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浙江流通产业现代化的对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浙江论文,加快推进论文,对策研究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流通产业现代化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的流通技术,采用现代流通方式、管理方法,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对传统的商贸流通领域进行改造,使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形成高效率、高效益的现代流通业的过程。流通产业现代化的外延包括流通体制的现代化,流通组织的现代化,流通方式的现代化,流通技术的现代化,流通设施、设备的现代化,流通观念的现代化和流通人才的现代化等方面。其中,流通方式的现代化,是流通产业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标志。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买方市场的形成,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流通产业现代化的推进,流通产业在社会再生产中占据了中心和决定性地位。在供应链和价值链中处于核心环节,在产业体系中成为先导产业,在合理配置资源、调整经济结构,降低再生产成本、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流通领域率先进行市场取向改革,流通产业主体、产业结构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市场体系和运行机制日趋成熟,流通产业获得了长足发展,流通产业为浙江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应当看到,当前浙江流通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和质量还不够高,流通产业大而不强,从流通产业现代化本身的规定性来看,从浙江经济发展、城乡居民消费对流通产业的要求看,同发达国家流通产业现代化的水平相比,浙江流通产业现代化的发展还比较滞后。其主要表现是:流通产业整体发展滞后于工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高;流通方式陈旧,现代化流通方式发展严重不足;物流成本高,流通效率和效益低;流通企业规模小,企业的市场组织化程度低;流通产业从业人员文化技术素质偏低;特别是农村流通产业现代化发展尤为滞后等等。浙江流通产业现代化发展滞后,不仅对浙江流通产业自身的发展带来严峻挑战,而且对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战略的实施,对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对城乡居民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的有效满足等,都带来了严重的制约和不利影响。可以说,浙江流通产业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制约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中梗阻”。目前浙江流通产业现代化发展滞后及其带来的不良后果,是不容忽视的,它直接关系到浙江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关系到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实现,必须引起政府、流通领域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综合配套措施,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动浙江流通产业化现代化的快速发展。
一、科学规划、政策引导,推动流通产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面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的复杂形势,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多次下发文件,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推动流通产业现代化的政策措施,一些省市政府部门都把流通产业现代化工作提到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积极予以推动。浙江省各级政府作为宏观经济运行的主导者和政策的制定者,在推动流通产业现代化方面应当发挥其重要的职能作用,要把推动流通产业现代化提高到关系浙江经济命脉、经济安全和经济竞争力的战略高度来对待。
(一)进一步认识流通产业现代化对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实现流通观念的现代化
流通产业现代化在当前浙江经济发展中有着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只有实现现代化的大流通,才能带动现代化的大生产;没有流通的现代化,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没有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改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运行效率、运行质量不高的现状,就难以缩小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差距,改变国际竞争中的不利地位。要通过提高认识,增强有关各方发展流通产业现代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加快制定浙江省流通产业现代化的总体规划,促进流通产业有序发展
