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国家审计的机遇与挑战_大数据论文

大数据时代国家审计的机遇与挑战_大数据论文

大数据时代国家审计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机遇论文,国家论文,时代论文,数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些年来,伴随着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及国家一系列信息化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超高速宽带网络、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云计算、物联网、计算机仿真等新技术、新产业、新应用不断涌现,各类信息的数据化趋势日益明显,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的大数据时代正在开启。刘家义审计长在2013年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中也指出,要加强对大数据挖掘。因此,直面大数据给国家审计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已经迫在眉睫。

一、何为“大数据”

大数据(Big Data)这个概念最初是指需要处理的信息量过大,已经超出了一般电脑在处理数据时所能使用的内存量,因此人们必须改进处理数据的工具,这也导致了新的处理技术的诞生,这些技术使得人们可以处理的数据量大大增加。维基百科中将大数据定义为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大数据更多的意义在于:人类可以处理、分析并使用的数据在大量增加,通过这些数据的处理、整合和分析,人类可以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带来大知识、大科学、大利润和大发展。

目前,大数据领域研究的主流观点认为大数据的特征包括“四V”:(1)量大(Volume Big)。数据量级已从TB(10字节)发展至PB乃至ZB,可称海量、巨量乃至超量。(2)多样化(Variable Type)。数据类型繁多,愈来愈多为网页、图片、视频、图像与位置信息等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信息。(3)快速化(Velocity Fast)。数据流往往为高速实时数据流,而且往往需要快速、持续的实时处理;处理工具亦在快速演进,软件工程及人工智能等均可能介入。(4)价值高和密度低(Value High and Low Density)。以视频安全监控为例,连续不断的监控流中,有重大价值者可能仅为一两秒的数据流;全方位视频监控的“死角”处,可能会挖掘出最有价值的图像信息。

关于大数据给我们带来的影响,英国学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一书中指出,大数据开启了重大的时代转型,将使人类的思维、商业和管理产生重大变革,人们考虑的将“不是随机样本、而是全体数据”,“不是精确性、而是混杂型”,“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通过数据利用的创新,数据将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价值。

二、大数据时代国家审计的机遇

大数据时代将给我们的社会带来巨大的变革,这些变革对国家审计而言,其中也蕴藏着宝贵的发展机遇。

1.推动国家审计更高效地服务国家治理。在大数据时代,被审计单位在运作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将更多地以数据形式进行传输、存储和管理。审计机关在履行审计监督职能时,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方式,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相关数据信息的有效获取,以及全部数据多维度的分析,更加高效地落实“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工作方针,进而全方位地勾勒出被审计单位的轮廓以及运作状态,发现审计疑点,确定审计重点,对重大问题、管理漏洞、突出矛盾及潜在风险进行揭示和评估,实现审计信息的快速反馈和整改跟踪,从而更加及时地向决策者提出完善体制制度机制的建议,推进国家治理的完善。此外,由于利用大数据技术,还可以大幅减少数据获取、处理及分析响应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审计成本。

2.促进媒体、公众与国家审计的互动,让审计工作更加公开透明。在大数据时代,大量数据向社会公开,社会公众有权利也有能力了解政府在做什么、效果如何?例如,美国政府于2009年推出的Data.Gov网站,目标就是要开放联邦政府数据,致力政府透明,全力把政府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开放高度,提高政府的效率和效能。就审计机关而言,目前审计结果公告已经实现了审计门户网站公开的常态化,媒体、公众对审计结果也是高度关注。大数据时代,国家审计可以进一步拓展与媒体、公众的沟通渠道,微博等社交网络正以其开放性、互动性赢得了众多网民的青睐,审计机关在这些社交网络上可以倾听民意,吸纳建议,这样在制定审计工作计划时也会有更多的考量。

三、大数据时代国家审计的挑战

大数据时代虽然给国家审计的发展创造了机遇,但是在诸多方面也提出了挑战。

1.对审计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大数据时代,数据的收集、处理、存储将完全依赖于计算机软件和硬件,因此建设一个与大数据管理相适应的审计信息管理平台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这个平台,审计机关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所需数据,高效、准确地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实现数据的实时交互。同时,被审计单位不断采用新技术,信息系统日趋复杂,数据量急剧增长,客观上也要求审计信息化建设必须努力适应、快速跟进,这样才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制约关系。2012全国审计工作座谈会提出,没有审计监督的信息化,没有审计管理的数字化,无异于新形势下的“刀耕火种”;如果无法在信息化的潮流中趁势而上,就可能被时代的浪潮所淘汰。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住信息化的先机,努力抢占审计发展的突破点和制高点。

