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研究
——以福建武夷山市为例
杨 升,李 琪,邓家耀
(武夷学院,福建 武夷山354300)
摘要: 指出了山地是我国较为常见的一种地理地貌,生物资源、旅游资源也以山地区最多和最壮观,如何合理地开发利用山地的自然资源,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需探索解决的现实问题。以武夷山市为例,探析了其山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现状、发展潜力、制约因素等,提升了相应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 山地资源;开发利用;武夷山
1 引言
山地,是指海拔在500m以上的高地,起伏很大,坡度陡峻,沟谷幽深,一般多呈脉状分布。其表面形态奇特多样,有的彼此平行,绵延数千公里;有的相互重叠,犬牙交错,山里套山,山外有山,连绵不断[1]。我国山地面积广阔,山地、丘陵和高原的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69%。山地区的县级行政区数要占全国的2/3,人口和耕地分别占1/3与2/5,粮食占1/3,90%以上的木材产量也取之于山地区,矿产资源、水力资源大部分也集中于山地区,生物资源、旅游资源也以山地区最多和最壮观。可见,山区有着极为丰富的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巨大。
武夷山市位于福建西北部、闽、赣两省交界处,属中亚热带地区,地理坐标介于北纬24°30′~28°20′,东经115°33′~118°50′之间,全市总面积2813km2,总人口23.5万人,辖三镇四乡三个街道四个农茶场。四季气温较均匀、温和湿润,资源物产丰富,生态优势明显,森林蓄积量1911万m3,森林覆盖率达80.4%;林业用地355.8万亩,其中竹林面积66.8万亩,茶园14.8万亩,水利资源丰富,其境内崇阳溪河流面积2731.65km2,矿产资源有金属、非金属矿11种。便利的交通,优质的人文环境为山地资源综合开发奠定了良好基础,如何合理地开发利用武夷山山地的自然资源,保护好生态环境,更好的发挥资源优势,构建优化的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发展的内在质量,使山区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得以优化发挥,使之形成良性循环之势,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需探索解决的现实问题。本研究以武夷山市为例,探析其山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现状、发展潜力、制约因素等,为山地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首先对所需数据量进行分析.由于矩阵V的行数L越大,式(13)中近似得到的高斯分布越准确,当接收数据量无穷大时,理论上总是能完成识别.但在实际应用环境下,截获数据量总是有限的.因此,需要对不同误比特率下识别所需的数据量进行分析.
2 武夷山市山地资源特点
武夷山脉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山脉所踞平原、丘陵、山地、盆谷等地貌类型俱存[1],形成以丘陵山地为主的低山区地貌特征,土壤种类多,土质肥沃,雨量充沛[2],水系极为发达,河流如网,是福建闽江上游主要溪流的发源地,是福建母亲河闽江源的重点生态敏感区,在水土保持、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生态效益方面发挥巨大功能。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其地处地理上的东阳区,在生物地理区划上属于印度——马来亚界,北部湾中国热带林省,热带潮湿林生物群落类型。动物、昆虫区系属于古北界中亚亚界与东洋界中印亚界的过渡地带,植物区系属于泛北极植物区亚州东部森林植物亚区补充的边缘[3],接近古热带植物区印度——马来亚区北缘。随海拔递增,依次分布着常绿阔叶林带、针叶阔叶过渡带温性针叶林带中山草甸5个植被带,分布着南方铁杉、小叶黄杨、武夷玉山竹等珍稀植物群落,几乎囊括了中国中亚热带所有的植被类型,保存了世界同纬度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及地带性常绿阔叶林群落。已知植物种类3728种,种子植物类数量在中亚热带地区位居前列,已知动物种类5110种,是珍稀、特有野生动物的基因库,素有“天然植物园“、“昆虫世界”、“鸟类天堂”、“茶树品种王国”等美称。无论是生态系统多样性,还是物种多样性都非常丰富,是研究生物多样性的自然基地,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
在获得的 hillshade 数据中,仅值为0 的栅格为建筑物的阴影,因此要分别利用 [栅格计算器]提取出3个时刻的阴影栅格(hillshade值为 0),并累加成一个图层sh _ all。建筑物在该时段内的阴影范围,其取值有 0、1、2、3,如图9。
一直以来,由于优质的自然资源,武夷山成为众多游客青睐的康体养生之地。千年古树、清泉瀑布众多,负氧离子达到每立方厘米8000到1万多个,是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上百倍,形成了天然大氧吧,并获评“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十分适合康体养生旅游的发展。
3 武夷山市山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开展生态系统价值核算,拨付生态公益林补偿金2281万元,收储商品林1.43万亩,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4万亩,荣获“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拨付重点流域生态补偿金2950万元,综合治理水土流失43.5万亩、河道10km,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面积1.2万m2;其次,是在生态旅游建设上,武夷山属典型的丹霞地貌,山脉北段东南麓总面积999.75km2,澄碧清澈的九曲溪环山而流,丹崖翠壁,山拥丛峰,水流九曲,素有“碧水丹山,秀甲东南”之称[4],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和避暑胜地,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2017年被授予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其中有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大安源生态旅游区,国家养生旅游休闲示范基地——香江茗苑,中国健身气功协会——武夷山国际养生基地,目前正在深入实施智慧旅游“1369”工程,初步构建智慧旅游应用体系;三是在特色农业建设上,重点发展茶产业,建设以武夷山的乌龙茶、红茶,建阳、政和白茶为主的特色茶叶产业带,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建设武夷山全国生态岩茶基地,“武夷山大红袍”2015~2017年连续3年荣获区域品牌价值十强,武夷山市五夫镇成为福建省第一个田园综合体建设国家级示范点,星村镇成为省级农村融合示范镇。
