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歌唱的魅力主要在于声音的塑造和情感的抒发,只有当歌唱的内容美与形式美相结合时,歌唱魅力才能得以体现,在歌曲演唱中声音处理与情感表达正是再现作品音乐形象、体现歌唱魅力的关键所在,本文对歌曲演唱中的有关情感内涵的表现与声音的处理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歌曲演唱 了解作品 声音处理 情感表现 音乐形象
声乐,即人声的音乐,是人类最早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它分为“声”和“乐”,以歌唱者的声音为主要手段,再加上情感的流露,从而创造出优美的文化。它总是以一种美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激励、鼓舞着人们去生产和创造,为我们的生活添加无比绚烂的色彩。歌唱的魅力产生的因素很多,但是主要的是在于声音的塑造以及情感的抒发,它之所以能够被广大观众所青睐,主要是由于良好的发声技巧以及对作品情感的准确抒发以及完整地塑造整个作品的音乐形象,就是要做到“形”与“神”兼备,达到音乐内在美与外在美的高度统一,只有当歌唱的内容美与形式美相结合,歌唱的魅力才能得以最终体现。在歌曲演唱过程中,发声技巧极为重要,作品中情感的体现、音乐形象的塑造最终都要通过纯美的声音来实现,而艺术处理却是再现作品音乐形象、体现歌唱魅力的基本依据,因此同样重要。凡是经过细致处理加工的作品,演唱者都会在经过自我设计之后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从而使演唱者表演得更准确、更生动,更具有歌唱艺术的感染力。本文将从艺术处理,加以阐述。
一、深入了解作品,把握作品中的情感
处理歌曲作品,首先应从歌曲内容出发,使音乐处理与歌曲内容的表现紧密结合,做到处理贴切、恰如其分,使处理作品的工作完全为歌曲表现情感的目的服务,从而避免为处理而处理、为加工而加工的脱离内容的不合理的处理方法的发生。声乐艺术之所以受欢迎取决于声音与情感的结合,音乐不仅是“声音”的艺术,同时也是“情感”的艺术,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高度融合。情感的抒发正是体现作品内容,展现音乐魅力的关键,因此即便有很好的声音,没有真正的情感体验,那么对于它的表达是没有内容、没有依据的,那么也不能将之称为声乐艺术。因而在声乐演唱中,我们应注重情感的表达,恰当地表现作品的情感内涵,必须熟悉作品、理解和把握作品中的情感内涵以及积累丰富的感情素材。
1.熟悉作品。首先我们应了解声乐作品产生的背景,包括作品产生的时间、作品的结构、音乐风格、题裁取向,词曲创作风格、歌曲的表现内容等。理解作品的内涵首先我们可以从歌词入手,在对歌词内容进行分析理解的时候,我们应避免只停留在表面意义上,应通过歌词内容做深入的分析,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将作品中隐含的意思挖掘出来,弄清词作者的创作意图是什么,还要进一步发掘歌词的背景以及创作意境,因此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是至关重要的。歌词与歌曲旋律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朗诵歌词可以使歌词内容变得生动,变成有声有色的语言,通常我们可以依照旋律来朗诵,把歌词与旋律对上,这样的朗诵将更有助于我们了解歌词的内涵,而且在声音造型上也能提供帮助。一首好的作品总是凝聚着作者强烈的情感或生活习俗等深刻内涵,需要演唱者认真分析、揣摩,感受越深,表达时也将更加情真意切,演唱者的文学休养以及其他相关素质的高低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对作品内涵的理解与发挥。内容的了解使我们对作品的情感有了一定的体验,这是歌曲艺术处理的第一步,同时也是实现歌曲二度创作的前提和条件,从而为进一步塑造情感,再现歌里隐含内容奠定基础。因此塑造完美的音乐形象首先离不开对作品本身做出客观的分析与研究,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演唱真实动人,更充分地体现音乐内在美,使我们的表达更加情真意切。当我们对音乐作品有了全面了解之后,就需要进一步深入体验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内涵。