2005年是“十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制定“十一五”规划的重要时期。要在对浙江流通产业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问题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浙江实际的流通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明确浙江流通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总体目标、阶段性目标、发展重点和主要措施。
(三)有关流通主管部门要研究制定推进浙江流通产业现代化的具体扶持性政策,为流通产业现代化提供明确的政策导向
第一,要彻底改变过去重生产、轻流通的传统观念,改变对流通产业在行业准入、金融、用电价格等方面歧视性待遇,流通产业应当获得与其它产业同样的政策支持,让流通政策在宏观调控中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投资政策一样发挥重要作用。第二,制定推动流通产业创新与发展的具体政策:要制定产业融合政策,推动流通企业向第一、第二产业的渗透、延伸;制定产业体制政策,彻底打破地区分割、部门分割、所有制分割、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的分割。以价值链重构为核心,将不同地区、部门、所有制和市场范围的流通企业整合起来,使各企业围绕自己的核心能力从事价值链上某一环节,某一区段的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和效益,优化资源配置。制定流通开放政策,以利于浙江更多的工商企业融入到跨国公司的供应链、采购网络中去,融入到全球经济之中去;制定流通产业组织政策,促进流通主体向大型化和高级化的方向发展,使配货、送货流程中各个领域、环节的资源都能处在既无多余闲置、又无缺失中断的动态均衡点上。
二、大力发展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流通方式
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是流通产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发展现代化流通方式是实现浙江传统流通业向现代流通业转变的重要途径,也是浙江省缩小与国内外流通业发展差距的有效手段。浙江省要充分利用地处长三角的优势,从城市群和城市带的发展着眼,加快区域流通资源整合,通过资本运作,建设以连锁商业为主体的实体网络体系,以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为主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以电子商务为主的虚拟网络体系,提高浙江在全国流通产业中的地位和流通产业现代化水平。
(一)大力发展连锁经营
连锁经营把流通领域中若干同业店铺,以共同进货或授予特许经营权等方式联系起来,实现服务标准化、经营专业化、管理规范化、共享规模经营效益。其实质是把社会化大生产和专业分工的原理用于流通领域,改变了传统商业中那种购销一体、柜台服务、单店核算、分散零乱的小商业经营模式,达到了提高经济效益,降低流通成本的目的。实践证明,连锁经营与现代化的大生产相匹配,容易形成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大流通网络;连锁经营以其特有的大批量、低价格的购买优势,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快速发展的机制优势和少环节、低成本的规模优势,已成为现代零售业发展的主流形式。浙江要把发展连锁经营作为实现流通现代化的重点,大力推进连锁经营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发展和延伸,在未来几年内,基本确立连锁经营组织在流通业中的主体地位。为此,要在继续推进城市连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和着力推动连锁经营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连锁业的发展,构筑县城、中心集镇和经济发达的农村现代连锁经营网络;要通过引入多元化投资主体、直接融资、国有流通企业资本运营等途径实现连锁业规模的快速扩张,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实力,能与跨国零售企业相抗衡的大型连锁企业;要鼓励中小连锁企业以其拥有的店铺群与大型连锁企业以合并、参股、合作或加盟等多种形式,进行经营资源整合,共同扩大市场份额鼓励一些中小零售单体店,以其店铺网点为优势,加盟以物流配送为主导型的自由连锁企业或大型连锁公司,使大型连锁企业快速实现多业态组合发展。
(二)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配送
当今世界,现代物流配送已发展成为生产链和供应链有机结合的关键环节,现代物流配送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总体交易成本和交易效率。特别是代表物流配送发展方向的现代第三方物流,更是具有将仓储业、交通运输业、配送业、批发业、零售业等行业进行高度整合、融为一体的能力,是现代化大流通的标志,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形式,是国家或地区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在当代经济中,没有高度发达的现代物流配送,就不可能进入世界营销体系,吸引外资、对外贸易就必然要遇到极大障碍。
根据当前浙江省物流配送存在的规模小、服务项目单一、物流成本高、效率低、管理上的条块分割、协调性差等实际,发展浙江现代物流配送,应当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鼓励和引导现有仓储、批发和运输企业联合组建物流配送中心,扩大经营范围,延伸服务领域,彻底改变组织机构重叠、力量分散、功能单一的落后状况;有一定实力的物流企业可以通过中外合资形式组建第三方物流企业,以利于学习、掌握国外物流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和运作模式,引进先进技术装备,与国际物流市场网络接轨;大型企业集团的物流部门可以从企业分离出去,独立创建第三方物流企业。
