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生物教师更需要根据学科特点、学生特点,体现生物学科的特点,因地制宜地运用多种课堂教学手段,实施个性化、人性化教学。
【关键词】生物教学 方法
1 新课程下教学方法的原则1.1 重启发引导。根据新课程观念,改变只让学生学习已知和定论知识的传统,变为支持学生的实践与创新,探究未知世界,学会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新尝试。教师的教学策略就需要发生相应变化。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启发学生思维型转变,这就要求教师以启发引导为原则,达到促进学生主动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的良好愿望。
1.2 师生双向互动。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交往、共同发展,是一种“互动”过程。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将成为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因此,师生双向互动原则,对避免重教轻学是最有效的。
1.3 平等合作性。教学中的合作性关系,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在新课程实践中,生物教师应遵循合作性原则,能营造亲切和谐的学习气氛。这种气氛可以促进学生合作学习,促进学生间的友谊和社会吸引力,使学生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意见,集体教育影响力就会得到增强。
2 高中生物的教学方法2.1 模型教学法。模型方法在高中生物学课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许多生物概念和实验过程都需要运用建构模型的方法去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很好地运用模型方法,对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会有很大帮助。
首先,建立生物模型的概念。模型就是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利用研究得来的机理,吸收一切主要因素,略去次要因素所创造出来的图画,是形象化了的自然现象。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活动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复杂,涉及因素较多。为便于探究问题的本质,从复杂的现象中抽象出研究对象的简化描述称为生物模型。它具有抽象性、代表性、直观性等特点,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科学知识,同时为学生认识事物提供一种思路和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其次,正确对生物模型进行分类。高中生物课程中涉及的模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天然模型:生物课堂上选择动物或植物体来对照说明研究对象结构或特征。人工模型:由专业人士以实物为参照的仿制品。概念模型:通过分析大量的具体形象,用文字和符号表达对象的主要特征和联系。数学15 模型:数学模型是对研究对象的生命本质和运动规律进行具体的分析、综合,用数学方程式、关系式、曲线图等来表达,并作出判断和预测。
再次,将计算机与生物学模型方法相结合。计算机技术使生物数学模型直观化、形象化、高效化,具有解释、判断、预测等重要功能。总之,多媒体的介入可以使学生对相应的知识产生深刻的认识,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
最后,确立正确的生物模型教学价值观。模型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掌握模型方法不仅能更透彻地理解科学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大有裨益。生物模型可以将生物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处于游戏之中,既体现了生物学知识的科学性,又具有直观易于理解的特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自主、合作、探究”主体性教学法。探究式教学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需要有选择地进行,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景,建立探究的氛围,把握探究的深度,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促进探究的开展。
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需要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相互交流探究的思路,总结分析探究的结果。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让他们充分体验劳动的艰辛,以及科学发现的喜悦,使学生成为自主的终身学习者。
2.3 课堂讨论法。“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发表意见,展开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目的是激发学习者的主动性和表达欲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能力,实现了课堂范围内的真正平等对话,实现教学相长。高中生物新课程中的“生物科学与技术”(选修 2)模块,主要立足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科学技术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社会责任感。此模块的教学,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开展讨论活动。
总之,任何一种教学法都不是固定的,应该是一种变式,需要每个教师根据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情况,结合学生特点,去探索,去体验,加强学习,转变观念,使生物教学真正做到:教是具有创造性的、启发式的教;学是积极的、主动式的学。只有这样,才能在提升学生知识总量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培养出高素质人材。
论文作者:张新权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4年第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5-4
标签:模型论文; 学生论文; 生物论文; 教师论文; 新课程论文; 方法论文; 生物学论文;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4年第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