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出版强国的战略:发展出版资本市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本市场论文,强国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外出版业发展的经验表明,出版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和资本市场的有力推动。我国出版业必须把发展作为改革的主要着力点,强调以产业属性来体现意识形态属性,以经济效益来保证社会效益和政治效益的实现,深入改革出版业投融资体制,加快发展多层次、多功能出版资本市场,形成产业经营与资本经营双轮推动的发展格局。这是我国从新闻出版大国迈向新闻出版强国的战略选择。我国出版业要以市场化推进体制和机制转型,以数字化加速产业转型,以集团化和证券化来应对发展模式转型,为发展出版资本市场奠定基础。
一、我国发展出版资本市场具有紧迫性和可行性
出版是兼具意识形态和经济(或产业)属性的特殊领域,它与资本市场的结合也有区别于一般产业的特殊性。出版资本市场,作为一种市场形态已经客观存在,但还没有系统的理论阐述。从出版业与资本市场的相互关系维度看,出版资本市场实质是出版业与资本市场的对接与融合,是服务于出版业的、进行各类债务性和权益性资金融通活动的、市场化配置出版资源的场所和制度安排。
(一)发展出版资本市场具有紧迫性
发展出版资本市场是出版业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出版业已初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市场在出版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逐步体现。但是,必须看到我国出版业也面临严峻挑战:我国出版业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产业集中度和产品差别化程度低;出版领域在许多方面仍停留在传统体制和模式上,经营方式落后;技术创新滞后,竞争力不强,整体实力薄弱;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跨国传媒公司超越国家的力量,通过文化产品市场和资本运作对我国出版业进行渗透和扩张。概括说来,我国出版业正处于战略转型时期,面临三大转型:体制和机制转型;数字化转型;发展模式转型。
综观国外出版业及跨国传媒集团发展、崛起的历程,都是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实现大资本、大融合发展的结果。就利用资本市场而言,我国出版业在资本市场的行业影响力仍然较低,资产证券化程度低,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相称。目前,我国大部分出版企业尚未上市,债券融资也不多见,资本运作方式单一。加快发展出版资本市场已成为推动我国出版业升级转型,增强出版企业活力,繁荣文化市场的迫切需要,是积极应对国际竞争,增强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
(二)我国具备培育和发展出版资本市场的现实条件
我国出版业与资本市场具有双向对接的动力,出版资本市场将显著加快出版业转型发展,而活跃的出版市场也将为资本市场注入新鲜血液,夯实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基础,并让投资者分享出版业的发展成果。可以说,当前我国培育和发展出版资本市场条件日趋成熟,具有现实可行性:
1.我国出版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我国已基本形成以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电子、网络等媒体的出版、印刷、复制、发行、运营等为主,包括出版教育、出版科研、版权代理、出版物资供应、出版物进出口等门类完整的产业体系;出版产业规模、生产能力持续扩大,2009年新闻出版产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占GDP约3%。我国已是世界上报业发行总量最大、图书出版品种最多的市场,图书销售额、印刷复制业位居世界前列。根据规划,到2020年,新闻出版产业总产值占全国GDP的5%左右。①可见,我国业已成为新闻出版大国,出版产业发展基础好,市场容量大,发展潜力大,具有进行资本运作的优势。
2.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为出版资本市场提供了土壤。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至今,已步入全新的发展时期,制度日趋规范,市场结构趋于丰富,品种渐趋多样,功能不断丰富和完善,规模大幅扩张,已基本形成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991年~2009年,我国境内上市公司数从14家发展到1718家,2009年年底上市公司总市值为243939亿元,证券化率达72.36%,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值市场,资本市场实现融资5711亿元。
