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湖南论文,产业发展论文,关于加快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关于文化产业,至今没有一致的定义。一般认为,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 、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实际上是一个从事精神文化产 品生产和服务的产业群,涵盖了影视、印刷、图书、餐饮、房地产、服装、交通、艺术 、新闻、教育、旅游、体育、信息、设计、策划等20几个相关行业。文化产业伴随文化 市场的发展而发展,被国际经济学界公认为“朝阳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已成 为当代世界经济的一个发展方向。北京、上海、重庆、云南、广东、陕西等省市都已经 把文化产业当作新的支柱产业来培植,国家“十五”计划第一次把文化产业列入国民经 济发展规划之中。湖南文化资源丰富,如何加快发展湖南文化产业,实现“科技兴湘” 、“文化立省”,的确成为当前湖南文化发展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给予 足够的重视。
1 湖南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坚强的现实基础
1.1 湖南已打造出坚实的文化产业基础
近年来,随着电视湘军等文化产业在全国的崛起,湖南省委、省政府把文化产业的发 展提到了繁荣经济、推动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及时提出了“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 省”的奋斗目标,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湖南 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则》等相关文件,湖南的科技教育、影视音像、文学艺术、演出娱乐 、文物字画、图书信息等具有一定的规模,湖南文化事业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湖南图 书城、定王台图书批发市场、湖南大剧院、世界之窗、报业中心、广电中心等拔地而起 ;“文学湘军”、“出版湘军”以及影视业的“湖南现象”饮誉全国;火爆的歌厅在全 国也有名气。各种文化机构、设施、团体中蕴藏着巨大的生产力,构成了发展文化产业 的坚实基础。湖南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2002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 108亿元,增长9.4%。目前已初步形成“一区三带”和“四轮驱动,两翼齐飞”的产业 格局。以长沙为重点的文化产业“中心区”,以旅游业和会展业的发展为“两翼”,着 力建设京广线、潇湘流域和大湘西三个特色文化产业带,做到广电、出版、报业、娱乐 “四轮驱动”。其中文化娱乐业是湖南市场化程度最高的文化产业。现已建成了大、中 、小型各类娱乐场所,包括投资超亿元的世界之窗和海底世界。全省的各类文化娱乐场 所包括卡拉OK厅、音乐茶座、舞厅、游乐场等,在1992年共有400多家,到2002年已经 增长到5,100多家。而广播电视业则是湖南发展最迅速的文化产业。“广电实业”1998 年12月上市定价发行股5,000万,筹集资金4个多亿,在全国广电产业率先进入资本市 场,产业化运作使湖南广电业拥有了一个30亿的家当。观念的突破必然带来新机制的建 立,率先成立全国第一家制作室——光前影视制作室,成立湖南经济电视台,并视为全 省广电业的试验田,给足政策,给足权利。新的机制开发了人的潜力,也带来了“经视 ”的崛起。节目一片叫好,头年创收3,000万,次年6,000万,第三年9,000万。
1.2 湖南具有发展文化产业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
1.2.1 丰富的文物资源优势。省级以上重点保护的文物古迹就有180多处,令人叹为 观止。其中举世闻名的革命文物纪念馆有60多处,古迹古建筑物15处,古遗迹古葬墓29 处。如以南岳衡山为代表的宗教景观,突出再现楚汉历史和湖湘文化的岳麓书院,马王 堆汉墓出土文物,古麓山寺、贾宜故居、天心阁、南长城和走马楼三国吴简的出土文物 ,还有以韶山、乌石寨为代表的领袖故居。
1.2.2 奇特的自然风光。自然景观资源虽然是大自然对湖南的恩赐,但它却在湖南文 化产业的旅游开发中同样具有文化开发价值。湖南是我国中部地区自然景观最丰富的省 份,单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就有张家界、桃花源、大围山、九嶷山等19个。其中张家界是 国内独有、世界少见的森林公园,成为越来越多旅游者的首选。无数诗人作家为湖南的 自然风光咏唱,如柳宗元的《永州八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范中淹的《岳阳楼 记》。新开发的武陵源风景区被外国友人誉为“大自然的迷宫”,张家界是“一幅立体 的山水画”。
1.2.3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湖南名人辈出,英杰荟萃。在数千年的文化演进中,出 现了一批又一批著名人物。如楚国爱国诗人屈原,西汉政治家、文学家贾宜,东汉造纸 术发明者蔡伦,唐代书法家顾阳洞。近代以来,湖南名人更是群星灿烂,如提倡“师夷 长技以自强”的思想家魏源,举办洋务运动的理学大师曾国藩,献身于维新运动的谭嗣 同,以及辛亥革命护国战争的领导人黄兴、宋教仁、蔡锷等。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 东、刘少奇和著名革命家蔡和森、邓中夏、任弼时、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等,也诞生 在这片热土上。
