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实效、有特色的美术学科校本教研,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校本论文,实效论文,学科论文,美术论文,特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1990年代校本教研走进中国,由于它所倡导的思想与实践指向与学校的变革需求相一致,因而在教育界特别是中小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它的一些基本特征已逐渐被教育人熟知并运用,学校对校本教研的认识已经比较清晰,并成为常规工作。然而在这个大背景下,美术学科的校本教研活动现状却显得格格不入。 一、中学美术学科校本教研的现状分析 1.校本教研的三要素是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校本教研的核心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下面以太原市美术教师教研活动的主阵地——中级研修班成员(初、高中直属校的学科组长和各县区教研室美术教研员)的构成情况来分析太原市美术教研的现状。从客观角度看:(1)中研班成员校共69所,平均每所学校有美术教师3人,很多学校还都是一校一人,这就严重阻碍了美术学科校本教研的开展,至少校本教研三要素中的一个要素——“同伴互助”就实现不了,一般都是跟着音体美大学科组或年级组一起活动,而艺体课程又是专业性非常强的学科,目前这样的活动形式导致美术学科的校本教研流于形式、疲于应付。(2)中研班成员共89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初级、中级职称共85人,比例为1:22,可以看到高级职称教师严重短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校本教研的开展也缺乏相应的学科引领力量。(3)中研班成员中专职专任的美术教师76人,在学校兼任行政职务或其他学科教学的13人,没有行政职务却也仍然会承担团委、政教、办公室等行政部门的各种杂事,这样大多数美术教师在学校的工作时间被很多其他临时性事务占去,很难有充足的时间、空间专心做美术学科的校本教研工作。(4)中研班成员中跨学段、跨年级代课的33人,占到中研班成员总数的37%;一周代课16节以上的3人,占到中研班成员总数的3.4%;而《太原市普通中学教学管理规程》(试行)规定,美术学科教师应代课每周14~16节。如此,美术教师备课、上课的重负导致其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去进行校本教研活动。 对应上述客观现象,美术学科的边缘化亦导致了美术教师进行校本教研活动的主观意识不足,把校本教研当成一项行政指令性任务,比如学校的校本教研模式载体是“×××课堂教学模式”,美术教师拿来就用,生搬硬套,使得美术课不像美术课,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有个别学校的美术老师甚至从来没有参加过校本教研活动,完全是自己闭门造车,教师的专业发展从何而来? 2.校本教研的指向是课堂教学,然而在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却仍然存在以下现象:(1)程式化教学。通过听课发现,80%的课堂教学仍停留在20+20+5的状态,即20分钟教师讲、20分钟学生练、5分钟展示评价。这是一种貌似双基完整、讲练结合、相对完整的教学设计,实则讲练分离、流于形式、实效性低、毫无艺术课程的特点可言,乏味枯燥。(2)美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视觉艺术,而多数美术教师的基本功不过关,如国画课、手工课等不敢示范,缺乏有效的引领,失去美术课的专业特质。 二、提高校本教研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对于校本教研现状的浅要分析,发现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是“有效性差”,校本教研能否真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效性是“试金石”。有效是效率、效果、效益的总和,校本教研只有有效才能系统化、可持续发展。在学校美术校本教研开展存在困难的情况下,我们基于现状,把美术学科的校本教研上升到市本教研的层面组织开展,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出发点,以课堂教学为立足点,以名师团队建设为切入点,以课程专家、行业专家为支撑点,以一线工作法为着力点,紧扣两个关键词——“实效”“特色”,主要围绕教师主体意识的提升和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探索。 (一)教师主体意识的提升 教研活动是否高效进行,要建立在教师主动积极的活动基础上。教师如果能在自己主动要求发展的基础上,运用自己偏好的学习方式解决选择出的教学中的问题,教研活动就能高效进行。因此,做好教师个体发展的引导,让每个教师从主观意识上认识到校本教研是自己发展的需要,是合作学习的最好途径,是弥补教师整体发展的差异性的最好方式,[2]校本教研的效果将更好。 1.民主交流,坦诚相见,营造教研文化。[3] (1)初中新教材培训,我们把中研班教师分成八个组,按步骤分别承担一册书中八个单元的教材分析,自主研究、同伴互助。