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响水县人民医院
【摘 要】目的 对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探析。方法 将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30例脑出血患者选取为研究对象,并按其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对其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 观察组的患者总满意度(93.33%)高于对照组(46.67%),且比较结果差异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脑出血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护理的疗效,获得患者的认可,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脑出血;效果
前言
脑出血又名脑溢血,指的是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自发性出血,引发的病因较多,但是以高血压为最常见的诱导因素,可在短时间内影响患者的呼吸、心跳等基本生理活动,甚至引起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1]。据相关数据表明,脑出血的致残率以及致死率均较高,对患者的生活以及生命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除了实施有效的治疗外,予以相应的护理干预也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这就要求提高对此疾病患者的护理要求,摒弃不成不变的护理模式[2]。本研究就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探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30例脑出血患者选取为研究对象,并按其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有15例患者。对照组有8例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年龄最大为65岁,最小为35岁,平均年龄为(50.25±1.20)岁,脑出血发病时间在1-13h之间,平均的发病时间为(7.25±1.10)h,其中有3例患者为脑叶出血,有7例患者为基底节以及内囊出血,有5例患者为外囊出血;观察组有6例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年龄最大为64岁,最小为36岁,平均年龄为(50.23±1.10)岁,脑出血发病时间在1-11h之间,平均的发病时间为(6.25±1.20)h,其中有5例患者为脑叶出血,有6例患者为基底节以及内囊出血,有4例患者为外囊出血。通过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之间的性别、年龄、脑出血并发时间、脑出血类型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药物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饮食护理等。观察组予以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具体措施有:①制定临床护理路径:于制定临床护理路径前,先由临床护理小组对本院的医疗护理模式、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患者家属的日常护理方式进行全面的了解,其次由临床护理的小组成员记录相关临床主治医生的意见、病情分析等信息,然后将其内容以表格的形式记录,便于进行下一步制定临床护理路径的计划、程序以及相关护理内容,最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护理的经验进行总结与修改;②临床护理路径的执行: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增强护理专业知识以及护理水平;优化护理的服务流程,制定完整的护理方案,例如入院前——入院后——出院后;强化护理人员的岗位责任意识,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积极修改试行的临床路径,护士长及时检查护理小组成员的执行情况,并予以指导、督促。
1.3观察指标
予以两组患者自制的护理调查评分表,主要的评分内容有护理态度、护理的专业知识、护理的专业技术、健康教育的指导程度等,满意:护理态度端正、护理专业知识掌握牢、护理技术佳、健康教育的指导及时等;一般满意:护理态度良好,护理专业知识掌握良好,护理过程没有出现错误,护理水平良好,健康教育虽没有及时进行,但是后期跟进补充;不满意:护理的态度极差,没有耐心,护理的专业知识掌握不全面,护理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护理技术欠佳,没有进行健康教育。总满意度=(满意+一般满意)/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梳理,以()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检验计数资料,结果若显示为P<0.05,则表示其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两组患者对其护理的满意程度经过比较分析,具体如表一所示,结果若显示为P<0.05,则表示其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传统的临床护理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临床治疗的需求,尤其是针对脑出血这类危害性高的疾病,因此,制定具有综合性、整体性、灵活性、制度性的护理方案势不可挡[4]。
临床护理路径是根据患者的病情,以时间为横轴,以接诊、诊断、检查、治疗、护理、教育指导、出院计划等手段为纵轴,制成相对应的个人日程计划表,对医院治疗、护理及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等方面进行详细记录,从而促使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不再是盲目地执行医嘱,而是有计划、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工作,同时让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以及参与的护理计划,促使患者主动参与护理,形成主动护理与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患护理工作模式,从而提高医院的人力资源情况,提高护理的疗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实现护理效果的最佳目标[5]。观察组在执行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干预下,其患者的满意度(93.33%)高于对照组(46.67%),且比较结果差异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对脑出血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护理的疗效,获得患者的认可,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霍云云,刘华,师雪娇,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53(10):75-77.
[2]张俊平.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3):233-234.
[3]湛金梅,岳力强,洪素妹,等.临床护理路径在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6(12):2068-2070.
[4]刘红超,刘晶瑶.脑出血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初步探讨[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30(12):1130-1130.
[5]童三香.临床护理路径对高血压脑出血的应用价值[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3,19(03):366-367.
论文作者:于维力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8
标签:患者论文; 脑出血论文; 路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疗效论文; 专业知识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