2.大数据时代对审计人员数据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虽然,大数据时代需要计算机的充分保证,但是,计算机是根据人的指令进行运算。所以,在大数据时代,人的因素仍是至关重要的。审计人员要面对海量的数据,要在这些数据中发现问题线索,必须要有清晰的思路,同时要大胆地进行设想,提出分析的需求。债务审计、社会保障审计虽然已经结束,但审计机关都获取了大量的数据,如何进一步分析好、利用好这些数据,为今后的数据分析奠定基础积累经验仍然非常必要。

3.对审计信息质量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审计信息是审计机关在被审计单位提供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审计专业技术进行分析并作出的结论。大数据时代,数据将更加公开透明也更易获取,更多的专业机构或人员会参与数据分析使用。审计机关公开的各类审计信息(如审计公告)数据是否准确、证据是否充分、结论是否恰当,能否经得起社会的检验,经得起公众的质询,客观上要求审计信息具有较高的质量水平。

四、大数据时代国家审计的应对策略

无论是机遇还是挑战,既然我们也处于这个时代,国家审计就应该认真地面对,努力抓住大数据为我们提供的良好发展机遇,同时积极应对大数据的挑战,从而更好地促进国家审计的发展。

1.重视数据积累工作。积累大量的数据信息,是做好大数据分析处理的重要前提。数据不积累到一定程度,是难以体现数据价值的。数据积累得越完整,持续时间越久远,价值越大。积累的数据越多,越能充分地说明问题。审计机关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和推广审计数据接口标准、专业审计数据规划和审计数据库建设规范,促进审计数据获取、管理、运用等工作的标准化。二是要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取得被审计单位的支持,获取尽可能多的与审计工作相关的数据。同时还要推动跨部门、跨区域的协同互动和资源共享,建立审计机关与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等的数据共享渠道。审计机关只有掌握了尽可能多的数据,才有可能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关联分析,扩大审计成果。

2.深入挖掘大数据价值。积累的审计数据最终是要用于审计分析,并得出审计结论,服务领导决策,这样才能体现数据的最终价值。对数据的挖掘,不只是常规性的审计数据查询,更重要的是能够对看似毫无关系的数据进行创造性地利用,总结规律,发现趋势。预测是大数据的核心。审计机关应以智慧创新理念融合大数据与云计算,在大数据洪流中提升知识价值洞察力,建立相应的数据分析模型,对政府的相关经济行为进行预测,提出前瞻性的审计建议,提升审计工作的价值。

3.持续增强审计信息化建设。为了应对大数据时代对审计信息化发展水平的高要求,审计信息化建设的任务必将更加复杂和繁重。一是要做好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审计机关应充分认识大数据的作用,站在全局的角度统筹兼顾、稳步推进,加快大数据研发和应用,服务大数据、依托大数据,形成一个相对协调均衡发展的体系。二是要加强联网审计,努力构建一个实时监控、动态监测的在线审计系统。由专业技术人员对大集中数据和分散的各类审计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分析,并根据审计方案确定的审计目标,及各审计组提出的新的审计需求,建立审计分析模型,生成审计疑点,向审计组提交审计数据分析处理报告,为审计提供有力技术支撑。三是要注重信息数据安全。审计机关应当建立数据归集、管理、使用等有关的安全管理授权制度、技术规范和操作流程和数据备份机制。四是要做好人员能力建设,审计人员不仅要精通审计业务,又要掌握计算机技术,还要能够善于对数据进行分析,因此提升审计人员在信息化条件下、在面对海量数据的情形时开展审计工作的能力仍然非常重要。

4.继续加大审计信息公开力度。“信息之于民主,就如货币之于经济”。大数据时代,审计机关应当更加主动地公开审计相关信息,提高审计工作透明度,推动社会民主化进程。审计信息公开应进一步扩大信息披露的范围,如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投资审计结果等内容纳入审计信息公开范围;同时提高信息披露的深度,让公众可以依据审计信息对政府的行为进行更准确、客观地判断和评价,并通过媒体使审计信息可以更加迅速、广泛地传播,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将审计监督同公众监督、舆论监督结合起来,提升审计工作的监督力度。

标签:;  ;  ;  ;  ;  ;  ;  

大数据时代国家审计的机遇与挑战_大数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