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血液中心机采科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对全血献血者向机采成分献血者转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作为品管圈实施前阶段,即对照阶段,随机对到我中心参加献血的成年人1200例开展成分献血意象、血液中心工作满意度,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作为品管圈施后阶段,即研究阶段,被调查者数量、问卷调查方法同上,对比两个阶段献血者问卷调查结果。结果:研究阶段被调查者在未来12个月成分献血意象率为78.75%(945/1200)显著高于对照阶段的47.08%(565/1200)(﹤0.05);研究阶段血液中心工作满意率88.17%(1058/1200)高于对照阶段的70.42%(845/1200)(﹤0.05)。结论:将品管圈引入全血献血者向机采成分献血者转化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献血者对献血工作满意度,更加了解成分献血。
关键词:品管圈;全血献血;成分献血
品管圈主要是目的一致,工作场所相近、工作性质相近,且自愿参与的人们聚在一起组成的团体,针对一定的活动主题,开展头脑风暴,集思广益,确定活动计划及流程,反复确认,保证无纰漏、具有一定合理性、科学性,多用来解决事业单位内部所面临的问题,通过对员工主动性的积极开发,促使内部合作更具默契,不断优化工作流程,促使工作高效化、流程合理化。将品管圈应用于医疗机构日常工作中,不仅有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还有利于服务品牌,具有良好的管理意义[1-2]。本次研究将品管圈作为我血液中心针对全血献血者向机采成分献血者转化的干预管理措施,以2014年1月-2016年12月作为品管圈施行阶段,随机选择1200例在我中心献血者作为问卷调查对象,开展关于献血工作满意度、未来12个月机采成分献血意象率的问卷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取得一定研究成果,现将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作为品管圈实施前阶段,即对照阶段,随机选择在此阶段内到我中心参加献血的成年人1200例作为问卷调查对象,男655例,女545例,年龄20-58岁,年龄平均(34.3212.56)岁。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作为品管圈实施后阶段,即研究阶段,随机选择在此阶段内到我中心参加献血的成年人1200例作为问卷调查对象,男698例,女502例,年龄20-55岁,年龄平均(34.0212.26)岁。对比两个阶段内研究对象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一般资料,数据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0.05。
1.2方法
1.2.1建立品管圈管理小组,确定品管圈活动主题
我中心成立品管圈管理小组,组内成员为我院自愿参与品管圈活动的工作人员,总共17人。每周召开1次例会,集思广益,确定我血液中心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查阅资料,通过多次会议讨论,对问题及会议记录进行综合性判断后,确定本次品管圈活动主题为“制定合理干预方案,对全血献血者向机采成分献血者转化”,并按照本次活动主题,按照时间及责任人员制定活动方案,促使组内成员对自身职责,活动细节以及时间安排做到心里有数,促使活动各型项目执行难度降低。
1.2.2制定品管圈干预措施以及问卷调查内容
1.2.2.1增强圈员个性化献血宣教意识,加强宣教工作
由圈长组织,圈员参与,利用交接班、业务学习等时间,提高血液中心医务工作人员专业素养,强化成分献血宣教意识,转变服务理念,将成分献血相关知识宣教资料放在献血屋,便于医务人员学习及向献血者开展成分献血宣教工作。宣教资料需定时更换,促使献血者深入了解成分献血的重要性、成分血比全血经处理后用到临床的产品质量更高,同时在献血前需掌握该献血者本次献血类型,比如计划献血、互助献血、个人献血或团体献血者,以及献血者本身的年龄、学历以及背景等个人资料;由于献血行为源自其献血动机,而献血动机则受到个人年龄、受教育经历、经济状况、学历以及背景等因素影响,比如高龄、高学历、高收入者对献血服务本身的服务水平要求较高,而且更看重献血行为本身对于自身健康情况的影响,还考虑到受血者能用到极小副作用的产品;而青年献血者更看重“爱心”意义,多属于冲动型献血者,招募比较容易,但不乏部分献血者看中献血行为背后的“优惠政策”,比如购物卡、电话充值卡、工具箱等,因此应针对不同类型的献血者加强[3]。
采血人员需在采血服务中积极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以及技术操作熟练度,消除献血者的紧张感,获取其信任,提高配合度,注意在沟通及交流过程中根据献血者年龄、职业以及受教育程度等信息的不同,与其沟通,并选择不同话题,分散其注意力,促使全血献血者充分了解成分献血对身体无不良影响,而且恢复速度相对全血献血后更快、成分献血量比全血献血量更小,比如普通人血小板每隔7d再生1次,机采血小板献血后2-3d即刻恢复至献血前同等水平,机采成分献血与全血献血程序相同,但时间稍长,多需1-2h,机采成分献血使用一次性套材,而且献血者血液循环及分离均在经过严格消毒的密闭管道套材中完成,无交叉感染风险等[4]。此外,针对固定成分献血者,应加强与其沟通、交流,并加强反馈机制。
