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人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等教育论文,培养目标论文,成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94(2007)06-0014-02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2005年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总规模超过23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1%,进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一支主要力量,自1986年始,为满足以高科技、信息化为特征的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及民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特别是为各地经济建设和大中型企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骨干人才。
回顾成人教育的发展过程,自从1789年在英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所成人教育学校以来,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成人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孕育、变迁。成人教育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所表现出的广泛性、多元性、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各国成人教育的目标定位具有将国家总的“应然”教育目的向各层次成人教育“实然”教育目的转化的重要意义。正是因为如此,成人教育的目标定位对于适应成人高等教育特点,实现学校有效管理,促进成人高校可持续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准确定位,因地制宜地制订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学科和师资建设规划、校园规划。”
一、成人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内涵
成人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各成人高校自身的基础进行系统功能优化的过程。成人高校如何确定自己的目标和发展方向呢?这涉及成人高校的目标定位战略问题。
(一)成人高等教育的基本内涵
成人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学校价值的体现:它既有反映社会需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价值;也有反映学生需要的谋生求职和个性发展价值;还有反映学校自身发展需要的教育价值;反映向社会输出人才产品的质量,因而培养目标是学校与社会发生关系的连接点,也是社会现实对学校教育制约作用的集中体现。那么,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成人高等教育的基本特点:
1.教育对象的成人性
成人高等教育是对象为成人的一种专门教育。所谓“成人”,不但要求达到生理学意义上的“成熟”,更为重要的是,它具有特定的社会学意义和法律内涵。美国成人教育国家顾问委员会指出,成人“就是在青春期之后,不再参与全时正规的学校教育,且能负起成人生活的角色或已经达到法律或社会所认定的年龄,具有相应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的人”。[1]
2.教育宗旨的终身性
成人高等教育由最初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补充,发展到与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相并列的教育类型,继而又成为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使成人高等教育转换到以“会学习”、“优生存”、“完善人”为目标的终身教育坐标上。这就是说,成人高等教育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它突破了一次性教育的藩篱,为人们形成学习—工作—学习连续、交替的生活程式提供了可能。
3.教育目标的社会性
教育的目标系统中主要有两种互相对立的价值取向,即学术目标取向和社会目标取向。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具有鲜明的人民性、社会性、终身性,是面向社会全体成员的一种灵活、开放的教育形式,是从传统教育向终身教育迈进的一种新型的教育制度[2]”。诚如美国成人教育大师诺尔斯(M.Knowls)所说:“成人教育不是以学科为中心,而是以实用为中心、问题为中心、生活为中心”,成人教育的指向是社会目标。
4.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成人高等教育目标取向的社会性决定了其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的实用特征。成人高等教育按照终身教育“维持和改善个体的发展与社会生活质量,以适应社会急剧变化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需要”这个根本目的,它的内涵必将随着新制度的完善而丰富。成人教育教学内容则是以实用的科学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为主,注重行业、工种、岗位的具体需要,注重学科教学的行业针对性、岗位实用性。
5.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来源于成人教育本身的历史发展逻辑和社会的现实实践需要两个方面,因而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形式呈现出多样性。
综上所述,成人高等教育就是根据职业、岗位的现时需要和未来发展要求,针对在职、从业成人所实施的、贯穿个体生命历程的、层次各异、形式多样、速成速效式的社会性教育。[3]
(二)成人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内涵
