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既有建筑改造过程中,通过BIM深化设计能够提前发现问题,确保方案切实可行,并指导施工。同时,BIM技术各阶段模型自动生成清单工程量,为招标工程量提供有效的支持,由于模型提供的是实物工程量,施工方还可以辅助工程下料。再如深基坑,土石方开挖量较大,成本较高。通常土石方量难以详细统计,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项目实施初期通过数字化技术对基坑开挖量进行了三维高精度计算,避免了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成本增加,同时也为后续项目建设积累了经验。本文对BIM技术在既有建筑改造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旨在进一步促进BIM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改造;应用研究
我国推动了城镇化进程的情况下,其建设的基本工作已经得到了广泛和快速的发展。当前对于既有建筑改造项目建设占比额会越来越大,因此,对于这类建筑的改造成为了建筑发展的重要一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回顾在建筑改造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具体讨论BIM技术在建筑项目的改造规划以及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影响,希望通过本文能对建筑建设改造问题给予BIM技术的理论支持。
1、当前建筑改造项目中所面临的困难
由于很多建筑在自身的建设过程中具有其对应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必须在具体建设中考虑社会经济方面的影响因素。在与过去的项目进行工作对比时,发现在对既有建筑进行改造中。主要面临的问题是以下三个方面。
1.1信息的利用情况不太完整
在对建筑进行工程的建造和改造项目过程中,在工作的前期阶段经常会对这些项目的原始资料数据进行查阅和整理,以获得建筑的原始工作数据和信息。但是,由于这些图纸在过去的建设过程中保存方式往往不太良好,经常会有褪色以及破坏的情况发生,严重时还会有图纸出现丢失的情况,因此不能提供完整有效的查阅资料数据,不一定能够全面反映整个建筑的模型和结构信息。
1.2信息的传递效率不高
在当前对既有建筑进行改造和设计的过程中,对于信息的传递效率也是影响工程开展的质量和效率的一个关键部分。人们难以准确且全面地对原始信息及工作现状数据进行把握,因此在具体的工程开展中会受到很多条件的影响和限制,这就会在很多方案的设计制定上会出现频繁的修改和变动。这样的信息次数传递的越来越多,就会导致后期的信息变更经常会出现失真和变化。考虑到这些信息通过逐渐的传递需要每一个人员进行逐个提交,因此,在信息的传递方面效率并不高,会加大对于工程改造的项目时间及人力和物力投入。
1.3工程协同设计的效果比较差
由于很多建筑在建设过程中具有复杂性和庞大性,因此其所涉及的单位非常多,这其中就包括了甲方、设计、施工和专业的配合单位、供应商等,此时我们就必须保证每一项工作在交流和管理上有良好的紧密性,也就是要保证每个单位在工作交流和沟通时必须保证信息的传递是及时且准确的。但是在传统的工作流程设计过程中,因为每一个设计平台在工作开展时是十分独立的,因此,不能保证每一个工作在交流时会出现有效衔接。除此之外,因为工作人员在进行软件的设计时所需用的数据软件及资料并不太相同,由于这些不协同的模式会使得很多工作在连接上并不理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BIM技术在既有建筑改造工程中的应用
针对建筑改造工作中BIM技术的有效应用而言,其并非是简单的借助于BIM技术进行工业建筑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建筑改造的各个方面需求,能够达到最终改造预期,其中比较关键的应用要点如下:
(1)借助于BIM技术认识原有结构。对于建筑改造工作的落实,必然需要首先了解原有建筑结构特点,能够对于建筑的现有内容进行清晰明确掌握,如此才能够根据未来新的需求进行分析,了解建筑结构中的哪些构件需要保留,哪些部件又必须要拆除,进而也就能够较好提升其改造目标的明确性。借助于BIM技术进行建筑原有结构的了解,能够表现出较强的直观性和精确度,这也就对于相关数据信息的获取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应该保障原有建筑的各个构件及其具体参数能够被有效明确,进而促使其较好反应在BIM中,并且做好具体标识,为后续建筑改造优化提供可靠支持。
(2)准确分析结构连接点。在建筑改造处理中,其中各个构件的应用及其具体连接是比较核心的内容,也是以往比较容易出现错误的重要环节,应该在具体改造中予以高度重视。结合建筑改造中BIM技术的应用,其在各个构件的应用及其连接方面的呈现和分析作用比较突出,能够更好实现对于框架梁结构以及柱结构的合理布置和改造应用,相关连接点也能够得到较好设置,如此也就能够保障整体结构更为合理。该方面BIM技术的应用不仅仅能够符合改造后的功能需求,还能够较好实现对于抗震性能以及整体建筑结构稳定性的保障,其在承载力方面的计算分析作用比较突出,可以更好辅助建筑结构的改造优化。
(3)优化施工方案。对于建筑改造中BIM技术的有效应用,其不仅仅可以在设计分析阶段表现出较强作用,还可以有效实现对于施工方案的优化,进而促使施工操作更为便捷高效,整体优化改造流程。在施工方案的优化中,BIM技术的应用可以首先借助于虚拟施工程序进行验证分析,明确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并且依据设计方案的虚拟施工提供较为合理的后续施工流程和具体工序,进而也就能够借助于灵活的布置有效提升建筑改造处理效果。比如管线碰撞检测在该方面的应用相对比较有效。此外,BIM技术还能够较好指导后续施工流程,针对后续施工建设中出现的明显问题和偏差予以及时糾正,并且在相应模型中提供最为合理的改进方案。
(4)运营和维护。借助BIM技术可以为既有建筑重新建立和完善资产管理系统。BIM模型与运维管理系统结合可以综合利用空间定位和数据记录合理制定维护计划,三维模型中设备的准备定位也能够提高维护的效率;可以确保空间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其统计数据还可以为未来空间改造提供参考;与灾害分析模拟软件和报警自动化系统结合,可以在灾害发生前预先制定人员疏散、救援支持的应急预案,从而提高应急行动的成效。
3、结束语
现代建筑应用BIM技术来管理项目新建和改造全过程,通过BIM模型的搭建、到模型的拆分、再到项目信息管理、形成完整竣工档案,贯穿从项目决策、设计阶段到施工阶段再到后期运维阶段的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然后通过BIM远程协同应用平台,实时在线进行设计管理和项目管理。
通过BIM协同平台,我们可以现场查看图纸和BIM模型、通过文件管理功能保证各方文件版本统一、利用协同日志功能掌握各方工作计划、还可以即时掌握阶段性工作进度及工程量。BIM协同平台,来帮助我们实现对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监管;使得项目各参与方,能够及时、透明、全面地掌握项目情况,改变了以往管理混乱的状态,逐渐取代了效率较低的现场例会制度。通过对以上的说明进行总结可以知道,在利用一些BIM技术对既有建筑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其不仅可以为整个建筑的使用赋予更加全新的生命时间,与此同时也能对整个后期的工作管理赋予更加科学且先进的管理方式,促进对于信息的现代化及有效化建设等。通过加强对BIM技术的充分运用,最终来为整个建筑的建设发展起到更加高效且快速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华阳.BIM技术在既有建筑项目改造中的应用分析[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
[2]杨卫芳,刘亚萍.BIM技术在既有建筑绿色改造中的应用研究[J].门窗,2017(1):35-35.
[3]王丰碑,黄鹏.BIM技术助力既有建筑改造项目提质增效[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7(04):40-43.
论文作者:冯有延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
标签:建筑论文; 技术论文; 工作论文; 过程中论文; 信息论文; 项目论文; 模型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