第二,依托专业批发市场和区域特色经济,建立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开展跨国经营,提供国际物流服务;在中心城市依托经济、交通、信息化优势,建设突出区域特色的物流配送园区。
第三,物流配送中心要努力实现物流标准国际化,实施仓库立体化、装卸搬运机械化,拆零商品配送电子化、物流编码标准化、配送过程无纸化、补货自动化,提高配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经过几年努力,使浙江的现代物流配送无论从规模上还是先进程度上都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三)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以其具有的无时空限制,便捷、互动、交易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成为现代流通业发展的趋势,近年来浙江电子商务发展很快,已有良好的基础。目前浙江电子商务的发展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以支柱产业为依托,培养一批集信息发布、价格指导、网上交易、资源配置等功能为一体的实力强大的行业门户网络,发展无形市场的优势;(2)鼓励大型百货商场、购物中心、连锁超市建设网上商城,增强配送功能,扩大网上消费;(3)发展服务业网络业务,拓宽电子商务覆盖面;(4)要发挥和完善浙江网交会商务信息集聚功能,建设好全省公共商务平台。在发展电子商务过程中,要按照市场化运作的要求,综合政府产业政策、企业的市场需求、行业的发展趋势、消费的变动情况等信息,提高各类网络资源的集聚度和利用率。
三、改造、提升传统流通业态,努力实现从流通大省向流通强省的转变
作为流通大省,传统流通业态曾为浙江经济发展做出过很大贡献,在新的形势下,传统的流通业态要经过改造和提升,焕发新的活力和生机,实现浙江从流通大省向流通强省的转变。
(一)大力推进专业批发市场的创新
专业批发市场是浙江经济的重要特色和优势,根据浙江专业批发市场存在的“小、散、差”的问题,专业批发市场必须加大创新力度: (1)要提高市场的集中度,培育现代批发商,促使市场成交额向现代批发商集中;批发市场建设的重点要从批发市场的场所建设转向加快对现代大批发商、大代理商、大经销商的培育;从外延数量扩张阶段转向内涵化、国际化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2)专业批发市场要加快电子电务和物流配送等流通现代化进程,加快流通节奏,降低流通成本,扩大流通规模。(3)专业批发市场要不断开发市场新的功能,除了继续发挥其固有的产品集聚辐射功能、产业导向功能和资源配置功能而外,还要开发整合供应链,融合产、供、销的功能;开发培育产品和市场品牌的功能,形成更多的有较强竞争力的知名批发商品牌,改变目前批发市场普遍存的无知名品牌、无核心技术、无销售渠道、无商业信誉的产品状况;还要开发会展功能,进出口代理功能,增强物流配送功能等等。使专业批发市场与当地的产业发展、资源优势利用,城市化建设之间形成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通过专业批发市场的创新,大大增强市场的吸纳力,提升市场知名度,扩大市场影响力,培育出更多各具特色的,像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那样的重量级现代化专业批发市场,使其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商品集散地,出口基地和国际采购中心,更好地发挥引领生产、促进消费、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强大功能。
(二)推进零售业的创新
根据浙江目前传统零售业“小”而“散”,大而不强,低水平过度竞争的现状,特别是面临跨国零售商业资本纷纷进入的巨大压力,浙江零售商业发展的出路仍然在于创新,要通过结构调整、资本重组,提高水平,做大做强:(1)在体制上,要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按照自愿、平等、互利、双赢的目标,进行强强联合,提高零售业的集中度,尽快形成一批规模巨大、实力强大、连锁型的大型商业资本集团。(2)要发挥百货业的优势,进行经营管理上的创新。百货业具有商品品种多、辐射范围广、服务功能强、经营规模大的优势。目前虽然已经受到超市、连锁店等其他新型业态的冲击和挤占,但不可能被完全取代;同时,与其他业态相比,百货业个性化明显,不易实行标准化,规模化运作,不利于外商进入,面临的冲击相对较小。因此,浙江百货业发展的关键是要不断调整经营结构,细分目标市场,实行错位经营,营造自身特色,创造品牌优势。大型百货企业要向集购物、休闲、餐饮、文化展示、娱乐一体化的经营方向发展;中小型百货店具有灵活服务居民分散消费的特点和增加就业的功能,是浙江零售业的主力军。在新形势下,中小百货店也应进行业态调整,向特许经营、连锁店、特色店方向发展,在社区服务、便利店、中小型超市等领域,充分发挥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继续发挥和提升会展业、商业步行街的功能和作用
浙江会展业应在现有的基础上争取与国内外知名会展商携手合作,引进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技术和展览艺术,提升省内会展企业的整体水平,培育浙江的知名展览企业,融入国际会展体系之中;商业步行街的建设关键在于打响特色品牌,千方百计提高人气、商气,中心城市要有计划、高起点、高档次地规划和建设城市中央商务区,营造繁荣昌盛的商业氛围,提高中心城市的区域商业龙头地位。
四、建立加快推进流通产业现代化的人才支撑体系
