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康复的社团化专业技能训练模式与评价论文

教育广角

基于职业康复的社团化专业技能训练模式与评价

邵志明1 ,蒋 骊2

(1.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上海,201418;2.上海长宁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上海,200336)

[摘 要] 现代终身教育理念指引下,多元融合思想正驱动教育模式的创新发展。伴随当前职业教育涵盖面的扩大及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对康复内涵的发展,职业技能学习与机能康复训练实现了可持续双元整合。以支持型就业为目标的职业康复模式正成为特教机构功能拓展的新领域。在以社团活动为形态、技能实训为核心、转衔适应为延伸的架构模式下,职业康复模式注重分析基础性作业能力、实施多元化教学与训练,拓展职业情境式体验。基于评估导向进行需求甄别、效度监测、定位调整,促进技能提升与机能康复效能,为残障人士就业提供必要支持性辅助职业康复模式。

[关键词] 残障人士;职业康复;架构模式;教学评估

一、引言

职业教育是面向社会各阶层的教育。当前,在国务院颁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政策背景下,职业教育被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办好特殊教育”在十九大报告中被明确提出,成为新时代对残障人士教育的新目标。《国家中长期教育和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为现有特殊教育学校添置必要的教学、生活和康复训练设施。[1]《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也指出,要提高特殊教育质量,促进医教结合,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提高残疾学生评估鉴定、入学安置、教育教学、康复训练的有效性。[2]在一系列文件方针指引下,特殊教育受到多方关注。社团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形态之一,是残障人士开展职业技能学习的重要依托。特殊教育机构开设的社团化服务模式,一方面提供职业技能教学,另一方面承担机能康复功能,可实现双导向价值驱动。现代餐饮服务类(如烹饪、面点、餐厅服务等方向)是残障人士就业流向的主要渠道之一。职业康复模式的构建既可满足技能学习的目的,又可满足机能训练的需求,或将成为职业教育在特殊教育中的内涵式延伸,这也将是特殊教育中康复与教育的创新融合,有利于完善康复训练体系,探索医教结合新途径。

二、职业康复的含义

全面康复有两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即医学康复与职业康复,职业康复目的是帮助残障人士重新就业。[3]国际劳工组织对职业康复定义为:“职业康复是连续的、统一的全面康复的一部分,是为残障人士谋求并维持适当职业而进行计划、设想及给予职业指导、职业训练、改善工作环境等与职业有关的帮助 。”[4]其意义在于,特定人群通过一定职业特点的教育与训练,能够激发潜能,实现自我价值,并提高就业能力、保障生活,获取独立的经济能力。[5]另据《联合国残障人士权利公约》宗旨,残障人士释义为包括肢体、精神、智力或感官有长期损伤的人。[6]本研究主要针对具有劳动能力但智力显著低于普通人群、存在适应行为障碍、年龄为18岁以上的智力残疾及发展性障碍者。由于受到智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限制,社会的就业岗位相当有限,工作单位或职业学校也无法提供持久且适宜的支持性就业服务。因此,针对这部分人群,在离开学校教育后做好必要的职业康复,可减少后期就业问题的出现。本研究的职业康复以“专业+社团+基地”的形式为架构,以“康复师+学员+支持者”的人员为构成,发展技能并同步训练机能,提升职业能力与素养,使其更好实现支持型就业衔接。

三、社团化职业康复架构模式

(一)职业康复的功能定位

职业康复模式就其功能和价值取向而言,是以就业为目的,以职业适应为内涵采取的多种内容与方法的组织系统。通过对残障人士职业需求的导向分析,本研究以社团课程活动为行动依托,以职业康复评估为基础,以职业技能发展为核心,以职业场景模拟为方式,构建社团型职业康复模式。模式架构分为3个阶段:准备期(功能诊断鉴定)、关键期(职业技能训练)和转衔期(职业场景适应)。

付玉一巴掌打在李叔和脸上。我以前一直认为你是个男人,没想到你和他们一样,是个下踩烂货。你和她是啥关系?

在职业康复的诊断鉴定上,该模式通过认知考察和基础性能力评估进行分层性教学设计与针对性发展规划,以此作为后续职业训练的基础性依据。在职业技能训练的核心要义上,该模式发展技能操作水平、通过实践提高动手能力以应对真实岗位所需具备的技能,并利用单一技能(如面点小笼包提褶等)展开专项训练,促进手部灵活度与协调性等的同步发展。在职业场景模拟的适应上,该模式实施社会适应性训练、完善就业准备。场景的转换适应性能力属于技能范畴以外的职业能力,残障人士通过仿真模拟场景,增强职业认知,陶冶情感,完成就业衔接。

