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论文_李秀铭

装配式建筑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论文_李秀铭

福建六建集团有限公司 福建省福州市 350000

摘要:在我国现代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建筑行业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但是在这其中,其对环境的破坏以及造成的污染也是非常严重的。而我国现在提倡绿色环保、低碳生态的城市建设。所以必须要加强对装配式建筑的研究和探索,通过从政策、技术和经济的角度深入剖析影响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因素,指出装配式建筑管理应完善的政策体系、建立相关标准、培养专业人才、提高创新思维、整合市场资源、减少成本,从而进一步推动节能环保型建筑的发展。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制约因素;对策

1装配式建筑的优点和缺点

1.1装配式建筑存在的优点

在采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时,其存在的优点有许多方面:①节能环保。因为外墙是一体的,所以其保温隔热性能更好,保证了装修工作的顺利进行,也避免了保温装修材料的脱落。采用这样的施工方式可以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因为整个施工过程都在厂房内部进行,这就有效的减轻了整个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建筑垃圾和粉尘污染。②施工成本低。这样的工程建筑方式更加的工业化,和传统劳动密集型的建筑工程不同,其用工数量变得很少,只要少数技术人员参与到工程建设中便可以完成工作。③这样的施工方式,可以保证安全生产和生产质量。因为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都可以在工厂进行生产和完成,这样整个施工过程不会受到天气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减少了现在的砌筑和抹灰等工作,这使得工程量大大的减少,工程的施工安全也更好的得到保证。另外,在这样的施工过程中,只要预制构件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规范化的生产,那么整个建筑工程质量也可以得到很好的管理。④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装配式建筑也变得更加信息化,这使得建设设计和施工管理等方面都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1.2装配式建筑存在的缺点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通过采用装配式建筑虽然有很多的优势,但是其中也饿存在一些缺点,需要其在发展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改善。①这种装配式建筑对预埋件的要求高,需要增加更多的预埋件,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保证建筑的质量安全。②预制构件在生产过程中受很大的限制。因为它们都是通过厂房来进行生产的,而在这其中,其所用的设备、技术和车间等都是规定的,所以预制构件的尺寸都是固定的,并没有太大的变化。③运输费用很高,运输难度大。因为制作预制构件的厂房一般都离市中心较远,那么势必会增加运输成本。另一方面,构件一般都比较大,通过钢筋进行连接,在运输过程中要避免因为磕碰和摩擦而给最后的工程施工造成不良的影响。④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还只是处在处在初步阶段,预制化率较低,和国际上的预制化率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而且我国在这方面的造价成本很好。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还没有大规模的规范化生产。另一方面,单构件在生产过程中用料多。⑤因为装配式建筑的技术限制,造可以会因为墙体的厚度而减小室内的空间面积。⑥对预制构件的尺寸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如果尺寸存在问题,那么可能直接导致无法安装、留下的缝隙过大、或者直接影响建筑的质量安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装配式建筑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2.1市场环境因素

目前尽管政府大力推行装配式建筑,但由于该产业涉及到开发企业、设计、预制构件厂、运输以及施工等单位,各方之间缺乏有效的资源共享平台,各参与主体协同作业程度低;由于装配式建筑建造前期的一次性投入普遍较传统建筑高,生产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研究开发、流水线建设,另外建筑工业化产品的高达17%的增值税,使各参与方的积极性不够。

2.2政策法规因素

尽管政府已经出台政策鼓励装配式建筑的建造,但具体的实施细则不完善,地方政府落实不到位,缺乏对企业的组织、培育机制,未积极引导原有企业转型和建立对企业的培育机制等;全国尚未建立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生产、安装、施工以及验收标准体系,不同省份和地区的规范标准以及要求尚未统一,很难到达构件的标准化生产和施工。由于规范标准的编制需要一定时间,某些方面是滞后于新工程技术的发展,存在不完善和冲突现象。

2.3技术体系不成熟

装配式建筑在构件节点连接、组合安装位置尺寸偏差、成品养护、抗震等关键性技术方面研究不足,导致一部分人对装配式建筑存在偏见;装配式建筑的新技术、新工艺以及工业化配套生产机械工具的成果不足;企业生产、安装技术水平不够,生产设备、原材料质量达不到要求;目前的工程技术人员都熟悉传统的现浇混凝土结构技术,对装配式建筑比较陌生,施工队伍人员和地点不固定,流动性大,稀少装配式建筑的复合型人才,施工企业的管理模式有待创新、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施工方和其他相关单位间协调和配合有待提高;设计标准化程度不高,尚未形成适宜推广的成熟技术体系;构件模数体系不完善,缺乏成熟的系统化通用模块,部品部件间缺乏有效集成。

3装配式建筑发展对策研究

3.1政策经济激励

要想大力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要从国家到地方层层推出政策约束和经济激励的方针政策。国家要出台建筑行业法规规范,通过法律约束,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各级地方政府部门要做好规划,通过一定的政府调控,经济扶持的方式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在行政审批方面可以减少审批流程,对于构配件生产建厂给予一定的拿地优惠、生产工人免费培训等财政补贴、对于科研技术方面采用科技创新奖励等优惠政策,并进行有效的监督,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3.2加强产业管理

针对装配式建筑其发展配套产业链不完善的制约因素,需加强产业管理。装配式建筑涉及开发商、设计、生产、运输、施工等环节,要求建筑构件的标准化设计与现场装配施工技术的协调配合,各环节之间需具备密切协作能力,提高装配式建筑不同阶段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例如在设计阶段确定合理的预制率,优化深化设计流程,提高构件的重复率;合理安排运输路线,确定合理的安装路径和程序,加强施工管理,均能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3.3技术推进

技术推进首先应鼓励技术研发和创新,确保适用、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研发装配式构件连接节点的防裂、防渗技术,研究预制外墙、保温、外饰面砖一体化预制技术,推广适合预制装配的新能源技术,生态环境保障技术,大型预制构件的运输技术等;针对装配式建筑抗震性能不够的缺点,要加强各类型装配式建筑的建筑节点以及整体抗震性能的研究,且及时依据最新且成熟的装配式建筑抗震性能研究成果,对现有结构体系的设计规范及设计条文应及时修订和更新;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体系,完善部品部件的设计、生产和施工工艺标准,编制通用技术指南和标准图集、促进预制部品部件的模数协调和集成。

结束语

装配式建筑是将工厂预制部品、部件运输至项目地点,在工地现场装配而成的建筑[1]。根据结构类型的区别主要可分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和装配式木结构建筑。与传统建筑主要以现场形式为主的施工形式不同,装配式建筑主要是在工厂完成建筑构件制作,在现场完成节点施工。相较于传统建筑,装配式建筑在降低人力成本、缩短工程周期、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工程质量保障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郭德坤.装配式建筑的方案及造价分析[D].郑州大学,2017.

[2]兰兆红.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及发展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7.

[3]郭章林,梁婷婷.浅谈装配式建筑的发展[J].价值工程,2017,36(02):233-235.

[4]李海建,冀志江,孙义永.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J].中国建材科技,2017,26(03):72-75.

论文作者:李秀铭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7

标签:;  ;  ;  ;  ;  ;  ;  ;  

装配式建筑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论文_李秀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