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中国工业发展的重要选择_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中国工业发展的重要选择_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援助:中国产业发展道路的重要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业发展论文,中国论文,道路论文,对中小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大型企业历来是政府主要关注和支持的对象。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就是努力实现工业化的过程,国家把投资的重点都集中在重化产业上,而以生产轻工产品为主的中小企业,在很长时间内发展相对迟缓。直到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乡镇企业和其他非公有制企业的异军突起,中小企业才获得了迅猛发展,产业结构长期失衡的局面才逐步缓解。

九十年代以来,伴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我国的产业组织结构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受到国际大公司的严重挑战,于是从1997年以来,“抓大放小”,成为国家促进产业发展和企业改革的基本方针,政策及资金支持的范围都集中到少数国有大企业、大集团上。目前,这一战略的实施已取得初步成绩,出现了一批实力较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如中国东联化工集团,这对于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产业组织的调整产生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但是,片面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而忽视对中小企业的援助,对我国来讲,不一定是现实而恰当的产业发展道路。产业的高度集中化,必定相应带来经济发展的高风险,最近韩国所爆发的经济危机,对我国现有产业政策的制定有很大的警示意义。

作为一个大国,国家支柱企业还应该是大企业,尤其在我国大企业竞争实力不强的情况下,组建大企业集团更显得必要。但正因为中国是大国,更应该两条腿走路,不能忽视中小企业的发展。

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经济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一个资金短缺、劳动力充足、处于较低发展阶段的国家中,更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在现阶段,中小企业在我国的发展有其特殊的意义。

(一)中小企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渠道。从世界各国的实际情况看,中小企业是提供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即使在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中小企业雇用了几乎60%的劳动力,占销售额的54%,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 中小企业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大多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所需数量庞大;见效快,能在较短时间内提供大批就业岗位;而且它们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有机构成低,可以最大限度地以劳动代替资本,在投资额相等的情况下,能容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因此,中小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远远高于大企业。人口众多是我国国情的一大特征,就业压力大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将是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这个问题包括两方面;一是随着人口自然增长我国将每年新增加就业人口一千万以上;二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尤其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每年将有大批下岗职工需要重新安排。较好地解决失业问题,将是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体制改革稳步进行的前提条件,中小企业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改革以来在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已达1.28亿人,消化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半左右。同期城镇新增加的近8000万个就业岗位,75%以上是中小企业提供的。从今后一个时期看,中小企业仍将是我国增加就业机会最多、安置城乡劳动力就业的基本场所和主要渠道。

(二)中小企业是活跃市场、促进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竞争是市场保持活力的关键,只有在存在众多市场主体的前提下,市场在运行中才能防止垄断,保证公平竞争的进行。数量庞大、占市场份额小的中小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市场变化灵活地调整经营策略,不断地进行体制创新,以提高自身素质来参与市场竞争。市场由于众多中小企业的存在,防止了垄断行为的发生,刺激了有效需求的增长,从而充满了活力。同时,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也具有大企业难以比拟的创造性和灵活性。中小企业的人员更熟悉经营情况,不仅能够及时发现生产工艺和产品的缺陷给予及时改进,而且能够根据市场的要求研制新产品并迅速投入生产。如果说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在那些耗资较大的基础研究或重大科研项目上可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而那些具有高度灵活性、适应性的中小企业可以在应用型与发展型技术创新上大显身手。实证研究表明,在一些工业化国家,中小企业的创新成果不仅在数量上占有相当份额,而且水平和影响也不亚于大企业,它们创造了许多被认为现代最重要的工业创新成果。据统计,在1953年至1973年20年中,美、英、法、德、日五国共开发的352件重大新创项目,有157件为中小企业创造,占45.2%,其中美国的比例为50%,法国的比例为57%。〔2〕由此看来, 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中是一支基本力量,并不是仅起配角的作用。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尤其是新型中小企业,必将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

