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贿赂”作为预防措施_安禄山论文

“精神贿赂”作为预防措施_安禄山论文

“精神贿赂”当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精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所谓“精神贿赂”,是指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为迎合领导、讨得欢心、求得好感而使用的伎俩,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抬轿子、送高帽、自我贬损、巴结讨好等等。鲁迅先生称之为——“捧杀”。

“精神贿赂”古已有之。史载,唐玄宗曾试探安禄山是否忠心,安禄山装愚钝状:“臣愿以身为陛下死。”又问其便便大腹中所装何物,安禄山匍匐以头叩地曰:“仅一颗忠于陛下的耿耿红心。”玄宗笑纳于怀,当即为安禄山加官晋爵。朱元璋微服路遇彭友信,时逢雨过天晴,万里长空出现一道彩虹,兴之所至,信口吟了两句:“谁把青红线两条,和风和雨系天腰?”彭友信马上应声接了两句:“玉皇昨夜銮舆出,万里长空架彩桥。”把朱元璋比作“玉皇”,“万里长空架彩桥”就是因为他“昨夜銮舆出”。朱元璋听后龙颜大悦,次日早晨即封彭友信为布政使。

不难看出,“精神贿赂”较“物质贿赂”更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很容易被人接受。善用“精神贿赂”者抓住了人们爱听好话、喜欢听顺耳话的弱点,察言观色,揣摩心理,百般迎合,以取悦领导、攀附领导,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说以钱财进行“物质贿赂”像钓鱼,钓鱼者用少许鱼饵引人上钩的话,那么“精神贿赂”就像供奉鸦片,受者一旦沾染便会上瘾,在飘飘然、昏昏然中上当受骗,做错事、做傻事。正因为谄媚暗藏着极大的危险性,所以哲学家提醒人们:“奉承者不用花钱,但绝大多数的人却不自觉地向奉承者付出巨款。”

现实生活中,五花八门的“精神贿赂”往往会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或对上司特别是对实权人物毕恭毕敬,低三下四,唯唯诺诺;或设法巴结投靠,对领导无原则地绝对服从,绝对贴心;或利用老乡、亲友、同学等关系,拉拢领导的子女、秘书、朋友甚至司机等,利用其发展自己的关系。

历来的有识之士,对“精神贿赂”和谄媚者都十分鄙视和憎恶。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意思是这种花言巧语、面目伪善的人,是缺少仁德的。

如今,“物质贿赂”已是“过街老鼠”,然而“精神贿赂”却往往打着“尊重领导”、“关心他人”、“讲礼貌”、“公关学”等幌子,占据着一定的市场。作为党员干部,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引起高度警惕,既要勿媚于人,又要防范别人的谄媚。要做到勿媚于人,就要自尊自爱,坦率真诚,敢讲真话,无私无欲,刚正不阿;要防范别人的媚言媚行,就必须明是非,辨真伪,多听谔谔之言,少听溢美之辞,对于那些怀有某种目的奉承、吹捧和赞美的话,要保持警惕,在自己的心中筑起一道防范“精神贿赂”的坚固堤坝。

标签:;  

“精神贿赂”作为预防措施_安禄山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