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药疹临床分析与防治论文_顾叶

中成药药疹临床分析与防治论文_顾叶

顾叶

(江苏省太仓市璜泾人民医院 江苏 太仓 215427)

【关键词】 药疹;中成药; 临床分析 防治

【中图分类号】R2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5-0308-01

药疹是药物所引起的皮肤的过敏反应,也是最常见的过敏性皮炎,发病时,皮肤上会出现大片红色的丘疹,局部感到瘙痒,灼热,有时伴有发烧,烦躁不安,胸闷与恶心,严重的会诱发心律失常,溶血反应,甚至致死.一般来说西药药疹出现较多,如青霉素,磺胺类,安乃近过敏.不少人认为只有化学物才会出现药疹,纯天然的中药不会过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中成药,中药中提取的注射针剂也常常导致药疹,近三年来,笔者所在的医院曾收治了35例中成药药疹患者,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收集的35 例中成药致药疹病例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6例,女性19 例;年龄3 个月~67 岁,平均(43.6±8.3)岁;发病时间0.9h~17 d,平均(7.4±0.9)d;病程6 d~18 个月,平均(23.9±1.8)d。患者服用中成药后,第1 次用药即发生药疹者9例,潜伏期为4 d~1 个月,平均(16.2±0.8)d;第2 次用药后发生药疹者16例,潜伏期为2.2 h~13 d,平均(7.2±0.7)d;第3 次用药后发生药疹者10例,潜伏期为3 d~0.7个月,平均(4.1±0.3)d。静脉注射引起者25 例,口服制剂引起者10例;单一用药引起者13例,联合用药引起者22例,其中,中成药和西药联合用药引起者23 例,中成药之间联合用药引起者12 例。

1.2 临床检查

35 例患者都存在难以忍受的严重骚痒,一部分患者还表现出以下一些症状:轻度发热的14例,心悸8例,精神萎靡3例,轻度腹泻,腹痛6 例,关节疼痛4例.在整个药疹的患者中,约占一半的患者最先发病部位在面部,前臂部和颈部等暴露的部位,其余则初发在腹部,臀部,脚部等非暴露的部位,皮疹从初发到全身的时间为:1d 的6例,2d 的14 例,3d 的11例,4d 的4 例。

2.治疗方法及效果

2.1 治疗措施

所有出现药疹的患者除立即停用原用药物外,视其病情分别采取了以下治疗措施。

2.1.1 改善环境和营养,主要是让患者多卧床休息,增加患者的食物营养,保持室内的温度适宜,预防继发性感染发生.

2.1.2 排泄药物 对其中的24 例患者曾采用缓泻剂,利尿剂等促进体内药物的排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3 药物治疗 对35例药疹患者,按病情轻重,分别给予了不同的药物治疗措施.对11例轻症病例,一是口服抗组胺的药物;二是静注维生素C1g,每日1-2 次;三是以10%葡萄糖酸钙或10%硫代硫酸钠10mL 静注,每日1~2 次.对14例皮疹比较广泛且伴发热的病情稍重患者,除要求其卧床休息并涂上述药物外;还给予口服强的松,每日3—4 次,每次20~30mg,对其中的8 例静注皮质类固醇,即氢化可的松300~500mg,维生素c3g,10%氯化钾20~30mL加入5%~10%葡萄糖液1000~2000mL 缓慢滴注,待体温逐渐恢复到正常,皮疹大部分消退,血象正常时,逐渐递减激素用量。

2.2 结果

所有患者均已痊愈,未见复发,其中8例轻症患者经过6~8 天治疗均已痊愈,其余病情较重的也在10~15日后完全恢复.

3.讨论

3.1 中成药致药疹的临床特征

本组35 例中成药致药疹病例有11种药疹类型,其中以荨麻疹型伴有多形红斑型最多见,为6例,占总例数的17.1%,而西药致药疹者以多形红斑型的发生率最高由此看来,中成药和西药引起的药疹类型有所不同,可能与药物的种类及其所含药物的主要成分有关。另外,同时伴有两种皮疹形态的药疹发生率比单一皮疹形态的药疹发生率高,主要是因为两种药物一起使用会发生相互作用,虽然疗效更确切,但是发生的不良反应的可能性也相应地增大。

3.2 中成药致药疹的发病原因

中成药致药疹的药物种类以注射剂型居多,主要原因为中成药注射剂的成分较复杂,药物各成分间能发生相互的作用,其作用尚不明确,且许多有效成分为大分子物质,具有较强的抗原性,易与血浆蛋白结合形成高致敏原而诱发药疹。同时,中成药注射剂中普遍含有绿原酸的成分,在金银花、鱼腥草、栀子等清热解毒类中药中含量比较高,绿原酸具有抗菌、抗病毒等活性,但也具有较强的致敏性,使其成为中成药注射剂易致药疹的主要原因之一。注射剂中的动植物蛋白、鞣质等成分也容易引起变态反应,在其制备的过程中还容易混杂不纯物质及一些添加剂、增溶剂、稳定剂等杂质,均可引起药疹的发生

3.3 中成药药疹的预防

造成中成药药疹的原因除了患者的药物耐受性比较差外,与用药不当也是不无关系,有人对中药,中成药的认识过分相信其“纯天然”性,总认为所有中药都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却忽视了”是药都有三分毒”的道理,因此谨慎使用中成药是预防药疹的主要措施.绝大多数中成药药疹都比较容易治愈,一般而言,口服一定量的扑尔敏,苯海拉明,非那根和钙剂等抗组织胺药,使用中剂量的强的松,地塞米松等肾上腺皮质激素短期内一般就能治愈.

综上所述,中成药致药疹发生的病例比较多,主要因为中成药是由中药材直接精制而成,许多中药材中的主要成分不大清楚,药理作用研究不大充分,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又尚不明确,加之其受剂型的不同、炮制的过程、药物的污染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成药发生药疹的病例仍有一定数量,因此对其的研究仍有待继续的深入。临床工作者使用中成药时,需要详细了解药物的药理、药化性质,尽量减少中成药致药疹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晓华.药物引发的疾病[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3:91.

[2]黄子云,廖艳艳.药疹与人体药物耐受性的关系[J].河北学.2003.7:9.

[3]曹来安48 例药疹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20) :88.

[4] 蔡皓东.双黄连针剂不良反应病例分析[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1999,1(1):36.

论文作者:顾叶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5

标签:;  ;  ;  ;  ;  ;  ;  ;  

中成药药疹临床分析与防治论文_顾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