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宝凤1(通讯作者) 许家素1 杨芬2 陈历赛1 文雯1 李雄菊1 保燕1
1昆明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云南昆明 650021;2昆明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云南昆明 650500
【摘 要】目的 探讨导师制带教在本科护生科研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近三年进入我院实习的110名本科护生给予导师制带教;导师经过严格选拔和培训,对本科护生的护理科研进行全程督导,实习结束时组织专家评委对护生的毕业论文进行评阅及答辩。结果 110名本科护生都按时完成了毕业论文,2009级、2010级、2011级本科护生毕业论文总成绩分别为(76.25 ±3.94)分、(80.32±1.71)分和(81.66±3.42)分;其中2009级与2010级、2009级与2011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导师制带教有利于培养护生的科研意识及能力,促进导师的自我完善及提升,是一种师生双赢的科研实践带教方法,值得在护生的临床科研实践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本科护生;护理临床教学;科研实践
“导师制”教学模式起源于14世纪英国牛津大学,其核心思想是在教学方式上强调个别指导,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德智并重,在学习环境上营造和谐、自由和宽松的氛围[1]。护理学科的发展和进步、护理质量的提高依赖于护理科研。护理本科生(以下简称护生)是护理队伍中的较高层次人才,是承担护理科研的主力军[2],且护生科研能力的高低已成为评价其职业能力的重要指标。如何运用带教方法培养和提高护生的科研能力是临床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我院于2005年起采用导师制对本科护生的科研实践进行带教,给予护生系统化、个性化的指导,取得良好效果,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进入我院实习的昆明医科大学、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2009级、2010级、2011级大四护生共110名为研究对象;其中女生98 人,男生 12人。年龄20-23岁,平均年龄(21.35±2.3)岁;护生在校均学习了《医学统计学》、《医学文献检索》等相关课程,进入为期10个月的临床实习阶段。护生在学校来源、性别、年龄、实习时间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导师的选拔与培训
(1)导师的思想、言谈举止、工作作风和专业行为对护生的科研能力产生重要影响[3]。所以指导老师的选择是关键环节。在护生来院实习前,护理学教研室在全院范围内精心选拔一批副高及以上职称、有从事临床护理研究经历,具有丰富的科研经验与较强的科研能力,具备指导护生进行科研实践与论文写作能力,并愿意承担护生的临床科研带教工作的教师组成导师组,全面负责本科护生的科研实践。导师均为女性,年龄44.65±2.31岁,来自于内科、外科、妇产儿、门急诊教研组的优秀科研带教老师。
(2)通过举办科研学习班、课题申报、护理科研成果申报、外出参加科研培训等活动培养导师的科研能力;护理学教研室组织导师根据学校的实习大纲和本院临床实际情况制定、学习科研实习带教计划和要达到的目的,使其目标明确、任务清晰、全程督导。
1.2.2 带教方法
(1)岗前培训:
护生来院的第一周进行岗前培训,重点强调护理科研对于护理学科发展的重要性;护理科研实践的要求和要达到的目的;每3-4名护生组成一个护理科研小组,由1名导师负责。告知导师的姓名、所在科室、联系电话,让护生主动联系导师进行第一次见面,师生双方相互了解,并预约下次见面的时间与探讨的主题。
(2)实习前期(2-16周):
进行科研实践与论文写作技巧培训,如“科技论文写作技巧”、“文献检索与利用”、“临床护理科研选题”等专题讲座,确定研究目的、设计方法、确定样本量、收集、分析、整理资料、阐述结果。护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必须检索并阅读中华护理系列期刊文献5篇以上。文献题目经各学校大组长整理后交护理教研室(电子版)备案。
(3)实习中期(17-26周):
护生与导师定期见面,共同探讨。并在导师的指导下继续进行文献回顾与文献综述、研究设计、收集资料。护生所阅读的文献经各学校大组长整理后交护理教研室(电子版)备案。
(4)实习后期(27-36周):
整理分析数据,完成论文撰写的全部工作,并准备PPt进行汇报、答辩。
1.3 评价方法
护理学教研室结合学院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临床实际情况自行设计本科护生毕业论文评分表,该表经学院教学管理部门、护理教学质量督导组共同探讨,一致通过使用。于实习结束时,专家组使用该评分表对护生的毕业论文进行考评。本科护生毕业论文评分表分为2个维度,9个条目,各条目之和为总成绩,满分100分,由3名以上专家同时评定取平均分。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P<0.05为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所有护生实习结束时都完成了毕业论文的撰写,并顺利通过论文答辩,不同年级护生各项评价指标比较见表1。
备注:相同上标无差别。
3 讨论
3.1科研能力的培养是本科护生临床实践期间的培养目标之一
1987年国家教委明确提出护理本科生培养目标,即具有临床护理能力和初步的护理管理、护理科研、护理教育能力[4]。护理科研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运用科学思维指导临床实践的过程。所以对护生的科研实践领域实施导师制带教,把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临床资源优势,激发护生科研兴趣,培养科研素质;同时建立相对固定、和谐的师生关系,护生积极与导师互动,增加科研知识储备,为今后职业生涯打下基础。随着护理教育层次的不断提高和护理事业的不断发展,临床带教工作的目标之一是培养本科护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使护生具备初步的科研意识和科研技能。
3.2 导师的选拔、培训、全程督导是培养护生临床护理科研能力的关键
护理学教研室组织导师共同制定科研带教计划,并传达给护生,让师生均有明确的计划与目标,便宜循序渐进的进行科研实践。护生在实习期间定期主动联系导师,汇报科研进展情况,导师在全程督导中结合护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进行引导、指点和把关,学生在个体化指导下完成科研实践。导师制带教具有可操作性、效果明显的特点。
3.3 教学相长,双方受益。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过程,护理科研是护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一项实践活动[5]。导师制带教让师生间有充足的机会进行沟通交流,深入探讨;引导护生在临床实践中寻找课题,并在导师的辅导下独立、主动的解决研究中所遇到的问题,激发进一步探讨的动机与兴趣,获得职业的成就感和荣誉感,体会到护理专业的内涵,从而稳定专业思想。同时,在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实践的过程中,导师对科研的整个过程和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深入学习、研究,及时掌握护理学科发展前沿和动态,不断完善自己,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推动临床科研发展和护理质量。
4小结
导师制带教是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强调个别指导与德智并重,营造和谐、自由和宽松氛围的一种带教方法。有利于培养护生的科研意识及能力,促进导师的自我完善及提升,是一种师生双赢的科研实践带教方法,值得在护生的科研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国瑾,石枫,戴振姬,等.任职教育实施导师制个性化教学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8):48-50.
[2] 高云.护理教育要注重培养护生的创新能力[J].护理研究,2005,19(8):1594-1595.
[3] 林细吟,张美芬,赵飞英,等.导师制在护理本科生中的实施及效果[J].中华护理教育,2012,9(3):109-111.
[4] 周娟,王仙园,薛国文.护理专业专升本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探讨[J].中华护理教育,2013,1(2):65-66.
[5] 阮满真,王桂兰,赵光红,等.本科护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策略[J].护理研究,2005,19(10):2053-2054.
作者简介:
段宝凤(1964.12-)女,汉族,云南元阳人,主任护师,本科,从事临床护理、临床护理教学和临床护理管理。
基金项目:昆明医科大学教研教改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5-JY-Y-60)
论文作者:段宝凤1(通讯作者) 许家素1,杨芬2,陈历赛1,文雯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
标签:科研论文; 导师论文; 能力论文; 本科论文; 导师制论文; 方法论文; 目的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