2.把握作品情感体验。作品情感内涵的体验来源于演唱者本人的生活阅历,文化修养以及对作品分析处理程度,因此它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而且它还建立在一定的想象力之上。对作品的情感体验也是我们进行二度创作的基本依据,因此它是再现作品音乐形象的前提条件,也是对完成作品音乐形象的一种完美诠释,是对作品情感的一种内心抒发,甚至说是一种提升。情感就是作品中的“干”,然后加上声音的运用从而勾勒出茂密的“枝叶”,也就是形与神的结合。演唱者要将自身的情感体验融入到作品表达的情感内涵中,而音乐中的艺术形象与演唱者本身却总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即便在演唱时将所有的情感都投入到作品中去,甚至达到“忘我”状态,但无法使自己变成音乐形象本身,因此要对自己的思想有所控制,要确实理解作品表达的情感内涵,不要“感情用事”,要理智分析自身与音乐形象之间的差别,摆脱感情上的虚张声势,以达到情真意切,这将为更好地塑造音乐形象、展现音乐美而提供条件。
二、把握作品结构、风格
只有当歌唱的内容美与形式美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作品的表达才会更加生动、真实,歌唱的魅力也能得到更好的体现。声音的塑造固然重要,但却不能忽视情感的把握,在声音塑造过程中加上情感因素的介入,是一个艺术再创造的过程,即通常所说的“二度创作”,因此在二度创作中我们不能脱离作品本身,在歌曲进行艺术处理的过程中应注意作品结构、风格的把握。
1.分析作品的结构形式。作品的结构与作品的音乐形象、情感内涵息息相关,通过对作品曲式的分析,有助于演唱者更贴切、更真实地展现作品的音乐形象,同时对作品的处理也将更加细腻而准确。如意大利民歌《负心人》曲式结构为并置三段曲式:前奏(1—8小节)第一段(9—16)单一乐句第二段(16—22)单一乐句第三段(23—38)(23—30)单一乐句(31—38)重复,前四小节由钢琴奏出,后四小节推向高潮。这是一首并置三段式结构的乐曲,其中前奏以及间奏引用了全曲中最为高潮的部分,也是主人公抒发内心情感的最高潮部分。了解作品的结构特征,将有助于演唱时对作品的总体把握。
2.分析作品音乐风格。每一首作品的产生都不是偶然的,它同社会环境息息相关。不同环境、不同历史时期,其作品的音乐风格是不一样的,不同的音乐风格所体现的音乐内涵、音响效果等有很大的差异,音乐风格与作品内涵是紧密相连的,因此我们应熟悉乐谱,注意句子之间的连接注意作品中的拍子、节奏型以及音响效果等。因此对歌曲风格韵味的处理应根据歌曲内容规定的情景来决定采用什么风格与韵味来演唱。
三、不断揣摩演唱技巧
歌曲除了要把握内容与情感处理,最终还是要通过歌唱和表演来完成,因此在演唱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如下几方面:
1.演唱气息的控制。声乐表演实践证明,演唱技巧首先取决于对气息的控制,只有掌握对气息的控制能力,才能使气、字、音结合为一体,从而形成整个音区的统一。气息的控制首先是吸气的控制,正确的吸气控制应该是有意识的,气息要深、足;第二就是气息的保持,这是气息控制的主要环节,小腹不能收缩,而且还要稍有向外鼓的感觉;第三步便是呼气的控制,歌唱时用气应自然而不能刻意去推,歌唱时的用气实际上是靠演唱者身体本身调理,即自动化供给。如歌曲《负心人》中的(8—15)中每一个句子所需气息量都比较长,而声音又要求比较弱,整个句子又要求似断而不断,这就要求演唱者有较强的气息控制能力。演唱时就要求演唱者吸足够的气,唱的时候气息用量接近于说话,(13—16)这个句子要求气息量最长,中间又感觉有换气,而实际演唱中却应达到似断非断的效果。
2.咬字、吐字。想要完美地表现歌唱语言,就必须从语言的准确性、歌唱性、生动性三方面入手,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统一的艺术化的语言,从而达到“字正腔圆”的理想效果。语言的准确性是由声母和韵母发音的准确性以及声调的准确性来实现的;语言的歌唱性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这就需要词曲的结合,通过优美的旋律线条来实现;语言的生动性就要求演唱者充分把握作品情感,丰富的情感将产生多样化的语言色彩。如《负心人》中歌词重复写到“卡塔丽,卡塔丽”,歌曲整个旋律较似于说话语调,演唱前我们可以多念歌词,体会其中的情感以及语感。刚开始的“卡塔丽”我是用较弱且绵长连贯的语调来演唱的,而后一句:“卡塔丽”则采用较快较强的语气来演唱,这与作品的情感是相符合的,反之则达不到好的效果,而且还会破坏整个作品的情绪,包括整体完整性等等。
3.速度处理。速度处理是音乐表现方法之一,它源于生活,作曲家正是根据生活里的各种现象,用音乐艺术的表现手法来描绘这个多彩的世界,表达人的复杂情感。首先应确定基本速度以及各乐段、乐句之间的速度以及当—中的渐快渐慢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一个作品中的某个“乐段”或某个“乐句”的速度变化比较突出时,就应单独将其作为一种手法加以分析研究,无论是渐快或渐慢都应该根据作品所要求的情绪而确定,要自然、贴切。如歌曲《负心人》中,由于表现人物内心的不平静,速度是较自由的,感情处理也较为细腻。第(9-16)音符较为密集,为陈述性语句,节奏也相对较快;从16小节第二段开始节奏加紧,好像主人公内心急切的呼唤;19-22小节情绪激动,伴奏同时奏出旋律,随着歌曲速度放慢拉宽,力度很强;23小节开始,全曲进入高潮部分,速度也相对较慢,这样一来对比也就较为明显,速度越是加快时心理的节奏感要越清楚,做到“紧拉慢唱”,让人觉得快而稳当,不要有紧迫和急促的感觉,相反速度越慢,心理上的节奏感越要快,让人觉得慢而不拖,对于节拍的合理安排,会给人感觉既抒情而又不沉重,从而做到合理展现作品的音乐形象。
