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纺织品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_纺织品论文

中印纺织品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_纺织品论文

中国与印度纺织品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印度论文,中国论文,国际竞争力论文,纺织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2005年1月1日国际纺织品贸易将正式取消配额制,世界纺织业将进入“后配额时代”。作为世界纺织大国的中国和印度受到世界的关注。世界贸易组织在全球贸易分析中指出,后配额时代最大的受惠者是中国和印度。据WTO研究报告称,2005年美国及其他富国的进口配额取消以后,在所有国家当中,中国和印度将最大幅度地扩大服装以及其他纺织产品的出口。报告指出,中国将以高达4000亿美元的全球纺织品和服装市场独占鳌头,最终垄断后配额时期的市场。印度也将大幅提升其在国际纺织市场中的份额,因此在未来的一个时期内,中国和印度的纺织品行业将彼此进行更激烈的竞争。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与出口国,早在1995年就已经跃居世界纺织品及服装出口排名的第一位。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纺织品出口约占世界各国总出口量的1/4;到2002年中国纺织品的全球市场份额已经从16%增加到了22%,成衣领域的世界份额也从23%越升至30%;2004年1月至6月,中国纺织行业完成工业产值7221亿元,同比增长25.60%。而在纺织品贸易领域,印度一直是对中国影响比较大的一个国家,纺织业是印度最古老的行业,也是其最重要的产业之一。不论是从其所提供的就业人数,还是从其出口创汇来看,纺织业在印度国民经济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自独立以来,这一行业发展显著。据统计,印度的纺织业直接就业人数3500万人,而间接就业人数接近1亿人;其工业产值占印度国内生产总值的4%;纺织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30%。2004年的1~8月份,印度的棉纺织品向配额国家的出口达到11.1163亿美元,2003年同期的出口额为9.071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2.55%。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印度将是中国纺织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挑战者。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印纺织品贸易结构的分析对两国的纺织品贸易国际竞争力做一比较,以对我国今后的纺织品贸易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中国印度纺织品出口竞争力指数比较

通过1998年和2002年中国与印度的纺织品净出口竞争力指数发现,中印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纺织品种类非常相似,几乎全部集中在以下种类:人造纺织品、遮盖物、男式服装,机织物、女式衣物、针织或钩编男式衣物、针织或钩编女式衣物、别处未注明的服装项目以及帽类等,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1998年和2002年两国在以上种类产品上的TSC都在0.88以上,其中在女式衣物、针织或钩编男式衣物、针织或钩编女式衣物这三类别的产品上印度的TSC值一直保持为1.0,国际竞争力强劲。在衣着附件、棉纤维和织物、别处未注明的机织物等项中,印度也比中国具有国际竞争力。如印度衣着附件的TSC在1998年为0.97,2002年为0.95,而中国分别只有0.48和0.71。另外,在纺织纱、人造机织物、薄纱/装饰带/刺绣品/装饰带等项目上中国的TSC值大多为负,不具有国际竞争能力,而印度的TSC均为正值,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总的看来,中国大多数种类的纺织品的国际竞争力都不如印度强,仅在旧衣物上较印度具有国际竞争力。除此之外,2002年中国编制/钩织织物的竞争力有所提高,TSC值超过了印度。因此,通过对两国净出口竞争力指数的比较可以看出,印度的纺织品事实上比中国更具有国际竞争力

表1 净出口竞争力指数(TSC)比较(注:TSC=(X-M)/(X+M),其中TSC代表净出口竞出口竞争力指数,X代表出口值,M代表进口值。若TSC>0则该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TSC<0则表示该产品缺乏竞争力,若TSC>0.8则认为该新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产品 中国 印度