3.资本市场与出版业双向对接条件趋于成熟。首先,体制及政策环境渐趋宽松、明朗。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近年来我国出台一系列文件,明确支持出版业对接各类资本市场,出版资源配置市场化程度加强,相关政策和制度渐趋明朗。其次,传统出版业、新媒体及网络出版业资本运作方兴未艾,出版资本市场开始发育。目前,除一批新媒体企业在境内外成功上市外,我国部分出版单位改制后也通过各种途径实现境内外上市,如新华文轩、江西出版、皖新传媒、出版传媒、新华传媒、时代出版等6家典型的出版企业都已完成上市。当前,我国出版业利用资本市场日益多样化,形式包括银行间接融资,合资合作融资,通过购并、参股上市企业间接进入资本市场,直接上市,利用债券市场融资等。
二、出版业与资本市场对接融合的四大战略路径
中国出版业与出版资本市场的对接、融合主要包括四大战略路径,即市场化、数字化、集团化和证券化。市场化重在体制机制突破,数字化侧重于出版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前景,集团化的关键是培育市场竞争主体,证券化则是对接资本市场的制度设计和规范安排。
(一)市场化:我国出版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出版业的经济属性决定了出版业不能脱离经济活动基本过程和市场经济规律而发展。所谓市场化,是指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导方式,以资源优化配置为目标的机制和过程。当然,市场化也意味着政府应发挥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与宏观调控职能,维护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转,减少市场失灵。市场化是发展出版资本市场的必要前提。出版资本市场要求建立与资本市场相适应的市场化的体制和机制,也要求出版要素资源的市场化运作。同时,发展出版资本市场也可通过倒逼机制突破行政壁垒,增强出版企业运作的独立自主性,并加快出版要素市场的发展,进而加快出版业市场化进程。
市场化是出版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代表着我国出版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可以说,如果不经过市场竞争和市场淘汰,就不会有强大的出版企业。我们不能只期望市场竞争的结果,而不要市场竞争的过程和机制。我国加快出版业市场化进程,除了培育市场化的竞争主体外,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要建立市场化的人事分配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改变出版业从业人员的事业编制,推进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大力加强出版人才的市场建设,推进职业准入、岗位准入机制建设,实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登记注册管理,建立刚性的人才准入机制和柔性的人才流动机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通过设立新闻出版人才培养专项资金,以定向培养、公开招聘、业外引进等方式,大力实施出版领军人才工程、复合型出版人才和高技能出版人才工程。
2.技术资源配置市场化。目前出版业发展的一个重大障碍在于内容资源和技术资源割裂,出版单位掌握核心的内容资源,而软硬件技术却大多掌握在业外的技术供应商手中,以致核心资源在产业形态转化中难以实现增值,产业链条无法延伸。此外,技术标准不统一也影响出版产业的发展,如数字出版领域,方正的CEB、超星的PDG、Adobe的PDF等均有各自的格式。要大力促进各类出版技术要素自由流动,吸收风险投资、社会投资参与技术开发,加快高新出版技术的市场化、产业化。要加强出版业内外的合作,统一技术标准和格式。
3.内容资源配置和出版物发行市场化。我国计划性的书号、版号管理,阻碍了外部资本的进入,也造成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失效。要优化配置书号、版号资源。要打破垄断,逐步放开发行领域,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允许外资、民营资本进入到发行领域,形成发行领域大流通的格局。要为合法出版物的合法流通创造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4.产业准入市场化。据英国和美国经济学家的估算,在一些较分散的三位数、四位数产业②(国民经济产业分类标准代码)中,企业数每增加1%,可能给行业带来约0.3%的增长率。目前在中国发展最好、竞争力最强的产业,都经历了市场开放和充分竞争的过程,如家电业。我国出版业在市场准入方面离市场化运作还有很大距离,特别是出版业要素市场化程度和政府行为适应市场化需要的程度低,已严重制约出版业的发展。要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通过新企业的进入带来增量资金和新的人力资源,带动整个出版产业的发展。
