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与中国公民信息权利的实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公民论文,网络传播论文,权利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互联网信息传播业已经成为今日中国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中国各个地区、各个层级、各个类别的媒体,都已经在互联网上建造了自己的信息传播与服务平台,形成了一个功能丰富、结构多元、布局广泛、规模庞大的信息传播集群。
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提供的便利,人们在了解各种生存环境变化信息的同时,也参与着对生存环境的多元描述与多元解读。构成现代文明社会演进标志的公民信息权利在互联网信息环境中,正在得到前所未有的实现。
公民信息权利是公民政治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明社会公民应该拥有的基本权利。这种信息权利不仅是公民拥有的与自身生存环境相关的所有信息的知情权,还应该包括以信息传播手段实现的公共表达、公共监督、公共参与和公共协商等等方面的信息权利。
公众知情范围不断扩大
中国改革开放30年间,公众知情权利的实现得到四大动力的支持:
公众在其自身物质与精神需求不断扩张的欲望推动下,了解自身生存环境变化全程信息的渴望日益强烈。
城镇互联网逐渐普及 逾八成未成年人使用过互联网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为公众信息知晓权利的实现提供了经济、文化、技术各方面的基础条件。
及时、公开、透明逐渐成为中国政治文明进程中中国政府机构和中国新闻媒体机构的责任共识。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各种信息的社会传播与全民通达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
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可以被视为中国政府推进公民信息知晓权利实现的一个历史性标志。
今天,中国民众正在通过各种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日益充分地了解到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大地震后,各类新闻媒体对灾情进行的及时、全面、深入的报道,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国政府对国际新闻界全面开放的承诺,对国际互联网信息传播采取的开放管理措施,已经成为中国政府推进信息公开意向的典型解读,它预示了中国公民信息知晓权不断得以实现的历史趋向。
公众表达空间不断拓展
个人表达是公众表达的基础细胞。这个细胞是否健全关系着公共表达肌体是否健康。
公共表达不仅关系到维护人类的基本权利与尊严,而且也是公民参与社会事务的前提,是人类智慧创造得以实现的基础。
今天,中国公民正在通过各种媒体平台,特别是互联网这种传播自由度很高的信息平台,不断开辟自身的话语空间。
博客数量快速增长: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8年7月发布《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6月底,目前拥有个人博客/个人空间的网民比例达到42.3%,用户规模已经达到1.07亿人。半年内更新过博客/个人空间的网民比例为28%,用户规模达到7092万人,半年更新用户增长率高达43.7%。
新闻跟帖普遍设置:在中国的各个网络新闻传播平台上,每一个频道、每一个专题甚至每一条新闻大都设置着网民直接发表评论参与分析的新闻跟帖功能。这就为网民对变化的事件、趋势、意义进行个人思索分析和公开表达提供了便捷的平台。
网络论坛日益活跃:目前中国的网络论坛已经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民众探讨问题、获取知识、寻求方法的广泛而活跃的公共言论场所。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6月底,网络社区中的论坛/BBS访问率为38.8%,用户规模达到9822万人,网络论坛已经跻身中国网民的十大网络应用之列。这说明了中国公众表达自身观点的积极性、广泛性和可能性正在发生着历史性的改变。
中国网络媒体为公众提供了更丰富的参与社会建设的渠道。两会期间的网上互动,直通国家最高决策层;人民网、新华网的各种交互频道直达国家各个部委;网民可以直接给国家主席、总理、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全国政协主席写信。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信息传播技术的普及应用,中国公众与政府的日常信息沟通正在变得越来越通畅。中国民众的意志正在通过这样一种日常的信息交流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到中国今天的发展与未来走向。
公众监督权利不断加强
中国改革开放30年间,公众监督的状况发生了历史性改变。近些年来,由于传媒业快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普遍应用,公众的监督范围在不断扩大,监督的途径在不断拓展,监督的效力在不断加强。全领域、全天候、全进程的公众监督已经在中国的社会生活中呈现端倪。
对政府的监督。引起包括美国《科学》杂志这样的科学期刊在内的媒体广泛关注的中国华南虎事件是中国公民实施社会监督的一个典型案例。2007年10月12日陕西省林业厅公布了一个名叫周正龙的人拍摄的野生华南虎照片。这幅照片的真实性很快受到一些网民的质疑。这种质疑借助互联网传播立即演变成整个中国社会的关注热点。
2008年6月29日上午,陕西省政府向社会通报:经查实,“华南虎”照片是一个用老虎画拍摄的假虎照,随后还公布了对当事人的处理结果。
然而,公众监督并没有因地方政府发布的这些公告而终止。公众对于这一事件中隐藏的种种地方政府运行机制的问题、学术机构特别是之中一些专家思维与行为方式中隐藏的种种问题进行深入探寻与分析,公众的观察在延续、追问在延续、思考在延续。
2008年6月13日发布在互联网上的一条匿名信息揭发陕西西乡粮食局救灾粮掺假问题。随后,陕西西乡粮食局局长被调查。
2008年7月8日,一则题为《河南“最牛局处级别墅群”》的网帖披露了河南信阳这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国土资源局家属院内的豪华别墅群,最终致使信阳市国土资源局11名处级干部超面积集资建房涉嫌侵吞国有资产的问题曝光。
