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探索论文_谷敏

兴趣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探索论文_谷敏

谷敏

越西县邮电贝尔小学

摘要:学生是灵动的生命体,在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及时捕捉,才能让他们成为课堂的恒星,而不是夜空中一颗美丽的流星?我认为最根本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科学探究在动态生成中充满活力,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先有兴趣,再用各种手段去感知和获取知识的活动。

关键词:激发兴趣 时间 科学探究动态生成

学生是灵动的生命体,在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及时捕捉,才能让他们成为课堂的恒星,而不是夜空中一颗美丽的流星?我认为最根本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科学探究在动态生成中充满活力,多给学生一些时间" 。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先有兴趣,再用各种手段去感知和获取知识的活动。

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语文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与技能、语文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语文活动经验语文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认识自然事物和应用所获得的知识,教师要尽可能地启发学生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恩格斯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 。可见,培养兴趣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兴趣是求知的前提,是学习的巨大源动力,只要我们努力地去探索,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

1、搞好课前预习,明确学习目的。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在课前准备好必要的预习提纲,学生通过预习,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

2、巧设导语,引发学生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是让课堂活跃起来的前奏,教师应注重新课导言的艺术性和科学性,要针对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发兴趣,激发求知欲。

3、巧妙设疑,培养思维,激发兴趣。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思、疑是密切相关,辨证统一的。设疑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兴趣。

4、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高尚纯洁的爱则是师生心灵的通道,是启发学生心扉的钥匙,是引导学生前进的路标。教师在教学中,要以一颗火热的心爱护学生,真诚地对待学生。对学生要一视同仁,生活上关心他们,学习上帮助他们,课堂上注重多表扬少批评。

5、恰当应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培养学习兴趣。

在过去教学中,多数是"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教师只是讲讲、写写,学生只是听听、记记,对知识的理解、认识的提高,很多都是抽象的、模糊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动画、图象、立体声融合起来,真正做到"图文并茂"。

6、巧设课堂结尾,激起学生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古人在谈到行文时说:"起句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如撞钟,清音有余"。可见,小结的语言要巧妙,要有激情;小结语言精炼能使学生容易掌握重点,抓住中心;同时小结要带有悬念,让学生乐于去探索、探究,起到耐人寻味,课断而思不断,言虽尽而意无穷的作用,为下一节课作好铺垫,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二、让科学探究在动态生成中充满活力。

. "动态生成"就是指在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通过心灵对接、意见交换、思维碰撞、合作探讨,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它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方式而呈现出不同的生成价值。

教师要以动态生成的观点来重新审视以往的课堂教学,根据教学中的生成因素,随时准备接住学生抛过来的"球",或回应、或反击、或再击,使师生双方真正沉浸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让科学探究在动态生成中充满活力。

1、巧用提问,为生成探究目标导航。

在很多时候学生是"讨厌的"提问者,他们打断你的课堂,影响你的思路,甚至影响课堂的教学进度。

2、善于捕捉,给生成探究资源营造空间。

现在的学生接触面广、获取信息渠道宽,有许多是我们教师都无法企及的。因此,做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及时捕捉,积极引导,促使探究资源在动态中生成。

(1)、从日常生活中捕捉.

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在孩子与周围人、事、物的互动过程中还隐藏着丰富的教育契机,只要教师能时刻关注孩子的生活,善于捕捉教育契机,就会发现生活就是一部活教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从教学过程中捕捉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维度动态过程。由于学生的差异,过程中会出现学生的疑惑,会产生认识的误区,也会出现创新的思想火花……这过程之中生成的种种信息又为教者提供了丰富的探究资源。

(3)、从网络资源中捕捉

教师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教学,能冲破课本的束缚,在学生面前展开广阔的学习空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3、做思结合,让科学探究在生成中延续。

学习方式的转变,最根本的是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问题让学生去发现,结论让学生去获得,实验让学生去操作……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参与到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做科学正是让学生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从而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意义的积极举措。叶澜教授所言: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总之,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一件事,只有你对他产生了兴趣,你才会关注它,才有了解他的欲望.有了兴趣,还不够,还要学会挖掘课堂中生成的资源,让课堂充满生命力。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应用,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充分思考,慢慢消化,最后学会应用知识。

参考文献:

[1]探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板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宋艳.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8(11)

[2]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 张莲英. 学周刊. 2019(10)

[3]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初探[J]. 王佩佩. 中国校外教育. 2019(11)

论文作者:谷敏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6

标签:;  ;  ;  ;  ;  ;  ;  ;  

兴趣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探索论文_谷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