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莉 陕西省延川县永坪石油沟小学 717200
【摘要】小学语文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对刚刚接受义务教育的小学生来讲养成学习语文的好习惯就尤为的重要。语文是我们学习汉语的重要途径,是我们接触其他学科的垫脚石,只有学好语文才能更好地学习其他学科,所以对小学生来讲,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培养;语文课堂;好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10-254-01
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小学是孩子学习生涯的起始阶段,也是奠定孩子习惯的基础阶段。因此,对于小学的孩子来说习惯的培养是最重要的。常有人形容孩童是凡间的天使,而我们父母师长就是天使的翅膀!所以在培养孩子好习惯的道路上教师和家长同心同力、共同引导,耐心、恒心,双心齐用,让孩子们快乐的学习、生活和成长。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呢?
一.课前准备做充分
这是一个看似罗嗦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据我观察,课堂上思想开小差的同学,一会儿找字典,一会儿找作业本,一会儿吸笔水,一会儿借橡皮??????认真听讲的同学根本不会因为学习用品没准备好而浪费时间。所以,我们必须要求学生在上课铃响以前把课堂上需要的东西都拿出来整整齐齐的摆放在课桌上,甚至提前在家里都要把学习用品准备好。
二.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
平时我们上课时,总会遇到这样的事情:请学生回答问题,他会一脸茫然,不知老师所提何问;指名一个学生站起来读课文,读完后让其他学生来评议一下,多数学生一脸漠然,即使有人说了也无非是“声音响亮”“读得流利”等等;当一个学生回答完了问题,老师让其他学生谈谈自己有什么不同的见解时,很多学生不知道该从何说起;有时老师一个问题出来,举手的学生很多,可站起来回答时总会重复前面同学的话语。诸如此类,我想,这与学生不善于倾听大有关系。这样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既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提高,也使学生养成不认真听课的坏习惯。课堂上,教师不仅要要求学生认真听老师的讲,更要重视培养学生认真听同学发言的好习惯。尤其是在当今我们的课堂更加注重凸现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创设“生成性”课堂,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课堂效益是很重要的。教师要培养学生逐步养成专注听话的习惯,边听边想的习惯,听出弦外之音,听出不同意见,养成边听边记的习惯,记重点、记主要内容,养成边听边审视的习惯,注意观察说话者的表情、动作,以便准确判断说话人的深意。
三.培养良好的说的习惯
虽然小学生在入学之前就已经具备了口语的能力,但并不规范、准确、完善,往往是满口方言,语句凌乱,有的还夹杂着一些粗野的话。语文课堂上,要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口语,提高说的质量。如坚持说普通话,响亮话,完整话。有不良习惯的,如说话哼哼唧唧、结结巴巴或带口头禅,还要个别进行纠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读的习惯的培养
首先从读的姿势来要求,不管怎么读,都要坐得端端正正,两手拿起课本端放在课桌上,需要批注的时候再放好写字。这样可以避免有些同学思想开小差。其次是在语文教学中注重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方式多次朗读课文,让他们在朗读中进行自主与合作探究。一般新课教学初读时,要求学生自由慢读,遇到生字看清字形,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还有不认识的就查字典解决,总之第一次读要求是读正确。接着是进行精读,在这一环节多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如默读、自由朗读、同桌交换读,有时也要求学生小组合作读,如开火车读段落、分角色读全文等。遇到"拦路虎"不要轻易放过,要认认真真地查查字典,不理解的词要联系上下文体会体会意思。一些课文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里"过电影"。精彩的段落应该反复诵读,必须神会,有的还要背下来,印在自己的脑海里,以备随时调用。当然在学生精读时教师要给以适当的点拨、补充、归纳,也可以灵活地点名读重点段落,读后又让其他学生点评优劣,这样有利于让学生取长补短,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五.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良好的书写习惯可以反映学生认真的态度,教师应要求学生卷面整洁,不潦草,不涂抹,书写要规范、美观。教师首先应注意板书设计合理,书写规范整齐,做好示范作用,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感染学生。其次生字教学时教师还应重视范写,在范写时,会请学生说笔画名称,遇到关键笔画时就适当讲解。学生开始临写时,教师应进行巡视指导,要求学生一笔一画认真写,且应一笔写成笔笔到位,如发现学生不认真或不按笔顺,就应该及时纠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当然好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在每次作业时也应关注学生的书写情况。认真作业的习惯包括:规范书写,保持书写清洁的习惯。如作业的格式、文字的书写、标点符号的书写规范。即要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不要跟别人对结果,更不要抄袭别人的作业。认真审题,仔细答题习惯和检查的习惯。
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质疑的习惯
在教学活动中,要特别注重为学生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他们思维的多向性和灵活性。通过“你还能想到什么?”“你有独特的见解吗?”“你能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吗?”等言语,启发和诱导,鼓励学生敢想、敢说,不怕出错、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教师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进入主动学习状态,给予每个学生活动的机会,营造师生间、学生间交流的环境气氛。同时教师要能容忍学生的见解,包括正确的、错误的,甚至是不同于自己的独到之见,对能不依从他人而敢于发表己见的同学,予以鼓励性的评价。特别是对中差生的回答尽量给予鼓励性评价。
爱因斯坦说:“教育就是学生离开学校后,当他将那些具体的知识遗忘后剩余的东西。”良好习惯的养成功在语文,利在人生,在学生和教师的彼此影响中、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浅论小学语文良好习惯的养成策略.武红娟.《考试周刊》,2015年.
[2]创新教法设计,培养小学语文学习良好习惯.许春兰.《写作(下旬刊)》,2017年.
论文作者:高晓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10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学生论文; 习惯论文; 教师论文; 作业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语文论文; 同学论文; 《中国教师》2019年10月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