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对策_独立学院论文

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对策_独立学院论文

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教育的现状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教育论文,对策论文,现状论文,独立学院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39X(2007)01-0099-04

独立学院是指在普通全日制本科高等学校中,按新机制、新模式与社会力量合作开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应运而生的新型办学模式。它具有相对独立的校区,以学生学费收入进行日常运转,试行民办学校运行机制。其专业设置和学制年限,由普通高校根据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在本校已有专业中统筹安排,招生列入普通高校招生计划,毕业生颁发普通高校毕业证书,就业方式与普通高校毕业生相同。

独立学院生源存在“三高一低”现象,即城镇生源多,家庭条件优越者居多,独生子女多,入学成绩低。这些学生中有的是高考发挥失常的;有的是对自己要求不严,因而形成了散漫、懒惰、任性的特点;有的则是在父母压力下很不情愿地进入独立学院学习的。和普通全日制本科高校相比,独立学院学生的思想状况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因此,把握住独立学院学生思想的新情况、新特点,对学生开展有效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的课题。

一、独立学院学生的现状

“因材施教”一直是教育工作者遵循的重要育人原则,只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体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育,才能使学生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为了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本课题组对多所独立学院的学生状况开展了调研,现作如下综合分析:

(一)学生优势

1.学生创新能力强,注重信息搜集,知识更新快。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需要我们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搜集相关信息。独立学院的学生大部分都有较好的家庭环境,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接触社会、接触和使用新型学习工具的机会更多,更善于通过各种渠道尤其是利用网络手段广泛搜集与自己发展有关的各类信息,知识更新快。调查发现,独立学院学生获取信息的来源排在首位的是网络,计算机网络正在极大地改变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流方式、娱乐方式,甚至是语言习惯。[1] 117

2.学生兴趣爱好广泛,特长突出,综合素质较高。独立学院的学生兴趣爱好广泛,许多学生从小受过特长教育,有愿望、有能力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文艺体育活动以及社团活动中展现自己的才艺。例如,在江汉大学独立学院,有一份深受学生欢迎的报纸《采薇》,它是学生自主创办的院报,已连续发行多期;在文艺汇演中,独立学院的学生思想活跃、敢于创新,节目形式多样,观赏性强,受到师生的好评;在学校篮球联赛、演讲比赛、卡拉OK大赛的领奖台上,也可以频频看到独立学院学生的身影。如今,用人单位已从过去仅仅看重学生的专业成绩逐步发展到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独立学院的学生也很注重个人能力的提高,培养潜力大,有望成为社会上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俱佳的复合型人才。

3.学生生活定位高,学习机会更多。独立学院的学生普遍生活在较高社会地位和较好生活条件的家庭,这部分学生思想活跃,对社会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人生选择定位高,希望将来有所作为。在本课题组的调查对象中,有15.3%的学生准备出国,20.1%的学生有出国意向,两者共计35.4%,可见其不占学生的少数。较高的生活目标和优越的学习条件对独立学院的学生的成长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使他们注重个人的发展与成才。

4.学生社会活动能力较强,重视社会实践,善于利用社会资源。独立学院的学生普遍头脑灵活,重视社会实践,善于走出校园,寻求、借助社会力量开展活动,丰富课余生活。在篮球联赛、足球联赛等活动中,学生自主联系赞助商,由企业出资、出物,学生负责企业产品的宣传策划,既解决了开展活动的经费问题,又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对于各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独立学院的学生都能积极报名参加。如在2005年江汉大学独立学院组队15人参加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中,报名的人数就接近300人。也有许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社会上寻求实践机会,较好地锻炼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增强了社会适应性。