(三)中小企业是大企业、大集团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大企业、大集团是经济发展逐步的扩张和生产能力的扩大,更包含着制度和技术的创新,从更深层上讲,它代表着社会化生产程度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因此,大企业、大集团并不是“投资+优惠政策”的产物,而是社会资本和制度创新积累的结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由于时刻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在它们中间那些经营良好、符合产业发展规律的中小企业常常脱颖而出,逐步发展成为大企业、大集团。同时,随着社会化生产程度的提高,生产日益系列化,产品日益复杂化,大企业应该借助于中小企业进行配套协作生产,而自己则集中精力进行主要产品、技术的开发与生产。这样不仅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分散风险,并且通过生产协作可以直接或间接控制一大批中小企业,从而扩大生产规模,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没有一大批富有生机的中小企业做基础,大企业会大而不强,成为“泥足巨人”。因此,推进专业化生产和中小企业的发展,是我国扶持大企业、大集团发展的物质基础。

(四)中小企业是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从整体上看,中小企业是我国当前地方经济的主体力量。中小企业不仅是地方政府获得财政收入、安置就业人员的主要载体,也是地方政府发展本地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安定的主要手段。实施财政包干和分税制以后,中小企业更是地方财政的重要支柱。而且,中小企业尤其是乡镇企业的发展,能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为农业发展积累资金,从而有利于改善城乡关系,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进步。

(五)中小企业是扩大出口、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生力军。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过程中,由于受国内市场狭小因素的制约,常常奉行出口导向战略,通过出口创汇来积累发展资金、扩大生产能力,在这一时期,出口创汇主要依赖中小企业:一是中小企业所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相对强的竞争力;二是中小企业机动灵活,能以大企业难以采用的方式、用较低的成本打入较小的市场;三是中小企业所生产和提供的产品种类繁多,能适应各种不同的需要。尽管每个企业的创汇能力有限,但能够积少成多,成为国家发展经济不可缺少的资金。中小企业在出口过程中,不仅能够扩大社会生产能力,提高本国居民的收入水平,扩大国内有效需求,而且能够根据国际市场信息的变化和要求,及时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管理水平,促使企业经营方式向国际惯例靠拢,从而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产业组织形式的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出口创汇方面增长迅速。“七五”和“八五”期间,我国乡镇企业(主要是中小企业)出口交货值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5%和63.5%,1995年达到5395亿元人民币, 占当年全国出口总值的1/3, 其中,轻工产品交货值中有3/4是中小企业提供的。目前,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一支生力军。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这个特殊阶段,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生产、技术水平差异大,中小企业的发展有着广阔的空间,因此,中小企业在我国应该有一个大的发展。

“抓大放小”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主体思路。其中,“放小”是针对国有中小企业而言。但“放小”决不意味着政府对中小企业撒手不管不问。“放小”的实质是鼓励中小企业转换机制,加快产权制度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从我国目前中小企业的现状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看,仅仅是“放”还不够,必须在放的同时再扶一把,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援助,这才是我国产业发展道路恰当而合适的选择。

(一)以加大专业化协作的深度为方向,围绕大型企业集团,逐渐培养一批“小而专”、“小而精”的中小企业。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产业结构的升级,生产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不同规模的企业之间通过分工协作能够获得共同发展。大企业可以利用中小企业谋取自身的发展壮大,增强其竞争能力,中小企业也能得到大企业的扶持和带动而获得稳定发展,这样在市场活动中,两者之间的关系就由直接竞争转变为协调竞争,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就逐渐转变为企业团体之间的竞争。因此,要重视发挥中小企业在经济中的配合性、连续性、专业性、区域性的独特功能,注重在大企业周围建立相互依存的中小企业群体,形成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在这方面,日本企业所普遍采取的“垂直型”分工协作形式有一定借鉴意义。所谓“垂直型”分工协作形式,是以一个大企业集团为中心,以一批子公司为骨干,以广大小企业为基础,所形成的层层实行承包的分工协作体系。大企业为了按时、按质得到必要的零部件,往往对协作企业进行技术上、资金上、业务上的扶植。通过建立这样一种密切而稳定的“垂直型”分工协作体系,大企业集团能把无数个分散的中小企业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技术传递结构,从而促进了中小企业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的提高。我国在制定产业政策时,资金援助不应局限于大企业身上,而应以促进不同规模企业间的分工协作、规模经营和深度加工为方向,以大、中、小型企业产业链顺畅发展为前提,引导中小企业向“小而精”、“小而专”的方向发展,逐步摆脱“小而全”、“小而散”的传统发展模式。