1998 2002 1998 2002

264 黄麻或其他韧皮纤维 -0.96-0.91

-0.81-0.91

265 其他纺织纤维,不含棉/麻 -0.56-0.86

-0.35-0.17

266 合成纺纱纤维-0.91-0.83

-0.52-0.25

267 人造纤维,别处未说明的 -0.96-0.96

-0.69-0.28

269 旧衣物 0.44 0.10-0.93-0.70

651 纺织纱 -0.11-0.06

0.85 0.70

652 棉纤维,织物0.28 0.390.89 0.86

653 人造机织物 -0.160.090.72 0.74

654 别出未注明的机织物 0.07 0.070.81 0.58

655 编制/钩织织物

-0.120.170.39 -0.11

656 薄纱/装饰带/刺绣品/装饰带等 -0.20-0.09

0.54 0.40

657 特种纱/织物 -0.43-0.23

-0.29-0.32

658 人造纺织品 0.98 0.980.99 0.98

659 遮盖物 0.90 0.880.98 0.96

841 男式服装,机织物0.96 0.950.99 0.99

842 女式衣物0.96 0.951.00 1.00

843 针织或钩编男式衣物 0.99 0.981.00 1.00

844 针织或钩编女式衣物 0.99 0.981.00 1.00

845 别处未注明的服装项目0.96 0.930.99 0.99

846 衣着附件0.48 0.710.97 0.95

848 帽类等 0.97 0.970.98 0.97

资料来源:根据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数据计算得到。

三、中国印度纺织品生产成本比较

尽管目前中国的纺织品贸易规模比印度大得多,但印度也曾经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纺织业,在一些方面也具有某些重要的优势,是中国真正的竞争对手。以下将中印纺织品的生产成本作一比较。

损耗费、劳动力费用、动力费等构成了整个的纺织品生产成本(表2)。可以看出,中国在结构纱生产上很具有优势,生产成本为1.4美元/千克纱,明显低于印度2.06美元/千克纱的成本。但是中国在环锭纱和自由端纱这两类产品上却无优势可言。可以看出,在生产过程中,中国的损耗费用和原材料费用都要明显高于印度。由于原材料费用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是最高的(>50%),因此尽管中国在动力费用、资本费用和制造成本方面的支出与印度相比较低,劳动力费用和辅助原料费也基本相当,但最后显示在总的生产成本上还是要高于印度。如中国环锭纱的生产成本为2.76美元/千克纱,而印度为2.45美元/千克纱,亦无优势可言。

表2 中国印度纺织品生产成本比较(以纱为例)单位:美元/千克纱

环锭纱 自由端纱 结构纱

中国印度中国印度中国印度

损耗费 成本0.310.170.220.120.040.04

比例11 7

9

6

3

2

劳动力费成本0.040.050.010.020.020.02

比例2

2

1

1

2

1

动力费 成本0.230.3 0.170.210.110.13

比例8

12 7

10 8

6

辅助原料费 成本0.110.110.130.130.010.01

比例4

5

5

6

1

1

资本成本0.390.570.3 0.440.140.16

比例14 23 12 20 9

8

制造成本成本1.081.2 0.830.920.320.36

比例39 49 33 42 23 17

原材料费成本1.681.251.681.251.081.7

比例61 51 67 58 77 83

合计成本2.762.452.152.171.4 2.06

资料来源:印度纺织委员会办公室。

四、中国印度纺织品在欧美市场市场占有率比较

通过对2002年中国和印度纺织品在美国和欧盟市场占有率比较发现,2002年中国的纺织品在美国和欧盟市场的占有率比印度具有优势。2002年中国纺织品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为15.8%,印度仅为8%,领先优势明显。在欧盟的纺织品进口份额中,头把交椅在中国手中(4.6%),占据地利之便的土尔其次之(4.4%),印度排第三位(3.5%)。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毋庸置疑,中国和印度在纺织品产品上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在国际竞争力和生产成本方面都要逊于印度,但是目前在市场分额上却是中国占据优势,挖掘个中缘由,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原材料问题制约中国纺织业发展。能源和原材料的供应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中国最致命的弱点就是原料紧缺。虽然我国有完整的纺织产业链,但原料发展滞后,化纤和棉花需大量进口,对国际原料市场依存度较大,而国内棉价的大起大落也影响到了纺织业的发展。国内棉花价格飞涨迫使部分企业从巴基斯坦和其他国家进口原料。同时,国内纺织业加工能力增长过快,价格竞争日趋激烈,将进一步加剧化纤、棉花等资源短缺。特别是2005年取消配额后,中国政府将不会给予出口企业鼓励,由于国内需求增加,原材料将会出现供给不足的问题。而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黄麻产地、第二大生丝生产国、第三大产棉国及第五大合成纤维生产国,原材料供应较为充足。棉纱是印度最重要的纺织材料,占全印度总纺纱量的70%,外销量超过世界棉纱交易总量的25%,居世界第一。在棉花种植方面,印度近年已经大大减少了对从埃及、苏丹、巴基斯坦等国进口长绒棉的依赖。这为印度发展纺织业提供了强大的原材料支持。而在中国,原材料问题却成为了发展的制约因素。

