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清慧 杨艳霞 刘淑芳
摘要:本文以社会关注问题“反腐倡廉”,小议教师的“廉洁从教”。
关键词:廉洁从政 教师 廉洁从教
毛泽东同志在建国初曾经指出,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官”为民之表率,“官风”决定着民风。公务员道德建设,也可称之为“官德”建设,它的逐步完善不仅会促进我国法治政府的建立与形成,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民德”,为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奠定基础。如今在我们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中,这一讲话对我们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公务人员的行为规范对我们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具有重要作用,公务人员行为清廉能得人心、赢稳定、促团结,公务人员行为腐败则失人心、促分裂。廉洁从政是个历史话题,浩浩历史长河中,总有阵阵清廉之风让我们铭心刻骨。无论是包拯还是任长霞,无论是孔子还是陶行知廉洁之风、修身之气贯穿始终。廉洁从政是时代呼唤,当今世界,物欲横流,廉洁有时已被金钱,名声,利欲抛之于脑后。然而,国无廉洁从政之风气,衰败之势指日可待!因此,反腐倡廉,势在必行。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肩负着培育下一代的艰巨任务,更应当为真为善为美,以德为魂,廉洁从教。
如何真正做到廉洁从政?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在廉洁从政实践中,必须加强正确意识的指导,必须要以德为魂,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首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殷切希望:“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这四点希望是当代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教师核心价值观的高度概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教师来讲,由于其地位的特殊性,除了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具有为他人服务、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精神外,还要意识到我们工作的目的是教书育人,更要在各个方面做好表率。作为教师,应该无私地把知识传授给每一位学生,维护自己的学生,并关爱他们,以自己高尚的品行为学生树立起榜样。
其次,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我们为什么要倡廉?是因为有腐败,我们为什么有腐败?是因为有权利。权利,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它可以给人带来无上的光荣与骄傲,也可以带来不尽的耻辱和悔恨。有人说廉洁自律与我们普通教师有什么关系呢?也有人说:“我想腐败也没有腐败的资格呀。”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教师的工作于权力无关。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我们也应想到,教师有着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至高无上的权力:那就是管理学生,教育学生的权力。我们的工作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喜怒哀乐,关系到每一个学生的前途和命运。于是,有一些老师利用职务之便,把发财之手伸向了学生家长,在节日里暗示学生家长要“有所表示”,并根据家长送礼的多少来决定对学生的亲疏。殊不知这种行为严重违背了师德,损害了教师在学生中威信,损害了教师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教师不同于其他职业者,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健康成长。所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贯彻执行《廉政准则》的自觉性。以实际行动诠释“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真正内涵,正是我们的基本准则。时代,要求教师廉洁从教,我们应自觉地将师德原则、师德规范内化于心,扎根于祖国教书育人的伟大事业中。
再次,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当今社会,教师生活的清贫和窗外扑朔迷离的现代商景相比是多么的不协调啊,经商、炒股、购车、置房等犹如一只只诱惑的手牵动着我们教师的心。因此,有很多教师难耐清寒而趁机跳槽,也有部分教师身在曹营心在汉。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抑或是将来,仍有数不尽的教师象蜡烛、如火炬,用自己的青春捍卫着教师职业的圣洁,用自己的生命痕迹激励着后人。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身执教,持俭守节,“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把毕生精力奉献给教育事业,他的这种廉洁从教的作风,深刻地影响了一批又一批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精神世界,使学生在敬仰中,默默地产生着思想和行为,自我激励、自我修养和自我净化、自我改造。
我们生逢盛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幸运的一代教师,我们生活在民族历史上政治最稳定、经济最繁荣、思想最宽松的时代。我觉得作为一名现代教师,要尽到教书育人的责任,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便是眼睛向内、超越自我,信守心灵的宁静,建设好自己的精神乐园。 宁静方能致远,甘于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教师精神的核心,是为人师表的体现。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花开。稚子之心,美在无邪,勇者之心,美在无畏,园丁之心美在无私,作为一名教师,我要以德为魂、廉洁从政,担负起社会赋予自己的职责: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濡染一片社区,影响整个社会。
论文作者:韩清慧,杨艳霞,刘淑芳
论文发表刊物:《未来教育家》2013年第1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2-10
标签:教师论文; 自己的论文; 学生论文; 廉洁从政论文; 腐败论文; 教书育人论文; 师德论文; 《未来教育家》2013年第12期供稿论文;