成人高等学校的师资队伍、办学条件、育人环境、文化底蕴、优势特色,均是围绕本校的定位、目标、任务构建起来和积淀下来的。关于成人高等教育的目标定位自上世纪90年代末,教育部高教司召开的第一次“三教统筹”会议以来,在教育部的一系列文件和教育部领导人讲话中,已经把高专、高职、成人高教统称为“三教”,将培养目标定位为以市场化的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职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但是,到目前为止,可以说,成人高等教育目标定位问题从理论上以及实践上并没有根本解决。[4]
1.科学性
(1)科学地预测社会需求。成人高等教育作为将科技第一生产力由“潜在性”变为“现实性”的中间环节,把好社会、经济发展的脉就显得尤为重要。教育为经济服务,必须了解其人才需求的数量及质量要求。
(2)科学地定位自身的发展。要对自身的发展实力(如办学条件、办学水平等)及其在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力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评估、测算;在国家确定的成人教育总目标中,找到自己要抢占的战略高地和制高点,如成人学历教育的目标、大学后继续教育的目标、大规模岗位培训的目标、现代网络教育的目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等等。
把握教育本质、遵循教育规律,这是科学确立各类高等教育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规格的首要尺度。关于教育规律有四个基本方面:一是教育形态与社会生产方式相适应。二是教育进程与个体身心发展状态相适应。三是认知与动力系统协调发展。四是信息存储总量决定个体发展程度。
2.地域性
因地制宜、按需治教、有的放矢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人才培养的地区特色,是成人高等教育的常青主题。加强教育适应性,是解决当地经济发展中劳动力资源文化水平偏低的有效途径。成人高等教育应注重培养与地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服务地区经济,切实提高地区经济发展速度。
二、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的重构
面对社会总体人才过剩、而技术岗位空缺的现实,成人教育要生存与发展,必须在办学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措施与方法上摒弃陈旧的教育管理模式,以人为本,服务社会,面对市场,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走自己独特的发展之路,致力于培养有知识、懂技术、会操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而要达到这一目标,成人教育必须打破传统教育理念,从办学指导思想、措施、原则、方式、方法等方面深化改革,全力打造新的成人教育品牌,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
1.应用为主,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作为培养职业性强的“应用型”人才的成人高等教育,竞争的实质就在于能否及时满足社会众多需求中的某一种或几种需求,即提供符合本地发展要求的合格的人才。因此,成人高等院校必须保持特色,以“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参与竞争、迎接挑战。专业设置上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新专业。
2.实用为纲,为社区发展服务
成人教育进入社区,是我国成人教育的战略重点之一。要把成人教育置入一个具体社区的背景之中,并和其他各类教育融为一体,渗透到社区发展的各个方面。成人教育深入社区,需要终身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宣传推广,需要体现社区政府部门的意志,发挥政府部门的主体作用,需要社区民众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需要各类教育的相互衔接与协调配合,需要现代化教育手段与技术的介入与应用。为推行社区成人教育,应制定相应的法规或条例来从制度上保证依法开展社区教育。
3.职业导向,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
第一层次是职业——专业双重定向教育,即根据一定职业类型及相应的专业类型,实施有针对性地专门技能和知识教育。第二层次是职业——岗位定向教育,即根据现代化生产对每个工作岗位工作人员进行个别化教育的需求,对他们实施职业岗位界定的专门技能和知识的追加教育。从这两个定向出发,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过程,应是一种学习与实践相互交叉和分阶段递进的教学过程。成人教育深入企业,是我国成人教育发展的又一战略重点。
4.体现公平,为所有“成人”服务
知识经济下的成人教育必须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服务,为他们提供便捷的学习方式,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人的需要。缩小成人教育机会上的差距。在日益变化的社会,不同地域、种族、民族、性别、宗教和阶层之间在成人教育机会上的差距不断加大,必须通过多样化的成人教育,缩小成人教育机会的差距,促进成人教育资源的公正分配,保障日益发展的信息社会不至于忽视人的最基本的教育权利。
5.满足需求,为“终身”发展服务
在学习型社会,人们对教育的需求、对知识的渴望、对新事物的学习要求越来越强烈。一方面,各种各样岗位上的工作人员,需要专业化程度日益提高和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人们对于完善自我服务能力、精神享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教育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运用,使学生可以通过“与陌生人交流来接触世界”。在这方面,“个人制教育”将取代传统的集体教育。在新制度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选课程,通过信息网络自己学习,而教师退居咨询地位。
人才类型决定教育类型,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当定位于培养“学术型”和“应用型”、“职业型”的人才,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构建和谐的成人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体系。
标签:成人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