1.2.2.2问卷调查
在品管圈活动开始前,已经通过多次例会确定我中心服务满意度调查表内容及具体调查事项,其中调查表按照内容主要分成以下三部分:(1)未来12个月机采成分献血意象,包括是否了解机采成分献血、是否愿意在未来12个月以内接受机采成分献血等;(2)献血工作满意度,包括血液中心环境、关于全血及成分献血相关知识宣教内容及形式是否满意、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及仪容仪表是否满意等,工作人员专业素养是否满意等[5]。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选择SPSS13.0软件分析数据,以率(%)表示计数资料,施行检验,当<0.05,提示数据差异明显,能够获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阶段被调查者在未来12个月成分献血意象率为78.75%显著高于对照阶段的47.08%,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研究阶段血液中心工作满意率88.17%高于对照阶段的70.42%,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详见表1。
表1 两个阶段问卷调查结果比较[n(%)]
3.讨论
品管圈管理方法作为提高诸多事业单位内部工作效率,全面优化工作效率,积极提高内部工作人员主动工作积极性的重要管理工具已经扩展至医疗机构内,血液中心作为特殊的医疗机构,自然不能忽视。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血小板等成分血的需求量逐年上升,这对我中心的工作提出了挑战,意味着工作人员需提高自身工作热情,引进品管圈等先进工作管理方法,在加大成分血相关宣传力度的同时,针对来血液中心的献血者,尤其是全血献血者,在提供优质采血工作的前提下,根据其年龄、学历、收入以及背景等不同资料,给予不同的干预措施,加强细节方面的沟通,促使其感受到支持与人文关怀,努力提高其献血者的自豪感以及荣誉感,鼓励其向机采成分血献血者转化[6-7]。
在干预措施实行过程中,通过发放健康知识手册、宣传栏、面对面交流、网站等方式提高其对全血献血与机采成分献血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比如采血原理、成分血采集目的、成分献血相对全血献血对身体影响更小、成分血能够满足临床重症患者急救需求等,加强沟通交流技巧,尊重献血者意愿及隐私,优化反馈机制,提升采血及咨询等服务态度[8],同时满足其合理要求,献血者下一次响应招募或主4动参与机采成分血工作,建议提前告知该献血者机采成分血适宜时间,鼓励其提前与血液中心联络,预约献血时间。
本次研究中,研究阶段被调查者在未来12个月成分献血意象率、血液中心工作满意率均高于对照阶段(﹤0.05);提示将品管圈融入对全血献血者向机采成分献血者转化过程中,能够获得良好的应用效果。本次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未按照年龄分层,样本量仍有待提升等,需进一步研究。
总之,将品管圈引入血液中心针对全血献血者向机采成分献血者转化过程中,有助于提高献血者对血液中心工作满意度、未来12个月机采成分献血意象率。
参考文献:
[1]郑盈盈.单采成分血献血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方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性电子期刊),2015,15(77):176-177.
[2]吴健红.品管圈在提升体检中心服务水平中的应用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12):146-148.
[3]李诗敏.无偿献血者心理状况调查分析及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8):49-50.
[4]耿敬磊,解桂贤,张金彩.成分献血工作中有效沟通的重要性[J].河北医药,2014,36(12):1878-1879.
[5]杜兰英,钱玲,刘桂瑛.武汉采供血机构服务质量与献血满意度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2014,27(7):749-751.
[6]张英,张亚,高梦姣,等.长沙市大学生无偿献血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全科护理,2014,12(15):1345-1346.
[7]朱晓莹.品管圈在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固定队伍建设中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15,28(2):202-204.
[8]祖亚娟.个性化干预对全血献血者向机采成分献血者转化的影响[J].大家健康,2014,8(23):334-335.
论文作者:黄可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6
标签:成分论文; 献血者论文; 品管论文; 阶段论文; 工作论文; 中心论文; 血液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