面对世界性的文化产业发展,特别是发达省市的文化产业发展,湖南在文化支柱产业 的培植过程中也有明显的劣势。人们的文化意识还比较落后,对发展文化教育产业的认 识还不完全一致,社会平均文化消费水平偏低,拉动作用不大;文化产品结构失衡,供 给与需求有些脱节,出现了盲目追求“贵族化”的文化经营现象;文化教育体制改革与 文化创新严重滞后,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许多文化资源领域的开发利 用还很不充分,甚至还“深待闺中无人识”;文化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增大了开发的 难度。
2 湖南发展文化产业的对策
虽然湖南省长期将文化产业列为优先发展的产业,但由于多种复杂因素,整体而言仍 未抢占到国内文化产业的制高点。我国加入WTO,湖南文化产业又遇到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国内,文化产业相对而言是一个新兴的产业,仍处于竞争的发展时期,如何根据国 际性的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和湖南文化产业的现状,调整好自己的发展战略,采取切实可 行的举措来壮大自己,是湖南文化产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做强做大,打造湖南文化产业的“航空母舰”
湖南的文化产业必须明确重点,打造自己的“巨无霸”,努力把长沙建成区域性文化 中心城市;加快发展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业、文化娱乐业、体育竞技业等四大产业; 加快培植壮大湖南广播电视集团、湖南出版集团、湖南日报报业集团、长沙晚报报业集 团、湖南文艺演出集团等十大龙头文化企业;高水平建设金鹰影视文化城、出版科技园 、群众艺术馆和湖南彩印中心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开发形成一批特色文化旅游产品 。力争到2010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600亿,占GDP的7%。近5年来,全省文化产业 投资额近300亿元,长沙金鹰影视文化城现已初具规模,湖南出版科技园已建成了占地1 ,400多亩的高新技术产业园。但至今为止,仅仅成立了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湖南出版 集团、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和长沙晚报报业集团4个大型文化集团,正在抓紧组建的也只 有湖南文艺演出集团一家,而且整体规模不大,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 的能力不强。因此湖南应该以“做大做强”为目标,组建培育巨型文化产业集团。一个 企业集团能否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关键在实力,而实力是做大做强的体现。主要标志是 :①有雄厚的资本和相对的规模;②有较强的技术和文化优势;③有现代化的管理方式 和多层次的人才队伍;④有高于单体企业的资产增值水平和经济盈利水平。湖南大型文 化产业集团的组建,不能“以小凑大”,将劣质资产组合起来,而要将原有的资产、机 构、人员、设备做一番认真的清理,并采取跨行业、跨系统、跨地区组合的方法,不但 要和行业内的强强联合,而且要敢于和电子、通讯、汽车、生物工程、计算机等科技含 量高、资产增值快的系统外企业集团联手,也要敢于和邻近省份的强手联合,确保在以 后发展过程中的“优势组合,优势互补,优势扩张”。
2.2 加大投资力度,形成多元化投资结构
一方面国内文化消费的需求日趋增大,另一方面文化产业存在投资规模偏小、技术含 量偏低、所能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问题。比如,在中国13亿 人口和年经济增长率保持7%的背景上,1999年全国100部国产电影和其他进口的总票房 仅仅为8.1亿元(约1亿美元),约相当于美国国内电影票房的1.5%。到2000年,全国电影 票房为9.6亿元,而其中10部进口大片占了80%的市场份额[7]。长期以来,湖南省文化 建设主要依靠政府投入,资金不足制约着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文化产业的技术改造。 而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已形成市场化和社会化的投资机制,除政府外,企业投资、私人 投资、彩票集资、基金投资十分活跃。因此应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文化产业:①金融介入 。建立文化投资体制,鉴于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的经营单位,有许多的企业性质,要把文 化产业事业纳入信贷范围;实行资助性信贷和资产抵押等政策。同时采取发行股票、债 券、彩票,鼓励建立基金会,使文化企业可以从金融市场融资解决运营中的资金短缺。 ②进一步开放文化市场。除一些特殊领域之外,凡是国家没有规定的都要向社会资金开 放;建立公平竞争的机制。推动社会投资的进一步增长,扩大利用社会资金的规模和水 平,形成国有文化产业为主导的,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和各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
2.3 文化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创新是提高竞争力的根本
