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中医医院 1546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产科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产科于2012年1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30例DIC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另选取同一时间段内收取的30例顺产或剖腹产产妇为研究对照,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两组患者凝血检验结果进行比较。两组产妇均在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109mmol/L枸椽酸钠1:9抗凝,2500rpm离心10min分层,取上层血浆,然后借助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予以检测。结果:健康产妇的各种凝血相关时间缩短,DIC产妇在产前就已经出现凝血时间延长(P<0.05)。结论:掌握DIC产妇的凝血检验指标能够有助于早期DIC诊断。
关键词: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产科;诊断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value of coagulation index in the diagnosis of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 Methods:the research object is a total of 30 DIC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2 to October 2014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clinical data were selected,and the other for the same period 30 cases of spontaneous delivery or cesarean section on maternal control,using retrospective analysis method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lood coagulation test results. The two groups were all in the morning fasting venous blood,109mmol/L sodium citrate anticoagulant 1:9 2500rpm centrifugal 10min layer,upper layer plasma,then with the automatic blood coagulation analyzer on thrombin time(TT),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prothrombin time(PT)to detect. Results:the time of blood coagulation in healthy women was shortened,and the time of coagulation in DIC was prolonged(P<0.05). Conclusion:Mastering DIC maternal blood coagulation index can help early DIC diagnosis.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Obstetrics;diagnosis
结合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是一种会对中枢神经产生影响的疾病,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凝血疾病;由于该疾病会对患者的多个器官产生影响,且孕妇患该疾病的几率近几年也有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因此,临床上关于米面行血管内凝血诊断的研究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基于此,我院就将以实例对比的方式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产科患者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的价值,现将研究过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产科于2012年1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30例DIC患者为研究对象,产妇平均年龄(30.1±1.2)岁,所有患者均出现产后出血,经检查均符合DIC的诊断标准[1];另选取同一时间段内收取的30例顺产或剖腹产产妇为研究对照,其中顺产12例,剖腹产18例,产妇平均年龄(29.7±1.5)岁;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两组产妇均在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109mmol/L枸椽酸钠1:9抗凝,2500rpm离心10min分层,取上层血浆,然后借助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进行检测。
1.3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17.0统计软件加以分析,使用(χ-±s)表示本实验的计量资料,并应用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经过检测及资料整合,两组产妇在凝血相关时间指标上比较,健康产妇组较之DIC组产妇有明显的缩短;而DIC组产妇在产前就已经出现凝血时间延长的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结合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DIC是一种以血液凝血—抗凝血与纤溶—抗纤溶失衡为病理特征的临床血栓出血综合征。当人体处于正常生理状态下时,抗凝血和凝血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状态,促进和抑制血液凝固的物质相互作用与制约进而构成了凝血机制的自我调节。妊娠状态下,机体均会处于一种高凝状态,虽然这种高凝状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在分娩时发生出血过多的情况,而且能够为产后止血提供基础[2],但另一方面如果在诱发因素的影响下也很容易发展成为DIC[3-5]。随着分娩期的不断临近,血小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高,大量凝血因子、纤溶酶原和纤维蛋白原的继续[6-8]增多增加了血液的凝固型,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下。
从临床实践来看,凝血指标检测是筛查出血性疾病类型的重要诊断指标。其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能够有效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凝血因子XI、XII、IX和VIII共同途径中凝血酶原、Fib、V、X的水平[9-10],是当前临床上使用率比较高的检查内源性凝血系统的敏感筛选试验;凝血酶原时间(PT)则能够客观的反映出血浆中凝血酶原、Fib以及因子X、VII、V的水平[11],
临床上对其的定义是外源性凝血系统是否处于正常状态的主要试验手段。从研究结果来看,健康产妇和DIC产妇在凝血相关时间上比较,健康组产妇明显缩短,而DIC产妇在产前均已出现凝血时间延长的情况[12]。
综上所述,由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对产妇的危害性比较大,临床上除了要给予更多的重视外,针对产后出血高危孕妇(羊水过多、多胎妊娠、前置胎盘等)要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若产妇在分娩前就已经存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高危因素,则在入院后就应对其进行系统的凝血功能检测,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1] 陆玲军,苏敏君.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早期诊治的临床疗效探析[J]. 中国医药导刊,2013,1(11):1781,1783.
[2] 肖泽兵,等.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68例临床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6(11):185-186.
[3] 李英,等.产科DIC患者的临床诊治方案及效果评价[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7):531-532.
[4] 卢正旺,朱慧星,等.产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25例凝血功能指标分析[J]. 实用医技杂志,2013,16(11):900-901.
[5] 许秀华.产妇DIC中凝血与纤溶系统水平临床分析[J] .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4(4):14-15.
[6] 魏建红,张春英.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25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21):4247-4248.
[7] 唐超君,徐世元,谢秀萍.凝血与纤溶系统水平对围术期产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7):1133-1136.
[8] 王振江,赵亚楠.慢性肺心病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25例临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6,9(1):62-63.
[9] 高湘玲.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25例临床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8,11(5):692.
[10] 陈波.复方丹参注射液预防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25例[J].时珍国医国药,2002,13(7):393.
[11] 李宁.外科手术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25例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14,15(8):15-16.
[12] 钟嘉莉.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25例临床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1(5):64.
论文作者:翁立姝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1
标签:凝血论文; 产妇论文; 弥漫性论文; 血管论文; 产科论文; 凝血酶原论文; 时间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