4.力度处理。声音的音量被称之为声音的力度,它是音乐表现的物质基础,缺乏力度表现的歌曲是毫无生机的。特别是开始和结束处,我们也可以参照钢琴伴奏以及作品中的强弱记号来辨别,要理解和掌握确定好歌曲各部分所采取的基本力度,以及力度在变化的地方以及变化起伏的大小。特别是作品中力度变化,首先应分析作品中的重音找出作品中起伏变化最明显的地方,分析哪里是叙述哪里是感情的奔放,尤其要注意和把握好高潮部分的处理,这样一来,整个作品的音乐线条就有了起伏,作品中的高潮部分与陈述部分有了明显的对照,整个作品的层次感也将更加鲜明,在力度把握上应该注意分寸,要合理安排,并具备完成这个安排的控制能力。如歌曲《负心人》中前后强弱处理特别明显,前面用叙述性语气,而后面高潮部分则有一种一发不可收拾的趋向,这样整个作品的情感才能得以更好的体现,作品的线条也就比较清晰。
5.音色的调整。对音色的处理既是表现歌曲情感的需要,又是音乐表现的需要,歌唱音色的变化对比,对于表达歌曲思想感情有重要作用。根据歌曲的内容和情感以及作品风格,要用不同音色来加以处理,这也是通常所说的声音上的造型,这与作品所表现的音乐形象有直接的联系。在歌唱中应使自己的音色符合情感表达需要,最根本的还在于对歌词的理解,根据歌词的内容和情绪应用不同的语气、语调来加以区别。对音乐要有明确的感受,也要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负心人》中写道:“卡塔丽,为什么你对我说这些话呢?”到“你不会想到我,你已背信弃义”再到“啊!负心的人啊!你将我给抛弃”从歌词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主人公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因此声音造型上应加以区别,一开始采用陈述性的语调再转到速度略慢、力度略强的语气,最后激动的内心情感奔流而出,这时声音上也达到最辉煌的层次。
6.字与字,句与句的连接。字与字,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要紧凑,所有的唱词与唱句间都要连贯而无痕迹。在句与句之间的吸气时,通常很容易出现一个断开现象,我们应注意它们连贯,就是要注意在前一句的收声时保持高位置而后一句起声时则顺着这个高位置保持基本相同的状态。句与句之间虽然有起伏,但始终有一条“线”牵着,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声线”,而有时由于句子太长中间必须换气,那么应快而小地换气。《负心人》中也较为明显,特别是(8—16)小结为陈述性语气,每个语句似断而非断,语句与语句之间衔接也较为紧密,因此对演唱者气息控制有较严格的要求,对字与字、句与句间的衔接要求特别的紧凑连贯,最好的办法就是将歌词对照旋律节奏进行朗诵。
7.起声、收声。声乐演唱中起声尤为重要,作品的开头,段落以及句子的开头都要有良好的起声。首先通过前奏或前一段落的铺垫,感情上已经有了一定的积淀,这时歌者应该注意气息的支持以及准确的位置等,起声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面乐句的发展。收声则要准确,该收则收,应把最后一个音的发声状态保持到最后。在歌曲的结束处,应把歌曲演唱状态适当地保持片刻,声音虽然消失,但情感却需要滞后逐步放下,这样作品的表现将更丰富。《负心人》的结束句最为明显,在经历了较长的情感积淀之后,内心情感达到最高潮,因而是一发不可收拾的,因此表演者的情感应是在比声音滞后逐步放下的,声音虽然结束,但内心情感却久久不能平息。
8.装饰音。在作品中装饰音的运用通常与作品的音乐风格和特殊的情感相联系。在演唱装饰音时,应注重气息的控制以及对作品音乐风格的把握,如《负心人》中颤音的运用最为突出,这与作品所表现的音乐形象是相吻合的,它更能表现出主人公痛苦的心境。因此在演唱中应在强而有力的基础上快而干脆地完成它,这里颤音的运用更能让听众感受到主人公的心境,因此颤音的运用与整个乐曲音乐风格是相符合的。
四、忠实原作基础上注重个性发挥
演唱者在舞台上的艺术表演、音乐形象的完美塑造,是与日常生活中真实情感的体验与积累密切相关的,这里面也体现了“艺术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一论点。它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而又具有典型性的艺术形象,这也就是音乐魅力的独特所在,只有亲身体验过的情感才能更真实地再现甚至是提升它,这也印证了哲学思想中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的情感素材有助于我们对作品中音乐形象的塑造有更深、更准确的诠释。在音乐艺术领域里,我们要煮好音乐艺术之粥,首先必须有“米”,即通过日常积累的感情素材来完成。