这些每天发生着的事情,描绘出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新轨迹。
对公共事务的监督。今天中国民众对公共事务的监督已经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2007年2月,猫扑、天涯互联网站上出现一幅网友在重庆拍摄的号称是“历史上最牛的钉子户”的奇异场景的图片:十米深的建筑工地上,那座“孤岛”之上危若累卵的二层小楼,小楼上挂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标语,图片经由网络传播之后,引发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反应。这个事情拖延三年之久最终因互联网引发的公民力量的介入而得以解决,这一事件不仅显示了互联网社会监督具有巨大力量,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公民、政府和企业各方都接受了一次现代文明的教育与洗礼。
对媒体的监督。互联网使对媒体的监督有了来自民众力量的介入。近年来,网民揭露出各种虚假新闻,成为推动媒体忠于社会责任的强大动力。
2006年第二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获奖作品《中国农村城市化改革第一爆》被网民质疑为经过后期拼接的非真实新闻图片。图片拍摄者林勤在调查中承认“片子本身的确是由两段照片对接的。”最终被撤销获奖荣誉。
2008年西藏拉萨发生“3·14”事件,西方媒体对事件的歪曲报道和对中国的恶意攻击,导致中国民众的愤怒。中国网民用各种方式出示证据,披露西方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张冠李戴、移花接木、无中生有、颠倒黑白的违背新闻伦理道德与工作原则的做法,在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聚合成一种巨大的抗议力量。最终致使CNN这样的西方主流媒体向中国人民道歉。
互联网信息平台为实现公共监督提供了技术途径。它使得公民的社会监督更便于在公共空间表述、更便于被监察机构和司法机构知晓,因此更便于取得监督的成效。在诸多的公民参与社会监督的事件中,我们可以发现,整个事件的过程、关键事实的验证,不同角度的质疑,各种观点的争辩,都通过互联网平台展现出来,由此推进着整个社会的观察与思考,最终演进成中国公民对社会公共领域实施全程监督的社会变革进程。
公众协商机制不断完善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今日中国,已经被多元价值体系、多元文化背景、多元政治信仰、多元经济结构、多元利益关系所覆盖、所支撑、所驱动。
这样一个多元化社会运行模式所生成的无限活力与复杂矛盾,在给社会带来巨大推进力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频繁的震荡力,在交织着各式冲突的社会运行过程中,公民直接参与的公共协商作为保证现代社会良性运行的基础机制变得日益重要,它不仅成为化解现实矛盾冲突保证社会平衡运行的重要途径,而且也预示着从代议民主机制到协商民主机制的更为高级的社会发展趋势。
在公共协商中,基于平等、理性、公开、求同存异原则进行的沟通与交流,将推进公民间全程信息的知晓、不同意见的表达、公共利益的共识、个性需求的尊重。
“3·14”拉萨事件发生后,“抵制家乐福”这样的口号形成中国网络青年的主流声音,此时,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贺延光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文章:《我不赞成抵制家乐福》,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也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文章:《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他们冷静地陈述着自己对中国如何在全球化经济结构与运行体系中维护自身利益的与网络主流声音不同的想法。
中国商务部也就部分中国民众“抵制家乐福”表态,披露“家乐福目前在华雇佣4万多人,占全部员工的99%,年销售额近300亿元人民币,所销产品95%由中国制造”的基础信息。
在一个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层面的跨越国界的极其复杂的激烈矛盾冲突面前,互联网提供的信息交流平台开辟了一个公共协商的广阔空间。
在这样一个刚刚变成历史的昨天发生的故事中,我们能够看到公共协商显示的巨大能量。在一个近乎纷乱的信息交互过程中,各种风险得以化解,一个和谐的结局酝酿而成。
公共协商是协商民主境界实现的核心推动力量。当代协商民主理论认为,“自由与平等的公民,通过公共协商而赋予立法、决策以正当性,同时经由协商民主达至理性立法、参与政治和公民自治的理想。”这是协商民主的境界。互联网信息传播正在推进着这一境界的实现,在互联网信息传播环境中,人们在赢得自主意识的同时也形成着对政治共同体内其他成员的了解与尊重,由此建造起政治共同体内社会成员之间基于思维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协商机制与协调关系。
今天,中国人民正在伴随着日益丰富的信息交流,体验着一种把握自身命运的全新经历。在这番经历中,他们正在获得一种从未拥有、而在现代社会为维护自身利益必须拥有的思维方法与行为能力。当公众直接参与社会描述、社会分析、社会监督、社会建设和社会协调之际,一个尊重公民权利地位、推动公民权利实现的公民社会的建构便呈现出契机端倪。
信息公开与共享的提速
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互联网信息技术两极力量的推动下,社会发展的需求与民众利益的需求之间正在形成推进公民信息权利实现的共鸣,中国信息公开、信息共享的进程得以提速。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这样描述他们的理想社会:“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今天互联网技术推进的信息传播的发展趋势似乎和共产主义学说创始者们的理想境界有着某种相同特征:将获取信息、表达观点、参与讨论、自由创造的权利给予每一个社会成员,尊重每个生命的价值,开掘每个生命的能量,成全每个生命的理想,保障每个生命的权利,推助每个生命获得自由。
在人类历史中,信息传播的革命往往和社会发展的变革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们又一次见证了这一历史演进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