(二)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上分析了独立学院学生的优势,但是不可否认独立学院的学生依然存在许多劣势,和公办高校学生相比,他们在学习观、人生价值观、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都比较突出。虽然这些问题属于支流,但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1.部分学生政治观念模糊,价值观念偏向自我。独立学院学生的政治热情较高,但政治心态尚不成熟。学生加入党组织的愿望非常迫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占60%以上,但有不少学生政治觉悟尚待提高,政治取向上有明显的功利色彩,在政治心态上尚有不同程度的偏激和幼稚。[2] 调查显示,有71.1%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入党的主要原因是“为就业时有更多的资本”,42.2%的学生认为学习的最大动力是“为将来找个好工作打基础”。[3]

另外,一部分学生在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上还存在许多不正确的认识。如受改革时期社会上一些负面影响,对社会主义本质和优越性产生了困惑和疑虑,对改革开放的前景缺乏足够的信心。价值观念偏向自我,表现在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相矛盾时更多以自我为核心,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为个人利益患得患失,采取实用主义态度来对待问题。如对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150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有52%的同学认为“既要对社会做贡献,又要合理取得社会报酬”,追求“无条件为社会做贡献”的只有16.2%,选择“视情况而定”的有27.6%,选择“以个人利益为先”的有4.2%。虽然很多同学选择了以对社会做出贡献的大小作为衡量自己社会价值的大小标准,但在实际的行为选择上却又认同于以个人利益为先,注重个人利益,满足个人需求的欲望趋于强烈。[4]

2.学习基础不扎实,学习方法不得当,缺乏自觉性,韧性不足。综观全国普通高校的录取情况可以看到,独立学院被确定在三批本科的段次上,录取控制线普遍低于学校本部的分数线,而且学生之间的分数相差悬殊。部分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基础薄弱,上课效果不理想,偏科现象比较严重,学习能力不强的问题。有的学生表现出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动力,兴趣不足,自我控制能力弱,自律性差;有的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肯下功夫,常常满足一知半解,不求深入,得过且过;还有学生学习态度不踏实,毅力不够,不能吃苦,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往往是上课迟到、早退、无故缺课,不作笔记、不带教材、不遵守课堂纪律;少数学生干脆不上课,整天沉溺于网吧,甚至夜不归宿,自学时间更是无所事事等。学习上不思进取是学生管理中的最大问题。

3.行为上缺少自我约束力,生活上自理能力差。当代大学生普遍表现出行为上缺乏自我约束力,而独立学院的学生这种表现更为突出。独立学院学生中城镇学生较多,在中学阶段一般都由父母、亲人监护,他们的行为有人干预和控制,学生本人缺少自我约束的锻炼。进入大学后,他们对自己的不良行为缺乏正确的判断,而又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对“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管理方式难以落实到行动上。有些学生沾染有不良的爱好,例如,迷恋上网聊天、网络游戏,看小说,打牌等。

在生活上,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基本上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逐渐养成严重的依赖思想,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进入大学后,生活上自理能力的缺陷,适应不了学校教育管理的严格要求。如勤洗衣被、内务卫生等这些最基本的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

4.学生心理问题突出,对生活、学习影响大。独立学院的学生,社会活动能力、组织能力都表现出较强的潜力,他们勤于思考,渴望成功,自我评价高,却又缺少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和面对困难的心理承受能力。由于高考成绩的不理想,挫伤了他们较强的自尊心,又因为降分录取到独立学院,更使他们对自己的前途缺乏信心,表现出一定的自卑感,心理素质也较脆弱。进入大学后,竞争压力、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经济生活的压力以及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使得他们考虑问题过多,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只要搞好学习就行了。加上成长的困惑,使得他们要考虑和面临的问题(学习与恋爱、学习与娱乐、专业与就业等等)越来越多,心理负担过重,遇到挫折时便容易自暴自弃。另外,家庭经济状况的差别使部分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心理负担加重。相对贫困学生与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在生活消费上形成巨大反差,也给部分学生心理带来无形的压力和精神负担。据本课题组的心理状况调查显示,在“大学生活体验”的问卷题上,32%的学生认为单调枯燥,30%感到紧张,28%感到压抑;在考试中,有35.9%的学生作过弊,10.1%的学生想作弊;有19.5%的学生可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由此可见,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二、学生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导致高校独立学院学生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学生本人的,也有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的。