图 1职业康复架构模式基本模块内容

(二)职业康复的人员协同关系

社团形式运作下的职业康复,最主要包含教师、学员、家长三类人员。他们处于同一活动环境中,但充当的角色随模式推进而相应变化。当社团活动处于能力鉴定阶段,教师与学员是康复师与被测试者的关系,家长则是观察者。当处于技能学习与训练阶段时,教师与学员是专业教授者和学习者的关系,家长则是一般的支持者。当社团活动处于情境模拟阶段,教师是活动策划的组织者,学生是准备职业体验的员工,家长是参与者。3种不同的社团环境,学生需要不断调整自我,以适应后续职业角色变化,教师的角色转换要求特殊职业教育工作者具备多重技能,家长角色的转换则体现深度的家校合作。由以上分析可知,社团化职业康复模式涵盖3层内容,兼具动态发展性和融合共生性,具体内涵解构如图2。

图 2社团化职业康复人员构成协同关系

四、内涵要素分析与实践测量评估

(一)职业康复准备期

2.基于专业技术实践的过程性监测评估

基础性能力评估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考量:智力发展可参考医学鉴定报告,情绪可通过观测获知。以就业为目的的职业康复核心在于了解学生的基础性作业能力。作业能力是指作业者完成某种作业的能力,体现了个体所蕴藏的内部潜力。在体力劳动的作业中,作业能力可以通过单位作业时间内作业者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质量间接地体现。[7]实践类课程的作业能力需通过作业者完成某一些具体任务体现。在实施职业康复前期,评估以诊断功能为目标指引,以专业基础性内容为依托,如制作面点作品、烹饪菜肴等常见生活类作业内容,根据能力鉴定需要,如以手指灵活性等设置相应测试观测指标,以考查学生注意力、精细动作、协调能力等方面的现状特征。同时,评估对职业兴趣、就业情感等主观意愿方面也可一并考察,综合鉴定学生的能力区域范围,给出教育训练的发展建议。根据评估结果,教师制定教学与训练的分层差异化方案,对就业发展提出规划性指导性建议等。

认知能力可以通过相关的医学评估记录或通过瑞文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对身体、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评估可通过直观面试、操作测试等相结合的方式,客观了解实际存在的问题及需要关注的细节等重要信息。本阶段评估具有多重价值取向,诊断功能、鉴定能力是核心,在实施价值判断中具有导向性。了解学生真实水平为后续开展分层教学提供依据,也是开展个别化训练的重要参考标准。教师在此基础下制定适切性的职业康复训练系统规划、架构方案、预设开发资源等。具体内涵分析如图3。

图 3职业康复准备期的评价导向分析

在社团化依托下,专业技能一方面是产品的制作,另一方面是后续运用。两项专业技能是从事相关职业所需的重要基础能力(如面点社团的职业康复包括对操作技能和餐饮服务技能训练)。产品的制作方面主要关注残障人士技能本身的掌握程度,同时训练手部协调性、精细动作等方面。服务技能方面是对产品后续装饰摆盘方法、服务应用流程等的掌握。阶梯式混合型教学与训练结构(如图4)旨在多维度地对专业相关内容进行实践,增强职业康复的就业导向价值。

在职业康复准备阶段,教师需精准把握残障人士的基本能力特点,对其认知程度、实践动手能力、情绪情感等实施客观性评估,给出诊断结论和建议,以应对教学训练实施和职业发展的需要。基础性的职业能力鉴定评估具有筛查、诊断、指导等功能,了解学生薄弱机能可定位操作能力,获知康复可能性,综合多方面基础信息是制定职业指导和职业康复规划不可或缺的前提。

(二)职业康复关键期

1.以技能操作为主的混合型教学与训练

考虑供热网储热特性的电-热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王婉璐,杨莉,王蕾,张平,黄晶晶,王康元//(21):45

1.职场情境模拟的体验式训练

2.基于专业内容的康复训练本位评估

北京市门站的上空,1985年10月21日下午3时,点燃了耀眼的天然气火把,北京输气工程试输气一次成功。这条长达70千米的巨蟒,跨越河渠、铁路、公路,带着石油工人对首都人民的深情厚意,把华北油田的天然气引进了北京,日输气40万立方米。它像一条彩练,把石油工人的心与伟大的首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图 4职业康复关键期技能操作与训练模式

1. 以功能性诊断的基础作业能力为鉴定

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行政管理改革能改变高校管理方式传统、落后的局面。互联网具有信息开放、快速的特点,将其引入到行政管理中能增加行政工作交流、传递的速度。随着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节奏和工作量日益增加,行政管理的信息化能使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同时冲击着高校传统管理模式,推进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改革的不断深化。

在社团活动中,每一项学习内容可细化技能工序步骤(一般8~10步为宜)、分析重难点(一般为1~2项),设定若干单一技能训练内容。根据每一步骤设置教学形式记录,以评价符号标示(通常以“+”为独立完成、以“M”为口头提示、以“P”为需要辅助等)按实施日期依次记录。每一次监测结果以折合符号分值统计(符号预设量分区间1~10分不等),最终以百分比呈现总成效。在此过程中,教师对需要加强的重点项目(单一技能)实施教学措施的详细记录,以做个别化机能训练的进步档案。过程性评估兼顾整体与个别,对学生的实践教学与训练做到动态性指导、针对性实施,保障教学与训练的有效性。

