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与学习方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综合实践活动论文,理念论文,方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1999年1月到2月,美国洛杉矶北岭加州州立大学(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Northridge)和南京师范大学联合举办“面向二十一世纪,培养教育领导人”研修班,我有幸参加赴美研修考察。在美国,我看到了从不曾看到过的教学的另一样“面孔”:教室里,各种肤色的学生三五成堆地在“玩”——把一根根吸饮料用的塑料小管,用透明胶布粘成一个个立体结构模型,有的简洁明快,三五根管子搭成了一个模型;有的复杂,用了十几根管子,甚至更多。看着叽叽喳喳的学生,看着教师笑眯眯地不言不语地在学生中转悠,看着学生的课桌上竟然没有一本课本,我心里想:这是上课吗?通过翻译,在教师那里了解到,这确确实实是在上课。待学生做完了,还要将一个个模型从楼上往地上丢落下去,看谁的坏了,谁的没有坏。再来探讨为什么有的易摔坏,有的不易摔坏,进行“结构与牢固性”问题的研究学习。
研究,居然是学生的学习!在我们定势了的思维中,研究永远是专家的工作。像玩一样的动手做,居然也是一种学生的学习!在我们定势了的思维中,正襟危坐、鸦雀无声、目不斜视才叫学习呢。“美国的学校从小就鼓励孩子做研究,就培养孩子的研究能力。因为许多美国教育工作者相信:做‘研究’,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的能力,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组织研究材料和运用研究方法的能力,同时也能在研究中学到书本知识和实践中的知识”(注:黄全愈:《素质教育在美国》,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美国中小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课题研究、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茶馆式自由讨论、社会角色体验、社区服务劳动、企业生产实践……当然,也有像我们一样的课堂学习。中国学校教育与之根本区别是:我们只有单一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接受式学习。在培养目标上,我们有一种潜在的理念,教师要尽量把自己拥有的知识传给学生,学生要尽量在学习年龄阶段记忆更多的前人留下来的知识。美国强调的是教师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学习机会,最大限度地发现、培养、发展学生的天赋,激发出创造力。
二
综合实践活动正是为了改革中国教育弊端而提出来的一种新型的课程,它不同于原有课程结构中的学科课程,是一种基于学习者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社会,在以学生自主活动为特征的实践操作中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科学结论、发现新知识的课程形态。
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综合教育的思想。
首先,在活动内容上是综合的。我们很难分清也不必要分清每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是属语文的,还是数学的,或是其它哪一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在内容的选择上具有广阔性特点,着眼于儿童生活领域、自然领域和社会领域。儿童生活领域涉及儿童的学校生活活动、家庭生活活动,生活技能训练、生活科技等方面;自然领域涉及人口与生存、环境与资源、动物、植物保护以及人类健康与疾病等方面;社会领域涉及社会或社区的历史变迁、社区文化、社会经济、社会政治、科技与社会发展、人与制度等方面。
其次,在培养目标上是综合的。它强调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整体发展。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根本价值取向。激活头脑中的知识储存,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实践科学结论,发现新的知识;培养通过多种手段、多种途径获取信息,以及运用科学方法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表述思想交流成果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创新精神,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了解他人、理解他人,与人沟通与合作的精神和能力;培养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发展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之二,是实践教育的思想。
教育原本就是起源于劳动实践,而今教育却远离实践,单一地通过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让学生获得前人积累的间接经验,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异化为仅是对知识的“记忆——复现”过程,使学生变成了“知识的容器”“考试的机器”。诚然,我们承认间接经验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但直接经验学习更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实践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教育脱离了实践,学生的学习时空将是狭隘的,其发展也将是偏缺的。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的、整体的、开放的教育活动,强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和能力,在实践中体验情感、发展个性品质。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进行的一种批判性、反思性、研究性的实践,它与以知识信息的接受为主的学习活动相比,具有本质的区别。它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研究性学习、社会参与性学习、实际应用性学习、体验性学习,从而有效地改变学生在教育中的生活方式或生存方式。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研究性、参与性、生活性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之三,是主体教育的思想。
主体教育思想强调由传统性教育向创新性教育的转变,强调在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基础上,着力培养主体精神,强调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自主学习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中指明:“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
尊重主体,就要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天生的求知欲。传统意义上的各学科教育让儿童学得间接经验为主,教学内容远离儿童的生活,致使儿童失去了天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常常不在课堂里表现出来。综合实践活动使儿童随时随地从他们自己的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问题为研究学习对象,自然地、综合地学习。这种学习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个人意义”地学(主动地学),而不是老师要他们学(被动地学),这将还原出他们探索生活的美好的天性。
尊重主体,教育应当适应儿童学习方式的多样性。我们的教师常常只想着学生的“应然”状态,而较少地甚至没有看到学生的“实然”状态,因而,教育活动中看不见学生的“生命活力”的张扬。学生个体在客观上存在着差异性,其“生命活力”是多姿多彩的。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至少有七种智能。然而,“正规的学校教育往往特别注重语言智能和逻辑智能,从而忽视了个体的其它智能。”(注:参阅魏所康《主体教育论》第86页~90页,河海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版。)儿童是以许多不同的方式来认识世界和思考问题的,每个儿童的智能优势也未必相同。单一的课程模式和学习方式可能让有的儿童失去了发展自己潜能的机会,并在这种学业失败中丧失自信心。而当课程能够让儿童以自己喜欢的擅长的方式学习时,他能够学得很好,并变得热爱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正由于具有了内容广泛性和形式多样性的特点,适应了儿童群体智能的多元倾向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从这一点上说,综合实践活动和其它学科课程的等价实施,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了关注每个学生主体成长的素质教育观。
三
综合实践活动,带来了一场学习方式的革命,给儿童展示了以往不曾领略过的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
以课题探究为基本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习者的兴趣,从自然、社会、文化和学习者自身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主题,进行跨学科探究的过程。研究性学习活动方式的核心是课题研究,即模仿或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选择一定的课题,通过调查、测量、文献资料搜集等手段,收集大量的研究资料或事实资料,运用实验、实证等研究方法,对课题展开研究,解决问题,并撰写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
以实际应用为基本形式的设计性学习活动。设计学习包括设计一种产品、一项服务、一个系统,并创造出实施的办法,如设计学校草坪、设计班级形象宣传画、设计学生俱乐部组织体系、设计一个雕塑方案、设计一套校服、设计一个学校班级管理系统等;改进某一系统,排除系统障碍;计划和组织一项活动,对活动所需要的各方面因素进行整体的规划和设计,如设计采访活动、对政府官员的访问活动。以实际应用为基本形式的设计性学习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开发性,着重于解决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它更强调操作性和针对性,更注重使学生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以社会考察为基本形式的体验性学习活动。体验性学习活动以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生活积累和文化积累为目标。参观、考察、访问是体验性学习的基本活动方式。社会考察、参观和访问的内容一般涉及本地区的历史和文化遗产、现实的社会生活和生产方式。
以社会参与为基本形式的实践性学习。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是指要求学生参与到一般的社会实践活动领域之中,成为某一社会活动中的一员进行实际的生产活动。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的根本特征是学生亲自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有利于使学生通过一般性实践,获得对他人、对社会的价值实现感。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活动方式一般包括社区服务活动、公益活动和生产劳动三种方式。
教育从实践中走来,教育要走向实践。在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有一幅醒目的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做,即实践。综合实践活动的中心是实践。在实践中实现学习内容的综合化;在实践中改变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灌输为基本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实现学习方式的革命;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而全面的基础,塑造完善的人格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