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昭湘[1]2004年在《内蒙古自治区职业培训现状及对策建议》文中认为党的十一届叁中全会以来,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公布以来,我国的职业培训教育有了很大发展,党的十叁届七中全会再次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但是,目前我国的职业培训教育无论规模、规格和质量都还不能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整个教育事业中仍然是很薄弱的环节,这一点在内蒙古地区表现尤为突出。本文从内蒙古自治区职业教育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出发,对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鄙薄职业培训教育、职业培训教育的有关法规和配套政策不健全、管理体制尚待进一步理顺、资金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等现象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利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劳动经济学理论,借鉴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紧紧围绕内蒙古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与就业相结合,运用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
马文[2]2005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确立了“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牧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战略目标。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基本条件是有数量足够、质量合格,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多层次、多规格的建设者大军,而自治区农村牧区人力资源数量庞大、质量低下的现状已成为农村牧区经济腾飞、农牧业现代化实现的重要障碍。因此,开发农村牧区人力资源,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牧民成为内蒙古自治区未来几十年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中等职业教育是开发农村牧区人力资源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在全面贯彻科教兴区战略,提高农村牧区劳动者素质,推动农村牧区城镇化进程,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过程中具有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内蒙古农村牧区人力资源和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在农村牧区人力资源开发中具有重要作用。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的中等职业教育目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办学条件较差,规模偏小,经费投入不足,办学体制不完善等。作者运用教育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方面的原理,通过总结发达地区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历史经验,分析了阻碍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原因,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目标和政策建议。
高岳涵[3]2016年在《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预期研究》文中认为本文结合部分少数民族教育优惠政策的实施情况,研究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预期情况、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及其对就业等相关问题的解读与反应,探讨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预期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分析其就业质量与就业预期的关系,最终对其就业预期的调整所面临的一些难题,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就业有着较高的预期,然而,其就业预期理想与就业实际之间存在着不少差距。作为少数民族年轻人群中接受了高等教育且具有较高素质的劳动力群体,其就业预期和就业状况对西部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小康社会的建设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运用民族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使用定量与质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同时辅以大量访谈和文献资料,通过对西北地区相关本科院校的部分在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和近几年内就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调查,探究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预期的各种相关因素,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预期与要求、就业质量,评估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预期的现状,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预期所面临的问题,并探讨一定层面上的对策路径。首先,论文对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预期现状进行调查,包括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劳动报酬、工作稳定性、劳动时长、职业培训、工作环境等未来工作各方面的就业预期调查。其次,论文对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预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包括对西北少数民族在校大学生就业预期各影响因素的分析,西北地区各民族在校大学生的就业预期比较,少数民族在校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的就业预期影响因素的详细对比等,这是当前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在校大学生就业预期的“理想”及其集中反映。再次,论文对西北地区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及不同民族间的就业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此部分反映出西北地区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特别是许多刚毕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现状,这是当前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预期的“现实”及其集中反映。接下来,论文对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预期与就业现实的差距进行分析。当前的就业现实是,就业市场现状的形势严峻,就业受到经济结构和产业状况的影响,学校专业设置、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来自家庭的影响等方面,都造成了少数民族在校大学生的就业预期与就业现实之间的差距。最后,论文对提升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预期水平提出了几点建议,包括调动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动性,制定鼓励与支持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法规,鼓励少数民族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改革民族院校的办学性质与专业设置,增设就业市场新兴岗位等。通过这几点思考,为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在校大学生就业预期的策略调整,其就业质量的提升以及拓宽就业途径提供行之有效的行动路径。
王雨婷[4]2013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实用人才培训模式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国家对“叁农”问题及西部大开发的逐步重视以及人才兴国战略的实施,农牧区实用人才被列入了国家五类人才的范围之中,培训实用人才、提高农牧区实用人才的素质是现阶段我国开发农牧区人力资源的重要举措,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西部大开发地区,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农牧业基地,这里存在着大量的农牧人力资源,对内蒙古农牧区实用人才的培训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自治区农牧实用人才的培训模式为研究对象,对自治区农牧区实用人才的培训模式现状和问题、对策进行系统研究,为自治区农牧民培训提供更多的思路。本文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较为深入的对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区使用人才培训模式进行了研究,论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主要说明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等;第二章主要是对相关理论研究和核心概念的界定,包括农牧区实用人才的概念及分类、农牧区实用人才的培养、农牧区实用人才培养模式及比较等;第叁章主要依据人才类型、学历层次、年龄结构、职称层次、性别、培训渠道等对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去使用人才的现状进行了数据分析,同时将内蒙古农牧区实用人才培训的模式分为政府主导型培训模式、政企合作型培训模式、市场主导型培训模式、农牧民自主学习模式四类进行说明,并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培训模式的发展趋势;第四章主要是对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区实用人才进行实证分析,利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在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农牧民的培训需求的基础上,分析当前培训模式存在的漏洞,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完善培训模式;第五章主要是分析内蒙古农牧区实用人才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培训的客体、政府主导型培训模式、政企合作型培训模式、市场主导型培训模式、农牧民自主学习模式方面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思考解决问题的对策;第六章主要讲述了国内外的一些先进的培训模式以及这些模式对内蒙古自治区培训模式的启示,进而得出适合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区的培训模式;第七章主要是在上述研究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在结合内蒙古自身的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完善培训模式需遵守的原则,分别针对农牧区实用人才客体、政府主导型培训模式、政企合作型培训模式、市场主导型培训模式及自主学习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王勇[5]2010年在《公共治理视野下内蒙古农牧民工转移培训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现有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这批人如潮水一样涌入城镇,转移到非农产业,对现有政府管理体制形成了巨大的冲击。