5.资本运作市场化。我国在出版单位转制、集团化重组过程中,政府行政主导的痕迹较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改制重组的效果。政府应当支持出版企业通过市场化方式进行收购、兼并、重组、整合,由优势出版企业对实力弱的出版单位进行资本输出改造,同时有条件地允许社会和民间资本参与对经营性出版单位的兼并、重组。同时支持出版集团根据经营战略纵向进行跨细分行业的并购,横向进行跨媒体、跨区域的资本运作。
(二)数字化:我国出版业发展的创新动力
数字出版作为新兴出版业态,代表着出版业的发展方向,为我国出版业开拓了新的战略空间,为在新的更高层次展开竞争提供了重要的资源条件。数字出版已成为我国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整体收入达750亿元,其增长率远高于传统出版产业,市场容量远未饱和,潜力巨大,颇具投资价值。我国发展出版资本市场应当聚焦这一战略版图,以拓展出版资本市场的容量,扩张融资规模和收益规模。通过数字化推动出版产业发展,并与资本市场形成对接,有利于为出版资本市场增添优质的主体资源。同时,出版资本市场能满足数字出版企业的融资需求,在更深更广层次上促进数字出版资源整合,从而加快出版业的数字化。我国有必要将数字化上升到国家战略予以高度重视,推动出版产业升级,并从宏观上研究如何引导、规范数字出版行业的发展。
1.支持企业自主技术研发和内容原创。要从政策、资金、人才、技术、行业标准等方面,支持出版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研发,促进数字出版技术和数字原创内容的发展。要大力促进数字出版技术成果产业化,加快推动传统出版业向数字出版转型。要建立全国统一的出版内容资源管理、信息服务管理的新一代技术平台,把出版资源、市场潜力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同时,积极鼓励内容创新,通过对优秀原创动漫出版作品和版权创意产品等的扶持和奖励,引导出版业推进内容形式创新,使各种传播手段与优势内容资源有机结合。
2.聚焦产业基地/园区/集聚区建设,发展重点工程、重大项目。近年来,新闻出版总署大力建设出版产业带、特色的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以此提高出版产业集中度和专业化协作水平。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12家网游、动漫基地和11家版权贸易、保护示范基地,已显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对出版产业的带动及示范作用。政府要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大力支持数字出版基地、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园区或集聚区的建设,从平台开发、产业集聚、人才培养、政策试点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数字出版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和国际化水平。要以重点工程、重大项目为抓手,推动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国家知识资源数据库、中华字库、数字内容版权保护技术(DRM)研发等重大数字出版工程的进展,推动各省市自主或者合作研发的重点数字出版工程/项目的进展。
3.以数字化提升出版业的信息化发展水平。我国出版业信息化程度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要从以下四个层次提升出版业信息化水平:第一个层次是基础数据信息化,包括审稿、管理、财务、流程、销售等;第二个层次是互联网联通,建立依托于互联网的数据平台、工作平台,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第三个层次是开展电子商务,实现BtoB、BtoC;第四个层次是电子图书的出版。
4.创新赢利模式。赢利模式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出版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投资价值。传统出版的赢利模式是通过制作、收集、编辑和整理资源内容,销售附加有内容的介质从而获得利润,是以“成本—价格—效益”为特征的产品交易模式。而在数字出版领域则出现了基于服务而不是产品的、对市场和产品两个环节双向开发的、全新的服务交易赢利模式。数字出版可借助数字化技术开发出满足细分领域的客户群体特定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类型,从而创造性地通过挖掘需求,提供服务,产生利润。这一模式已为克里斯·安德森的长尾理论所解释。目前,这种赢利模式在国外已有一批成功者,如美国Amzon推出的Kindle和服务捆绑的销售模式,德国Springer Link的数据库在线模式等。目前我国传统出版进入数字出版领域仍较多采用产品交易的赢利模式,与我国庞大的内容资源很不相称。我国出版企业应当切实推进内容资源的数字化,不断创新赢利模式。
(三)集团化:我国出版业超常规发展的有效途径