(一)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影响着青少年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判断。信息的传递有着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传递与获取快捷而便利,二是信息传输形式与内容综合而丰富,它使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出现许多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我们只有充分认识这种新变化,才能在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目前大学生思想上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理想信念比较淡薄,对个人价值、个人利益看得较重,对国家、民族的利益考虑得比较少。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物质成了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社会价值核心发生了变化,必然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

在物质世界现代化的进程中,社会生活内容日新月异,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必然会给大学生的心理带来冲击和震荡。这其中有不同文化的碰撞、不同价值观的冲突、利益关系的重组和调整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学生心理的失衡。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发展层次不高,心理素质较低,各种消极的社会现象必然会对他们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人格的全面发展带来直接的影响。理想与现实、优越感与自卑感等矛盾冲突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必然会在他们身上表现出来。

(二)学校教育的缺失

应试教育在相当程度上仍是中国中小学教育的主导形式和现状,大学生既是应试教育的受益者,又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在应试教育的氛围中,学校把文化知识的教育放在首位,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独立学院学生多数在高中阶段成绩平平,大部分学习成绩处在班级的中等或偏下水平,这部分学生往往得不到学校和老师的重视和关注,致使不少学生情感缺失。加之高考的失落,造成自信心、进取心不足,学习兴趣不浓,缺乏刻苦精神。他们进入大学后,学习环境相对自由和宽松,家长又不在身边,加上自我约束能力差,就会更加地放任自己,造成学习注意力转移,热情下降,意志力衰减,不良行为增多的状况。

另一方面,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办学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现,如办学思路不明、办学定位不准、管理机制不顺、管理制度不全、管理人员尤其是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校园文化特色不明显等,都成为独立学院学生思想出现问题的原因。

(三)家庭教育的错位

独立学院收费相对较高,因此,大部分入学的同学有着比较好的家庭背景和条件。根据本课题组对200名独立学院学生的调查,父母是机关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的占31.3%,是城市企业员工的占35%,是农民的仅占2.2%。优越的家庭条件使独立学院的学生知识面较宽,思想活跃,兴趣、爱好广泛,特长、个性明显。与此同时,家庭条件优越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又在他们身上表现明显,一方面父母社会地位较高、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富裕,造成部分学生生存和发展的危机感不强,学习目的不明的问题;另一方面,家庭的溺爱又造成学生独立意识差、依赖性强、攀比心理重的问题。现在的大学生70%以上为独生子女,独立学院的这个比例更高,与此相关联的问题也更突出。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每年新生报到时,由父母和家人用小轿车送到学校的占75%以上,很多家长在学生寒暑假、法定节假日放假时也用小车专程接送。家庭的过分呵护和宠爱直接导致部分学生自立、自强意识的弱化,一旦离开父母进入大学,问题便在学习和生活中凸显出来。

(四)个人主观原因

社会、学校和家庭只是外部客观因素,客观因素对于主体的影响只是提供了可能性,这种可能性要成为现实,最终还要通过主体起作用。如上所述,独立学院学生的家庭优越感及家长教育方法不当,使他们形成了优越感强、欲望强、凡事依赖他人、处事以自我为中心等倾向。独立学院的学生和普通大学生一样处在青年中期,这一时期既是人生最美好、最宝贵的“黄金时期”,也是人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多事之秋”。心理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适应能力低、自我评价失调、身心发展不平衡等,是他们心理特征形成和各种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三、教育对策

如何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而努力,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使命。

