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运行故障与分析论文_张莹,符远

变电运行故障与分析论文_张莹,符远

(国网河南省西峡县供电公司)

摘要:变电运行作为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对电力设备进行操作及维护,它若无法安全、地执行任务,将会给电力部门带来严重后果。文章对变电系统运行过程中潜在的故障问题和原因做出了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运行管理;现状;对策

变电运行的过程中,整体的工作系统是非常繁琐的,特别是维护工作,需要配备的机器设备是非常多的,这样就给工作人员带来了不少的负担,很容易引发变电事故,这样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相反,对工作认真负责就会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这就要求电力工作者要时刻注意电力设备的运转情况,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将这些隐患扼杀在摇篮里,当事故不可避免地发生时也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

1 变电运行事故的原因分析

①设备缺少及时检查与更新。随着时间的推移,变电运行的电气设备从出厂到使用过程的中,设备会不断老化,假如隐患没有得到定时检查与更新,将会威胁着变电运行的安全,这也是造成电力安全事故的潜在原因之一。

②变电运行人员的操作失误或错误。变电运行时内部设备庞杂,且彼此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变电运行的管理和工作中,变电运行人员在工作中有时若精神不集中,或因操作员技术不过关、缺少某方面的安全意识、或因管理不到位等原因都可能形成不规范的操作行为,都可能操作失误或错误,导致变电中的某个部件运行失灵或造成其他不利影响,严重的可能使整个变电运行操作瘫痪,造成重大损失,危及电网设备和人身的安全。因此,可以说,工作人员的操作上的错误或与失误是变电运行安全问题的直接原因。变电工作人员操作错误的主要行为有:操作时不核对保护定位,不检查保护压板;对上一班移交的未完成操作票未认真审核,或未认真核对操作票和调度令;未按要求执行复诵的操作程序;无票操作或者不唱票,不复诵,不核对名称编号,监护制流于形式等。这些错误的操作,都极易造成事故的发生。

③变电系统的安全管理不到位。优质的管理才能保证一个系统的良好运行,安全工作也是如此。变电运行出现安全事故,主要的一个原因还来自于不完善和不科学的管理。目前变电运行中,在安全管理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点:第一,验收把关不严,技术监督不到位,或将临时维修和重复维修工作量集于一身。第二,单位领导除正常的抓安全生产经营和优质服务等工作外,更多地把心血倾注于工程上,或是把很大精力放在经营公司的利润上,但又常常忽视了对设备的健康状况的检查,没有及时关注到变电安全事故的苗头征兆及人为的差错。第三,变电运行技术管理上存在着职责分工不明确、履行职责不到位等现象,导致变电运行的检修管理模式较混乱,安全管理不不完善。

④谐波对电网及电力设备的危害。在电网运行中,谐波会让电气设备产生一些额外的损耗,从而降低了设备的效率,影响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转工作。例如,谐波会导致电力电容器端电压升高,造成电容器发热,加大电能的损耗,会使设备老化速度加快,使用寿命变短。另外,谐波还会对变压器产生不利的影响,因为它会增大变压器的铁和铜的损耗,减少了变压器的有效出力,使其产生较大的噪声或者楚轩局部严重过热。同时,谐波还会导致电缆等设备过热、机械振动故障等,导致设备的绝缘部分老化变质。

2提高变电运行管理的对策

2.1优化运行管理模式

1)构建生产指挥中心。为实现公司层面上的统一生产指挥、分级管理、区域控制,提高事故异常时的快速决策和处理响应能力,应该在超高压公司层而构建生产指挥中心。生产指挥中心的核心内容是生产调度和应急处理与决策功能。在分层分控管理系统中,各集控站相对独立工作,各类操作主要由集控站完成。通常情况下,运行信息和生产信息集中到生产指挥中心;故障情况下,由生产指挥中心进行协调处理。同时,充分考虑构建各集控站至调度的冗余通信通道。