出版业的集团化是出版业做强做大的重要途径。凡是出版业竞争力强的国家,都有一批实力强大的大型出版集团,它们代表了该国出版业的发展水平。近年来集团化已成为我国出版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对出版产业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现有的25家出版集团已成为出版业最重要的产业组织形式,占全国图书出版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集团化为出版资本市场提供资本运作的题材和内容,活跃资本市场。而出版资本市场不仅能满足集团化的资金需求,还可改善集团公司的治理结构。加速出版企业的集团化,促进出版集团做大做强,是出版业调整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规模优势的重要举措。
1.变行政推动为市场驱动。我国出版企业集团化的改制实践已有较长时间,但在集团化改制过程中,政府行政主导色彩较浓。要坚持以市场化方式推动出版企业集团化,以资本为纽带,通过横向和纵向整合出版产业价值链和产业链的资源,促进资本在出版领域的集中,壮大经营规模。具体包括:资本交易过程中价格确定的市场化;并购双方选择的市场化,即自主选择并购或被并购对象,管理部门不直接干预;主辅分离行为的市场化,让出版企业根据战略需要自主突出主业并分离辅业,实现做大做强。
2.促进跨区域、跨媒体资源整合。集团化过程中可综合运用多种资本经营方式实现跨更大区域、跨越媒体的出版资源整合,以促进出版企业扩张规模和实力。跨区域整合出版资源有助打破区域封锁、条块分割,囊括不同地域具备比较优势的出版资源。我国已有一些跨区域扩张的探索,如:江苏凤凰出版与海南新华书店合作成立海南凤凰新华发行公司。报社跨区域合作日见频繁,如《新京报》、《云南信息报》、《世界报》、《第一财经日报》、《每日经济新闻》、《西部商报》等都是跨区域合作的产物。在促进出版业上下游资源整合的同时,出版企业也可介入广播、电视、电影等相关产业,进行跨媒体整合,打造大型传媒集团。
3.加强准入退出机制建设,实现制度约束。建立健全出版法规体系,完善出版市场双向的准入和退出机制。推进出版企业通过市场化准入机制进行跨区域、跨媒体、跨部门的合作和发展,解决出版企业增量发展的问题。而对于出版企业存量发展问题,关键要建立市场化的退出机制。要进一步梳理、完善原有的休刊制度、报纸或期刊出版质量综合评估制度及年度核验制度等退出制度,强化无形约束,把资源调整集中到优势出版企业,解决好出版界“有能力的没有资源,有资源的没有能力”的状况,以促进出版企业集团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4.强化集团化管理。出版业集团化改制后,无论是资产规模、管理幅度与之前小规模、单区域、单一市场均发生很大变化,有些甚至形成跨媒体、跨区域经营,亟须强化集团化管理。集团化管理的核心是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确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解决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问题,确立集团管理总部与下属公司的责权分工,通过对管理总部的功能定位和职能共享来推动集团业务战略的实施。集团化管理应达到以下目标:资源共享,节省成本和费用;优势互补,提升企业的运作和管理效率;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
(四)证券化:我国出版业起飞的“引擎”
出版产业的经济属性决定了出版企业要追求资本的不断增值。产权固化、资产凝固、资本流动性不足,会造成巨大的机会成本,损害资产价值和企业价值。而通过资产的资本化和资本的证券化,企业将资产转化成能创造价值增值的资本和证券,从而实现资产规模的级数增长和扩张。资本化、证券化是出版业与资本市场对接的桥梁。资本化主要指资产的资本化,是有明确权属的资产进入市场交换,以资本形式流动起来的过程。③证券化则是指资本的证券化,“是企业、项目和纯资产形态的资产经过一定结构安排,以组织的信用或资产的现金流为支撑发行受益凭证的过程。”证券化能促进出版企业加快进入资本市场,并借助资本市场突破资金和机制瓶颈,转变经营与发展方式,最终实现产业裂变与升级。
中国出版业的跨越式发展和起飞有赖于出版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我国应当从培育出版资本市场的战略高度,坚持资本主体多元化、资本积累社会化、资本形成市场化,加快产权多元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的进程,推进出版业与资本市场的对接、融合,为出版乃至整个文化产业的改革与发展探索新路。
1.做好产权界定、资产评估。从证券市场融资的实践看,企业发行股票、债券等,需要清晰界定股权与债权,做好股权与债权的价值评估,从而为合理确定股票和债券价格确定基础。从资本市场投资的实践看,出版企业以其自有资产等对外投资,除现金、银行存款等货币资产之外,对于以非货币资产尤其企业的著作权、技术等无形资产对外出资,也需要做好资产评估。因此,做好产权界定、资产评估,是促进出版资产资本化的重要而且不可或缺的举措。
