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送教上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特殊教育“送教上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特殊教育“送教上门”的问题及对策

涂 勇

(重庆市巫山县特殊教育学校,重庆 巫山)

摘 要: 自2014年我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颁布和正式实施以来,各个地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充分利用当地的教育资源,为那些确实不能到校学习的重度残疾儿童提供“送教上门”服务,并将这些学生同样纳入学籍管理。至此,“送教上门”成为当前特殊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立足特殊教育的视角,首先深入分析了当前“送教上门”存在实际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希望为全面提升特殊教育服务质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送教上门”;特殊教育;服务质量

我国《残疾人教育条例》中明确规定:适龄残疾儿童需要专人护理,不能到学校就读,由当地人民政府教育部门统筹安排,通过远程教育、送教上门等形式帮助其完成义务教育,并将其纳入学籍管理。但是,由于“送教上门”实施时间较短,相应制度规范还不健全,因此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送教上门”服务的健康、长足发展。基于此,本文在结合笔者实际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针对特殊教育“送教上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提高师生参与的积极性,学校应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保证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有效性与延续性。对学生来说,提高他们积极性的最好办法就是将课外科技活动与综合测评联系起来,将课外科技活动的参与度与成果以高权重纳入综合评价系统。另一方面,对于学生在课外科技活动中所获得的成绩,应给予适度经济或者精神奖励。如学生发表科研论文可报销版面费;对于竞赛所获成绩者,给予一定的奖励,适时在校园宣传平台上进行宣传。对于教师来说,为了保证他们参与导师制的积极性,可以以职称评审条件为杠杆,将指导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作为职称评聘的必要条件;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这种工作量折算成一定的分数,纳入绩效考核体系。

以上当今青年人才显露出的主要特点,是他们的强项和优势。然而,青年人才的成长不可能一蹴而就,育青年人才犹如育树,根深才能叶茂。企业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应“激励成功,宽容失败”,使青年人才在良好的政策环境中得到锤炼,积累丰富的经验,快速成才。

一、特殊教育“送教上门”存在的问题

尽管在国家教育部门相关政策、措施的支持下,全国已经陆续开展了“送教上门”教育活动,但是由于“送教上门”在我国实施的时间还相对较短,还没有形成较为系统、完善的“送教上门”教育体系。因此,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存在着送教对象选定程序不当、送教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不足、家长缺乏对“上门送教”教育的重视等弊端,继而严重影响“送教上门”教育服务的有效发展。因此,进一步完善“送教上门”教育体系,也就成为了全面发展我国特殊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

二、特殊教育“送教上门”的优化改革策略

针对我国“送教上门”存在的实际问题,结合我国特殊教育的相关法规制度以及一些发达国家地区“送教上门”的宝贵经验,我们从以下三个层面提出了具体的优化改革策略。

(一)“送教上门”服务对象方面

1.提高“送教上门”教师的专业化技能水平

“送教上门”教育成效的高低,送教教师是关键。只有送教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高了,才能不断提升特殊教育水平。首先,要定期为送教教师进行培训,特别是充分利用特殊教育学校师资力量,让老师全面、深入了解不同的残疾儿童,掌握相关教育教学方法,从而理论加实践,逐渐提高自身特殊教育水平。其次,要慎重筛选送教教师人员。不仅要发展特殊教育教师、普通教师、医生等送教人员,还要大力调动社会力量,鼓励一些具备特殊专业技能的人才参与到“送教上门”教育中来,从而打造出一支综合能力强、专业技术硬的优秀“送教上门”教师队伍。

2.制定“送教上门”长效执行机制

2.利用现代科技,拓展送教渠道

(二)“送教上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

1.规范送教对象的选定程序

在当前网络信息发达的时代,“上门送教”教育也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积极拓展送教渠道,从而为更多的残疾儿童提供义务教育服务。首先,送教教师可以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根据自己送教对象的实际情况,为其打造网络课程。从而随时随地为残疾儿童提供教育服务,并畅通彼此沟通的渠道。

由于我国“送教上门”这种特殊教育形式实施的时间较短,因此,要想更好地确定送教对象,就要严格遵循“家长自愿、送交服务免费”的原则,进一步完善“送教上门”对象的确定程序。首先,需要“上门送教”的家长提出申请;然后政府相关部门对该项申请进行审核、筛查;最后确定送教对象,安排老师进行“上门送教”服务。这样既可以确保送教对象的切实需要,又有效地将家长也融入送教服务中来,为正式开展“上门送教”奠定了基础。

送教对象确定以后,还要有“送教上门”的长效执行机制来确保“送教上门”的长久贯彻和落实。首先,要全面了解每一个送教对象的真实情况,如儿童的残疾程度及原因、身心健康状况、成长环境、学习基础等。然后,在此基础上,由相关教育专家为儿童进行综合评估,选定教学方向、教学内容,制定长短期教学目标,建立个别化教育档案。接着,在一个“送教上门”学段结束后,对这一阶段的“送教上门”教育成效进行评价、复审,进而为接下来的“送教上门”教育提供依据。最后,根据儿童的具体教育需求,制定出下一阶段的“送教上门”的教育计划,从而确保“送教上门”教育有条不紊、有章可循地长期开展下去。

2015年国家相关机构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必须保证企业国有资产达到全面审计、全面监督的要求。其中全覆盖指标利于企业审计部门充分发挥工作职能,提高审计效益,但这一过程中存在阻碍多、风险高的弊端。当下国内大部分企业的审计监督仍停留在初期阶段,无法真正落实企业类型、履责主体、地区范围内的全覆盖。即使部分审计工作强调了工作重点,但是对应设计对象和范围仍存在缺陷问题,为企业舞弊现象的出现埋下了隐患。此外,当下国有企业存在人数多、规模大、子公司多等特点,部分企业还存在境外资产等现象,增加了“全覆盖”指标落实的难度。

其次,还可以将授课内容制作成音视频课件,从而解决送教时间短、送教不及时的弊端,大幅度提高送教效率。另外,要利用QQ群、微信群等交流软件,畅通送教教师与家长、送教教师与学生、送教教师与政府教育部门的沟通渠道,从而确保“上门送教”每个环节都在大家的监督、协作下完成。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送教教师还要注重对特殊儿童家长的“送教”。如教给家长正确的康复训练方法、家长辅助教育内容等,从而通过对家长的“送教”来进一步巩固“上门送教”成果。

总而言之,随着近年来国家对特殊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送教上门”的特殊教育形式也成为了确保重度残疾儿童享受健全同等教育权利的主要途径之一。而作为一名特殊教育老师,也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及时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探索“送教上门”的新型路径,从而为大力推进特殊教育全面、良好的发展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车辆段回填面积为31.96万m2,填方高度约为3.7m,主要工程量有以下几个部分,A、B组碎石土填料约54万m3,C组素土填料约58万m3,地下排水系统施工中天然级配中粗砂填料约21万m3,车辆段填方共量约133万m3。需要备选充足的高标准原材填料,从而保证施工的连续性。

参考文献:

夏乐峰.区县送教上门工作现状的调查:以扬州市江都区为例[J].现代特殊教育(高教),2016(2):39-42.

·编辑 王 敏

标签:;  ;  ;  ;  

特殊教育“送教上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