(一)学习上采取“弥补与开发并重”的形式,培养学生的“乐学”情绪

从知识结构看,独立学院学生在基础文化课上存在明显缺陷,这些缺陷影响到他们对新知识的掌握,也直接影响学习兴趣、动力和信心。因此,弥补其知识结构中的缺陷就至关重要。为此,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可针对独立学院学生偏科现象严重、学习能力不强的特点,重点增加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公共基础课的课时。在每年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前开办强化班,对凡基础课考试“重修”的学生强制参加补习班,通过这些措施弥补学生基础知识的弱点。同时,从他们知识面宽、兴趣广、头脑灵活的特点出发,通过增加专业选修课,扩大选修面,鼓励教师采用双向互动式、探究式、启发式等教学方式和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来满足学生在兴趣、特长、能力等方面的需要,激发学习热情和创新动机,开发其智力和潜能。同时,也可通过帮助学生客观分析自己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对学习的期望值,引导学生认真钻研知识,养成思考的习惯,从中领略知识带来的乐趣。还可邀请专业教师为学生进行专业成才和职业规划的指导,帮助学生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再者,针对独立学院学生活动能力及参与意识较强的特点,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科技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以此带动学生主动愉快地求知。

(二)构建新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制

要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构建独立学院自己的思想政治工作体制,从人员编制、经费投入、队伍建设、工作内容和用人机制等方面入手,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学生政工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可以从社会上广泛招聘人才,对他们进行岗前培训,明确任期职责和工作目标,建立“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选送优秀的人员有计划、有步骤地攻读硕士研究生,或参加专职培训。鼓励学生政工干部热爱思想政治工作,以思想政治工作为荣,选择从事思想政治工作为终身职业。

(三)以学生为中心,探索适合独立学院特点的学生工作新思路

高等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培养人才,必须用全面发展的眼光去思考学生的教育管理问题,主动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探索独立学院学生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要认真分析和面对主客观存在的“三种差距”,即独立学院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存在的素质差距、心理差距和远离校部的空间差距;抓好“三个强化”工作,即强化学生管理、强化学风建设和强化能力培养;树立“关心人、塑造人、发展人”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开创“以人为本”的学生工作新思路。

比如,在学生工作中就该采取从“心”入手,“攻心为上”的方式。目前的大学生是最活跃、最敏感,也是最激进的一代,独立学院的学生喜欢塑造自己,对自己的期望值很高,他们非常反感一大堆的道理、官话、套话或者采取强制性的行政手段。因此,对于他们的教育,应该更多地采取“攻心为上”的方式,采用多沟通、多关心、多正面地鼓励的方式,这比惩罚更能得到学生的认同。细致的关怀,耐心的话语能够让学生得到思考和提高认识。另外,在学生工作中,也必须尽最大的可能为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学生的信赖,才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才能将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

(四)建立大学生心理教育中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营造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

独立学院的学生比普通高校学生存在更多、更复杂的心理障碍,心理问题往往会导致他们对理想追求的不成熟和价值观的扭曲,表现在人生理想上的模糊不清,在道德品行上的不规范,在学习上的方向不明确、动力不足、意志力薄弱。要做好学生工作,必须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心理教育或心理咨询为主,做好学生思想转化工作,真正解决大学生思想上和成才中的困惑和难题,对学生真正起到疏导心理和促进成才的作用。

比如,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必备的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健康成长;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促使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协调发展;通过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进行心理引导,帮助学生释疑解惑;通过营造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举办心理健康征文比赛等系列活动,或通过学校的校报、校广播站、校园广告、校园网络等媒介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发挥由专兼职人员、学生社团及其骨干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立体网络的作用,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调控体系,形成人人重视心理健康、人人追求心理健康的良好局面。

(五)充分利用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对自己孩子的个性特征、优缺点最了解,而且绝大部分学生对家长存在一定的敬畏感,因此,应该充分利用和发挥家庭的积极作用。要和学生家长之间建立稳定而畅通的联系制度,新生入学时提醒家长应该注意的事项,包括学校基本的规章制度、学生日常生活消费的平均水平等;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奖惩情况应及时反馈家长。在发挥社会教育功能方面,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通过开展青年志愿者、参加社会实践等活动,组织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对人才和知识的需求;通过聘请专家学者、企业家等来校作专业指导和学术报告,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需求、发展、前景和新的动态,提高学习兴趣,增强成才的紧迫感。

标签:;  ;  ;  

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对策_独立学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