(三)职业康复转衔期

职业康复关键期旨在让残障人士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训练肢体机能,核心在于使其具备职业所需的职业技术能力。专业技能是所从事相关职业的核心要素。残障人士通过对技术的学习和训练掌握专业必备能力,有助于后期职业能力的提升。

实践类课程注重操作,操作过程准确性是检验掌握程度的必要因素。过程性评估旨在观测学生技能水平和机能训练的过程性发展状态。动态过程性观察是系统性追踪的有效手段,能够监测每阶段操作技能的水平。每项技能内容通过工序分解呈现步骤,按步骤完成的准确性来判断单一技能、核心技能以及完整技能的掌握度。同时,鉴于单一技能的特殊康复功能,可对其单独实施功能性评判以满足训练的双重价值趋向。

职业康复转衔阶段需要对残障人士就业提供适应性训练,一般以实地场景或模拟情境为体验方式。社团模式下,着重以仿真模拟的职业情境实施训练。前期职业技能训练达到一定成效后,学生对产品制作与应用服务等具备相应能力,特定环境下的工作岗位能够体现专业性与职业性的融合共生。然而学生心理、行为等障碍会阻碍对新环境、新工作岗位的适应,这对走向职场、融入社会带来现实的困扰。因此,进行匹配工作环境的模拟训练对他们而言是一种过渡和调试,即从社团环境到工作环境的转衔。一般在企业实训基地实施全真实践,同时邀请行业人员、家长等一起参与。此种模拟性训练提升职业适应性,必要时还培养作为职工应有的处理基本人际交往能力,具体训练流程如下图5。

图 5职业康复转衔期职业场景训练导向示意图

2.基于岗位情境体验的适应性评估

专业学习指向社会性就业,真实岗位工作表现是学生应用所掌握技术的真实写照。岗位情境训练评估旨在核查学生对于真实工作的适应能力,在实践中,学生的体验性认知和感受性能力将获得真实提升。以餐饮操作员工岗位为例,设置职责规范、服务礼仪、操作规范、操作协同四个指标内容,每项按照一定分值进行评估(一般以1~5分设置量分区间),评估可由家长和企业人员等组成,以此构建真实模拟情境,按照家长模拟顾客的感受评价与教师观察员评价综合打分的形式完成。

逐年统计不良反应累及的器官系统,不良反应主要累及胃肠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神经系统损害。总例次排名前10位的器官系统及不良反应的例次见表2。

评价以百分比做统计和等地值归类(一般建议25%以下为不适宜此工种、75%以上为适合从事相关职业)。职业环境工作适应能力的综合评定,兼具质性与量性。以校企协同方式完成评估报告,可作为职业康复人士实习就业的佐证资料。

五、结语

职业教育与特殊教育的协同沿进,正成为各自领域拓展延伸的新方式。随着融合理念的普及 ,支持性就业服务迅速在世界各国得到应用。[8]残障人士参加就业、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成为社会文明的标志。职业康复指向就业准备,包括职业评定、培训、就业适应及持续性就业支持等,不同评价维度和视角为教育工作者的观察活动提供了方向。[9]随着新时代专业的革新、职业的拓展,以社团为形式的多元资源协同、多领域合作,将促进职业康复向深度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R/OL].(2010-07-29)[2019-05-05].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info_list/201407/xxgk_171904.html?authkey=gwbux

[2] 教育部等七部门.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R/OL].(2017-07-18)[2019-07-07].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31/201707/t20170720_309687.html

[3] Youngsoon Kang,Derek K Nord,Kelly M Nye-Lengerman.Weekly Wage Exploration of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Service Recipients: A Quantile Regression Approach[J].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2019(1).

[4] 王胜男,邱卓英,孙宏伟,等.智力残疾人的职业康复:理论架构、方法与服务[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9(1).

[5] 徐添喜.就业转衔服务中残疾人职业康复实施现状分析及模式构建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0.

[6] 邱卓英,李安巧,等.基于ICF和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对国际组织有关残疾定义及其测量的内容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8(10).

[7] 王学文.工程导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8] 申仁洪.发展性障碍者支持性就业:融合发展视角的职业康复模式[J].现代特殊教育,2016(18).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3712(2019)20-0128-04

[基金项目]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规划课题“构建智力与发展性障碍者面点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研究”(201409Y05 );上海市长宁区特殊教育科研规划项目“残障人士职业康复架构模式的研究”(CNTJ-1755)。

[作者简介] 邵志明(1983—),男,上海人,硕士,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讲师;蒋骊(1981—)女,上海人,硕士,上海长宁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社团部主任。

[收稿日期] 2019-06-28

标签:;  ;  ;  ;  ;  ;  ;  

基于职业康复的社团化专业技能训练模式与评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