2)调整专业内部结构。运行专业可以细分为巡视、操作(事故处理)、工程管理、基础性技术管理和技术性留守5个子专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技术性留守主要完成异常情况下的临时性处理,以及事故发生后的现场检查处理,缩短枢纽变电站异常及事故情况下的处理时间。操作即根据己有的操作票及检修计划,专门从事集控范围内所有电系操作。基础性技术管理主要完成集控范围内所有基础档案的建立与维护,完成典型操作票、典型工作票的审核等技术要求较高的技术管理工作。采用专人专管的方式将有助于实现基础性数据的唯一性与规律性,为整合型管理平台提供有利条件。提升自动化功能应用水平。

2.2技术管理

1)交接班管理。由于巡检班的值守地点在变电站内,现场依然按照有人值班的要求进行管理,按照规定时间在变电站交接班。巡检人员按生产要求统一着装,佩带值班标牌。事故处理和倒闸操作过程中,不得交接班,交接班过程中如发生事故,马上停止交接,由交班巡检组长指挥处理,接班巡检组根据交班组长的安排参加处理工作。交接时结合计算机监控系统进行交接,交接内容必须包括变电站运行方式、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变更情况、设备缺陷及异常情况、倒闸操作情况、工作票执行情况等。

2)倒闸操作。操作指令由控制中心当值值班员下达,变电站巡检员接令后填写倒闸操作票,经三审预演无误后进行操作。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应立即停止操作,向控制中心询问清楚后继续操作。倒闸操作按照南网操作导则进行,正常情况下,变电站操作权远近控把手打在“区控遥控”位置,由区域控制中心进行断路器、隔离开关操作。合接地刀闸的操作需要在现场进行,严禁在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上进行操作。

3)设备巡视。变电站巡检人员均需具备单独巡视高压设备权限。遇到设备过负荷或负荷显著增加、设备经过检修、技术改造或长期停用后重新投入系统运行、新安装设备加入系统运行、设备缺陷近期有发展、恶劣天气、事故跳闸和设备运行中有可疑现象、重大政治活动或节假日等情况需增加特殊巡视。根据设备巡视记录表的项目,按照制定的巡视路线进行巡视。

4)事故处理。事故来临时,如果是变电站值守人员首先发现事故情况,应立即向控制中心当值值班员汇报,根据控制中心值班员的指令进行处理。如果是控制中心值班员首先发现事故情况,立即联系现场当值巡检员进行事故处理。现场巡检员将开关变位情况、事故象征、设备状态、保护信息、故障录波测距、监控系统信息、事故原因分析等情况分阶段向控制中心值班员汇报,并同时汇报行政主管领导。

2.3制度管理

1)划分管理职能。管理职能的划分必须实事求是,应与电网调度系统实况,防盗防破坏、设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通讯可靠性等实况相适应,必须强调责任制的清晰与落实。监控中心作为无人值班变电站的集中监视、控制中心,执行的是原变电站运行管理的部分内容,行政上隶属变电运行部门比较合适,当然也可以隶属于同级调度部门。

2)调整工作职能。将运行监视、拉合高压断路器以及调节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开关等遥控(遥调)操作、根据调度命令实施拉闸限电、无功电压管理、远传的开关及保护信号复位、作为调度与操作队的中间环节负责向操作队转发令和向各级调度转回令、断路器故障跳闸次数以及有 载调压开关操作次数统计管理等职责划入监控中心。

3)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必须建立完整、严格的规章制度,才能从法制手段上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操作队人员岗位职责、工作票制度、工作值班制度、安全保卫制度、交接班制度、设备巡视制度、设备维护制度、设备缺陷管理制度、倒闸操作制度、设备定级制度、运行分析制度等。

3结语

总之,要从管理制度出发,提高变电站的运行管理人员水平素质,制定更加完善的监督制约机制,提高管理的技术水平,实现供电的平稳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2]黄集贤,陈旋.集中控制下500kV无人值班变电站管理模式的探讨.广西电力,2007,(2):56~58

[2]王修庞,罗虎,等.变电站集控运行管理模式探讨[J].继电器,2008,(8):91~94.

论文作者:张莹,符远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31

标签:;  ;  ;  ;  ;  ;  ;  ;  

变电运行故障与分析论文_张莹,符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