推进浙江流通产业现代化,流通领域的各类企业及其广大从业人员是主体,因此,关键在于要抓紧培养和造就一支熟悉现代流通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浙江流通领域人才整体素质不够高,高层次人才匮乏,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人才竞争和流动的国际化,世界跨国公司纷纷采取人才本土化战略,国际间流通人才的激烈竞争将在各个层面上展开;国内人才竞争也在进一步加剧,各地普遍采取了吸引人才的配套措施网罗人才。浙江省流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面临着国际、国内的双重压力。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形势,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企业应切实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强人才资源开发,重视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努力培育一批具有战略眼光、善于经营、精于管理、能适应国际竞争需要的高素质流通企业家队伍;大力培养和积极引进中高层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和锻炼大批业务、技术熟练的职工队伍,为浙江流通产业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之撑。
(一)建立全方位的人才引进吸纳机制
要充实浙江流通产业高层次人才资源信息库,发挥浙江人才网的辐射和集聚功能,通过市场机制,优化职业经理人队伍;有关部门要把职业经理人队伍的培训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企业要注重从企业内部培养锻炼“土生土长”的与企业发展患难与共、德才兼备的企业家;要充分运用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引进中、高层次技术、管理人才;通过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形成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魅力留人的良好氛围。
(二)完善人才教育、培训机制
在引进人才的同时,要充分利用浙江现有的职业技术教育资源,强化职业技术教育和技能培训。职业学校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专业结构,及时开设市场急需的专业,加快培养大批中、高级应用性技能人才。
(三)建立科学的人才激励机制
要建立公平的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人才的用人机制,不拘一格选用人才;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竞争机制,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以高薪、个性化的学习培养深造以及人才职业生涯设计等办法吸引和激励人才;还要重视精神激励,通过各种适当的形式提高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声誉,激发其成就感,回报企业、回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精神追求,使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五、努力营造推进流通产业现代化的良好市场环境
近年来,浙江流通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不断改善,但仍有许多方面与现代流通业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尤其是农村流通市场体系不健全、流通环境问题更显突出;市场信用程度不高,假冒伪劣和各种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干扰和抑制了消费者正常的购买行为和企业正常的商务往来。对此,必须采取具体有力的措施加以整顿和改进。
(一)通过政府推动与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方式
在乡镇、农村尽快建立健全以超市、连锁店为主要形式的消费品和生产资料市场体系,努力解决当前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滞后和市场秩序不规范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村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对市场供给、市场环境的要求。
(二)要由各有关部门协同牵头
建设“企业信用公示工程”,利用网络向社会公示省内企业的信用记录档案,让不守信用的企业公开暴光,无法藏身和生存;让信用良好的企业为更多的消费者、企业所接纳,不断创造可观的利润,并形成强大的示范效应。
(三)要依法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严厉制裁商业欺诈等违法活动
要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利益和企业的交易安全,坚决改变违法犯罪“成本过低”的现状。各市场监管部门要责任明确、通力合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严格实行市场管理岗位责任制,首长负责制,行政执法责任制和领导责任追究制,强化市场监管职能,提高监管水平和效果,树立市场管理部门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形象。
(四)要进一步建立群众监督、社会监督的机制
完善举报制度,降低索赔成本,切实保护好举报人的权益;建立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的质量预警机制,及时向社会通报有关商品的质量情况;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度,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弘扬正气,震慑犯罪,提高群众参与整顿和规范市场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