观察总结提出了若干思考,但是也有一定不足,一是受研究文献来源所限,难以全面、及时获取与本课题相关的范围内最前沿性的研究结论及成果;二是因时间紧,样本量大,课题组能力尚浅、水平有限,分析研究过程还不是很深入。本人将以此次研究为依托,继续深入探索课程游戏化在科学领域及其他领域实施的相关内容。
参考文献
[1]李雪 幼儿园教学活动游戏化的几点思考[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11,(02),123-124。
[2]蒋月 多媒体技术环境下幼儿园游戏化主题教学活动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21,(01),242。
[3]陈丽娟 如何组织幼儿园的游戏化教学活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06),222。
[4]张莹 动作发展视角下的幼儿体育活动内容实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
论文作者:陈一谊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4月总第17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8
标签:幼儿论文; 科学论文; 游戏论文; 课程论文; 领域论文; 过程中论文; 沙子论文; 《教育学》2019年4月总第17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