2.中国纺织品生产损耗费过高。要降低成本,必须降低损耗。但是从表2可以看出,中国在生产中的损耗费用明显高于印度。

3.印度纺织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目前,阻碍印度纺织业发展的问题主要是规模问题,很多企业资本金太小,贷款能力不足,技术更新困难,生产规模有限,市场营销条件差,缺少相关国际规则和市场信息等等。在印度,管理规模较小的单独工厂比建设大工厂要容易,因为根据印度的劳动法,如果一个工厂雇佣员工超过100人,就很难解雇员工。目前,中小企业和家庭个体生产总量的比重高达95%。另外,印度在地理位置上也不如中国,与一些主要的市场距离较远,而且与中国相比,印度的公路和港口仍然显得落后。而在纺织品、尤其是服装贸易中,地理位置和交通是否便利,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些距离进口国家和地区较近的出口国和地区,比如中南美洲、东欧和北非的国家,就具有一定程度的优势。但是,以上问题并不是不可以得到改善,一旦得到改善,即将推动印度纺织业的快速发展,加大与中国纺织业的竞争能力。另外,印度纺织业正积极致力于引进现代技术,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目前,印度全国有超过70%的纺织加工厂的现代化水平超过了中国和巴基斯坦。一份美国市场报告称,24%的美国消费者认为,对比印度和中国纺织品,他们更倾向于选购印度货。因此,若不引起重视,中国的优势地位很可能会丧失。

4.低廉劳动力优势已不再是纺织业最重要的制胜法宝,国内纺织业竞争压力日益增大。过去我们总强调中国有原材料和低成本劳动力优势,现在,我国纺织业的比较优势已不明显了,与印度等一些国家的竞争中已不占优势。随着越南、印度等国逐步开放,他们的劳动力成本将比中国更便宜。配额制度的取消,所有的市场份额均要靠实力去争取,不再有现在的配额可用,国内纺织业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

(二)建议

1.提高技术含量,树立品牌意识,提高产品竞争力。既然我国纺织业的比较优势已不再明显,那么提高纺织品在其他方面的优势,比如质量、品牌、垄断力等就显得格外重要了。这些优势的整合被称为竞争优势。中国纺织业目前还是以加工为主,技术含量低,科技仍赶不上发达国家水平。另外,我国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及服装出口国,但多年来纺织品出口多以中低档产品为主,呈数量增长型的出口模式。配额取消后,虽然会带给我国公平的竞争机遇,但由于越来越多的低成本发展中国家强调发展纺织品及服装生产并不断扩大出口,使得国际纺织品及服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因此,要使纺织业真正从配额取消中获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与一些国家拉开优势,就要通过提高产品的竞争优势、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来实现,而不再是依靠数量增长。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可以通过提高技术含量,树立自己的品牌,变以量取胜为以质取胜实现。应逐步提高产品档次,向深度加工和精细加工等方向发展;企业还应提高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顾客忠诚度培育属于自己的知名品牌,要用自己的品牌,自己的有特色的产品来开拓国际市场,占领国际市场。唯如此,才能改变原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被其他发展中国家迎头赶上、先进技术及高档产品又没法和发达国家竞争的尴尬境地。

2.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和企业规模结构。产品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市场需求是我国纺织品业长期积累的一个突出的问题。产品应根据自身的竞争优势生产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纺织类产品。而且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发现,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纺织品种类和印度非常相似,因此在生产具有比较优势产品的同时,应注意逐渐与其拉开档次,形成自己的特色。另外,还要改变目前企业分布散、规模小、效益差的局面,以增加企业规模效益。例如应鼓励合并,提高自动化程度和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对印染、针织、毛绒及服装等行业考虑生产规模和经营规模等。

3.节支降耗,保证能源和原料供应。在中国水、电及其他重要能源长期紧张的情况下,纺织品生产能力已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为提高我国纺织品的竞争能力,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不断扩大出口的市场分额,一方面要通过提高国产率、产量、理顺原料的生产与流通体制来保证能源和原料的供应,一方面还应尽量加强科学管理,降低能源、原材料的消耗。例如可以通过在纤维加工过程中大量使用新兴科技成果,从而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消耗;研究纤维及其他原材料再生和循环技术,以节约能源和纤维资源等。对棉纺企业而言,可通过增加使用化纤比重以及提高其他各类纤维使用效率应对棉花风险。

4.改善政策环境。为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我国纺织业的竞争力,还要大力优化贸易和投资环境,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政策部门的效率,完善外贸信息服务促进体系,为纺织品出口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在相关进出口政策的安排上,要兼顾传统出口产业发展的需要,为其结构调整和升级创造必要的过渡期。

标签:;  

中印纺织品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_纺织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