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庆市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大庆市乘风医院;3大庆市油田总医院
【摘 要】目的:分析危重患者基础护理质控中质量管理工具的运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校附属医院收治的急诊危重症患者家属60例(2014年12月到2015年12月),根据数字随机方法划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两组患者家属干预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完全优于对照组(P<0.05)。讨论:在急性危重患者护理中采取PDCA循环护理,有利于提高配合度,促使患者救治工作顺利展开。
【关键词】危重患者;PDCA循环护理;护理相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6-128-01
急诊危重症患者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的特点,若不及时救治,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对于其家属来说,处于对病情的担心,情绪受到很大波动,容易出现紧张、焦虑、害怕等不良情绪,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进度[1]。本文主要是选取急诊危重症患者家属60例作为代表,对PDCA循环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详细过程如下所述。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校附属医院收治的急诊危重症患者家属60例(2014年12月到2015年12月),根据数字随机方法划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女分别为17、13例,年龄范围25~74岁,中位年龄(42.3±1.3)岁,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中,男女分别为16、14例,年龄范围为24~73岁,中位年龄为(41.6±1.2)岁,采取PDCA循环护理干预。纳入对象范围:1.愿意主动参加本次调查研究者,对于本次活动情况始终具有知悉权;2.均为我校附属医院收治急诊危重症患者家属。排除对象范围:1.不愿意参加本次调查活动者;2.无精神意识患者;3.排除我校附属医院收治急诊危重症患者家属。由专门护士对两组基本资料对比分析,若无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研究组患者实施PDCA循环护理,如下:
1.2.1计划(P):建立一支PDCA小组,成员为科室内资历较高的护理人员,全面分析当前护理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对护理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根据科室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综合评估,完成护理质量提升计划的制订,同时完成对应考核指标的制订,开会讨论制订出的计划以及指标的可行性,完成定稿工作[1]。
1.2.2实施(D):小组要组织成员学习PDCA管理模式的相关知识,使每位组员都认识到护理质量提升的重要性,强化护理人员心中的安全护理意识。向组员发放制订好的护理方案以及评估指标,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严格按照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服务,依据标准完成每一项护理操作。小组组长要不定时抽查护理实施质量,同时制订合理的奖惩制度,提升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1.2.3检查(C):检查护理实施中每一个阶段的具体实施情况,对其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小组成员负责检查科室内每项护理工作的实施情况,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开会讨论改进的方法,尽可能降低问题造成的影响[2]。
1.2.4总结处理(A):总结以上各个阶段实施情况,可以在各个环节进行过程中随时总结,不一定在各个环节完成后进行。开会分析护理实施质量,总结经验,合理调整护理目标,表扬取得的成绩。讨论存在的不足,探讨接下来的改进措施,将改善后的护理计划在下一个阶段进行实施,通过一个个的循环促使护理质量得到不断的提升。
1.3观察指标
评价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改善情况,从消毒隔离合格率、无菌物品合格、一医一患执行率方面进行;护理满意度从护理技术、环境卫生、沟通能力、主动服务方面评价,每项得分最高均为10分。
1.4统计方法
本文选用软件版本SPSS19.0,以“(n/%),X2”代表文中相关计数资料,以“t,( ±s)”检验文中相关计量资料,对照两组相关信息,若结果表现出显著性的特征,则表明(P<0.05)。
2.结果
2.1护理质量
实施前消毒隔离合格率为85.71%(36/42),实施后为97.62%(41/42);实施前无菌物品合格率为90.97%(16315/17934),实施后为100%(18235/18235);实施前一医一患执行率为82.76%(16652/20121),实施后为95.29%(21113/22157)。实施后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明显(P<0.05)。
2.2护理满意度
实施后护理满意度各项指标得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明显(P<0.05)。
见表1。
3.讨论
危重患者除发病较急外,其病情往往十分严重,而且病情普遍存在发展速率较快的问题,通常需要在ICU中展开急救工作,以挽救机体生命。PDCA强调对各个护理工作者具体职责及其工作内容进行明确划分,通过对急救护理流程的科学化处理,使其朝着程序化、严谨性以及规范化方向发展,以提升急救护理整体质量,实现对抢救工作整体效率的进一步提升[3]。
PDCA循环管理模式运转程序严谨、管理层次多样,一共包括四个阶段,计划、实施、检查、总结,计划主要是分析当前工作状况,发现问题,提出改进计划;实施就是具体实施制订好的各项计划;检查计划对计划实施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即标准化实施的成绩,同时分析没有解决的问题,对计划进行进一步改善后进入下一个循环中[4]。
综上所述,当对急危重患者进行抢救时,通过PDCA循环管理模式管理的应用,在提升抢救质量的基础上,缩短其抢救时间,促进机体康复,推荐选用。
参考文献
[1]刘明秀,陈纯友,姜广荣. 加强院级护理质控管理的实践与效果评价[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14,01:185-187.
[2]郭艳梅. 质量管理工具在危重患者基础护理质控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创新,2014,05:91-93.
[3]刘金叶,王泉莉,王新刚,刘海霞. 实时护理质控在危重症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4,11:45-46.
[4]徐妙娣,袁菊明. 护理部质量评价在持续质量改进中的作用[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06:44-46.
论文作者:张淑彦,钟志强,佟香艳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7
标签:患者论文; 质量论文; 危重论文; 计划论文; 家属论文; 急诊论文; 大庆市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