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怀化 41800
【摘 要】目的:探析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与抗凝血酶Ⅲ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孕妇30例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的正常孕妇35例为对照组,对两组不同时期的抗凝血酶Ⅲ活性变化进行对比。结果:孕早期两组的抗凝血酶Ⅲ活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抗凝血酶Ⅲ活性在孕中和晚期下降明显,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发生与抗凝血酶Ⅲ活性的下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以将抗凝血酶Ⅲ活性作为预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一个重要指标。
【关键词】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抗凝血酶Ⅲ活性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妊娠期疾病,妊娠晚期为该病的高发期,但是由于发病初期缺乏明显症状和特征,所以分娩前诊断难度较大。抗凝血酶Ⅲ能够将机体的抗凝系统功能反映出来,是临床上对高凝状态进行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尤其是抗凝血酶Ⅲ活性下降[1]。因此,本文对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与抗凝血酶Ⅲ活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孕妇30例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的正常孕妇35例为对照组。对照组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为(26.8±4.3)岁;观察组年龄24-39岁,平均年龄为(26.9±4.4)岁。两组孕妇均为单胎妊娠,且不存在血栓性疾病、出血以及心血管疾病史。两组孕妇的年龄、孕周等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能够进行对比。
1.2方法
按照常规方法,抽取两组孕妇的5ml空腹静脉血,运用109mmol/L枸缘酸钠硅化试管进行抗凝,通常情况下,血液与抗凝剂的比例为9:1,完成血液标本采集后,以2500r/min对标本进行15min的离心,对血浆进行分离,并在2h内,对抗凝血酶Ⅲ活性进行检测。一般来说,抗凝血酶Ⅲ活性的正常范围为85%-135%。
1.3观察指标
分别在孕早期(孕12-14周)、孕中期(26-28周)以及孕晚期(孕34-36)周观察两组孕妇的抗凝血酶Ⅲ活性,并认真做好记录。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包分析本次研究的全部数据,运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组间检验对比,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孕早期两组的抗凝血酶Ⅲ活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抗凝血酶Ⅲ活性在孕中和晚期下降明显,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所示。
3.讨论
肝脏作为人体比较重要的一个器官,既是合成抗凝血酶、凝血因子以及凝血酶原的器官,也是灭活和生成抗纤溶物质和纤维蛋白溶解物的一个重要场所,在一定程度上与纤溶-抗纤溶、凝血-抗凝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2]。通常情况下,肝脏出现病变时,会影响机体正常时所维持纤溶系统和凝血系统之间的平衡关系,所以肝病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纤溶和凝血异常。由于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的肝功能严重受损,肝脏消耗大量凝血因子或者减少凝血因子合成,从而发生凝血功能障碍[3]。有研究结果显示,肝功能损害减少促凝物质合成是导致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一个重要因素。
通常情况下,凝血酶作为止血和血栓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在某种疾病的损害下,使机体抗凝和凝血平衡发生失调,则会改变抗凝血酶Ⅲ活性。抗凝血酶Ⅲ往往存在于人体的血液中,具有较长的半衰期,约为2.69d。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的抗凝血酶Ⅲ活性明显下降其原因主要为肝功能损害严重,减少获得性合成,并且与肝细胞脂肪发生浸润,使促凝物质释放,对纤溶和凝血系统的动态平衡产生破坏所致[4]。在本次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孕中期患者的抗凝血酶Ⅲ活性明显下降,说明在孕中后期,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就已经存在肝功能损害,消耗过多的凝血激活,从而减少抗凝血酶Ⅲ的合成。
临床研究资料表明,抗凝血酶Ⅲ活性下降对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发生进行预测时,比较常见的首发症状包括呕吐、厌食、黄疸、恶心以及腹痛等,而增加血管通透性的情况下机体会发生比较细微的变化,包括多饮、水肿、体重超标、烦渴以及尿蛋白增加等,说明抗凝血酶Ⅲ活性有助于早期诊断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尽早预防和治疗,从而降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风险[5]。同时,有报道显示,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诊断标准中纳入抗凝血酶Ⅲ活性<65%,有助于临床上及时诊断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使有关的不确定性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减少,并且可以对肝功能不全的整个发展过程进行更好地理解和研究[6]。此外,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不管的对照组还是观察组,处于妊娠中期时,两组的抗凝血酶Ⅲ活性均有所下降,并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明显下降。
综上所述,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发生与抗凝血酶Ⅲ活性的下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以将抗凝血酶Ⅲ活性作为预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一个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1]谭燕,陆琳琳,黎雪,伍达锋,梁淑英.抗凝血酶Ⅲ活性与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关系探讨[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5,01:41-43.
[2]Yamada T,Ishikawa S,Kataoka S,et al.Coagulation fibrinolysis and laboratory characteristics of preganant women with severely depressed antithrombin activity [J].Hypertens Pregnancy,2013,32:235.
[3]张丽志,刘清华,赵忠桢.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6,04:272-276.
[4]陈国胜,欧希龙,孙为豪,产松苗.妊娠急性脂肪肝5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学,2006,06:429-430.
[5]Morikawa M,Yamada T,Yamada T,et al.Antithrombin activity platelet count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and hematocrit value determined immediately before vaginal delivery among healthy women[J].HOkkaido Igaku Zasshi,2012,87:141.
[6]刘晓娣,陈怀生,洪澄英.妊娠急性脂肪肝17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17:91-94.
论文作者:张秀梅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
标签:活性论文; 脂肪肝论文; 抗凝血论文; 妊娠期论文; 凝血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两组论文; 《航空军医》2015年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