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时间模式之比较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责任审计论文,模式论文,时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经济责任审计时间的分类
根据被审计领导干部职位的变动和干部管理、监督部门的需要,经济责任审计时间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按照对领导干部任期进行全程审计监督的要求分类,审计时间可分为任前审计、任中审计和离任审计。按照干部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分类,审计时间可分为定期审计、不定期审计和待岗审计。按照领导干部是否在任分类,可分为“先审后离”和“先离后审”。
二、几种经济责任审计时间模式的比较
(一)全程审计是较为理想的经济责任审计时间模式,但不宜普遍推广
对领导干部的整个任期进行全程审计监督,在任前把关、任中监督、离任审计三个关键环节上,环环相扣,使领导干部的整个任期没有监督的盲区。然而,全程审计监督在实际工作中很难推广。从全国的情况看,这种方法也只是偶有所闻,只有典型性而没有普遍性。全程审计监督得不到普遍推广的原因有三:一是领导重视不够。有些地方的干部管理部门没有真正把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干部监督管理的重要环节,在选用干部时只把经济责任审计当作走过场,临时委托审计,时间要求很急,很难完成审计任务。二是审计对象特殊。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既对事又对“人”,调整干部,尤其是调整单位的“一把手”是政治性较强,保密程度较高的一项工作,一般不事先告知审计部门,因此任前审计是不现实的。三是审计资源不足。如果对每个单位“一把手”的任期都进行全程审计监督,将耗费大量的审计资源,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各地审计机关,尤其是县级审计机关普遍存在审计资源不足的现象。首先,人力资源不足与审计任务繁重的矛盾日益突出。如某县,在编在岗人数20人(机关定编12人),其中:班子成员6人,后勤人员3人,业务人员11人,整天忙于审计业务,培训机会少,知识更新缓慢。每年承办上级指令性的审计项目、县领导临时交办的审计事项、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少则几十项,多则上百项,审计人员不堪重负,自定项目基本排不上。其次,审计办公经费严重紧缺。机关的日常开支难以维持,办公设施陈旧、技术装备落后、审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空白。由此可见,有限的审计资源无法满足全程审计监督的需要。
因此,实行全程审计监督模式必须满足以下条件才能得到运用:一是地方领导重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二是组织、纪检监察等部门加强配合,形成干部监督的整体合力;三是审计资源管理机制完善,审计人力资源得到加强,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审计办公经费充足,办公设施、技术装备及时更新,审计信息化建设能够满足现代审计的要求,在人员培训方面的经费能够得到保障。
(二)“待岗审计”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成效,但不利于保护干部
“待岗审计”有以下优势:一是有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首先,被审计领导干部因为去向未卜,对审计工作十分重视,配合较好,态度诚恳,利于说实话,吐真情,能使审计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被审计者可能已经不再担任领导职务,使广大群众消除了“秋后算账”的顾虑,敢于出来检举揭发,如实提供单位和个人违反财经法规的线索,可以大大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三是有利于审计结果的转化。干部管理部门根据审计结果,决定被审计领导干部职务的升降,纪检监察部门依据审计结果,对责任人做出党纪、政纪处理,从而可以提高审计的权威性。
待岗审计的缺点是不利于保护干部。由于其为事后监督,发现问题往往在事情发生之后,大多数违法行为是不能挽回的,只能接受惩罚。如某县审计机关接受委托对县直某局局长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该局长已被调出,待岗在县党校学习。审计查出该局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截留应上缴财政的规费收入。二是收取的房屋租金等收入不入单位财务账,以个人的名义私存私放。三是违规收费坐支,不缴入预算外专户,直接用于办公楼工程,逃避财政监督。县委根据审计结果做出决定,对该局班子成员全部调离,对该局长不安排领导职务。
(三)先离任后审计存在的负面影响
先离任后审计,这种审计时机是最不理想的,对其负面影响分析如下:
1.从被审计领导干部的角度分析。一部分领导干部已不再安排领导职务,改非、退休或者受到处理等情况,不再考虑政治前途,产生消极心理,甚至有反审计情绪,不愿配合审计,而审计所能采用的手段是有限的。另一部分领导干部已走上了新的领导岗位或更高的领导岗位,或许是审计部门的上司,以工作忙,没时间为借口,堂而皇之地避开审计,不愿提供与审计有关的实情,给审计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2.从群众的角度分析。对不再担任领导职务的干部,群众认为人家官也不当了,还查人家干什么,何必乘人之危,落井下石呢?对走上新的领导岗位或已提拔重用的领导干部,群众认为人家有后台,官官相护,检举也没用,到头来只能遭到打击报复。因此群众不愿反映情况,见到审计人员就敬而远之。
3.从审计自身的角度分析。一是审计的积极性受到影响,认为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有的已经罢官了,审不审没有多大意义;有的已经升官了,只要查不出太严重的问题,对人家做官影响不大,审计只是无用功。在这种认知下,审计人员容易对经济责任审计产生消极情绪。二是加剧了审计力量不足与审计工作量加大之间的矛盾。领导干部的调整一般不是一个,而是几个或一批。尤其是党政领导班子换届,一次就是几十个部门、单位,如果都集中在离任后一次安排审计,必将使本来审计资源就很贫乏的审计机关措手不及。
4.从审计结果运用的角度分析。审计结果表明政绩突出的,可能已被免职。而审计结果表明政绩平平的,可能已经被提拔重用。因为审计与用人不合拍,审计监督滞后,审计结果得不到转化,造成审计资源浪费,乃至影响审计的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