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次备课:申领课题,独立备课,熟悉教材(个体、网络) 第二次备课:讨论发言,各抒己见,集思广益(集体、见面) 第三次备课:组长负责,归纳整理,上传网络(个体、网络) 第四次备课:下载使用,资源共享,修改完善(个体、网络) 第一次备课我们利用QQ群和“中学美术”网络研修班实现自主申请课题,利用中研班每月一次面对面的教研活动时间经历第二次备课,第三次、第四次备课则实现了成果推敲整理、推广应用的目的。 通过这种形式,大家凝聚在一起,新老教师融合,思想碰撞,全体参与,体会集体的力量,尝到研究的乐趣,激发对教育教学的热情,从而进一步产生对中研班的归属感,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一位教师在中研班QQ群中感慨:“终于找到了家的感觉,很温暖!” (2)每学年结束,我们的中研班成员都会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进行一年学习体会的交流,所有人的发言没有冠冕堂皇的应付,也许寥寥数语,但都是肺腑之言。在中研班这个平台上,大家有泪水、有欢笑、有争论、有交流,每一次相聚都充满着真挚的情感,并在这种情感的陪伴下进行高效的教研活动。“大家庭”的教研氛围和教研文化使得中研班成员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并在活动中认真投入,实现了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下页表是我们研究出的其中一个单元的教材分析。 2.深入学校,取长补短,引领职业方向。 中研班活动的场所我们会根据需要做调整,同时也兼顾南北学校教师的交通便利,真正是“南征北战”,目的就是为了把美术学科做得有特色、有亮点的学校和教师推荐给大家,以便拓宽眼界、取长补短。比如,五十六中的美术教师程建军,一直默默无闻地献身于美术教育事业,自己花钱买了画框、陶泥等作画工具材料,他说,艺术教育首先得让孩子们有个艺术环境的影响。平日教学工作之余,他在自己的美术教室里苦练国画、油画、泥塑等基本功,还自学了藏书票的制作工艺,并持之以恒地不断钻研,如今他的藏书票已经在欧洲藏书票展中获奖,这位不为人所知的年近五十的美术教师的职称至今还是中教二级。中研班成员参观了程老师的画作后,又观摩了他的一节高中美术课,作品的精湛和课堂的高效对老师们影响很大,受益匪浅,尤其是程老师的奉献精神更是震撼了老师们,从职业方向上给了大家一个意识引领。 从职业态度上,我们提出了一个口号:“一年给好学生一天!”我给老师们算了一笔账:一个孩子一学期给他上16节课,一学年32节课,32节课×45分/节=1440分,1440分÷60分=24时即1天,其实一年里只给孩子上一天的课,我们凭良心上课,一定要给好孩子这一天!教师只有自己主动地从意识形态愿意教学,才会主动地钻研如何能教好学,这是我们第一步要解决的问题。 (二)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 校本教研指向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它的主阵地即课堂教学,教师通过教研活动获得专业发展,最终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水平。[4] 1.挖掘资源,补充教材,丰富教学资源。 美术课程标准要求要深入挖掘本土美术资源,山西的美术资源可谓群星璀璨。比较典型的教研活动有“走进博物院”和“走进晋祠”。在“走进博物院”活动中我们特邀山西省博物院文物保护中心的老师引领中研班成员参观展览,并于2015年4月与省博签订了《山西省博物院与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双向教师研修协议》,进而开展一系列的双向教研活动。在“走进晋祠”活动中,中研班成员分成五个大组,分别对晋祠的建筑、泥塑、牌匾、屋顶样式、建筑附件等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研究,丰富了教学资源,并引入课堂,激发了学生们热爱本土文化的感情,并丰富了自己的教学资源。 2.联片教研,以点带面,激活县区教研。 自2011年起,与县区教研室联合进行了“走进迎泽——把课堂还给孩子”“走进清徐——妙笔写华章”“走进晋源——挖掘本土美术资源”等县区教研活动,采用进学校、看展览、观课堂、座谈会、书画笔会、写生采风等形式,由中研班骨干成员引领,带动县区教研活动,一石激起千层浪,阵阵涟漪拨动了县区教研的热情,同时这种走出去、请进来的做法,使市、县两级美术教师共同受益。 3.网络研修,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征。 (1)中研班QQ群。我们早在2011年便建立了中研班QQ群,现有群成员124人,并由一线美术老师设计了群徽。 (2)“中学美术”网络研修班。现有注册成员86人,共上传资源564篇。 (3)“中学美术教师”微信群。现有微信成员152人,实现更加及时的相互交流并增加了彼此间的了解。 4.艺体测查,以评促导,提高教学质量。 自2011年起至今,连续进行了五届太原市中小学学生艺术体育学业水平的监测工作。五年共计测查学生12680人次,涉及欣赏、绘画、设计、制作等各个方面,连续五年的学生学业水平测查是太原市针对音体美学科进行的大面积的、有针对性的、有明确目标的检测,是贯彻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精神而采取的具有战略性眼光和前瞻性的行动方案,有具体的实施策略和方法;是检验课程改革、课程标准和教材执行力的强有力措施;同时,也是对教科研中心提出的聚焦课堂、改革教法、关注有效、提升有效课堂最直接、有实效的检验。