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陈美梅

鹰潭市第一八四医院急诊科 335000

【摘要】目的:急性心急梗死患者在接受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对其行积极护理,观察应用价值。方法:择取于2013年7月-2016年3月期间在本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通过随机双盲法,将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各43例。对参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施以积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心血管再通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与参照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值进行比对,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具有明显性,即P<0.05。结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接受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行积极护理,不仅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还能强化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于保证护患关系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积极护理;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091-02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心内科常见性多发疾病,相对而言,病死率较高,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以及安全[1]。现阶段,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便是在适应证范围内,对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该方法具有操作便捷的特点,虽然临床应用效果尚为理想,但风险性较大,会导致患者临床治疗难度进一步提升。因此,在静脉溶栓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患者情况进行密切观察[2]。本院对患者行积极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就具体护理内容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于2013年7月-2016年3月期间在本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全面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且病程<6h,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确保患者不存在胸痛超过30min而硝酸甘油无法有效缓解、导联ST段抬高0.2mV≥2个以及静脉溶栓禁忌症等情况。本次实验获取了所有患者签署的知情同意书。通过随机双盲法,将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各43例。其中,参照组有26例为男性患者,17例为女性患者,年龄介于33岁-75岁之间,平均为(53.6±1.4)岁;病灶:5例为心内膜下,6例为正后壁,7例为下壁,11例为前间壁,14例为广泛前壁。观察组有24例为男性患者,19例为女性患者,年龄介于36岁-75岁之间,平均为(54.5±1.3)岁;病灶:6例为心内膜下,7例为正后壁,6例为下壁,12例为前间壁,12例为广泛前壁。就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对比,组间差异P>0.05,实验可行。

1.2护理方法

对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确保病房环境适宜,叮嘱患者绝对卧床,禁止移动患者,并对患者施以心电监护。

对观察组患者行积极护理,主要包括溶栓护理、心理护理、溶栓后护理三个方面,详情见讨论。

1.3观察指标

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心血管再通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

护理满意度判定标准:向患者发放本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共计三个选项: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一般)/总人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借由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本文中两组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择取(n,%)形式记录,组间比较差异χ2检验,计量资料择取( ±s)形式记录,逐渐比较差异t检验,P<0.05,可判定本次实验存在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心血管再通率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即数据对比,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详情见表1: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3.02%,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58.14%,对比两组数据,组间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即P<0.05,详情见表3:

3 讨论

本次实验过程中,分别对两组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施以常规护理、积极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心理状态、心血管再通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方面的数据值,与参照组患者的相应值进行比较,数据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非常显著,即P<0.05,基本吻合郭佳莹[3]等人的研究结果。

本次实验所采取的积极护理措施共有三个步骤:其一,溶栓护理。患者在接受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用药后,特别是在再通患者冠状动脉血流的瞬间,患者的心率、血压以及心律会发生非常明显的变化情况,因此,此阶段,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施以连续性的心电监护,对患者的心律、血压等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并准本除颤仪器、体外起搏仪器以及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等,最好随时对患者进行有效抢救的准备[4]。

其二,心理护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如果拥有较为乐观积极的心态,将会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主动性以及配合度,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心肌梗死患者常会产生剧烈疼痛,加之患者在病死方面的恐惧,极易导致患者滋生大量负性情绪,最终丧失治疗信心,弱化患者后期治疗的整体效果。基于此,护理人员需要以亲和的态度,积极主动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及时把握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遵从以人为本的原则,对患者施以有效的心理安抚措施,并对患者进行基础知识宣教,提高患者对疾病、治疗等相关内容的认知水平,向患者讲解相关成功救治案例,帮助患者重拾治疗信心[5]。

其三,溶栓后护理。患者溶栓后,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按摩上下肢、翻身,并鼓励患者进行早期活动等。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活动过程中,均需要对患者行心电监护,确保患者生命体征无异常现象,如果患者出现不适,则立即停止活动。

结语: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接受静脉溶栓过程中,对其施以积极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溶栓效果,保证患者临床治疗质量,有利于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爱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静脉溶栓行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6):7-8.

[2]陈科玉,邓少娟,陈恩妮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后并发症的护理[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0,16(02):156-157.

[3]郭佳莹,王俏芝,夏彩金等.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观察和护理[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08):1041-1042.

[4]赵云霞,葛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观察和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05(04):21-22.

[5]刘海艳.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06(01):63-64.

论文作者:陈美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7

标签:;  ;  ;  ;  ;  ;  ;  ;  

积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陈美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