特别是2009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农民工就业越发困难,对内蒙古就业形势造成了巨大压力。农民工整体素质较低,缺乏实用技能和技术,必须通过转移培训来提高素质,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要。从城市化进程来看,也只有通过加强对农牧民工的转移培训工作力度,才能提升农牧民工的素质。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学术界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2003年国家农业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了《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2004年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并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春风行动”、“雨露和阳光工程”等专项培训活动。内蒙古相应的出台了一系列规定和办法,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但现行政府主导的农牧民工培训体制存在的弊端、培训机制不顺、培训质量不高等问题都已制约了农牧民工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基于此,本文以内蒙古农牧民工转移就业中技能培训问题为研究对象,从公共治理视角,运用农村劳动力转移、公共治理和人力资本理论深入探讨政府、用工企业、社会组织及农牧民工在技能培训中担负的职能和发挥的作用。在大量资料和实践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内蒙古农牧民工转移培训现状、存在的问题,研究探索性提出有针对性的公共政策建议。
徐刻娈[6]2016年在《内蒙古高职高专类院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受各种因素影响,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变得极其严峻,每年都有大批量毕业生毕业,就业难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公认的难题,如何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迫在眉睫。历年高校毕业生当中,高职高专毕业生占有很大比重,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有着与普通本科毕业生不同的特点。因此,针对高职高专学生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势在必行,我区高职高专院校在我区的高等院校教育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本文针对内蒙古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望对政府及相关部门解决就业难题有所帮助。本文就职业教育相关理论、内蒙古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就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从政府、学生自身、高职高专院校叁个角度提出了推动内蒙古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的对策。
闫志利, 侯小雨, 刘燕[7]2017年在《职业培训发展的省际差异、关联因素及对策建议——基于2014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数据分析》文中指出选取《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4年职业培训机构数量、结业生数量、专任教师数量、固定资产总值4项指标,建立了职业培训发展综合指数,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实施了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内陆30个省份(市、自治区)职业培训存在极不平衡现象,10项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与职业培训发展系数的灰色关联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人均财政收入、第叁产业产值、就业人员中高中及以上人口数量、人均GDP、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人口比、财政性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第二产业产值、第一产业产值。促进我国职业培训均衡发展,需要实施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政策,推进地方经济特别是第叁产业发展,普及高中阶段免费教育,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加速新型城镇化进程。
杜雪梅[8]2011年在《内蒙古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就业保障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内蒙古虽然地处西部,但是随着西部大开发浪潮的推进,已逐渐从以农业为主的发展模式转变为各种经济多元发展的格局,这意味着内蒙古开始走向了一条以城镇发展为主线的发展道路。城镇化在给广大的内蒙古人民带来福祉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最显着的要数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即失地农民的就业保障问题。由于长期以来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土地既是农民的生产资料,又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生存保障,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导致大量的失地农民成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保障无份”的叁无人员,给社会稳定带来了隐患。“失地农民的就业保障”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政府和失地农民最关心的大事和要事。本文从内蒙古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的现状入手,通过随机调查与理论实证的方法,深入剖析内蒙古失地农民在就业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根源所在,然后通过对国外和国内相关经验的学习和分析,总结出值得借鉴的地方,然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本文共分六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论文的绪论,第二部分为理论基础,第叁部分和第四部分为问题及原因研究,第五部分为借鉴和学习,第六部分为对策建议。
薛晓义[9]2011年在《内蒙古自治区电网企业员工培训问题及对策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网企业是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命脉的重要分支,对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21世纪的挑战,要使内蒙古自治区电网企业能够生存和发展,并具有核心竞争力,就必须造就大批能适应新体制要求、能适应激烈市场竞争的优秀管理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了解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找出合理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持续的人力资源投资,增加人力资源的存量,充分发挥内蒙古电网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势,保证自治区电网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本论述从自治区电网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必要性入手,着重分析现在自治区电网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存在的误区,并提出完善人力资源培训的对策。
佚名[10]2005年在《2005中国杰出教育工作者风采》文中提出[阿不拉·买买提]阿不拉·买买提,新疆焉耆人,1958年12月生,硕士研究生,新疆库尔勒市巴州卫生学校人体解剖学教研室高级讲师、教研室主任。致力于卫生职业教育。自1981年参加工作以来培养了上千名各族卫生专业人才,在新疆各地卫生医疗战线上发挥着各自的骨干力量。撰写的教学、科研论文《版画在解剖学、组织胚胎学教学应用》、《谈卫校解剖学教学中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新疆解剖学组织胚胎学教师情况调查》、《少数民族学生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浅
参考文献:
[1]. 内蒙古自治区职业培训现状及对策建议[D]. 曾昭湘. 内蒙古大学. 2004
[2].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马文.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5
[3]. 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预期研究[D]. 高岳涵. 兰州大学. 2016
[4].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实用人才培训模式研究[D]. 王雨婷. 内蒙古大学. 2013
[5]. 公共治理视野下内蒙古农牧民工转移培训问题及对策研究[D]. 王勇. 内蒙古大学. 2010
[6]. 内蒙古高职高专类院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徐刻娈. 内蒙古大学. 2016
[7]. 职业培训发展的省际差异、关联因素及对策建议——基于2014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数据分析[J]. 闫志利, 侯小雨, 刘燕.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8]. 内蒙古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就业保障问题研究[D]. 杜雪梅. 内蒙古大学. 2011
[9]. 内蒙古自治区电网企业员工培训问题及对策分析[D]. 薛晓义. 内蒙古大学. 2011
[10]. 2005中国杰出教育工作者风采[C]. 佚名. 第四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和2005中国教育热点问题研讨会论文集. 2005
标签:人才学与劳动科学论文; 大学生现状论文; 农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