在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时,应做到忠实原作精神与注重个性发挥相结合,从而使我们的歌唱艺术更加充满生命力,更具说服力。歌唱表演是讲究个性和气质的,演唱个性与气质对于歌者来说是致关重要的,歌者演唱的个性与气质差别,主要是由于个人对歌曲的认识和分析不同、情感反映不同,因而歌曲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演唱者必需通过歌曲表面的东西深入到作品内涵中,充分挖掘分析,甚至把作家尚未想到的补充进去,这种细致的体验,使得自己所唱歌曲各具特色、独树一帜,也使得歌唱富于创造力,因而会使歌唱表演更具生命力。我们应结合歌者的自身休养、生活阅历展开想象,依据歌曲内容与音乐风格等,在头脑中形成画面,然后通过画面的组合完美地诠释作品。想象力越丰富,想象的意境越更深刻、更具体,那么作品的表达将更真实且生动,那么音乐形象也将更加真实且有说服力,当然这里所说想象也包括声音造型上的想象,因此通常我们是把声音与画面结合在一起的。
下面通过意大利民歌《负心人》来说明歌曲演唱中忠实原作精神与注重个性发挥相结合的重要性
从音乐形式上看,这首歌采用了bE大调,4/4拍子,旋律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和歌唱性,音调明朗、动人。大调式的曲目中,通常音响的色彩较为明亮,一般用于表现积极、向上的一种情绪,然而《负心人》这首bE大调民歌却表达了一个失恋青年痛苦的心声。旋律以及歌词的搭配上通过叙述性的语调来陈述,将人物内心强烈的情感跌荡,通过口语化的陈述转化为一种内心独白,通过情感的积淀,从而转向高潮,内心的痛苦之声奔涌而出,让演唱者与听众有了更直接深刻的体会,使得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加真实完美,情感的流露也将更加真实而又扣人心弦,听众不知不觉跟着演唱者的陈述而一步步地进入情境之中,从而产生共鸣。歌词的表达使歌者能在较快的时间里进入情境之中,此曲为中速的行板,非常有表情,带有远距离低音的转位伴奏音型贯穿全曲。和弦精致而纤细、情绪惆怅而缠绵,表现了主人公矛盾而又复杂的心理。我们可以知道作品中表达了痛苦青年的心声,但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青年刚刚失恋的复杂心情,也可以理解成对往事的痛苦回忆等,这在情感的表达上将会有很大的区别。从许多演唱家的演唱中可以看出他们比较趋向于后者,而本人在演唱这首歌曲时比较趋向于前者,因而刚开始采用类似于自言自语的语句来述说,而慢慢地情感开始起伏,到第二个“卡塔丽”时变为追问似的语气,特别是在第一个高潮的地方本人在演唱时在速度以及力度方面作出了调整,声音控制的很小,速度稍缓,首先这与歌曲相符;第二,这时的听众的心也必然是激动的;第三,这与后面钢琴伴奏以及最后高潮形成强烈对比。歌曲由于表现人物内心的不平静,速度是较为自由的,感情的处理也较为细腻,钢琴伴奏力度变化起伏大,这也就要求钢琴伴奏紧密地配合歌曲的情绪,真正起到烘托歌曲配合歌唱主旋律的作用。在演唱最后的高潮部分我们可以以一种激烈强劲的声音结束,从而表达主人公的矛盾心情。反之如果前面的高潮我们处理成强劲的声音表达,那么后面的高潮我们则采用弱音结束,从而表现主人公内心的空白,理解成主人公预言又止的痛苦之声。当然后一种要求演唱者有高超的声乐技巧。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声乐演唱中对作品的艺术处理必须对作品本身有足够理性的认识,对作品内容做深入而又全面的理解,对音乐风格以及情感动向有足够的认识。另外,个人的生活阅历以及文化修养也与之息息相关,这也说明了艺术处理中忠实原作精神与注重个性发挥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张锦华 声乐表演教程[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8。
[2]片意欣 歌唱艺术表现之初探[J].福州:闽江学院学报,2003。
[3]林希 歌曲延长艺术处理初探[J].福州: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
[4]曹俊玲 从艺术歌曲〈孟姜女〉谈声乐演唱的情感表现[J].天津: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5,(2)。
论文作者:李树菊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6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4
标签:作品论文; 情感论文; 歌曲论文; 音乐论文; 声音论文; 演唱者论文; 艺术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6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