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技术方法研究:现状问题与趋势论文_唐军利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技术方法研究:现状问题与趋势论文_唐军利

黑龙江省时代国土资产评估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150090

摘要:土地资源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性资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土地的利用越来越要求更高的利用率。而实现土地高利用率的必由之路便是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它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土地的效用,还能够便于统筹城乡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积极正面的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国民的生活。本文通过浅析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技术方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其发展趋势,希望可以为其研究提供借鉴,促使对土地节约集约的研究朝着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土地节约集约;技术方法;问题

前言

城乡发展、粮食供给、工业进步等等现代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土地,而土地作为一种不可再生、难以替代资源便更显珍贵。虽然我国已经意识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性,但是目前,我国土地资源总体来说利用效率偏低,这与我国飞速发展对于土地的要求差距较大,在这样的形势下,深入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研究迫在眉睫——从理论框架的进一步搭建、评价方法的深入探究、标准的统一化规范化等方面提升我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促使其创新和深化。

1.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含义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内涵包含“节约”与“集约”两层范畴,其中“节约”是前提,“集约”乃是深化。“节约”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涉及伦理道德问题,而“集约”则更多是指经济内涵,即投入相对最少,回报相对最大。当下结合实际,土地节约集约主要是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可过度透支当下土地资源,要让它有可喘息的机会,有能量蓄积的时段。土地节约集约的主要手段是以节约为主,根据各类土地的特性,合理利用土地。其所要达到的目的是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2.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基础理论成果

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方面,由于西方现代化社会发展起步早,对其研究也相对国内较早。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规划学界便提出了“精明增长”、“紧凑式发展”、“内填式发展”等城市土地利用思想,随后整个西方规划学界开始了对 传统城市土地利用模式的反思,有关土地集约利用的思想逐步得到确立。目前我国引进了许多国外先进思想,也结合了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可持续”、“生态文明”等等利用思想。但总体来说,这些理论还不够系统,没有形成框架,这极不利于具体方法的规模应用。

2.2评价方法应用分析

国土资源部是较早系统开展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研究的部门,2006年修订 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技术标准,研制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规程》和《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规程》,目前正处于修改完善中。由此可见,我国对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评价方法的应用还是比较丰富的。但是,对于不同空间、时间跨度的评价方法还不够完善,不同利益主体所关注的指标尺度划定不明确,评价方法的选择上不够科学,这些都是使得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效果不够明显的原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土地节约集约标准化探究

有关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技术标准,较为系统的是针对城市土地与开发区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规程》和《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规程》,但仍需在实践中得到完善。由此可见,我国目前尚未有系统化成体系的技术标准,这大大制约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推广与发展。除此之外,现有标准的制定有一些也未考虑实际,导致实际运用中出现问题,使得工作效率大幅度降低。并且在工作结束后,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这些都是厄待解决的问题。

3.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研究侧重点

3.1继续深入对基础理论的研究

要想深入研究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基础理论取得进步极为重要。基于其他学科理论自主研究进步之路,必须要系统的深入的学习国外理论,梳理知识架构,尤其是最后的总结工作必不可少。应当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汲取可利用部分,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知识。另外,相关领域理论的进步也极为重要。生态、城乡规划、农业工业发展规划等领域的进步都可以助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基础理论的进步。总之,基础理论系统化框架化是其发展进步的方向。

3.2拓宽调查及评价研究方式

在实际评价中,不同等级、不同行政单位、不同侧重面得出的结论都可能不一样。对于具体技术方法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评价体系去严控并及时改善。所以对于不同时间跨度、空间跨度、微观、宏观等方面的评价要依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评价方法。另外,必须分析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之间的关系,增加研究过程中的模拟实验,通过科学的方法得出科学的数据以支持正确评价方法的确定。

3.3制定技术标准和规范

针对当下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制定系统化的技术标准和修正不严谨的标准迫在眉睫。这需要引进先进的国外理论,且不能脱离我国实际情况,培养一批拥有先进思想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逐步建立并完善土地节约集约技术标准。另外,在每个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计划实施后应当加强监督管理,对其效果进行评估,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更能为技术标准的制定提供范例,从现实实践中得到的结论是最好的反馈,高效率的提高技术标准的正确制定。这是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效果必须要配合进步的环节。

4.结语

自从新中国成立,我国广袤的土地被不间断的开发利用。不可否认,我国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不经规划不科学的开发土地资源的阶段,导致许多宝贵的土地资源被低效率的使用,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而后随着改革开放,我国逐渐接触到了国外的先进思想,渐渐意识到土地资源的利用方法即节约集约式的利用,这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土地的效力,最为持续的利用土地资源。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在土地利用方面取得了极大的进展,当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与发达国家仍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基础理论框架的不完善、调查评价方法的不先进、技术标准规范的缺乏等方面,这大大制约了我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技术的进步。未来我国要更着眼于城乡的统筹、工农业平衡,更加科学的进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这是促进社会发展、惠及国民的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姚华军. 构建节约集约用地激励与约束机制[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2(1):6~12.

[2]国土资源部. 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2006-2015.北京:地质出版社,2006-2015.

[3]朱丽冰. 浅谈加强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的对策.科技资讯, 2011 (21).

论文作者:唐军利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1

标签:;  ;  ;  ;  ;  ;  ;  ;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技术方法研究:现状问题与趋势论文_唐军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