4 武夷山市山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灰色预测模型是灰色系统理论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社会学领域、自然科学领域、工程领域等方面,灰色预测模型都有许多应用案例。用于数据预测的灰色预测模型主要有:GM(1, 1)模型、GM(2, 1)模型、GM(0, N)模型、GM(1, N)模型、M GM(1, N)模型、GM(1, 1)幂模型等等。其中,GM(1, 1)模型只需要一个参数且只计算一阶微分方程,因参数少、计算简单得到广泛应用。这里选择GM(1, 1)模型进行预测。
5 武夷山市山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建议
在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基础上,立足发挥山地特色和生态资源优势,充分挖掘乡村旅游和农业特色,创新传统旅游模式,将乡村休闲观光旅游和农业发展有机融合,培植壮大培植壮大特色产业,如生态茶园、农业采摘园、农家乐民宿等集生产、观光、采摘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农业观光生态园,构建起“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实现从观光旅游向体验式转变,丰富乡村旅游发展体系,推动新型乡村旅游的发展[7]。
5.1 旅游产业多功能开发模式
5.1.2 康体养生
5.1.1 特色饮食
以优美的自然生态为背景开展的养生餐饮更有魅力。武夷山种茶历史悠久,茶树品种资源十分丰富,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等武夷名丛数以千计,是天然植物园。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为生态茶园和观光茶园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在后工业化的发展阶段下,特别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山地越来越成为一种宝贵的资源,山地风光千姿百态,不论是特色地质地貌,还是丰富的动植生物以及变换的气候天象,都是非常吸引人的独特景观,让我们感受到无限风光,同时山地的避暑、休闲、度假、养生、康体等功能也越来越凸显。旅游的核心是“玩”,而中国传统山地景区仍停留在“看”的阶段,但随着大众消费能力的升级和旅游消费产品的迭代,以及国际化山地旅游玩法的出现,市场开始呼唤更多元化的山地旅游产品。山地旅游亟需进行内容创新、模式更新,满足山地旅游消费的新需求,加速迈向国际化。
拌和厂应在其设计、协调配合和操作方面,都能使生产的沥青混凝土符合工地配合比设计要求。运料设备应采用干净、有金属底板的自卸槽斗车,车槽内不得粘有有机物质。为了防止尘埃污染和热量过分损失,运输车辆应备有覆盖设备,车槽四角应密封牢固。
(3)焊接接头金相检测 焊接接头金相检测如图2所示,组织为奥氏体组织,分布均匀,无杂质和非金属夹杂物。
5.1.3 运动休闲
5.2.1 农旅融合
从产业经济结构方面分析,山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生产资料来源于山地资源,是围绕当地的山地资源而发展,武夷山市山地资源十分丰富,为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但在开发建设中,其山地资源还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加之不适当的人为活动产生了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破坏,主要表现土地开发增速、生产规模扩大,加重土地、森林资源负担,景观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森林等具有重大生态功能的景观类型急剧减少,景观生态功能退化,直接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武夷山市茶产业发展呈现出面积扩大、产值增多、茶农增收、茶企增效良好态势,但同时也暴露出个别企业、少数茶农生态保护意识差、无序开发茶山等问题,生态过度开发,必然造成水土流失,对武夷山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可逆的影响[5]。由此可见,如果不能创新山地经济思维,保护生态环境,探索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将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5.2 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在山地休闲旅游中,绝对少不了运动休闲要素的存在。适合在山地当中开展的运动休闲的项目如漂流、林地探险、攀岩等,其特色规模化的项目甚至可以支撑起整个景区发展[6]。
山地旅游资源是以山地自然环境为主要的旅游环境载体,生态是武夷山最大优势,最美的底色,发展旅游养生产业优势明显,是武夷山市发展的主导产业,因此在合理利用中,要坚持遵循自然生态,强化县域空间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引导约束作用,合理安排城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聚集、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时监控武夷山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状态,有效调整土地森林等生态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政策,适时调整规范全市旅游业、茶产业的发展政策。