2.探索证券化的各种实现方式,提高证券化深度。证券化是企业以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为基础发行证券并上市的过程,包括上市及资本经营活动,也包括针对应收账款、存货等具体资产的证券化产品设计,旨在将回收期较长、流动性不高的资产转换成流动性较高的资产,达到融资及提高资本收益的目的。出版企业应当不断进行金融创新,综合利用资本市场,提高资产证券化深度。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基于版权、专利权、专有技术等知识产权及商誉等无形资产的重要性,出版企业应促进无形资产对外流动(如投资)和资本运营,以达到分享投资收益、实现价值增值等目的。其中的关键是承认无形资产的资本属性,核算其市场价值,实现无形资产的资本化。这类问题比较复杂,往往涉及多个关系主体,应当通过引入创新制度安排和创新金融工具来妥善解决。
3.有序开放外部资本参与出版资本运作,形成资本来源多元化格局。产权多元化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制度前提,也是资本化、证券化的重要基础。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政策许可的领域,形成资本来源多元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和产权多元化格局。鼓励国有大型企业、国有产业资本独资或合资进入出版业,放开国有大型企业控股或直接兴办媒体的限制。支持出版企业与国有金融资本的合作,允许国有金融资本参股、控股或直接创办出版企业。还可进一步放开政策,吸引国外媒体资本和一般民营资本进行出版资本运作。
三、大力发展多层次、多功能出版资本市场体系
当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包括主板(沪深证券交易所、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二板)、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俗称三板,包括中关村股份报价系统)、产权交易市场(由全国260多家产权交易市场组成)、天津股权交易所(OTC市场)和天津滨海国际股权交易所等在内的多层次、多功能的资本市场体系。品种渐趋多样,已细分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中长期信贷市场、期货市场(商品、国债和指数等)、基金市场、产权市场等类别。资本市场功能不断完善,具备了宏观调控、融资、资源配置、产权约束等多重功能,在优化资源配置、筹集社会资金、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我国资本市场还延伸到海外,不少企业进入境外资本市场,并已形成规模。这些都是我国发展出版资本市场的重要基础。我国发展出版资本市场的战略目标是,根据出版业的特殊性及出版业的多元需求,拓宽出版业进入资本市场的渠道,大力发展多层次、多功能出版资本市场。
(一)发展出版股票市场
股票市场是资本市场的主体。我国出版企业利用股票市场的方式和途径灵活多样,既可以公开发行股票直接上市,也可以通过买壳、借壳等形式间接上市,还可以在上市后通过配股、增发新股、转让股权、派送红股、转增股本、股权回购(减少注册资本)、注资、分拆业务上市、发现可转换公司债券等方式进行再融资;既可以利用境内股票市场,也可以选择境外股票市场,在境外发行H股、N股、S股等直接上市,近年来还出现了A股+H股、A股+H股+N股(或S股)、H股+N股(或S股)等境内外同时上市、境外多地上市的模式。
(二)发展出版产权交易市场
我国现有260家产权交易市场,已形成相当交易规模,交投活跃。出版产权市场是出版产业与资本市场之间的桥梁。出版企业可进入产权交易场所利用在场交易融资,通过招投标、竞价交易、确定交易对象等方式,实现出版与资本、内资与外资、版权与资产的有效对接,推动各类产权跨行业、跨区域、跨国界、跨所有制的流动,并创造和实现价值。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已开始这方面的探索,上海产权市场2003年就在全国率先探索文化产权交易,并先后创立国家动漫游戏产权交易中心、上海版权产权交易中心和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
(三)发展出版信贷市场
充分发挥银行等金融机构间接融资的作用,推动银行等金融机构与出版业的合作,创新合作机制,培育出版信贷市场。有关金融服务可从商业银行拓展至投资银行和保险领域,包括:授信及融资、资金管理、财务顾问和保险、培训咨询、国际结算、银团贷款和其他创新产品等服务。银行可将出版业单列管理,强化外部监督职能,并可考虑以利益相关者身份进入企业董监事会。2009年8月中国银行和新闻出版总署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已开始这方面的探索。④
(四)发展出版债券市场
目前,债券市场已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品种结构包括短期融资券、可转换公司债、可分离交易公司债及上市公司债等。符合条件的出版企业发行债券,有利于出版企业多渠道融资,运用财务杠杆改善财务结构,也有利于丰富债券市场的品种结构,促进债券市场的发展。
(五)发展版权信托市场
版权信托是资本市场融资模式的创新和补充,为达不到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融资条件的中小型出版企业提供债务融资渠道。通过信托关系,委托人——出版企业可以将信托财产——版权通过信托行为转移给受托人——信托公司,信托公司再以信托资产为抵押,协助出版企业申请贷款。一般说来,直接利用版权做抵押,银行往往难以放贷。而信托公司加入后,可以降低银行放贷风险和企业贷款门槛。目前北京中关村已建立版权交易系统,并开始版权信托实践。