(二)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要求,重点扶持一批有前途的中小企业。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发展经济、扩大生产急需大量资金,目前还没有能力对数百万个中小企业都进行支持和援助,只能按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有步骤、有计划地重点扶持一批有前途的中小企业。在中小企业中,应特别重点援助以下三个类别:(1 )非国有企业中率先进行股份制改造、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这些企业的经营机制比较灵活,已适应了市场经济运行的要求,在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具备了一定实力,正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 )执行“抓大放小”方针后,在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的中小国有企业。它们基本上完成了体制转化,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较高,技术开发能力强,有一个或几个竞争能力强的拳头产品,在发展中充满了生机;(3 )成长迅速的高科技产业。这些企业大多由具有很高技术水平的科研人员所创办,所开发的产品在国际和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发展潜力极大,代表了我国产业发展的方向,是高新技术开发的重要源泉。这批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不仅在当前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是未来我国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的后备资源。对于上述这些企业,政府不仅要从政策上给予重点扶持,而且要从资金上给予适当的援助,帮助它们超常规发展壮大。

(三)政府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援助和扶持,必须改变传统作法,政府在这里的作用,不是直接参与企业的投资与经营,而是创造一个适合大规模发展中小企业的环境。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结合国情,我国可以采取下列措施来促进和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1.建立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体系。 现有的体系主要是为大企业服务的,它们的贷款方向、审批程序,都不适用于中小企业的融资。通过深化信用合作机构的改革,加快对现有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造,组建一批真正具有合作性质的金融机构,能够弥补现有金融体系的不足,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这些机构得到一定的资金支持。还可以建立专门金融机构,如政策性和商业性的中小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同时随着资本市场体系的发育,可以逐步放开地方性产权交易市场,允许一部分经营业绩良好的中小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向社会募集资金。

2.成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各国经验证明, 要使中小企业融资系统能够健康发展起来,必须成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该机构可以由中小企业组建联合担保共同体,实行股份制,对中小企业向银行的贷款进行担保,并按担保比例和额度收取一定的手续费;也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设立永久性政府机构,提供贷款担保,这比对中小企业直接进行补贴,效果要好得多。总的来看,后一种做法,设立永久性政府机构,提供贷款担保,更适合我国国情。当前,我国可以先在一些地区搞些试点,取得经验后再加以推广。

3.建立为中小企业提供培训、咨询服务的体系。 通过为中小企业提供咨询、信息和技术培训等服务,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各工业化国家成功的经验。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特殊历程,中小企业家的素质及能力普遍偏低,企业管理水平不高,信息闭塞,越来越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因此,在我国为中小企业提供咨询、培训的任务更为艰巨,国家可以通过利用现有的一些培训体系,如经济干部管理学院、党校等,对中小企业家进行系统地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在信息交流方面,可以在现有三大科技开发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成果推广计划)数据库的基础上,集中建立一个面向中小企业服务的信息网络,为他们提供非盈利服务。各级地方政府应该在提供咨询、培训服务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4.支持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通过政府科技计划扶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是近年来一些工业化国家采取的主要措施之一,取得较明显的效果。近十年来,我国陆续实施的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等,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这些计划有一个共同点,即以支持技术创新的商业化阶段为主。事实上,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每一个阶段都存在着很大的风险,政府在创新活动初期就给予少量支持,随后再支持创新成功企业技术成果的商业化,这种分阶段的支持,既有利于降低风险,又有利于提高持久创新的能力。政府科技计划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支持,要引入竞争机制,政府应有选择地扶持那些有好的创新思路、创新设计和创新产品的企业,这样不仅能把有限的资金集中到经济发展急需的新技术的开发上,保证产业政策的顺利实施,而且能够充分调动中小企业开发新技术的积极性,促进技术的不断创新。

总之,我国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必须注重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援助。对中小企业不仅要“放”,而且要“扶”,把鼓励制度创新与创造良好环境结合起来。只有这样,中小企业在我国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我国才能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产业道路。

标签:;  ;  ;  ;  ;  ;  ;  

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中国工业发展的重要选择_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