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烟工业”不是“无公害工业”_风景论文

“无烟工业”不是“无公害工业”_风景论文

“无烟工业”并非“无污染工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业论文,无污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们通常把旅游业视为“无烟工业”,因而备受重视。进入工业化时代后,森林旅游业在国民经济、旅游业和林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美国每年去森林旅游的游客达3亿人次,日本达8亿人次,法国达6亿人次。据专家估计,到2000年,全世界将有30亿人次的游客涌向森林旅游区(公园)。

我国森林旅游业起步虽然较晚,但发展速度却异常迅猛,短短的11年就已批准建立森林公园530多个,接待中外游客上亿人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但是,我国的森林旅游业尚处于探索发展的阶段,存在着不少问题,尤其是森林旅游业的发展,给森林公园和所在地带来的旅游公害一直不为人们重视。这些旅游公害有的已经发展成为严重的社会环境问题,如旅游污染、旅游资源的损坏等。我们必须十分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森林旅游业,虽有其优势,同样也存在着潜在危机。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只要我们将由热情所启动的思维用理性加以冷却,采取科学求实的态度和方法去研究、考察森林旅游开发所带来的环境效应,就会发现森林旅游业并非无“污染”工业。森林旅游业作为一种产业,它也产生各种废物。不仅排放像传统工业废物(如含毒素的化学废气、废渣等)那样在影响人的健康方面令人恐惧,而且产生的“旅游公害”会造成森林旅游生态环境难以逆转的破坏,进而给森林旅游区带来毁灭性的灾难——降低旅游价值。

森林旅游公害,简单地说就是由于开展森林旅游活动而导致的对环境和各类旅游资源的致灾过程的结果。其主要表现有: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对人文景观的破坏,对社会环境和污染和破坏等。以下仅对森林旅游业影响严重的森林旅游污染问题略作剖析。

1.大气污染 伴随着游人进入森林公园,供游客乘座的交通工具蜂拥而至,这些交通工具特别是汽车排放大量有毒尾气、扬起尘埃和众多游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以及森林旅游区内的宾馆、饭店等生活锅炉排放的废气,都对森林旅游区的空气造成严重污染。如南岳衡山,年排放废气达1600多万立方米,汽车排放的有毒气体达250多万立方米,再加上寺庙内外焚烧香纸、燃放鞭炮等,使旅游区内烟雾缭绕,灰尘满天,空气污浊不堪。

2.水体污染 大量游人拥入森林公园,到处乱扔纸屑、塑料袋、果皮、玻璃瓶、罐头盒等,随地大小便和乱吐痰,在净水中游泳、钓鱼,以及旅游区内的生活垃圾、污水随意倾倒,使旅游区内及附近的水体遭到严重污染。

3.垃圾污染 南岳衡山每年约有6000吨的经营垃圾、2000吨的旅游垃圾拥入旅游区内的溪流和水体。在黄山山道两侧谷地,几乎成了登山游人丢弃杂物的垃圾桶。山谷垃圾难处理,日积月累,山谷变浅,臭气熏天。全国各地,凡重点风景区点,到处可见游人丢弃的杂物,有些茶室、餐厅、凉亭之内几乎垃圾遍地,难以插足,如此脏乱环境,令大好风景黯然失色。

4.噪声污染 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一至旅游旺季,超负荷客流量导致的环境嘈杂声、汽车喇叭声、燃放鞭炮声,破坏了旅游区清静的环境。南岳衡山、中岳蒿山和东岳泰山,年消耗鞭炮总量均在2亿响以上,每分每秒都有数十响鞭炮声,严重污染了环境。

5.视觉污染 除浓浓的烟雾、灰尘、零星垃圾、水上飘浮物及不文明的乱刻乱画外,还有“不伦不类”的建筑物等。如山东泰山、北京西山、中岳蒿山森林公园等,索道悬空,电竿插天,严重破坏了山岳风景区的原有神态。浙江普陀山农历六月观音庙会盛举之期,寺内殿堂法令庄严,而寺外海滩却挤满了赤身露体的芸芸众生。昔日“见屋皆寺庵,逢人尽僧尼”,现在山上山下,摊店林立,现代化娱乐设施遍布全山,流行音乐已淹没了寺院传来的梵音,洋楼与寺殿争高,摇滚与梵音共鸣,此情此景,与佛教圣地相去何止万里。

6.社会污染 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展,旅游区的社会治安每况愈下,为赚取钱财,诈骗、勒索、抢劫、卖淫、贩毒,走私等违法越轨现象大量出现。

7.风景灾害 风景旅游区的各种污染治理不好,就会改变风景区的生态环境结构,环境质量发生变化,导致风景灾害。产生风景灾害的原因有自然和人为两方面。自然灾害如观赏石自然崩塌、山体滑坡等,导致地貌形态的改变,观赏价值消失;持久的干旱,导致风景区一些自然景观消失,如溪流枯竭,古树死亡等;森林植被因病虫害,导致大面积死亡等等。人为灾害如景区建筑密度过大,建筑物体形、体量、色调与风景不协调,改变了特定的风景气氛;修筑公路、索道,砍伐森林,导致自然崩塌、滑坡,形成风景“创伤面”;景区客流超载,导致名贵树种死亡、资源退化,也使摩崖石刻、文物古迹遭到破坏,失去原有的历史文化价值;只顾眼前利益和个人私利,在风景区内开采矿石,毁灭风景;人工截流,修建水库,产生瀑布的永久消失;人为火灾,导致森林植被和古树名木毁于一旦。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1.认识上的偏差 长期以来,人们只强调旅游的良性效益,片面认为森林旅游是“无烟工业”,不会污染环境。事实上,“无烟工业”,不会污染环境。事实上,“无烟工业”并非是无污染工业。大量事实表明,森林旅游业不仅排放废物污染环境,而且造成的危害远远大于传统工业,其技术处理在难度上并不亚于对传统工业的污染处理。

2.管理混乱 森林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导致旅游管理力量跟不上,如森林公园内的园林、风景、文物、宾馆、寺庙等,分属于林业、文物、旅游(或商业)、宗教等部门,处于多头管理、分兵把口、各自为政的状态、缺乏统一管理。此外,交通、商业、银行、邮电、工商、税收、环保、公安等部门,以及所属地区的各级政府虽说都有权进行管理,可事实上又都未能认真行使管理权,往往形成事实上无人管理的状况。

3.法制不健全 尽管中国目前有《森林法》、《文物保护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等,但它们分属于不同部门执行,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屡屡出现执行不严、制止不力、有法不依的现象。

4.缺乏科学规划 森林公园、森林旅游区的科学规划,是进行开发的前提,是有效地减轻森林旅游公害的重要保证。但旅游规划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林业、园林、建筑、地质、地理、生物、生态、气象、环保、文物、历史、美学、经济、管理、旅游等多种学科,需要各方面的通力配合和支持。然而,现在许多森林公园和旅游区根本不搞规划,有的尽管搞了规划,但规划不尽合理,更有甚者,有些虽然搞了规划,但在实际开发中并不执行规划。

既然森林旅游公害是由多种原因所c致,因而相关部门应协力合作,解决“无烟工业”的污染问题。

标签:;  ;  ;  

“无烟工业”不是“无公害工业”_风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