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肝病患者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论文_张小毛

(西安一四一医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89)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肝病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 抽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慢性肝病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以临床所用护理模式分组:采用常规护理的3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39例患者作为实验组,评估两组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 ①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实验组生活质量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慢性肝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解决心理问题,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慢性肝病;心理护理干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

慢性肝病患者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本次抽取78例慢性肝病患者展开研究,旨在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临床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78例慢性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临床症状符合欧洲肝病研究学会[1]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②经血清学诊断确诊;③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脑、肾等其他器质性疾病;②合并癌性疾病;③合并血液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疾病;③合并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病等精神疾病。根据患者采用的护理方案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17例,年龄21-58岁,平均(39.3±15.4)岁,病程8-65个月,平均(34.6±17.5)个月;实验组中,男性23例,女性16例,年龄22-59岁,平均(39.9±15.1)岁,病程7-64个月,平均(34.1±17.2)个月。两组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常规护理。

实验组: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创建友好关系:所有护理人员均接受过严格的培训,具备专业的护理技能及娴熟的沟通技巧,统一着装粉红色的护士服,提供微笑服务。用热情、亲切的态度接待刚入院的患者及家属,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基础设施、医院规章制度,消除患者的戒备感。随后陪同患者完成相关检查,疾病确诊后,帮助其办理住院手续、安排病房等,通过贴心的服务获得患者信任。②健康宣教:在与患者交流中,了解其文化程度、工作性质、经济条件等基本信息,根据患者认知水平,有针对性给予患者疾病宣教,如采用一对一讲解法、开展座谈会、组织健康讲座等方式,使患者对慢性肝病有一个大体认识,避免错误认知影响患者心理状态。③个体化疏导:综合应用工具评估患者心理状态,根据测评结果,合理应用劝解法、安慰法、疏导法、启发法等,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帮助其消除心理障碍。④自我调节:心理暗示法:让患者取舒适的体位,通过深呼吸、肌肉放松法,使身心达到舒适状态后,想象疾病康复后与亲朋好友团聚的幸福时光,进而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情绪转移法:播放搞笑的视频或听舒缓的音乐,来转移注意力,避免胡思乱想影响病情恢复。兴趣培养法: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或发展一些兴趣爱好,如插画、养花、书法、烹饪等,其不仅能陶冶情操,且能让患者重新燃起对生活的热爱之火。⑤创建社会支持系统:首先,邀请家属参与到护理工作中,通过家人的爱来温暖患者;其次,定期举办文娱活动,如歌唱比赛、诗词比赛等,为患者创造融洽的住院氛围。

1.3 观察指标

①疗效评估:显效:患者恶心、乏力、纳差、腹胀等症状基本消失,肝功能指标SB、AST、ALT水平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各项肝功能指标水平至少下降50%;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指标水平无明显变化。显效、有效患者占比表示治疗总有效率。

②生活质量评估:参照慢性肝病特异性量表(CLDQ)[2]对两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评价指标包括腹部症状(AS)、系统症状(SS)、焦虑(WO)、疲乏(FA)、活动(AC)、情感功能(EF),共29个条目,各项指标计分0-10分,满分60分,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水平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9.0行统计学分析,正态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值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评估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观察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92%,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组间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估情况观察

对照组CLDQ量表各指标评分及总评分与实验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发生于肝脏器官的慢性疾病被称为慢性肝病,其主要有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肝硬化等[3-4]。此类疾病病情复杂多变,且病程长,患者需长期治疗。受病痛、副反应、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患者在治疗期间多伴有负面情绪。负性心理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态度,且会影响机体多系统功能,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降低患者生活质量[5]。因此,在治疗期间应高度重视患者心理状态,做好疏导工作,避免负性心理影响临床治疗效果。

我院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为慢性肝病患者制定了系统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案。实践结果显示,实验组CLDQ量表中心理状态评分及症状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这主要是因为:①应用贴心的服务能消除患者初入医院的恐慌感,并增加其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②个体化宣教能让患者了解自身疾病的发病原因、诱发因素等,使其明白自己也能像健康者一样正常工作、学习;③通过心理疏导、自我调节、家庭支持,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④积极心理会使患者自觉改变行为方式,消除应激状态造成的不利影响,改善临床症状。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表明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疾病转归。

综上,慢性肝病患者治疗期间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正向作用显著,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王艳.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肝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02(12):50-51.

[2]贾瑞.护理干预对慢性肝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5,29(18):76-77.

[3]肖娟,李传珍.护理干预对慢性肝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09(7):216-217.

[4]任欣,姜雪.慢性肝病病人的心理状况及护理方法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22):227-228.

[5]熊玲玲.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肝病患者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养生保健指南,2017,16(34):151.

论文作者:张小毛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6

标签:;  ;  ;  ;  ;  ;  ;  ;  

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肝病患者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论文_张小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