这项工作惠及学生,走在全国前列,为解决课程改革以来音体美教育教学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指明了道路,奠定了基础,提升了小学科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对学生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其所产生的影响力和效应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有效地促进了美术教师们平时的课堂教学水平。 5.能力训练,提升双基,带动专业发展。 多数美术教师毕业于中师或美术教育专业,在大学期间所学专业内容较杂,没有也不可能对教学中需要的技能有精深研究和练习,如国画、版画、卡通画、书法等,同时,进入学校工作后,受事务性工作的干扰,也难有时间和空间进行训练,很多老师走进学校之时便是放下画笔之日,严重影响了日常教学的示范,造成美术课只说不画的现状。基于这个实际情况,我们通过阶段性的技能训练和常规性的教师基本功大赛,抛砖引玉,点燃教师们重拾画笔的热情和信心。在2013年全国中小学教师技能大赛中,太原市十五中美术教师王小滨荣获全能(美术史论、国画、素描、色彩、电脑绘画)一等奖,创造了山西省参赛以来的最好成绩。2013年12月在全市中学美术教师教研活动中所有参赛美术教师做了现场展示。2015年,我们在没有任何教研活动经费的情况下,动员一线专业技能水平较高的老师成立了14个以篆刻、书法、国画、油画、水彩、立体制作等专业项目为主的“工作室”,每周四上午全市美术老师分赴这14个工作室进行技能训练,专业技能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6.送教下乡,持之以恒,实现资源共享。 每年至少两次坚持送教下乡活动,先后深入古交、娄烦、阳曲、小店等县区进行支教,通过观课议课、组织教研活动、做讲座、技能培训等形式全方位提高薄弱地区美术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受到当地教师的热烈欢迎。 7.同课异构,开阔眼界,创新教学模式。 “同课异构”一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研形式,为此,我们不仅在太原市内进行校内教师间的、各校校际之间的同课异构,还把范围扩展到其他地市,比如2010年邀请大同市教研员、作课教师、观摩教师共计20余人来太原和我们一起进行了一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同年,我们趁热打铁,又邀请运城、晋中两市美术教研员和教师前来跟我们一起分初、高中两个会场进行了同课异构活动。这样的活动形式极大地开拓了教师眼界,交流了教学智慧,提升了教研档次。 8.专业引领,深入学习,树立自身威信。 一个教研员的水平一定代表了这个地区学科教学的水平,所以,作为教研员,要想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提升太原市中学美术教学质量,首先要提升自己的专业引领水平。为此,我先后两次参加中央美院为期半个月的“国培”,每年跟随中心赴上海学习成功经验,参加省里组织的各项培训,每年观课议课平均100节左右,理论学习字数每年3万字左右并附有学习心得体会,在教研员实践周中主动要求做示范课并与一线教师同课异构,承担国家、省市各级课题研究,在做中学,用理论指导实践,并把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撰写成论文,先后在国家、省、市各级刊物发表,参与了两部论著的编写工作。 9.成果交流,互通有无,推广成功经验。 在教研员岗位上,通过在一线学校的指导、交流,整理出了很多我们太原市美术教学的先进经验,先后赴新疆、甘肃、陕西、宁夏和山西忻州市等地交流我们的成果,受到当地教师的好评,同时通过跟当地教师的交流,也发现了别人的优点,把他们的经验带回来实现互通有无,我像一个使者,架起了太原市美术教师与外界沟通的桥梁。 如果你想让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乐趣,使每天上课不至于成为一种枯燥而单调的义务和程序,那么你就引导每一个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研究这条路。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教师会通过教研活动来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教师完全可以通过教研活动重塑自己的职业形象,教师有机会通过教研活动形成一种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5]“校本教研”没有可资借鉴的模板,更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也许“校本教研”更应该是一种指导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在向“校本教研”登攀的进程中,每一个脚印都是弥足珍贵的……开展有成效、有特色的美术校本教学和研究_校本教研论文
开展有成效、有特色的美术校本教学和研究_校本教研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