(六)激活出版风险投资市场
风险投资是投资于极具发展潜力的创业企业并为之提供专业化经营服务的权益性资本。其本质内涵是以资本支持与经营管理服务辅导企业创业与发展。⑤目前,我国风险投资已开始关注出版业。2008年,北京磨铁文化发展公司获得深圳某风险投资5000万元。风险投资也会以战略投资或PE方式投资大型出版集团。如2009年7月达晨创投、湘投等5家创投机构联合投资中南出版传媒,弘毅投资入股江苏凤凰出版传媒。我国应积极引导风险资本投资出版企业,出版企业则要强化经营管理,创新赢利模式,以吸引风险投资。
(七)建立出版产业投资基金
产业投资基金是拓宽融资渠道、支持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为加快出版业的发展,可通过政府引导资金吸引社会资金共同组建出版产业投资基金,并坚持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2009年8月江苏省财政出资设立规模约20亿元的省级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及2009年5月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业外国有资本组建的东方星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都把出版业作为投资重点。
(八)发展出版资产证券化产品市场
我国资产证券化外部制度环境趋于成熟,发展空间大。出版企业通过资产证券化融资,可以盘活存量资产,加快资产周转,且不会增加资产负债表上的负债,从而改善资本结构。出版企业资产优良,完全可探索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如针对应收账款,可借助证券化提供偿付期与其资产偿还期相匹配的资产融资方式,实现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当前,我国可重点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探索发行出版企业短期融资券、高收益债券、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和出版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等融资工具,研究开发以中小企业贷款为标的资产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
(九)培育出版资本运营中介机构
培育服务于出版资本运营的专业中介机构是发展出版资本市场的重要环节,也是出版资本市场的重要内容。具体包括:打造文化产权交易市场、知识产权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培育新闻出版和版权资产评估、投资银行、经纪、代理、鉴定、会展、产权交易、信用评级、风险投资、产业投资基金等中介机构,培育专业化的出版机构投资者;出台完善出版中介机构管理办法和出版经纪人制度,规范中介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培育熟悉出版资本运营的专业人才等。
大力推动出版业与资本市场对接,加快培育多层次、多功能出版资本市场,是处于战略转型期中国出版业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我国从新闻出版大国迈向新闻出版强国的战略选择。在新闻出版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过程中,出版资本市场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带动我国出版业新的起飞。
注释:
①赖睿、郭肖杰:《2009年全国新闻出版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大关》,《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1月25日。
②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代码为三位数、四位数的行业被称为三位数和四位数行业。如从A到T的20个行业为一位数行业,如C为制造业。制造业中,又分13到43的30个两位数行业,如17为纺织业,39为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在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中,又分为391到399的9个三位数行业,其中395为家用电力器具制造。而在家用电力器具制造业,又分为3951到3957、3959的8个四位数行业,其中3954为家用厨房电器制造。
③赫尔南多·德·索托:《资本的秘密》,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30-206页。
④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8.13。
⑤何小锋:《资本市场运作教程》,中国发展出版社,第10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