近年来湖南文化体制和机制已经进行了一些改革,但仍然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现有 的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文化娱乐等管理部门,既是政府的管理部门,又具有产业 经营的功能;既有接受国家行政拨款的事业性质,又有投资生产创收的企业功能。这种 混淆不清的性质如果持续时间过长,与现代市场经济的规则不符合,将不利于建成强大 的文化产业,必须加快文化产业体制创新。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强化文化 行政部门宏观调控、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的管理职能。切实监督、评估、执法和服务, 坚决克服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管办不分的弊端,扩大文化产业单位的经营自主权,进 一步确立文化产业单位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目前可以在条件比较成熟的文化行业(如 广播电视、报刊出版、文化娱乐业等)实行“五个分离”,把文化管理的政府职能和生 产经营功能分开;把宣传和经营分离;除了新闻和重大宣传性节目外,其他文化产品的 生产、制作和传播分离;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和经营性国有资产分离;各类文化基础设施 的所有权、经营权和监督权分离。
2.4 科技和人才是壮大湖南文化产业的双子星座
科技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高新技术的武装,以增加其科技的附加 值,尤其是广播影视、报刊出版、广告展览产业是科技含量大、投入高、重装备、高消 耗的产业,科技开发的成功与否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例如湖南的新闻出版业,在改革开 放以来有了长足的发展,已形成了一个在省出版局隶属下的包括湖南人民出版社、科技 出版社、教育出版社、岳麓书社、省新华书店等组成的比较完整的出版发行体系,出版 了许多在社会上有影响的优秀图书,享有“海内书林,湘版出众”的美誉。以湖南日报 为龙头的报业在全国也有一定的影响。湖南新闻出版业要加快发展,必须利用高新技术 ,提高出版社经济增长中的科技含量,继续在发展纸介质出版物的同时,积极发展磁、 光、电等媒介的出版物,并实现图书报刊出版自动化。湖南的高等教育资源丰富,为发 展教育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等学校的地位将发生重大变化,即 不仅是传授知识,培育人才、创新知识、丰富人类知识宝库的地方,而且是哺育知识型 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的场所。我国的方正集团就是从北京大学分离出来的高新技术 企业。仅10年时间,方正的资产就增长了7,000倍。清华同方、上海交大昂立、东大阿 尔派都是校办高科技企业的佼佼者。相比之下,湖南高校的知识生产能力并不落后,如 国防科技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中南大学湘雅校区的生命科学、岳麓校区的材料科学均在 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因此,湖南当前要重点建设岳麓山大学科技园。长沙岳麓山区有以 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全国重点大学为代表的大中专院校34所,拥有各类科研人员数万 名,为科技园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人才基础。此外,区内的长沙高新区、观沙岭工业园 、东方红工业园,为科技园的发展奠定了产业基础。建设岳麓山科技园,必须在资金、 环境、政策等方面给予特殊的优惠,鼓励园内的高科技企业瞄准国际化先进水平,力争 办成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效益的企业,向商品化、集团化发展,承担起科技成果 向社会转换的责任,使科技园的高科技企业成为湖南新的经济增长点。
2.5 文化与旅游联姻是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兴奋点
近几年来,长沙根据史料恢复和重建47个文化遗址和人文景点,初步形成了自然风光 、人文景观相融合的都市旅游区。据1997年旅游统计资料显示,在2,600万游客中,有 2,340万游客游览了文化旅游景区(点),约占游客总数的90%,充分显示了旅游文化联 姻的重要性[8]。特别是旅游文化节日庆典资源的开发已经成为世界文化教育产业发展 的一个重要方向。一个地区或部门往往利用自己的优势项目开展文化节庆活动,而文化 节庆又反过来强化了优势项目,并形成带动一方经济腾飞的品牌和龙头。近两年来湖南 省饮食文化节、竹文化节、寿文化节、福文化节、电脑文化节、服饰文化节、家居文化 节、柑橘文化节、名人文化节等络绎不绝,几乎每一个文化节都带来了直接或间接的经 济效益。浏阳市的烟花大打文化牌,建造博物馆,推出国际烟花节,其花炮出口额已占 据国际市场的60%。2001年衡阳县的船山文化节期间签约项目22个,投资总额8亿多元人 民币。2002年南岳寿文化节吸引中外游客27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8.8亿元[9]。
2.6 发展文化产业,要积极主动地开展对外文化交流
随着我国加入WTO,湖南文化要大胆地“走出去”,展示其特有的魅力和风采。湖南省 具有文化传统悠久深厚的优势,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并且富有强大的生命力。有苗、瑶 、土家等40多个少数民族,各个民族在居住、服饰、饮食、婚姻、喜庆、禁忌、宗教信 仰等方面风情各异,有如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把湖南优 秀的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的文化艺术生产能力,并运用产业化的方式积极开展民族 文化的交流传播工作,组织开展重大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项目,为此必须加快壮大湖南 的文化跨国公司,积极开展国际间的文化代理和中介服务,鼓励省内文化企业集团与国 外文化企业的兼并收购或非股权联营,发展国际会展经济,在世界重要城市树立带有湖 湘文化标志性的景观(如标志性场馆、餐馆、服饰店等)。
责任编辑注:本文转载时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