5.2.2 文旅融合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创新基因,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意义就在于融合出创新、融合出发展、融合出效益、融合出环保。至于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如何合理利用资源,促进山地旅游的发展,一是重视差异化和特色化;二是跨贫富、促融合;三是重环保、长发展;四是用装备、保安全。中国是山地大国,山地旅游资源丰富,山地旅游已经成为新时代提升旅游业发展品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人们对于旅游的需求出现了新变化,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美景、美食,还希望去体验山区特有的文化——诗和远方,所以文化和旅游的结合就是要满足人们的新需求,丰富旅游新业态。因此,武夷旅游需要充分利理学文化、古闽文化、茶文化、民俗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充分展示文化内涵,开发出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产品。
5.3 绿色发展模式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发展思路上要重视以绿色可持续的方式促进武夷山山区经济的发展关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统筹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最大限度地保护好生态环境,切实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契机,
依托优化传统产业、构建新兴产业,培育以茶叶、果疏、中药才为主导的特色优势产业,着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深化“农业”+旅游、康养、文化、教育、休闲等乡村产业发展新业态合作,集聚效应实现跨越式发展,以“中国茶文化艺术之乡”为品牌,吸引新的投资者、培育新的增长领域、开辟新的市场空间,从而走出一条以旅游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路子,持续做好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发展的融合关系,从传统的自然景观旅游优势向休闲、度假、养生等新的旅游业态和整个现代服务业的全面发展
式中:μm为混合油黏度,mPa·s;μi为组分油i黏度,m Pa·s;X i为组分油i质量分数,ΣX i=1,i=1~n;L m、Li分别为混合油和组分油i流函数;Cjk为考虑组分油间相互关系的常数。
6 结语
山地资源的综合开发,一定要遵循山地资源的发展规律,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山地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把优势资源转变为产品和业态,综合利用旅游的开发模式,发展山地资源的其他产业,做到山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蒋昭君,李保静,陈安琪,等.“互联网+”背景下发展O2O模式乡村体验式旅游的探究[J].现代商业,2018(1):64~66.
[2]范云建.武夷山市森林火灾状况与火险评价[J].福建林业科技,2018(1):91~94.
[3]熊慎端.为生态文明建设鼓与呼[J].福建林业,2016(6):29~31.
[4]贾 欢,顾月月.浅议山区的法律界定[J].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27~30.
[5]周灵国.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考察及思考[J].陕西环境,2002(4):38~40.
[6]叶乃兴.郑乃辉.杨江帆.福建名茶与原产地保护[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004(4):459~462.
[7]蔡程山,张 英.张雨森,等.福建武夷山的野生干巴菌ThelepHora ganbajun Zang新分布[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6):692~696.
Study on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Mountain Resources—— Taking Wuyishan City in Fuji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Yang Sheng,Li Qi,Deng Jiayao
(Wuyi College ,Wuyishan ,Fujian ,354300,China )
Abstract: Mountainous area is a common geomorphology in China.Biological resources and tourism resources are the most magnificent in mountainous area.How to reasonably develop and utilize the natural resources of mountainous area has become a realistic problem that we need to explore and solve urgently.Taking Wuyishan City as an example,this study explores the current situation,development potential and constraints of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mountain resources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mountain resources;developmentandutilization
中图分类号: S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944(2019)17-0147-03
收稿日期: 2019-09-05
基金项目: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编号:JA14310);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编号:JA15509)
作者简介: 杨 升(1966—),男,教授,主要从事人工智能和科研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